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物理学
§.205.
物质通过它的否定性环节,通过它的差异性或抽象的个别化环节,在它自身内把自己分隔开来。物质具有排斥。但物质的相互外在也同样是本质性的,因为这些有差异的东西是同一的东西,是这种相互外在存在的自为存在的否定的统一性,因而是连续的。因此物质具有吸引。这些环节的统一性是重力。
康德除其他一些功绩外,还有一项功绩:在他的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中,通过他的一种所谓构造物质的尝试,在物质起先仅仅作为知性的一种僵死物被当成基础,它的规定仅仅是从各种属性的关系来加以把握以后,康德为达到物质的一种概念创立了开端。通过这种尝试,康德唤醒了自然哲学的概念,这种自然哲学不是别的,而正是对自然的概念把握,或者换句话说也一样,正是对自然中概念的认识。但是,康德在这里却把吸引力和排斥力这些反映规定假定成是现成的,物质据说应从这些规定产生,而在对它们进行规定时又把物质先定成一种现成的东西。这是一种混乱,它之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是因为那些抽象的环节离开它们的同一性就不可能作为概念把握,或者毋宁说是因为这些对立规定的考察会把自己溶化于它们的同一性。在我的逻辑体系中(见第1卷,第1部分,第119页及以下)我已较详细地阐明了康德这种阐述中占支配地位的混乱。
§.206.
物质作为有重的,1)首先只是己内存在着的或普遍性的物质;它是力学的对象。然而,2)这一概念必须把自己特殊化;这样物质就是元素的物质,并是元素物理学的对象。3)特殊性的物质把自己聚合于个别性,便是个体化的物质,并且是真正物体世界物理学的对象。
A.力学
§.207.
物质起初作为单纯普遍性的物质,只具有一种量的区别,并把自己特殊化为有差异的量子,即质量,它们是在一个整体的表面的规定内,或者说是“一”,是物体。
§.208.
物体1)作为有重的物质,是空间和时间的真纯的统一性,但是,2)作为最初的否定,物体在自身具有时空彼此的以及时空与它有区别的观念性,并且它本质上是在空间和时间内存在的,它构成时空对这一形式不相干的内容。
§.209.
3)物体作为时间在其中被扬弃了的空间,是持久的;然而4)作为空间不相干的持存在其中被扬弃了的时间,它是暂时的,一般而言,是一种完全偶然的“一”;但是,5)物体却是在其对立中联结这两者的统一性,因此,它本质上具有运动,具有重力现象。
正如各种力曾被看做只是移植于物质之内的,同样运动本身在据说具有科学性的物理学内首先也被看做一种对物体来说是外在的规定,以致有一条力学的大公理,主张物体完全只有通过一种外在的原因才能像被移入一种状态一样被移入运动。一方面,正是知性把运动和静止作为无概念的规定互相分隔开来,因而不理解它们彼此互相的转化,另一方面,浮现于表象的也只是地球上没有自我的物体,这些物体是通常力学的对象。被当作基础的正是那些在这类的物体现象上出现和有效的规定,而独立的物体的自然则被统括在其内。但真正说来,独立的物体毋宁说倒是普遍性的物体,没有自我的物体则全然是从属的物体,而在绝对的力学中概念就在自己的真理性中以固有的方式把自己表现出来。
§.210.
在运动中,时间从空间上把自己设定为位置,但这种不相干的空间性同样也直接变成时间的;位置会变成另一位置(§.204.)。时间与空间的这种差别作为它们绝对的统一性的差别、不相干的内容的差别,是那些彼此互相分隔并通过自己的重力寻求自己统一性的物体的一种区别。这就是万有引力。
§.211.
引力是物质的物体性真正的和确定的概念,因此,物质的物体性本质上是分割为诸多特殊性的物体,并在运动中具有自己的现象的定在,具有外在个别性的环节,运动以此直接是被规定为许多物体的一种关系。
万有引力必须自为地被承认为一种深刻的思想,这一思想构成力学的一个绝对的基础,尽管它先还是在反映范围内加以理解的,曾首先是通过与此有关的量的规定引起对自己的注意和信赖,并且应当说它只是在从太阳系一直下至毛细血管现象所寻获的经验内找到自己的证实。此外,引力还直接与惯性定律相矛盾,因为由于引力,物质是趋求从其自身达到另一物质。正如已指出的那样,在重力的概念中本身包含自为存在和扬弃自为存在的连续性这两个环节。概念的这些环节现在却经历一种命运,与吸引力和排斥力相应,被理解为特殊的力,在更细的规定内被理解为向心力和离心力,这两者像重力一样作用于物体,彼此独立而以偶然方式在一个第三者,即在物体中会碰在一起。这样一来重力思想上那种深刻的东西就又被化为乌有了,而且只要这些备受赞扬的力的发现在关于绝对运动的学说中居于统治地位,概念和理性就不能渗入这一学说。如果细心地审究从这两种力的规律上已找出的那些量的规定,那么立即会自动发现从上述分离中产生的混乱。但是,如果以其与重力的关系来看,那么混乱就会变得更大。引力也被称为吸引,它随之显现为与向心力是同一的东西,与这一个别性的力相应的规律则显现为引力这一整体的一种规律,而在另一次又当作绝对本质性东西的离心力却显现为是某种完全多余的东西。上述的推理包含着重力的直接理念,即包含着那种作为通过各物体特殊性进入运动外在实在性的概念的理念本身;在这一推理中包含有这三个环节的理性的同一性和不可分离性。在这一推理中也表明了运动的相对性,因为运动完全只是在众多的、而且依凭相异的规定处于相互关系中的物体的系统内才具有一种意义。这样的相异的规定立即就将得出自己。
§.212.
重力在其中被实在化的那些特殊性的物体,把它们概念的各个环节作为它们有区别的自然本性的规定。一种物体因此是己内存在的普遍性的中心。与这一极项对立的是己外存在着的、无中心的个别性。但特殊的物体是另一些物体,它们处在己外存在的规定之内,而作为同时己内存在着的同样又是一些自为的中心,作为同它们的本质的统一性相关联,它们使自己同第一种物体相关联;这是这样的一种关联:它不是一种质量对质量的关联,而是质的关联。
§.213.
