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训练项目

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的技能是指语文教师调控课堂,促使学生顺利学习的技能,主要包括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进展的技能和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技能。我们的技能训练就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项目一: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进展的技能训练

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善于把握课堂,调控课堂进展,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有序地进行学习。这种课堂进展组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起始阶段的组织

课堂组织教学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起始阶段的组织至关重要。起始阶段如果组织得好,对整堂课的教学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上课开始,学生注意力尚未集中,课前准备不一定做得十分充分。因此,上课之始,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是最有力的组织教学阶段,讲究的是第一槌就敲在学生心坎上,像磁石般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堂起始组织的特点简单地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简洁明快。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抓住起始时间使学生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

(2)富于启发。教师在起始阶段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探求热情。

(3)引人入胜。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感人的教学情境和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示例·

一个教师在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课堂起始,精心作了下面的组织设计。程一凡,叶红主编.新课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命运》音乐轻轻播放)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这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搏斗着。她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坚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巨大的震撼。让我们一起品味作者的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灵。

(点评:在课堂开始,教师将相关音乐、电视台播放的类似故事以及作者的情况整合在一起,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音乐欣赏与课文的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和音乐中迅速投入了对课文的学习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类似情感。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序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基础。)

·训练·

模仿以上例子,选择一篇文章,假设一个教学情景,说说自己在起始阶段怎样进行教学组织。

2.课堂行进阶段的组织

课堂行进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也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上课行进阶段的组织效果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程序和谐,教与学的关系融洽。为了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教学环节自然过渡,恰当处理课堂问题和事件,随机应变,逐渐达成教与学的高潮。

具体来说,教师要非常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组织协调。

(1)组织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课堂教学中的节奏主要指教学推进的节奏和学生学习的节奏,具体体现在由教师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主次、教学环节先后的顺序和教学信息传播速度的快慢等,波浪式地推进教学,显示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组织课堂教学的节奏指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时,有意识地变化教学的方式和速度,使整堂课处于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之中。

组织课堂教学节奏应该关注到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张弛交替,主次分明。教学推进节奏要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随时加以调节。学习主要内容、获得重要信息时应紧凑些,以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和注意;而复习巩固时可舒缓些,以利于学生体会和吸收。第二,体现明确的教学意图。如一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哪些问题等等,恰当的课堂节奏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意图。第三,体现清晰的教学思路。如课堂教学设计了哪几个环节,先后顺序是什么等等。依据教学思路安排课堂节奏可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2)组织好课堂教学的高潮

组织教学高潮是教师的艺术匠心所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的落实,教学难点的突破,都依赖于教学高潮。教学高潮是教师能力和智力的最佳发挥,也是学生情绪激昂、思维最活跃和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此时教与学的合作达到了最佳状态,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要求各异,高潮的组织处理也随之变化。既可从课文的悬念、情感、线索、人物、写法等角度启发创设“高潮”,又可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质疑辩论、评价总结、反复品读等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3)组织好课堂教学的过渡

课堂教学中的过渡不仅是各个教学环节的“黏合剂”,也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过渡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过渡,如由介绍作者转入整体感知课文等;二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过渡,如由学生自由讨论转到教师评价总结等。组织好过渡,一要自然。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是一个整体,由若干小的部分和具体的方式方法组成,教师在部分与部分、方式与方式之间插进适当的话语、方式和手段要注意前后的内在联系,使之自然衔接起来。二要因情况而异。不同的课应采用不同的过渡方法,或用抒情语言过渡,或准确说明知识过渡,或深刻评价过渡,或设问启思过渡,等等。即使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环节也应有富于变化的方式过渡,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4)运用好课堂教学的应变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虽然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但真正的课堂却往往不会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教师、学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使得课堂不会风平浪静,而时有风浪发生,这时就需要教师以高超的应变能力进行巧妙处理。这种应变表现在灵活处理教学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适应变动的情势,而不是死扣教学设计。教师遇到被动局面,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为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负责任地欺骗学生,而应运用自制力和自信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化险为夷”,柳暗花明。

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应变艺术,第一,要善于自我调控。教师遇到喜事,不要得意忘形甚至在学生面前大肆吹嘘;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不要迁怒于学生,要学会快速冷静下来,及时调整自己情绪。第二,要善于对症下药。在教学中遇到意外情况,教师应及时准确地抓住问题关键,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而不能节外生枝,浪费时间。第三,要善于因势利导。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沿着学生思维的轨迹启发诱导,将他们的思维引上正确的轨道,使教学顺畅进行。

·示例·

一位教师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就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组织学生品味讨论,实录如下程一凡,叶红主编.新课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生甲:词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生乙:“嫩嫩的,绿绿的”应该放在前面,修饰“小草”。

老师:同学们说得对,说明大家认真思考了。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将修饰“小草”的“嫩嫩的,绿绿的”放到后面,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阅读、交流)

生丙:主要起强调作用。

老师:不错。还有没有同学再补充得具体一点?

