全球华语研究文献选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世界标准华语带动三圈交流

成为各地区华人族群语言标志的区域华语,有时候确实会成为三圈间的语言交流屏障,但是这些沟通障碍并不难排除,透过卫星传送到全球各地的各种华语影视娱乐节目,让我们能逐渐熟悉各区域华语的其他说法。同时规范华语也借由报纸、教科书或其他印刷品,在不同的华语地区继续以书面出版。一般而言,书面语体的差异就又比口头语体更小。

另外,透过入境随俗的学习管道及编纂各地特有词语词典15等方面也都可弥平这些沟通困难,例如:汪惠迪编撰的《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1999)便试图协助新加坡或其他地区的华人穿透这样的语言屏障,该词典把新加坡本地特有的1,560个词条加以分类解说,有助于其他地区的华语使用者了解新加坡华语特有词汇,并进而欣赏其丰富有趣的区域语言色彩。

或许部分以华语作为母语者,对华语风靡全球的境况可能觉得五味杂陈。一方面他们为华语的全球化感到骄傲;一方面又对其他地区的使用者“滥用、污染”,华语而忧心忡忡。其实,要成为全球语言的代价,就得接受这语言各式各样的使用方式。一位南洋作家想利用华语传达原汁原味的南洋经验,绝不可能照搬中原区域的词汇或语法,具弹性及流通性的华语才能使自己不断壮大,登上国际舞台16

以新加坡为例,平常新加坡人和亲友聊天时,总爱使用新加坡本土或杂菜式的华语,其中充满浓烈的“乡音”,本地化的华语语法,以及熟悉的特有词汇17。当新加坡人远离家乡或在某些国际交流场合,与来自其他地区的华人交谈时,便会试图使用该地区的区域华语或较“正式”的“世界标准华语”,其语音较接近北京话,词汇较为通用,也较符合规范语法。这样的“世界标准华语”并非单指北京的区域华语,事实上,它还处于孕育成形的阶段,随着越来越多以华语为媒介的国际会议举行、越来越多风行于全球华语市场的电视节目、歌曲、畅销作品出现,这种可被各地华人接受的“新华语”将越来越“有模有样”,不过这种“世界标准华语”的出现并非要消灭或排挤区域华语的存在,它将不断从各种区域华语汲取丰富的成长养料,并与区域华语相辅相成。在谋求全球沟通了解与区域认同间达到动态的平衡。

全球华语的崛起,虽然带动中圈与外圈学习华语人数的剧增,然而,全球华语毕竟是晚近的现象,许多以华语作为第二语言与外语的教学研究亟待开展18。例如:因为内中外三圈学习华语的环境与经验并不相同,中圈学习者所面对的华语学习问题并不一定是内圈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障碍。像部分以英语为主要家庭用语的新加坡华族学生,在学习华语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必须面对英语的干扰19。因此,新加坡的华语教学工作者必须采取不同于中国的教学策略,来满足当地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吴英成《华语词典应用与编纂的落差》(2000b)以新加坡40位经验丰富的小学华文教师为对象,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他们使用词典的现况。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出版的华语单语词典与汉英双语词典皆无法满足以华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需求。由此可见,不仅是教学法,中圈的学习者对教学工具、教材也都有别于内圈与外圈的要求。

身处中圈的新加坡,特别能体会推广全球华语过程中的种种语言屏障与学习者面临的难题,所以也积极希望担任内圈与外圈沟通的桥梁,广邀内中外三圈的华语专家学者,求同存异,分享各圈的华语教学经验,也探讨影响全球华语扩散的诸多问题,例如: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正字法20、译名统一等议题,相信这样的交流必能加速全球华语圈的沟通与了解。

参 考 文 献

陈碧珊 1999 《新加坡华语变体语言态度调查研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荣誉学位论文。

陈恩泉 1999 《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戴汝潜、谢锡金、郝嘉杰 1999 《汉字教与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黄锦树 1996 《马华文学:内在中国、语言与文学史》,吉隆坡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黄锦树 1998 《马华文学与中国性》,元尊文化。

刘英林 1989 《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现代出版社。

汪惠迪 1999 《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新加坡联邦出版社。

吴英成 1985 《新加坡华语语法研究》,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论文。

吴英成 1999a 《告别正统,华语才能百花齐放》,《联合早报》1月19日。

吴英成 1999b 《华文科传文化是神话》,《联合早报》7月6日。

吴英成 1999c 《本土杂烩语:烧不尽的野草》,《联合早报》8月31日。

吴英成 1999d 《让华语成为现在进行式语言》,《联合早报》10月3日。

吴英成 2000a 《同文同种的中国幻想曲: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比较研究》,第九届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汉语文化学论文,淡江大学,5月25日、26日。

吴英成 2000b 《华语词典应用与编纂的落差》,第六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台北)12月27日至30日。

吴英成、陈碧珊 1999 《杂菜式华语也有实用价值》,《源》第4期。

钟天祥 1999 《马国华校热背后的哀伤》,《联合早报》10月17日。

周有光 1997 《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清华大学出版社。

周聿峨 1995 《东南亚华文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

Chen,Ping 1999 Modern ChineseHistory and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rystal,D.1995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rystal,D.1997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中译本:郑佳美 2000 《英语帝国》,猫头鹰出版社。

Goh Yeng Seng[吴英成] 1999a Singapore Standard Mandarin and Singapore Colloquial Mandarin: the Competing Themes of Communication and Identity,SAAL Quarterly, 45:9-11.

Goh, Yeng Seng[吴英成] 1999b Challenges of the Rise of Global Mandarin,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34.3:41-48.

Goh, Yeng Seng[吴英成]& Ng, Chee Wan[黄志远] 1999 Learning of Chinese: Its the Approach that Counts,The Straits Times,Singapore,3 February.

Hartman,R. ,& Stork, F.1972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London: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Kachru,B. B. 1985 Standards,Codification and Sociolinguistic Realism: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the Outer Circle.In R. Quirk and H.G.Widdowson(Eds.),English in the World: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1-30.

Kachru,B. B. 1992a World Englishes:Approaches,Issues,and Resources.Language Teaching, 25:1-14.

Kachru,B. B. 1992b The Second Diaspora of English.In English in Its Social ContextsEssays in Historical Sociolinguistics. Edited by T.W. Machan and C.T. Scot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230-252.

Pan, Lynn. 1998 The Ecyclopedia of the Chinese Overseas. Singapore:Chinese Heritage Centre.

Teng, Shou-Hsin[邓守信] 2000 L2 Chinese as an Autonomous Discipline.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cu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Singapore,26-28, June 2000.

Tsou, Benjamin K.[邹嘉彦] 2000 Saliency in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Lexic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cu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Singapore,26-28, June 2000.

(选自新加坡华文研究会编《新加坡华文教学论文三集》,新加坡泛太平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