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活力企业再造
一、企业竞争力
公司治理怎样与企业成长、企业战略发展吻合?人们普遍认为企业应该做大做强。做大要基于3M战略——人、财、物(MAN, MONEY, MATERIAL),这是基于资源的成长。如果企业做不大,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大?我们原来意义上的大是加法式的大,那样中国进500强十分容易,但拼凑起来的大在这个竞争的市场中是不行的。这也是和公司治理紧密结合的。
有的说500强就是500大,以销售指标规模为目标,单纯以销售额为目标,集团内部操作便可达到这一目标,涉及的纳税问题企业还可以让政府照顾。中国企业之所以做不大是因为不会做小。企业怎么垮的?许多案例中都是因为子公司出现问题。一个个有活力的子公司才会使得企业做大做强,这就涉及了集团治理。
有效率、有机制的大是做强。做强是什么?做强是基于能力的成长,2M战略——管理、机制(MANAGEMENT, MECHANISM),与做大结合起来就是5M战略,讲管理要效益,通过改制求发展,并不是越大越好,还要做强。
例如青岛啤酒,通过收购扩张,收购后发现许多小厂做不起来,但是并没有转手出售,因为这样做的同时会失去这块市场,而是选择零转让,把职工安置好,市场依旧归青啤,这虽然不是越做越大,但是却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做大做强是最高目标吗?什么是真正的强?以前的外贸企业,现在许多大垄断企业,是真正的强么?真正追求的阶段是第三个阶段——做活,基业长青,百年老店指的就是这个。做活是基于理念的成长,要求的是理念(MIND),做大做强做活就是企业竞争的基础。
如今,企业竞争力基点也逐渐由做大向做强,甚至向更高的目标——做活转变。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企业组织的基本要素为6M模式——人财物,管理,机制,理念,这些因素互为结果、互为基础。组织的性质也不断改变:做大——机械组织;做强——一般系统;做活——有机体/生命,如表2-1所示。
表2-1 企业竞争力基与“6M模式”

二、企业生命特征
(一)生命周期
到底什么是真正有活力的企业,要与战略(基于资源,基于能力,基于价值)结合起来。这里引入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有生命周期,企业也有。企业虽然千差万别,但成长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大同小异。由于研究的基点、焦点以及目标、方法等的不同,因此,理论上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具体描绘是多种多样的。爱迪斯(1988)对企业生命周期做过极为细致的分析研究,他曾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十个阶段;丘吉尔和李维斯等(1983)将企业成长周期分为存在阶段、生存阶段、成功摆脱束缚阶段/成功成长阶段、腾飞阶段以及资源成熟阶段。当然,无论怎样具体细分,构成企业正常生命周期的不外乎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几个基本阶段。

图2-1 企业生命周期曲线
在不同阶段,企业通常容易形成不同的问题。孕育期容易形成创业空想;下一阶段,易出现创业者陷阱,家族陷阱,导致企业夭折;下一阶段,企业做大了以后导致分家,大伤元气;度过这些阶段企业成熟稳定后,容易出现大企业病,走下坡路。因为企业成功后,经验丰富,章程规则完善,但是缺乏创新。摩托罗拉员工如果主动离职要向企业赔偿,但如果被企业开除,企业会赔偿员工,造成许多想离职的经理为让公司开除不尽职。怎么办?这就要求企业形成新的周期,这里涉及企业活力三要素:生存力,成长力,再生力。
(二)企业活力三要素
企业活力在任何一个时刻都表现为生存能力、成长能力、再生能力三个方面,三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企业的活力。
生存、成长和再生能力三者相互依赖,又形成一定的层次。它们都是企业活力的体现和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活力同时表现在三个方面,没有生存能力就谈不到企业有活力,生存能力是保证企业“生”的基础,生存能力又是企业成长和再生的前提,只有企业生存着,具有一定的底线生存能力(高于生存门槛),考虑企业生命质量才有意义;企业成长是企业保持永续生存的条件,环境是变化的,它会给企业的生存带来挑战,企业只有不断成长,才能使企业保持动态生存,也只有不断成长,才能保证企业不断改善生存质量,为企业的再生奠定基础;企业再生是企业另一个生命周期的开始,它可能源于企业环境变化的剧烈而使企业生存、成长受到威胁而变革,也可能因为企业为了提升其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或预见到企业环境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而主动寻求变革与之适应,在预见环境发展走向、识别环境发展机会的基础上实现的企业自我超越、自我否定、自我发展。与其让别人打败,不如自己寻求超越,赢得主动权。这是企业“长寿”的途径,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企业层次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企业组织的生存力、成长力、再生力集中体现了企业活力。
(1)生存力。这是企业最基础、最根本的能力,是成长力和再生力的基础。
(2)成长力。决策不能大失误,持续成长应该靠治理机制的保证,而通常我国企业周期都和经营者结合在一起,外国靠制度机制而不是依靠某个人。怎么保证持续发展?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福特公司。福特汽车的老福特——亨利·福特,从农村到底特律,树立一个目标,要让消费者用上质量高、价格低的汽车,为了这个目标,创造了第一条自动生产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问题出现了——汽车颜色永远黑色,马力一致,坐椅不舒服,但是老福特仍然认为没有所有人都用上汽车,所以坚持不改变思路,不生产比较奢侈的汽车。通用汽车这时出现了,生产高档、舒适、颜色鲜艳的汽车,导致福特有一年出现巨额亏损,在这个背景下,董事会发挥作用,果断决策,使老福特退休,福特汽车才重新焕发出活力。章程要提前设计,换代的机制要提前设计,不应以哪个人为基准。在中国什么叫改革?邓小平最伟大的改革是什么——领导人任职两届。公司也一样,一定要把制度设计好。怎样成长,持续靠什么保证,强调制度建设,用制度解决问题。
(3)再生力同样重要,资源型的企业资源耗竭使得企业不存在。例如煤矿、油田。大庆油田,最开始油量充足,经常出现井喷,后来资源减少,相继通过注水、化学试剂、微生物等方法来继续开发,现代管理者计算盈亏点作出减产决定。我国现在许多煤炭集团实行多种经营,但最后都失败了,只能继续专注做煤炭。问及原因,管理者说只学过煤炭,做不好别的行业。问题在于管理不过关,光靠自己不行,可以通过并购的方法,并购的不仅是企业,还有被并购企业的各种人力资本。实施多元化属于跨行业再生,还有纵向再生的方式。例如,开滦煤矿在国外开发资源,兖矿收购澳大利亚煤矿。我国目前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局限在于高管的短期任命、短期考核,这也与公司治理有关。
企业无论是上市,还是准备上市,甚至不想上市,都应着重发展企业自我造血。充满活力的企业运作机制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企业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两只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