1)相对中心性的物体在同抽象的、普遍性中心性关联中的运动,是绝对自由的运动,而这一系统的推理是,普遍性中心物体通过那些相对中心物体与非独立的物体性联结起来。
众所周知,绝对自由运动的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这是一项具有不朽荣誉的发现。开普勒给那些经验数据找到了它们的普遍的表达,在这个意义上他证明了这些定律(§.174.)。在此之后形成了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似乎是牛顿第一个找到了对那些规律的证明。一项荣誉从第一位发现者那里不公正地转给另外一个人,这是不那么容易的事情。这里,我提请大家注意,数学家们已从根本上承认:1)牛顿的公式可以从开普勒的定律推导出来;2)牛顿对一个服从引力法则的物体围绕中心物体在一个椭圆上运动这条定理的证明,一般而言是关于一种锥形切面的说法,然而应当加以证明的主要定理却恰恰在于,这样一种物体的轨道不是一个圆或者另外地某种锥形切面,而惟一地只是椭圆。使物体的轨道成为特定一种锥体剖面的那些条件被归结成为一种经验状况,亦即被归结于物体在特定某一时刻的一种特殊状态,被归结为物体原先据说已获得的一种推动的偶然强度;3)牛顿关于所谓重力力的法则同样也只是从经验中通过归纳加以指证。更切近的考察表明,开普勒以单纯而崇高的方式在天体运动规律的形式中表述的东西,牛顿已改变成重力力的无概念的反映形式。整体来看,这一所谓证明的全部做法表现出一种混乱的结构,它是由那些被赋予独立的力具有的一种物理意义的单纯几何构图的线,由有关一种加速力、有关那些在其开始时加速力要一再重新施加影响的瞬刻时间、有关那种要延续自己先时作用的惯性力等等诸如此类空洞的知性概念得出的。关于自由运动的量的规定的理性证明,只能以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规定为基础,这些环节的关系是运动。
§.214.
2)非独立的物体仅仅是重力的己外存在这一极项,因而缺乏自己的一种中心性;这些物体对它们相对中心物体的绝对关系,是它们的重力在相对中心物体中保持静止,由于物体的相外存在,这种静止只是作一种努力,因此也是一种压力,是以物体那种处在它们之外的中心为转移的。
§.215.
同这样一种物体静止于其中的直接的联系分离,是一种偶然的状况,当这种物体的这一外在联系的阻碍被取消时,它就通过落体扬弃这一状况;这是一种相对的自由运动,因为远移那种阻碍,这并非来自作为非独立物的物体,但当阻碍被远移开时,运动对于物体就是内在性的,并且是它自己重力的现象。这一运动本身会自为地转化为静止。
太阳的吸引力,例如它对行星的吸引力,或者地球对从属于它但却独立的物体的吸引力,本身就带着一种偏颇的表象,好像它是一种寓于中心物体的活动,而处在它的范围内的物体自己对它则只是采取消极的和外在的态度而已。于是,绝对的运动也由于运用通常力学的那些规定而被想象为一种独立的切线力和一种同样独立的发于中心的力之间的僵死冲突,物体就是被动地让这些力牵引来牵引去。伽利略的落体规律说,即经过的空间与消逝的时间的平方成比例,与僵死的机械性的抽象匀速度相对立,它表明时间和空间概念规定的自由化,在这些规定中,前者是作为否定的环节或“一”的原则具有方根的规定,但后者却是作为相互外在存在,或更好地说,作为一种走到己外的东西,没有一种不同于方根的规定而具有平方的规定;而在抽象匀速度那里,诸空间和诸时间是成比例的。在这一规律中,两个环节还保持在这种关系之内,这是因为运动在落体中的自由在其也受到制约的情况下,仅仅是形式的。与此相反,由于绝对的运动是返回自身的运动,关系便是在其总体之中。因为规律本质上是关系,所以空间和时间是保持在它们的原始区别之内,于是,没有维度的时间就只是达到形式的自身同一性,反之,空间却作为肯定的相互外在东西达到概念的维度。因此,开普勒的规律是距离的立方和时间的平方的一种关系,它是这样一条规律:它之所以如此伟大,是因为它如此单纯而直截了当地阐明了事情实质的理性,而与此相反,牛顿的公式却把这条规律变成一条适应重力的力的规律,它只是展示出半路止步的反映思维所作的颠倒和曲解而已。
§.216.
3)在非独立的物体这一极项内,它们作为物质互相对待所具有的万有引力,从属于它们对待自己共同的中心物体所具有的引力,因此,它们相互对待的运动,对于它们是外在的和偶然的,这种运动的原因是一种碰撞和压力。在这种通常的机械运动中,那种在落体中没有意义的质量的量,以及质量通过一种特殊的性状作出的阻抗,是一个规定的环节。因为这种运动与非独立物体的本质关系相矛盾,即同非独立物体的中心物体相矛盾,所以它会通过自身在静止中扬弃自己。但概念的这一必然性却在这一外在性的领域显现为一种外在的阻力或摩擦。
惯性规律首先是取自非独立物体运动的自然本性,由于这些物体在它们中本身不具有重力的差别,运动对于它们是外在的。但是正因如此,静止对于它们就是内在性的,即与处在它们之外的中心是同一的。因此,它们的运动本质上是转入静止,不过却不是转化为绝对的静止,而是作为趋求它们中心的努力转化为压力;这样的努力如果应当被视为一种努力趋求的运动,那就至少也是那种外在的运动变为这种努力,它构成物体的自然本性。个别性的阻力,或者普遍性的阻力、摩擦,虽然是一种外在的东西,但却是一种必然的东西,它是那种通过非独立物体的概念设定起来的转化的现象。在钟摆上发生的也正是这种情形。关于钟摆运动,人们常说,假如能够去掉摩擦,它就会不停地持续下去。就其自身而言,惯性规律所表现的并非别的,无非是知性固执于静止和运动这些抽象,即认定静止只是静止,运动只是运动。这些抽象相互转化才是概念,这种转化对于知性乃是某种外在的东西。这一惯性规律,碰撞、吸引还有其他一些规定,已被不得体地从通常力学搬到绝对力学,但在绝对力学中,运动应该说是在其自由的概念内的。
§.217.
