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勤礼碑》书法导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一、编写意图

为传承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艺术,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全国各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这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陶冶情操的好事,也是关系到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书法艺术不致失传,并发扬光大的大事。这样的好事和大事落实的如何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究其原因:目前摆在面前的有三个问题:(1)当下中小学书法专业教师严重短缺;(2)专门针对用毛笔写字零基础的中小学生的既系统又实用的书法教材实属短板。(3)适合书法进课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尚在探索之中。针对以上三方面问题特编此教材。

二、七大特点

(1)选《颜勤礼碑》的字作为范字。

《颜勤礼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写的神道碑,是其成熟时期的代表力作。通篇气势磅礴、笔势开张、雄浑刚健、端庄凝重、内松外紧、形体饱满、法度严谨。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点画变化多端,动力势能龙盘虎踞;形态、动态美不可言。结字体态端庄豁达、雍容大度,遒劲豪宕、舒展开阔、疏密得当。

“王羲之行书叫绝,颜真卿楷书盖世”。出于要学就学最好的考虑,选取按比例放大的《颜勤礼碑》全部文字,以其特点、规律归类后原汁原味地作为本教材的讲练范字是再好不过的。所以,本教材95%以上的范字均来自原碑帖,只有少数字(因碑中没有)来自颜体集字。

(2)教学设计创新。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总体设计采用写文章时的“倒叙法”。先用多幅颜体书法大家的优秀作品引起学生兴趣,并借机讲清“为什么要学习书法”的道理和“好字的标准”。接着通过漫画配小诗的形式揭示书法之美与日常生活中美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书法之理后,神秘感荡然无存,并心甘情愿地为学习书法艺术而努力。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从用笔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学起,最后回归到作品的创作上。整个教学过程的讲练,紧扣一个“理”字,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便于理解和记忆,极具实用性。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把每一页设计为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了教师的讲解方便,凡讲解内容都有图示加箭头指向标注。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每个图示内容都配有“小诗歌”、“顺口溜”或步骤提示。为了学生练习方便,每个构成范字的点画都画出了形成过程图,从图上可以清晰看出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的传承之理。为了极具实用性,每节课设计一般为三个知识点后跟至少12个范字,令其具备大楷影格的功能。

(4)教学实践,效果显著。

本教材的编写前后经历了三年半时间,每编写一节教学内容都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几经反复,方才定稿。

(5)浅显易懂,适应性广。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所站的高度与学生视角相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把难懂的知识比喻化,把难记的语言童趣化、诗歌化。由书法教学的特殊性决定,它适应于书法入门的中小学生以及一切书法爱好者。

(6)字形大,内容全。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为了适合学生书法基本功的练习,所有范字均采用7cm见方的大字。为了做到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全面、系统,本教材用集字增补了《颜勤礼碑》里短缺的偏旁和汉字。

(7)讲练一体化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在《颜勤礼碑》中把与讲解内容相关的范字填在田字格中,再找出其共同特征,最后围绕特征重点讲解,做到了讲练一体化。让学生在明白所讲内容后去临摹范字,确保了学习效果的事半功倍。

三、教学方法:

(1)教师如何教?

教师只需把每节课的讲解内容投影或画在黑板上,依照图中标注去讲解和示范就可以了。即使老师对书法不很专业,但只要爱好就能胜任。

(2)学生如何学?

学生如何学?简单地用十二字总结:“弄通道理,依照笔路,先摹后临”。其具体可分五步进行:

(一)“双钩添墨”练习(9—30课)

①取专用练习纸覆盖于影格之上,用铅笔沿字的墨缘进行双钩,并根据点画的形成过程画出行笔路线。

②按“双钩”笔画和行笔路线书写,严格要求“三不准”。即:在行笔过程中不准中途停笔;墨迹不准超出或不达边缘;不准涂抹修描。

(二)“单钩对临”练习(31—73课)

①取专用练习纸覆盖于影格之上,用铅笔画出行笔路线。

②依行笔路线对照范字书写。要求点画形态和粗细误差不得太大。

(三)仿影练习(8—112课)

取专用练习纸覆盖于影格之上,直接摹写。此练习可作为家庭作业,日摹一张。

(四)“对临”练习(74—112课)

(五)从作品开始进入“背临”和“意临”。

四、追求目标

学习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主要通过临摹高水平的优秀范字,不断提高对毛笔的控制能力、结构体势的理解能力和通篇章法的处理能力这一途径来实现的。临摹不仅是锤炼书法基本功的不二法门,也是不断提高书法水平的必由之路。这是历史上成功书法家所走过的成功之路。

不管是“临”还是“摹”,归根到底有一个“像”与“不像”的问题,就单个单独点画而言,你有什么样的用笔动作,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笔画形态,二者是一一对应的。如果你写的笔画形态能与范字契合,就证明你的用笔动作是正确的。当然,这个笔画不是修描出来的。如果笔画形态能够写好,字结构也能够做到准确,再注意到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章法的构成。那么,这种临摹就算达到学习目的了。这种过程,不仅是习书者手眼(也即对毛笔的控制能力,字形体势的观察能力)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也是对所习范字的理解过程。但我们既然是学习《颜勤礼碑》书法,就要在学习中勇敢地、毫不吝惜地舍去自己不好的书写习惯,以一个空杯的心态,将先辈颜真卿的优秀书写习惯变为己有,在临摹过程中仔细体会每个范字用笔的起收和转承之理,以及字结构的参差,险峻、歆倚、平正。能用笔模仿得像就证明你所理解的用笔动作符合原作精神,反之就与原作有距离。

但是,如何求“像”?不光是“形似”,更要“神似”。这就需要拥有本书的老师、学生及爱好书法并立志学习书法的各界朋友对本书讲解内容的文字进行深一步的理解和挖掘,养成对点画细微之处深度观察的习惯。这也是本教材编写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颜勤礼碑·书法导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县教育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社会书法名流的帮助,一些老师和学生家长也提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本人能力所限,其中错谬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贤达不吝指正。本书如果能够为书法教学的同行提供一点借鉴,能够给初学书法的人一些引导的话,当是本人十分欣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