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雅砻河谷的悉补野王统
文明的发源地无一例外都是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充足的水源、温润的气候和便于渔猎的湖畔河滩等等。而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这样的地方就在雅砻河谷,正是这里孕育了西藏的文明之源。古代藏史所记载的“农田莫早于索当,国王莫早于聂墀赞普,房屋莫早于雍布拉康,经书莫早于邦贡恰加”,就是说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块农田、第一代赞普、第一座宫殿、第一部经书等都是出现在雅砻河谷地区。奔腾的雅砻河也因此被誉为“藏族的母亲河”。
聂墀赞普被推举为雅砻首领壁画唐卡 近代 西藏布达拉宫
雅砻部落牧人将乌贝惹抬回了部落,让他做了吐蕃的第一位赞普(藏王)。因为是人们用肩膀把他抬回部落,人们称他为“聂墀赞普”,意为“用脖颈当宝座的英杰”。
(陈宗烈 提供)
一、“天神之子”聂墀赞普
在藏族史上,聂墀赞普是“藏地最初之王”,是第一个有确切世系记载的人物。
约公元前3世纪前后,西藏高原已出现了几个大的邦国。在山南的雅砻河谷出现了雅砻邦国,中部地区有苏毗女国,西北有象雄古国。
我们的故事就从雅砻邦国讲起。
一天,雅砻河谷的牧人正在泽当附近的哈日江多山上放牧,突然从山上走来了一个英姿勃发、气度不凡的青年。牧人们问他从哪来,青年指了指身后。他的身后是高山和蓝天。人们搞不清楚:他到底从山上来?还是天上?于是报告长老,从部落中找了12个聪慧机警的苯教徒上山,盘问青年的来历。最后人们终于相信:他是从天上来的,是“天神之子”啊!12人前呼后拥,为首的伸长脖子,用肩膀把青年抬回部落,一致拥立他为部落首领。人们尊称他为“聂墀赞普”。藏语中,“聂”是脖颈的意思,“墀”是宝座,“赞普”是英武之王。因为他是被牧人驮在颈上请回来的,故称“用脖颈当宝座的英杰”。苯教典籍还把聂墀赞普说成是色界第十三代光明天子下凡。
以上说的当然是一种传说,但聂墀赞普确是实有其人。根据《雍布拉康志》等藏文史籍的记载,聂墀赞普是藏东波沃地方人。他的母亲恰姆增生了9个孩子,幼子取名“乌贝惹”。乌贝惹眉目俊秀,手指间像鸭子一样有蹼。因为力气极大,很有能耐,故被乡人们疑是恶鬼化身,将其驱离故乡。后来他来到雅砻,成了第一代藏王聂墀赞普。
聂墀赞普是吐蕃部落的第一个首领。做了王的他确立了自己的世系,因为来自波沃,就以“悉补野(波沃地方之王)”作为了自己的王系。聂墀赞普统一了雅砻部落,并修建了雍布拉康。雍布拉康也被称为藏民族修建的第一座城堡,它坐落在距拉萨140公里的乃东县泽当镇东南的雅砻河谷的山冈上。因为其四周都是旷野和农田,视野十分开阔,易守难攻。这座装饰素朴的建筑名为“雍布拉康”,意为“子母宫”。从他开始,到吐蕃王朝建立,一共传了32代。
藏族传说聂墀赞普是天神之子,是顺着天梯降到人间的,而聂墀赞普和他以后的6位赞普名字中又都有一个“墀”字,因此被称为“天墀七王”。七王在完成人间的事业后,又都顺着天梯回到天上。第八位止贡赞普在与属下的小部落首领罗昂达孜比武中被设计杀死,这个天梯就被割断了,此后的赞普就再也不能上天了。止贡赞普是第一位把尸体留在人世间的吐蕃部落的赞普,从此吐蕃赞普有了陵墓。
藏民族起源图(局部)
雍布拉康宫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建于公元前2世纪,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写法上的差异,“雍布拉康”可以有“母子神殿”和“母鹿腿上的宫堡”两种解释。吐蕃的第一代赞普聂墀赞普统一雅砻部落后,修建了雍布拉康宫作为自己的宫殿。从此,雍布拉康成了历代藏王的王宫,直到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将王都迁往拉萨。传说中第一部传入西藏的佛教经典就藏于雍布拉康,这里后来成为藏传佛教寺庙。图为第25页《藏民族起源图》局部。
