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说舟

读过苏东坡《赤壁赋》的人都知道,宋仁宗元丰五年七月的一个夜晚,东坡泛游黄冈赤壁,曾经驾着一叶扁舟,在断岸千尺的赤壁,悟出了人生整幅生命运作的道理,而且也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佳话。

明·程嘉燧 《山水册》(第六幅)

舟是静态的。像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传达给我们一种既明净又孤寂的情调,在漫天冰雪的天地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既不是钓鱼,也不是钓雪,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想想:在那种天寒地冻的辽阔大地上,人的生命多么微渺,但就整个意境来说,却也是与天地同生、万物为一的。

李清照

有时,舟是动态的。那种长驱直入的轻快,给我们的是另一种感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就像一幅速写,很快就把握住小舟在长江急流中奔驰而下的迅速,挥洒之下,使人立即兴起一种宏阔千里的清晰印象,仿佛这条小舟已使我们心弦产生共鸣,拓展了心灵中不尽的意味。

可是,舟也能给予人们一种苍茫的荒远感,像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一个罕无人迹的地方,一条小舟很自然地构成了整个画面的重心,成为衔接意境的媒介。这是韦应物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首诗,也由于他用心灵去感受周遭氛围,故而在自然景物中也显示出他的那份性格。

明·程嘉燧《山水册》(第三幅)

舟也是漂流的。其实,漂泊在人生而言,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磨难考验。尘世无常,我们甚而不能断言自己会不会走上漂泊的命运,或身世沦微?《长干曲》中的一男一女,在“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的对话里,就显示了天涯游子萍水相逢刹那间近乡情怯的感受,而在旅途劳累、身心交惫之余,企盼寻得一个依傍休憩之所。但是,“世事波上舟”,许多事却不能随我们的意念憧憬而达,只要波涛大些,舟就有翻覆之虞,人间的战乱流离,绝不是由几个悲天悯人的学者或宗教家就能呼吁避免,于是忧患苦难便接踵而来。如能避免,也不会有杜工部因安史之乱漂泊天涯、奔波流浪所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与“老病有孤舟”的句子出现了!

明·程嘉燧 《山水册》

当然,舟能载人,泛舟可以散心遣怀。当女词人李清照因思念远方的丈夫,她想到了“独上兰舟”去松心宽想,暂时忘却相思所带来的纠结;而在人生急景凋年,为了排遣寂寞,在别人一再称说“双溪春尚好”的时候,油然浮现“也拟泛轻舟”的想法。可是迟暮之感令她打消了这个念头,因而只有道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来自我解嘲,这背后,却有无止无尽、不足为外人道的一股悲怆!而最是写尽了天下苍生共有悲凄的句子,则为清末的邱逢甲在离台刹那间“扁舟去做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无语问苍天的悲愤,空虚黯然,实当为有志之士同声一哭。

舟,是一个象形字。《说文》即以“船”解。这交通工具,本是致远以利天下,可是我们仍能用欣赏的角度或是人生的角度赋予感觉,既然学问范畴之大可用“学海”形容,那么学习便能以行舟为譬说明。像有人常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听来平常,可是要做得彻底,却也不是简单,这都是由于缺乏毅力的缘故,如果,我们想要在理想上有所成就,“逆水行舟”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

此外,我们面对情况更递转变,也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勇气,勇往直前。其实人生无处不是赌注,而亦无处不是战场,面对环境若不存背水一战的想法,扭转局面,那么便永为环境的俘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