各中心物体及各非独立物体具有的区别处于重力本身的己内存在之中,重力的同一性的自然本性是它们的实存。非独立的物体作为自身同一的重力的己外存在,具有实在性区别的开端,它只具有重力的一个否定的中心,具有自己质量的一个重心,它的运动的规定性不是自在而自为的,而是回到一个因素,对于这一因素,质量是另一种因素,以致质量的量可以代换自己,而运动仍保持为同一的。
§.218.
被规定存在具有的这种外在性构成了物质的独特规定性;因此,它不停留于量的区别,而应当说这种区别本质上是质的区别,以致物质的规定性构成了物质的存在。
关于一种无形式物质的空洞抽象,只允许物质有一种单纯量的区别,并把进一步的规定性视为一种对于物质是非本质的形式。即以吸引力和排斥力来说就应外在地作用于物质。既然物质是设定自己于外的概念,它就同样是与特定的形式同一的,以致这种形式构成了它的自然本性。
B.元素物理学
§.219.
由于重力的概念是本质的外在性,重力作为物质在自己内存在着的本质,作为仅仅内在的同一性,会转化为本质的显示。作为这样的显示活动,它是各反映规定的总体,不过,这一总体是被抛射分裂了的,每一规定都显现为一种被特别赋予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当其尚未规定为个别性时,是没有形态的元素。
近些时期以来,为了确定一种元素,已随意假定了化学的单纯性。这种单纯性与关于一种物理元素的概念毫无关系,物理的元素还是一种实在的物质,是物质自在地存在着的总体。
a.元素物体
§.220.
1)最初的元素物质是它的纯粹的同一性,不是作为内在的同一性,而是作为定在着的同一性,也就是说,是作为与总体的其他规定相对立而被规定为独立的那种自身关联。物质的这一实存着的自我是光。
§.221.
作为物质的抽象的自我,光是绝对轻的东西,而作为物质,光又是无限的东西,但作为质料的观念性,光是不可分离的和单纯的己外存在。
在东方关于精神东西和自然东西的实体统一性的直观中,意识的纯粹的自我性,自身同一性的思维作为真和善的抽象,与光是一体的。如果人们已称为实在论的观念否认在自然内是存在观念性的,那它就只须得就证于光,就证于这一纯粹的显示,这种显示正只是显示。有重的物质是可分离为质体的,因为它是具体的同一性,是量。但在光的完全抽象的观念性中就没有这样的区别。在光的无限传播中,对光的限定不会去除光的绝对的联系。据说一种在其传播中受到限定的光是由分离的单纯的光线和光微粒以及它们形成的光束组成的,这种关于分离的单纯光线、光微粒和光束的观念,盖属牛顿以来特别在物理学中已占统治地位的那些残存的蒙昧概念。光在其无限传播中的不可分离性,这种保持与自己同一的实在性的一种相互外在性,很少会被知性说成是不可理解的,因为知性自己的原则毋宁就是这种抽象的同一性。当天文学家们前来谈论那些天体现象,说它们被我们察知时已经就是五百多年以前发生的事了,那么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光播散的经验现象,这些现象在一个领域内有效,却被认为可以搬到另一领域,在那里它们毫无意义;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某一过去按照回忆的观念性方式成了一种现在。按照一种观念,在一个可见的面上从每一个点可以向一切方向发送光线,因而从每一个点出发都可以形成一个具有无限维度的质料性的半球,所有这些无限多的半球是互相贯通的。但是不是事情由此会在眼睛和对象之间出现一种密集错综的质体,借助这种说明有待说明的可见性宁会产生不可见性,这整个的观念本身毋宁说是把自己还诸为虚无性了,正如那种关于一种具体物体的观念一样,据说这种具体物体要由许多物质组成,以致在一种物质的细孔里有另一些物质在,反过来,在这些物质本身内又藏有和遍布着其他一些物质,但这种全面的贯通就把有关质料分离的物质性的假设给取消了,毋宁说,这就论证了一种完全观念性的关系。自然事物通过光而产生生气,通过光而个体化,它们的开启也通过光来加强和协合,就这点来说,光的自我性的自然本性在物质的个体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因为最初的抽象的同一性只有作为特殊性的回归和扬弃,才是作为个别性的否定的统一性。
§.222.
光首先在总体各环节差异性的或知性的这一规定中,作为普遍的同一性与作为一种外在东西及他物,同作为一种暗的东西的具体的物质发生关系,这种一方通过另一方接触和外面变暗过程,就是颜色。
按照著名的牛顿理论,白色的亦即无色的光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的,或者说由七种,因为这一理论本身在这方面知道得并不确切。在光的问题上,这种观念抓起了最坏的反思形式,抓起了组合这个概念:明的东西在这里甚至应该由七种暗的状态组成,就像人们竟然能让清澈的水由七种土壤组成一样。首先,对于这种观念之蒙昧,人们如何强烈地表示自己的意见也不算过分。其次,同样可如此的是关于牛顿观察与试验上的笨拙和无聊乏味,甚至的确地还关于其缺乏诚实。接着是关于那种同样坏的从那些不纯的经验数据进行推理,推论和证明的性状,然后对于现已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对他的盲目膜拜,对于那些为这一愚昧观念辩护的膜拜者们的无知;最终特别地是关于那种的无思想性,以之那一理论中大量直接的推论(例如消色差望远镜的不可能性)已被放弃,而理论本身却还被坚持着。最后还得关于盲目性的成见,即以为这一理论是依据某种数学的东西,似乎那些部分地本身是错误的与片面的测算,及那些掺入各种推论内的量的规定,给理论与事情的本性本身提供了多少一种的根据。为什么歌德的对光之内这种黑暗所作的既清楚、又透彻,而且也有学识的烛照,不曾达到有力的接受,一个主要原因无疑地是这点:因为人们应当不讳加以承认的那种无思想性和童稚性是太大了。这些无稽的观念不是愿使自己就此减少,在最近一些时期依靠马律斯的那些发现还被增多了,通过光的偏振,甚至通过太阳光线的四角形性,通过红色光线的一种左边旋转的运动和蓝色光线的一种右边旋转的运动被增多了。诸如此类的愚昧想法通过物理学有作所谓假设的特权给自己进行辩护,但是即便是在戏言时也不允许有愚昧;假设永远不应当是戏言,在假设上大家更应该少搞一些诸如此类的东西。
§.223.