二、王子甲赤的复仇
且说止贡赞普死后,被装在一个铜棺中,扔进了雅鲁藏布江;他的两个王子甲赤和夏赤被流放到工布。罗昂达孜篡夺了政权。
失去权力的悉补野王族和母部三臣、父部六臣密谋准备复国。在他们的辅佐下,甲赤和夏赤两位王子也一边招兵买马,一边策划刺杀罗昂达孜。旧臣那囊氏赞雄甲摸透了罗昂达孜喜爱狗的特点,派人从找到的名犬中挑选出两只最名贵的藏獒,在狗毛上涂满了剧毒的毒药,来到罗昂达孜的城堡附近,准备放狗行刺。
当时正是盛夏,罗昂达孜正在城堡外的林中游玩,赞雄甲把狗放开,经过训练的两只藏獒直奔罗昂跑去。士兵们发现后,想要赶走它们。罗昂看到如此高大猛健的藏獒,心中大喜,急忙让士兵勿伤害它们,自己高兴地拿着牛羊肉去诱引。两只狗十分驯顺乖巧。罗昂达孜越看越爱,禁不住伸手抚摸它们。结果,不到半个时辰,罗昂就举起手臂疼得大叫,顷刻间吐血身亡。
除掉了罗昂达孜,旧臣们便拥立甲赤、夏赤两位王子分别做了工布、娘布的小王,找到了止贡赞普的尸体并安葬在央多拉布地方,并对罗昂余党发动反攻。很快,悉补野王族夺回了失去二十多年的政权。甲赤被拥立为赞普,号“布德贡杰”。
布德贡杰是位有作为的赞普,其时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主持内政的是吐蕃时期第一位贤臣茹拉杰,他教给臣民们如何烧炭,组织工人从矿石中提炼金属,还修渠引水,并且制造犁,做犁轭用二牛抬杠耕地。铁制农具的出现和使用畜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因而人口增加,部落繁盛。
茹拉杰带来的繁荣农牧业
据说茹拉杰是第八位藏王止贡赞普的小妾所生的遗腹子,他夺回王位后迎请兄长甲赤回来做赞普,自己则成为良臣。他主持内政时有制造铁器、犁轭耕地等众多农事发明,使吐蕃农业得到很大发展,因此被后世尊为“吐蕃七贤臣”之首。在这幅唐卡中,可以看到驯化野牛、开垦农田、修建石桥、冶炼铁器、二牛抬杠耕地等场景。图为第25页唐卡细部。
三、从天而降的佛经
拉脱脱日年赞是吐蕃史上备受推崇的一位藏王。据传他是在松赞干布前五代的赞普。他成为吐蕃史上的重要人物是由于这样的一个传说:一天,拉脱脱日年赞正端坐在宫殿里,突然由天降下一个精美的盒子,内有《宝箧经》、《百拜忏悔经》、《六字大明咒》以及金塔等等。对此,拉脱脱日年赞王感到十分惊奇和神秘,认为是珍宝,但不知是何物,于是给它们取名为“神物”。几年后,有五个陌生人来到藏王面前,要主动解释这些宝物的含意,藏王虽然敬重这个盒子,却未重视这几个人的来意,于是他们又神秘地消失了。这个传说似乎杜撰了佛教第一次在吐蕃显现的故事。客观地说,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时,佛教才从印度和汉地正式传入西藏地区。
拉脱脱日年赞之后,到吐蕃第31代赞普朗日松赞时期,吐蕃部落势力已很强大。当时在它东北同样强盛的苏毗国发生动乱,大臣年纪松那波杀掉了昏昧的苏毗女王达甲瓦,把原来的小女王弃邦松拥立为女王。原女王达甲瓦的宠臣娘·曾古等人极为不满,便密谋投奔雅砻。公元620年,吐蕃赞普朗日松赞率大军突袭苏毗,娘·曾古等人作为内应,一举征服了苏毗。此后,藏博、象雄等部落也先后归顺吐蕃。
释迦牟尼佛(局部)
此为贝叶经中的佛像局部图,构图形式酷似唐卡,描绘的是释迦牟尼佛及其两大弟子。
婆罗门行续贝叶经 8世纪 印度
贝叶经是指在贝达拉树的叶子上书写的佛教经书。公元前400年左右,佛教刚刚兴起的时候,印度人将典籍用梵文写在贝叶上,集散页而成册,以供阅读、收藏。公元7世纪,由于留学、传教等多种形式的交流,贝叶经随佛教传入吐蕃。所以在吐蕃时期,最初能看到的经书形式应该是贝叶经。现今这种经书在印度已经看不到了。图为《婆罗门行续》贝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