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译注(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尊师

【说明】

本篇旨在论述尊师与敬学。文章列举了古代十六位圣贤从师学习的事例,以及六位“刑戮死辱之人”从师学习而成为“天下名士显人”的事例,说明:无论是圣贤,还是不肖之人,只要尊重老师、努力学习,都能功垂后世,名扬青史。文章提出:“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反映了儒家学派对于教学的高度重视。文章还详细地列举了尊师的具体做法,而把不尊师的人称作“背叛之人”,对他们给予了极大的蔑视。

 

三曰:

神农师悉诸[1],黄帝师大挠[2],帝颛顼师伯夷父[3],帝喾师伯招[4],帝尧师子州支父[一][5],帝舜师许由[6],禹师大成贽[7],汤师小臣[8],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9],齐桓公师管夷吾[10],晋文公师咎犯、随会[二][11],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12],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巫[13],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14],越王句践师范蠡、大夫种[15]。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16]。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17],奚由至哉[18]?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19];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20],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子张,鲁之鄙家也[21];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22];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23],学于子夏[24]。高何、县子石[25],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26],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27],学于禽滑黎[28]。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29],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30]。疾讽诵[31],谨司闻[32],观驩愉[33],问书意,顺耳目[34],不逆志[35],退思虑,求所谓[36],时辨说[37],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38],失之无惭,必反其本。

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39];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三][40]。此所以尊师也。治唐圃[41],疾灌寖[42],务种树[43];织萉屦[四][44],结罝网[45],捆蒲苇[五][46];之田野[47],力耕耘,事五谷;如山林[48],入川泽,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49],慎驾御[六];适衣服[50],务轻暖;临饮食[51],必蠲絜[七][52];善调和[53],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54],审辞令;疾趋翔[55],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56],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57],君子不与交友。

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58]。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59],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60]。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61]”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62],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八][63],则齿尝为师者弗臣[64],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校勘】

[一]旧本脱“支”字。

[二]咎,姜本作“舅”。

[三]时,旧校云:一作“崇”。

[四]萉,众本作“葩”,今据毕校改。

[五]捆,旧本作“梱”。

[六]慎,旧校云:一作“顺”。

[七]絜,旧校云:一作“祭”。

[八]学,毕本作“庙”,今据旧本改。

 

【注释】

[1]师:用如动词,以……为师。悉诸:姓悉,名诸,传说为神农之师。

[2]大挠(náo):传说为黄帝史官,始作甲子,创造了以干支相配纪日的方法。

[3]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古帝名,号高阳氏。伯夷父(fǔ):传说为颛顼之师,又称伯夷。父,古代对男子的敬称、美称。

[4]喾(kù):传说中的古帝名,号高辛氏。伯招:传说为帝喾之师。他书或作“柏招”。

[5]子州支父(fǔ):传说中的古代隐士。

[6]许由:传说中的古代隐士。

[7]大成贽(zhì):传说为禹的老师。

[8]小臣:指伊尹,商王朝的开国功臣。

[9]文王:指周文王,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也称伯昌。武王:文王之子,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吕望:西周王朝的开国功臣,封于齐,号太公望。周公旦:文王之子,名旦,辅佐武王灭纣,封于鲁。

[10]管夷吾:字仲,齐桓公相,辅佐桓公称霸诸侯。

[11]咎犯:即狐偃,字子犯,晋文公之臣。随会:即士会,字季,晋大夫,食采邑随及范,所以又称随会、随季或范季,死后称随武子、范武子。

[12]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名任好。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百里奚:姓百里,名奚,秦大夫。他书或作“百里莖”。公孙枝:姓公孙,名枝,字子桑,秦大夫。

[13]孙叔敖:即蔿敖,字孙叔,楚庄王令尹。沈尹巫:春秋时楚国大夫,又作“沈尹筮”。

[14]阖闾:春秋末年吴国国君,一作“阖庐”。伍子胥:名员(yún),吴大夫。文之仪:吴大夫。

[15]句(gōu)践: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范蠡(lǐ):越大夫。大夫种:即文种,越大夫。

[16]十圣人:指神农、黄帝……武王等十位帝王。六贤者:指齐桓公、晋文公……勾践等六位诸侯。

[17]无:不。

[18]奚:何。

[19]爽:口伤病不能言。

[20]益:增加。

[2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的弟子。鄙:鄙陋。

[22]颜涿聚:名庚,字涿聚,春秋齐大夫。他书或作“颜烛邹”、“颜斫聚”。梁父:泰山下一座小山名,在今山东新泰县西。

[23]段干木:战国初魏国的贤士,隐居不仕。驵(zǎng):牙侩,古时集市贸易中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

[24]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25]高何、县子石:战国时人,墨子的弟子。

[26]指:指斥。乡曲:乡里。

[27]索卢参:复姓索卢,名参,墨家学派禽滑黎的弟子。狡:指狡诈的人。

[28]禽滑黎:墨子的弟子。他书多作“禽滑釐”。

[29]非徒:不仅。

[30]营:通“荧(yíng)”。惑乱。

[31]疾:努力,尽力。讽:背诵。

[32]司(sì):通“伺”。等候。

[33]驩(huān):同“欢”。

[34]顺:顺适。

[35]志:指老师的心意。

[36]所谓:指老师所言之道。

[37]辨说:指推理。辨,通“辩”。

[38]无:通“毋”。矜:自负贤能。

[39]养心:这里指使老师心情愉快。《礼记·祭统》中说:“养则观其顺也”,古人认为奉养尊亲,当以顺其心为贵。

[40]时节:合于四时之节。务:要务。

[41]唐圃:园地。唐,通“场”(依王念孙说)。圃,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子。