光构成抽象中心性物体的定在或物理学意义,这种物体作为发光物体是实在性的。
§.224.
这种抽象的同一性在它之外具有它的实在性的对立。作为反映的元素环节,这一对立在自己内进行分解,并且是作为一种二一性存在:α)是物体的差异性的二一性,质料性自为存在、凝固性的二一性;β)是对立本身的二一性,但这一对立作为自由的、未由个体性加以阻截而只是沉潜在自身内的,却是解体与中和性。前者是月亮物体,后者是彗星物体。
这两种物体作为相对的中心物体在重力系统内也有它们特定的意义,这一意义与它们的物理学意义一样,以同一的概念为基础,在这里可以指出来。这两种物体不是围绕自己的轴旋转。凝固性物体作为形式的自为存在的物体因此是服务于另一物体的,是另一物体的卫星,它在这一物体中具有自己的轴,而形式的自为存在是那种统含在对立中的独立性,因而不是个体性。那解体的物体,凝固性的对立面,在其行为上是逾轨的,在其偏心轨道上同其物理学的定在内都是表现偶然性的,以致关于这类物体人们推测说,一个大行星的邻近,可能会改变它们的轨道。它们表现出自己是一种表面的具体,这种具体同样因偶然而又可以使自己变为尘埃。月亮不具有大气,因而也缺少气象过程。它只显出有高山和坑洞,以及这种凝固状态在其自身内的炽热过程。这是一种结晶体的形态,海谋(一位少有的有头脑的地球构造学家)曾指出它是单纯凝固的地球的原初形态。彗星显现为一种形式性的过程,显现为一种变动不定的云雾团,没有人曾指明有某种凝固的东西,有一个核心。古人认为彗星是单纯的流星,对于这种观念近时期的天文学家们终归不再如同先前那样高傲和鄙屑了。迄今只是首次观察到惟一一个彗星复归,根据计算人们也曾期待出现其他一些,但它们却不曾到来。由一些天文学家所作的推测也暗示:天文学家们会想到随着时间推进,放弃迄今关于彗星是对系统整体偶然的、交叉错乱出现的现象的形式观点,他们将可能理解关于系统中其他物体自己会防范彗星的想法,即关于这些物体会作为必然的有机环节动作的想法,以此与迄今针对彗星吓人的危险而摆出的慰藉理由相比,会有更好的慰藉理由出现。
§.225.
3)对立回到自身内,就是地球或一般行星,即个体性总体的物体,在这种总体中导向分离的凝固性已被开启为实在的区别,而这种解体过程是通过自我性的统一点被协合起来的。
人们已习惯于把太阳和星星当作比行星更加优越的自然物,因为反思最初超于感性知觉之上时,与那种尚未得到理解的个别性东西对立,而把抽象的东西看做最高的东西。逸星这个名号是按对个体性物体运动的直接观点给它们起成的,但自在自为地看来,这种运动作为自转和同时作为围绕一个中心物体的运动,是最具体的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正因如此,就既优越于系统中心的静穆,又优越于月亮与彗星体服务的和逾轨的运动。同样,中心物体的发光自然本性是抽象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的真理性如同思维的真理性一样,是在具体的理念内,是在个体性之内。至于说到行星的系列,那么天文学关于它们最切近的规定性、即距离也还根本没有发现什么真正的规律,更没有发现某种合乎理性的东西。我在以前学位论文中就这方面尝试过的东西,我不再能看做是令人满意的了。同样,自然哲学想在物理性状中指证序列合乎理性的种种尝试,至今也不外乎只能视为是寻找关键性观点的开端。不合乎理性的东西在这样做时以偶然性的思想作为基础。例如在开普勒主张按音乐和谐规律理解太阳系布局的思想中就仅仅看到一种想象力的迷误,而不是高度估价主张这一系统中存在理性的深刻信念,但这是那样一种信念:它曾是开普勒那些辉煌发现的惟一的基础。与此相反,牛顿曾把音律的数量关系运用于颜色,这整个既笨拙又误人的运用却保持了荣誉和信仰。
b.元素
§.226.
个体性的物体具有元素总体的各个规定,这些规定是直接自由自为地持存着的物体,是作为个体性物体那里的从属的环节,它们以此构成个体性物体的普遍性的物理学元素。
§.227.
1)无区别的单纯性的元素不再是肯定性的自身同一性,不再是自我显示活动,这种活动是光本身,它构成个体性物体特有的、内在的自我。反之,无区别的单纯性的元素只是否定的普遍性,是作为一个他物所具有的无自我的环节。这种同一性因而是对于个体过程与有机过程确然无疑的力量,不过却是隐秘支配和消耗它们的力量。这一受纳一切、透明而具有弹性的、渗透于一切的流体,是气。
§.228.
2)对立的元素α)是自为存在,但并非是凝固性的不相干的自为存在,而是在个体性内被设定为环节的自为存在,因而是质料性自我性,是与热有同一性的光,这即是火。火是物质化的时间,是完全非静止的东西和进行耗灭的东西,持存物体的自我耗灭会突现于这种时间,恰如这种时间反过来在外面向持存物体接近而把它毁坏一样。这是那样一种耗灭活动,它同样也耗灭自己本身。
§.229.
β)另一元素是中和的东西,是被结合在自身内的对立,但是这一对立却不假借个别性、因而也不假借凝固性和自身内的规定,能使一种彻底的平衡解体,使一切机械地在它之内被设定的规定性解体,而只是从外面获得形态的被限定状态,并且在它自身是没有过程的非宁静性,而完全就是过程的可能性和可溶解性。这就是水。
§.230.
3)但是发展开的区别的及其个体性规定的元素,则一般地首先还是没有得到规定的土质性。
c.元素的过程
§.231.
不同的元素,和它们彼此之间以及对于它们的统一体所具有的差异,维系在个体性的同一性之内;这种同一性是一种辩证法,这一辩证法构成地球的物理生命,构成气象学的过程,惟有在这种过程内,各元素作为非独立的环节才具有自己的持存,正如它们是在其中才被产生一样。
正像通常力学与独立物体的种种规定被运用于绝对力学与自由的中心物体一样,个别化的个体物体的有限物理也被等同于地球过程的自由独立物理。在地球的普遍性过程内,再次认识和指证表现在个别化物理物体性状上外在的和非独立过程中那同一些规定,恰恰被当成是科学的凯旋。指证这种等同性是借一种方式完成的:各种规定由于抽象掉它们独特的区别和条件被弄成表面的普遍性,如吸引即是如此;于是有了种种力和规律,在这些力和规律上缺少那种特殊的东西,缺少具体的概念和诸多条件,而且相应地不是被看成是作为一种外在的材料附加上去的,就是照样依类比附带构想的。有关各元素实体性的和不变差异的固定观念,造成了一种主要的区别,这种差异是被知性从个别化材料的过程中一次性地固定了的;只要这些过程显示出更高的转化,例如在晶体中水已固化,光、热消逝等等,顽固的形式思维就与概念针锋相对,从种种暧昧的规定,部分地也从些纯然无意义的术语,有关溶解、被化合和潜化之类,寻获自己的帮手。对此主要是在于把现象方面的一切关系都变为材料和物质,部分是无重的材料与物质,这样,每种物理的定在都被弄成了上述的物质混沌,和这些物质在每一其他物质假想出的细孔中时出时进的活动,于是不惟一切概念,而是就连表象也到头了。
§.232.
地球的过程不断为其普遍性的自我,光的活动及地球对太阳的本原关系所激发。这一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地球的实体同一性的分离,是张裂为独立对立的诸环节,张裂为凝固性和无自我的中和性,这样,地球就走向解体,一方面变成晶体,一种月亮,另一方面变为一种水性物体,一种彗星,而这些环节则寻求实现同它们独立根本的联系。
§.233.
另一环节是,对立的各个环节所趋向的自为存在扬弃自己为被推到顶点的否定性,这也就是各环节所尝试的不同的持存引燃自身的耗灭过程,由于这一过程,各环节的实体同一性就把自己恢复起来,而地球对自己就变成了可孕育的个体性。
雷雨是这一过程的完全显现,其他的气象学现象是这一过程的发端、环节和不成熟的展示。但是,由于物理学把自己的视点限于外在过程的一些条件,它在雷雨问题上还既不曾能够弄清雨的形成(尽管有德吕克的种种观察和那些由他得出、并在德国人中由机敏的利希滕贝格,针对分解论始终坚持和至少使人回念不忘的结论)也不曾能够弄清闪电以及雷声。同样,它也不曾能弄清其他气象学现象,特别是过程在其内一直进展到开始形成一地核的那些大气成分。
§.234.
物质的概念,重力,在元素的自然内把它的各环节剖分开来,首先是剖分为种种独立的实在性形态。地球首先是个体性的抽象根据,它把自己作为诸分离抽象元素的否定的统一性设定于自己的过程,从而是作为进行个体化的实在性根据和现实性而进入自己的过程,在这种现实性中,各元素现在把自己表现为是一起结合在这一具体统一点的。
C.个体物理学
§.235.
个体性的物体是从重力的普遍性,通过元素的特殊性而联结到个别性的物质。这样,物质现在就是自在自为地得到了规定的,并通过个别性而具有独特的形式,这种形式构成一个物体进行特殊化的统一性。这种个体性a)是直接的或沉静的个体性,即形态;b)是它特殊化为各属性的差异和诸区别的紧张关系;c)是形态在其中既使自己解体、又于自己自在自为被规定存在中产生的那种过程。
a.形态
§.236.
物体最初只是以一种表面的“一”为它的本质,尔后则以整一特殊的规定性为它的本质。物质的个体性在其直接的定在内是内在性的形式,这种形式给那种物体的物质以一种固有的特定的区别,这就是形态,物质的内在协合的特殊方式,及其在空间内的外在的限界,亦即机械性的个体性。
物质之特殊化为一种元素还是没有形态的,因为它才仅仅是特殊性。在形态的形式以及一般地在个体性形式问题上,有关一种外在机械的方式以及有关组合的观念,是首先需要剔除的。求助于各部分的外在分割和它们的一种外在的连缀来理解形态的规定性,那是无济于事的,本质性的东西依旧还是这些部分上所表现出来的、并且构成它们相关联的一种特定的自我性统一性的那种独特的区分。
§.237.
抽象的特殊化是物质的比重或密度,即质体重量和体积的比例关系,由于它们,物质的自我性便使自己摆脱对中心物体的抽象普遍关系,并停止其为对空间的均一的充实,而把一种特殊的己内存在和它们之间的抽象相互外在关系对立起来。
大家知道,物质的不同的密度现在是借助于关于细孔的假设来说明的,而说明一般意味着把一种现象归结到所定的、熟知的知性规定,并且除了组合、部分及这些部分之微小、虚空外,表象便没有什么更熟知的知性规定了,因而除用虚构细孔的办法来理解物质密度之外,也没有什么更了然的了。所谓细孔是些空虚的中空空间,物理学谈论它们就同谈论一种现成的东西一样,但是它却不能把它们指给人们,尽管它同时宣称自己惟一只是以经验和观察为依据。超过经验与观察的和只是被假定的,是思维的事情。但物理学却不会随兴想到它具有思想。这在两重的意义上是真的,而这里在第三重意义上也是真的:细孔乃是赤裸裸的虚构。关于重力独特特殊化,一个直接的例证是如下现象:一条在其支点上平衡悬浮的铁棒,会失去它的平衡,于是在一极显出要比在另一极重些,就像它被磁化了一样。物理学于其表象密度的方式上作为前提的定律是1)同等数目的同等大小物质部分是同等重的;因而这里是止于重力的形式的同一性的。2)这些部分数目的度量是重量,然而3)也是空间,故而具有同等重量的也占有同等的空间;因此4)如果同等的重量终归也显现于某种不同的体积,那么通过假设细孔存在,所充实的空间的等同性就还保持不变。康德已经把强度同数目这种量的规定对立起来,并且不再用同等空间中更多部分这种说法,而代之以同数的、但却具有更强程度的空间充实,以此开了一门所谓动力物理学的源头。强度内涵限量这一规定至少应能和广度外延限量这一规定具有同样多的存在权利,但这种区别(§.55.)是空虚的和本身无谓的。不过内涵的数量规定在这里却有这一优点:它指示着度,且首先暗示出一种己内存在,而这种己内存在在其概念规定中是内寓性的形式规定,这种形式规定是作为一般的限量存在于那里;但是限量之区别为内涵的限量或外延的限量——动力物理学也不外达于此——却不表现什么实在性。
§.238.