[42]寖:今作“浸”,灌溉。

[43]务:致力。树:种植。

[44]萉(fēi)屦:即后人所谓麻鞋。

[45]罝(jū):捕兔网。

[46]捆:砸。编织蒲苇要边编边砸,使之牢固。

[47]之:往。

[48]如:往。

[49]舆:车。

[50]适:用如使动。

[51]临:治,备办。

[52]蠲(juān):清洁。絜:同“洁”。

[53]调和:指调和五味。

[54]颜色:脸色。

[55]趋翔:行步有节奏的样子。翔,通“跄(qiāng)”(依毕沅说)。

[56]义:通“议”。论:这里是阐明的意思。

[57]内(nà):接纳。

[58]知(zhì):才智。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智”。盛:大。

[59]强(qiǎng):勉强。

[60]正:长,主。

[61]称:称道。

[62]勿已者:一定要提的话。已,止。

[63]太学:这里指明堂。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关于古代的明堂,历代一些礼家认为,太庙、清庙、太室、太学为一事,似可信。

[64]齿:并列。弗臣:不作为臣子看待。臣,用如动词。

 

【译文】

神农以悉诸为师,黄帝以大挠为师,帝颛顼以伯夷父为师,帝喾以伯招为师,帝尧以子州支父为师,帝舜以许由为师,禹以大成贽为师,汤以小臣伊尹为师,文王、武王以吕望、周公旦为师,齐桓公以管夷吾为师,晋文公以咎犯、随会为师,秦穆公以百里奚、公孙枝为师,楚庄王以孙叔敖、沈尹巫为师,吴王阖闾以伍子胥、文之仪为师,越王勾践以范蠡、文种为师。这十位圣人、六位贤者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如今,人们地位没有达到帝那样尊贵,才智没有达到圣明的境界,却不想尊奉老师,这怎么能获得尊显、达到圣明的境地呢?这正是五帝之所以废绝、三代之所以不可再现的原因。

况且,上天造就人,使人的耳朵可以听见,如果不学习,耳有所闻反不如耳聋听不见好;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见,如果不学习,目有所见反不如眼瞎看不见好;使人的口可以说话,如果不学习,口有所言反不如口哑说不出话好;使人的心可以认知事物,如果不学习,心有所知反不如狂乱无知好。因此,凡学习,并不是能给人另增加什么,而是使人通达天性。只要能够保全天赋予人的本性而不使它受到伤害,这就叫做善于学习。

子张本是鲁国的鄙俗小人,颜涿聚本是梁父山上的大盗,他们求学于孔子。段干木本是晋国市场上的大牙侩,求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本是齐国凶恶残暴的人,被乡里斥逐,求学于墨子。索卢参本是东方有名的狡诈之人,求学于禽滑黎。这六个人本是该受到刑罚杀戮、蒙受耻辱的人。如今,由于从师学习,他们不仅免于刑罚、杀戮、耻辱,而且成为天下的知名之士、显达之人,得以终其天年,王公大人因而对他们以礼相待,这些都是得力于学习啊。

凡学习,一定务求增进学业,这样心中就没有疑惑了。要努力诵习,小心等候机会聆听教诲,看到老师欢悦的时候,请教书中的意旨,要顺适老师的耳目,不违背老师的心意;回来认真思考,探求老师所说的道理,要时时研讨分析,以求阐明老师所说的道理,不苟且巧辩,一定要合乎法度;有所得不要自夸,有所失不要惭愧,一定要回到自己的本性上来。

老师活着的时候,要小心奉养,小心奉养的方法以使老师欢娱为贵;老师死了要恭敬祭祀,恭敬祭祀的原则以合于四时之节为要。这是尊重老师的做法。为老师修整园地,努力灌溉,积极种植;织麻鞋,结兽网,编蒲苇;到田野上,努力耕耘,种植五谷;走进山林,进入川泽,捕捉鱼鳖,猎取鸟兽。这是尊重老师的做法。为老师察看车马,小心驾驭;使衣服适宜,务求轻暖;备办饮食,一定清洁;好好调和五味,务求甘甜肥美;一定恭恭敬敬,和颜悦色,言辞审慎;力求行步快慢有节,一定恭敬庄重。这是尊重老师的做法。

君子学习,谈论道理一定称引老师的话来阐明道义,听从教诲一定尽心竭力去发扬光大。听从教诲而不尽心竭力去发扬它,这种行为叫做“背”,谈论道理而不称引老师的话去阐明它,这种行为叫做“叛”。有背叛行为的人,贤明的君主不接纳他们在朝为臣,君子不跟他们交往为友。

因此,教育人是一件非常仁义的事,学习是一件非常聪明的事。仁义的事没有比给人带来利益更大的了,而给人带来利益最大的,没有什么能超过教育。聪明的事没有比修养身心更大的了,而修养身心最重要的,没有什么能超过学习。如果自身的修养完成了,那么,做子女的不用支使就孝顺了,做臣下的不用命令就忠诚了,做君主的不用勉强就公正了,其中形势最有利的就可以做天下的君主了。所以,子贡问孔子说:“后代将用什么话称道您呢?”孔子说:“我哪里值得称道呢?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喜好学习而不满足,勤于教诲而不疲倦,大概仅此而已!”天子进入明堂祭祀先代圣人,与曾经做过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不把他们做臣子看待,这是用以显示敬重学习和尊重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