密度仅仅才是单纯的规定性。但是单纯的规定性本质上是物体性的一,不过在这里完全是作为内在性的形式规定性。这样,一就构成脆性的原则,构成保持自己于点状性内的形态活动的原则。
前此提到的小微粒,物质的分子,是一种外在的反映规定。一的规定具有的实在性意义在于,一是形态活动内在性的形式。
§.239.
但是脆性的东西作为自为地存在着的主观的东西,必须把自己开启为概念的区别,点必须转化为线,并在线那里把自己对立地设定为各极项,这些极项是通过中项,通过它们的无差别点来维系的。这一推理构成形态活动在其已发展的规定性内的原则,而依此严格地存在的是磁性。
磁性是那些规定之一,这些规定在思想于特定自然内推探自己和把握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时,必定会首先呈现出来,因为磁体以一种单纯素朴的方式表现着概念的自然本性。两极不是什么特殊的事物,它们没有什么感性的、机械的实在性,而只有一种观念性的实在性。它们于其中具有自己实体的无差别点,是它们在其内仅仅作为概念规定而存在的那种统一性,而两极性是单单这样的一些环节具有的一种对立。促成把磁性看做某种单纯特殊东西的现象,只是不断再现的一些同一规定,而不是什么能给描述提供数据的种种不同的属性。个别性的磁针之指向北方,从而作为一体也指向南方,这是普遍的地磁性现象。与之同一的现象是,当有这样两个经验磁体,同名的极就互相排斥,而不同名的极则互相吸引。之为磁性本身的,正在于等同的、无差别的东西自身分离,并对立化为两极端,而不等同的、有差别的东西则设定自己的差别。人们甚至曾把不同名的极称为友好的极,但把同名的极称为敌对的极。但是一切物体都是有磁性的,这种说法却有一种不巧的双重意义:正确的意义在于不仅仅脆性的形态,而且一切实在性形态都包含着这一概念;但不正确的意义是,一切物体在其自身同样也以这一原则严格的抽象形态具有这一原则,正如这一原则作为磁性存在那样。以此想要指明一种概念形式为在自然内现成存在的,说它适如一种规定性作为一种抽象那样,应在这种规定性内普遍实存着,会是一种非哲学的思想。自然毋宁说是在相互外在元素内的理念,以致它恰如知性一样,是分散地固定把握各个概念环节,是在实在性内表现它们,只不过在更高的有机事物中会把有区别的概念形式的最高具体结合于一体。
§.240.
磁性作为诸极项线状的空间性和观念性的对立是形态的抽象概念,与磁性对立的是形态的抽象总体,是球体,是各部分实在的无形态性的形态,是它们的流体的无规定性和不相干的可推移性的形态。
§.241.
在点状的脆性与自己成球形的流体这两个真正无形态的极项之间,实在性的形态属于那些极项的结合,属于向总体的物体性转化的磁性,属于内聚性。
§.242.
通常的内聚性只涉及一个物体各部分联系的量的强度的个别性环节,具体的内聚性是这种联系的内在性的形式和规定性,并包括外在的结晶和碎裂形态或核心形态,及内在的显示为完全贯通于自身的结晶。
§.243.
通过外在的结晶,个体性物体才作为同其他物体对立的个别性物体完成封闭,并有能力同它们发生一种机械性过程。作为内在地构造形态的物体,个体性物体把这种过程特殊化,这种过程同作为单纯普遍质体的行为态势对立,这样它就在对待外在强力的阻抗中以弹性、硬度、柔性、韧性、可延性和可裂性保存了它的个体的规定性。
§.244.
但是,如果说密度只才是作为体积与质量的比例关系而是单纯的规定性,那么内聚性就是作为个体性的自我性东西的这种单纯性。因此物体在机械的强力引起的震荡中自我保存,同样是它的个体性纯粹观念性的一种显露,是它在自己之内贯彻于它的整个内聚性的独特运动的一种显露。这是它的观念性的相互外在,于自己之内通过它的自我性的时间进行的特殊规定。物体使之同实在性强力及外在改变对立而显现为物体的、特殊化了的观念性的这种振颤,就是声音。
无内聚性的东西,脆性和流体的东西,是无声音的,在自己那种仅是一种外在震荡的阻抗中也只能造出一种噪音。
§.245.
这里,由于这种个体性只才是直接的个性性,它可能为机械性强力所扬弃。摩擦把物体性的那种通过内聚性保持相互外在的区别聚集为同一时刻的否定性,这种摩擦使物体开始的或自身完成着的一种自我耗灭突然表现出来,这种物体现在在内在变化和扬弃它的内聚性这两者的关系中通过热容来表现它的特殊的自然本性。
b.区别的特殊化
§.246.
形态活动,重力或机械性的个体化,现在转化为元素的特殊化。个体性物体在它自身具有各元素的总体,作为各元素的主词,它首先包含着它们作为种种属性或宾词;但是第二,这些元素只是才维系在直接的个体性之内,这时也是作为彼此互不相干的物质;第三,这些元素是对未被结合的元素的关系,以及个体性物体同这些元素进行的过程。
古代普遍的思想认为,每一物体都由四种元素构成,近代帕拉采尔苏斯则认为,每一物体都由水银或流体、硫磺或油及盐构成。对于古人思想或帕拉采尔苏斯思想以及其他许多同类思想来说,首先并不难提出驳斥意见,因为人们想要认为那些名称所指的,是最初以这样的名称表示出的那些个别经验材料。但是不容误解的是,这些思想远为更本质地曾包含着和应该说也表达了概念规定,因此这里令人惊叹的也毋宁说是那种强烈的力量,以这种力量,思想曾在那种的感性事物内只是去认识和把握它自己的规定与普遍性的意义。再者,由于这样一种理解和规定以理性为其泉源,这种理性不容自己为现象的感性眩目变幻及其错乱迷惑引入歧路,也完全不容使自己本身落于遗忘,所以这种理解和规定无限高于那种无思想地寻找物体的属性并混乱地数述它们的做法。在这里,配作为一种功绩与一种荣誉的一直还是某种特殊的东西已作为结局,而不是把它归回普遍的东西和概念,和从中去认识概念。
§.247.
a)物体把与它的暗性邻接的光的外在自我个体化,使之成为光的一种特殊的晦暗活动,使之成为颜色;b)物体把作为抽象无自我的普遍性的气,个体化为自己特殊过程的单纯性,或者说,在气味中物体的特殊的个体性毋宁是在其单纯性中,本身仅仅是作为过程;c)物体把水,抽象的中和性,个体化为盐性、酸等等的特定的中和性,个体化为滋味。
§.248.
各种物体由于它们这一普遍的地球总体,首先对于各元素处在一种表面的过程,因为它们的个体性自然本性对于各元素是封闭的。但是作为个别性的物体,它们彼此也处在相互关系之内,更好地说,作为特殊性的个体性处在机械性的行为之外。
§.249.
首先各物体作为互相对置独立的东西保存自己,并且如果它们在机械关系中于观念性的运动内作为一种自己之内的振动、作为声音宣示出它们的自我,那么现在它们就在实在性的自我性中,在电的关系中互相对置着出现了。
§.250.
诸物体在接触中显示出的自为存在,是通过他物的差别在每一物体中设定起来的,因此也不是自由的,而是一种对立的紧张关系,不过,进入这种紧张关系的不是在其整体规定性中的物体自然本性,而只是物体抽象自我的实在性,一种光,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对立的光产生自己。对分离的扬弃,这一过程的另一环节,以一种无差别的光为产物,这种产物作为无物体的东西会直接消逝,因此在这一抽象的物理现象外主要也只有震荡的机械作用结果。
大家知道,先前系于一种特定感性实存的关于玻璃电和树胶电的区别,通过完善化的经验已被观念化,成为正电与负电的思想区别。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表明那种首先想用感性形式把握和理解普遍东西的经验如何扬弃它自己本身。如果说在近时期已频频谈论光的偏振,那也应该说把这一术语保留给电似乎比保留给马律斯现象有更大的理由,在后者那里,涉及的是透明媒质、反光面及其不同的相互位置,以至光的特定某一入射角度,和其他诸多相异的状况,它们不是在光本身表现出区别,而仅仅是在光的映现上。正电和负电出现时遇到的条件,例如较光滑或较毛糙的表面,某种水气,以及诸如此类,都证明电过程的表面性,并证明物体的具体物理本性介入其中是何其小。同样,两种电光的弱着色,气味和滋味,也只是显示出一种物体性在光的抽象自我那里开始,过程仍保持在这里。那种其为对立紧张关系的扬弃的否定性,主要是一种击打。把自己设定为与自己同一的自我,作为这样的自我也停留于时间、空间及机械性的观念性领域之内。光几乎不具有使自己物质化为热的一种开端,而那种能从所谓放电产生的燃烧活动则更多是震荡的一种直接的作用结果,而不是光之实现为火的结果(Berthollet Statique Chimique Iére Partie, Sect.Ⅲ.not.Ⅺ.[伯叟莱著静电化学第Ⅰ卷第Ⅲ节注解Ⅺ])。贾法尼电流是被更加持续化的电过程。它作为两种有差别的非脆性物体的接触,具有持续性,这两种物体由于它们的流体自然本性(所谓金属的导电能力)之故,给它们的整个差别直接相互对立地提供定在,而由于它们的坚固性及这种关联的表面性之故,又相互对立地保存自己与它们的紧张关系。贾法尼电流过程只是由于物体的这种特殊的特点才变得更加具体,更具有物体的自然本性,并且构成向化学过程的转化。
§.251.
物体的个体性是概念的否定的统一性,这一统一性完全不是一种直接的东西和不动的普遍东西,而只是通过过程的中介设定自己的。因此,物体是产物,而它的形态是一种前提,形态所转化成的那种结局,毋宁是以这种前提为前提。但是特殊化并不停于单单惰性的差异以及对立,仅仅作为纯粹自我性的紧张关系和差别,相反地,由于各特殊性的属性只是这一单纯概念的实在性,是它们的灵魂即光的肉体,所以整个的物体性会进入紧张关系和过程之中,这种过程是个体性物体的形成,是个别化。这就是化学过程。
c.个别化过程
§.252.
化学过程以自己的各产物为前提,因此1)从它们的直接性开始。按照概念,特殊的物体是直接的,因为特殊物体的属性或质料是一起结合为单纯的规定,并且是已经和特殊化了的重力、密度的单纯性变为等同了的。金属性是那种使特殊性由此作为流动的、并能够在未被分离的整体性和普遍性中把自己设定于与另一特定差别对立的特定差别之内的真纯性。
§.253.
作为两者的统一性与每方自在本质的概念,通过一个中项让自己把这些真纯的差别与自己的实在性联结起来,或者把两者中一方的差别与另方的差别设定为同一物,从而作为其概念的总体变为实在性的;这个中项起初与各极项直接的坚实性对立,是抽象的中和性,是水的元素。过程本身是这一元素通过诸极项的那种被作为前提的差别而分离成对立的环节,这些极项以此也扬弃了它们的抽象活动,并使自己完成为它们概念的统一性。
§.254.
水分离成的环节,换言之,水被设定于其下的那些形式,是抽象的。因为水本身只是物理的元素,不是个别性的物理物体。这就是对立的化学元素,即氧和氢。但是,那些自己已相应积合的金属,从那一抽象的中项也只是获得一种抽象的积合,即一种实在性,这种实在性才是金属那里差别的一种被设定存在,即氧化物。
由于其内在真纯的自然本性,与金属性最接近的阶段是作为石灰而只是一种氧化物。但是自然在坚持确定的概念上无力,使个别的金属也在如此程度上转向对立面,乃至这些金属的氧化物立即便站在酸的那一方面。大家知道,化学已走得如此之远,不只从钾碱和钠碱,以致从铵阐述金属基,而且也从氧化锶,从重土,甚至从土来这样做,至少是从汞齐物来做,以此把这些物体认作为氧化物。此外,化学的元素是这样一些抽象:它们可在气体形式中自为地表现自己,在这种气体形式中像光一样相互渗透,尽管它们的有重性,它们的质料性、不可入性在这里还是将自己显示出是提升为非质料性的。其次,氧和氢具有一种很少独立于物体个体性的规定,以致氧把各盐基既规定为氧化物和一般碱的方面,又把它们规定为对立的方面,酸的方面,恰如与之相反地在氢酸中酸的规定显出自己是氢化一样。
§.255.
物理的脆性,特殊性被总结为自我性统一性的存在,是与特殊化的物体性的真纯无差别对立的(矿砂作为硫与金属的结合表现为总体)。这种脆性是燃化的实在性可能性,对于这种可能性,自身耗灭着的自为存在的现实性,即火,还是一种外在的东西。火通过抽象否定性物理元素、通过气,在可燃物体的内在的差别与被设定存在或者实在性间进行中介,并把可燃物体激活到酸。但这样一来气就分离为它这一否定的原则,即氧,以及死的肯定的残余物,即氮。
§.256.
诸化学的元素:无差别的抽象,氮,对立的两种元素氧和氢,自为存在着的差别、燃烧的东西与属于对立面的或自为存在着的无差别、可燃烧的东西,在碳那里具有它们个体性元素的抽象。
§.257.
2)抽象过程的两种产物,即酸和碱化的或碱的东西,已不在单纯的差异之内,而是在真正的差异之内(是浓缩的酸和被激活为腐蚀性的碱),因而也是不能自为地持续存在的,而只是扬弃自己并设定自己与对立面同一的骚动。它们的概念在其中实现的那种统一性是中性的东西,是盐。
§.258.
3)在盐中,有形态的和具体的物体是作为它的过程的产物。这类相异东西彼此的行为关系一方面涉及到各物体更细的分殊化,种种所谓的选择亲和性就是由这种分殊化产生。但是,由于参与这些过程的各极端不是抽象的物体,这些过程本身一般自为地是更为实在性的。它们是中和的东西分离为一些抽象,它们曾是从这些抽象的过程中被产生出来的。就特有的地方来看,它们是向种种氧化物与酸的反归过程,此外也是通过直接的在抽象形式中向无差别的盐基的反归过程,这些盐基以此把自己表现为产物。
在经验化学中,事情主要与产物的各别性有关,这些产物进而按表面的抽象的规定被排列起来。在这种排列次序中,各种金属、氧、氢、土、硫、磷等等,显现为些相互并列的单纯的化学物体。同样混乱的是,较抽象的过程和较实在的过程被置于同等阶段。如果说这种混合中应当出现一种科学的形式,那么每一产物就需要依据过程的阶段来规定,每一产物本质上产生于这种阶段,这种阶段也赋予它们以它们独特的意义。同样本质的也在于区分过程的抽象阶段或过程的实在性阶段。动物实体和植物实体本来属于完全另外一种系列,它们的自然本性同样很少能够从化学过程给出概念理解,因此毋宁说,那样一来它们倒会被毁坏,而且只有它们在其中死亡的道路,才会被捕捉到。然而这些实体却极应当用来对付化学中及物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即对付关于原素不变性、关于它们的组成以及它们构成的思想,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付有关这些的种种荒唐的观念。不过我们一般地也看到,人们承认化学原素在化合中失去它们在分离时显示出来的属性,虽然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一种观念在通行,即认为它们没有这些属性与它们具有这些属性是同一的事物,而作为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似乎并非首先是过程的产物。对于简化选择亲和性中的种种各别性,通过里希特和吉顿·莫尔沃找到的下述规律已实现了重要一步:当各中和的化合物通过溶解被混合起来,且各种酸彼此交换它们的盐基时,这些化合物在饱和状态方面不经受任何变化。与此相关的是酸和碱的量的标度,按照这种标度,每种个别性的酸为了自己饱和,同每种碱性东西有一种特殊的比例关系,但如此一来,对于每一只是在量的单位上与其余酸的单位有所不同的酸,现在各种碱在自己当中对它们的饱和彼此就像对其余的酸一样,具有同一的比例关系,因而各种酸在自己中相对于不同的碱性物也有一种恒常的比例关系。由于化学过程本来在概念中具有它的规定,所以过程的一种特殊性形式的经验条件就不像在电中那样是一些固定的感性规定,也不像人们例如在选择亲和性上想象的那样是一些抽象的环节。伯叟莱在他的名著Statique chimique[静电化学]中曾汇集和研究过那些给化学作用的结果带来某种变化的情况,这些作用结果据说只是从人们视为恒常和固定的规律的选择亲和性的条件而来的。伯叟莱说,科学通过这些解释所获得的表面性,被人们特别看成是科学的进步。
§.259.
化学过程诚然一般说来就是生命,以此个体性物体在其直接性中既被扬弃,又被产生出来,于是概念也不再保持为内在的必然性,而是达于现象了。但是概念也只是达到现象而已,并非达到客观性。这一过程是一种有限的和可逝的东西,因为个别性物体具有直接的个体性,因而具有一种受限制的特殊性,过程因此也具有种种直接的与偶然的限定条件。在中和的东西中,差别和火熄灭,这种东西在自己本身内不给自己点燃二分活动的火焰,正如有差别的东西首先是在不相干的独立性中实存一样,不是自为地处在彼此的关系之中,也不是把自己本身激活。
某些化学现象促使化学家们在进行说明时运用合目的性规定,例如在这种过程中有一种氧化物被降到氧化的较低的一种程度,在那里它自己可以与参与作用的酸化合,而有一部分则相反,被更强地氧化了。因此,这里就包含着概念在实现中的自我规定。
§.260.
在化学过程中,物体既在自己的产生、又在自己的消逝中表明自己直接个体性的飘忽性,并把自己表现为普遍个体性的环节。在后种个体性中,概念具有自己与自己相应的实在性,具有一种从特殊化中形成的、具体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由此将化学性的直接过程中互相分离的条件与总体推理的诸环节包含于自身。这就是有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