生丁:“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后面更加突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彩。

老师:很好!同学们补充得更全面了,还有没有同学要进一步补充。

生戊:我和其他同学的意见有点不同。我总觉得“嫩嫩的,绿绿的”不是修饰这一句前面的“小草”,作者在这里用这个词应该是说明其他能看得见的小草。

(课堂出现了安静,一会儿后)

老师:你为什么这样说?

生戊:因为“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是看不见的,怎么能说是“绿绿的”呢?

生巳:这位同学提醒了我。我曾经观察过,小草从土里钻出的时候不是“绿绿的”,而是嫩黄的、淡黄的。

老师:这个问题纠缠不清,我们不谈了。况且我们学习课文的任务也不是去考证。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也是这样说的:这里为了突出“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于是将修饰“小草”的词语放到了后面强调。同学们说是不是?

生(齐):是。(生戊、生巳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点评: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本是不错的,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生戊能从别人的不疑处提出问题,非常可贵。可惜教师没有及时引向深入,反而因为处理不当压抑了学生思维。可见,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随机应变,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生成性情况灵活改变教学思路,恰当引导,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训练·

请参考点评的内容,对以上的教学组织进行修改,并说明理由。

3.课堂收束阶段的组织

课尾组织是组织教学的最后一道程序。课堂教学结束得好坏,对学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收束阶段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归纳总结、联想想象、知识拓展、迁移比较、诵读巩固、检测反馈等。收束方法灵活,因文因人而异,力求产生“课虽尽,意无穷”的教学效果。下课铃一响,课堂应有一个确定有序的“解散”过程,若教师忽视这一点,课堂“尾声”就会显得十分松散而拖沓,甚至混乱不堪,使整堂课呈现“虎头蛇尾”状态。因此,利索有序的收课是优化课堂组织的一项重要原则。

总之,结束阶段的组织主要应当注意两个问题:

(1)突破时空。一堂课不能讲得太全太满,应从容不迫,给学生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2)首尾呼应。结尾实际上是对起始阶段的回应,与起始应脉络贯通。若与起始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都会使课堂思路不顺。

·示例·

于漪老师在《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的教学结尾时,指导学生做口头练习于漪.可以做得更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读了这首优美的诗以后,你对‘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这一句是怎样理解的?请就你所理解的用精彩的两三句话或两三个词来说明,要饱含对总理无限热爱与崇敬的情意。”很快,有学生引用了杜诗中的“万古云霄一羽毛”歌颂总理,也有学生引用了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进行歌颂,很多学生列举了总理在政治、军事、外交以及关心人民疾苦、关心边疆建设等方面的丰功伟绩,还有一个女同学激动地说:周总理是亘古未有的伟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功盖天地,万古流芳,受到了全班同学热烈的赞扬和鼓励。

(点评:于漪老师以口头练习的形式组织课堂结尾,改变了以往由教师简单总结的模式,不仅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精彩语句,巩固了课堂所学,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周总理的理解和热爱之情,富有教育意义。)

·训练·

请谈谈你对以上点评的看法,进而思考,如果不用于漪老师的方式结尾,这首诗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同样能产生不错的教学效果。

项目二: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技能训练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组织好课堂进展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的学习。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而语文又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下面主要谈谈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引导。

1.自主学习的组织

自主学习是指自己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而不是由教师说了算,积极重视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全面参与和决定。提倡自主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组织教学的“灌输”特点,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把语文学习责任从教师移至自己身上,赋予语文学习活动以一种使命意识。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集中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

(1)激活身心,引发自主学习的需要

好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情绪自然、心境放松的场所,是展示才智、进行创造体验、享受学习快乐的天地。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习惯,要用自己教学智慧的积淀和教学艺术的折射,激发学生的内部需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的交际空间,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心情愉快。

(2)开放课堂,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课堂教学过程应是改变教师对课堂的主宰,面向学生、强调学生参与和自决的过程,教师要尽力创设民主平等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开放课堂,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就是灵活安排课堂的时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不是完全按教师预定强加于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想碰撞而生成的问题,并在师生共同探讨中解决。课堂上,尽量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力求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3)师生互动,调控好自主学习课堂

自主学习是一种潜能释放的学习,它赋予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中要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就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师生互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给学生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和正确有效的学习途径,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与学生共同发展。“互动”不是追求形式化,而是心灵的默契。在互动中,教师要分清“自主”与“自流”、“放开”与“放任”的区别,有效调控课堂。对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教师既要鼓励、相信、尊重,同时又要冷静处理,恰当引导和控制,灵活处理课堂意外事件,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和自主学习的效率。

·示例·

朱自清散文《春》的教学片段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朱自清的《春》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图,一曲春的赞歌。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盼春,第二部分是绘春,第三部分是颂春。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

8分钟后,部分同学已把汇报材料整理完毕,开始汇报。有五个同学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有用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草、春花的;有用画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春草图、春画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有五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孩子们的嬉戏;有同学到前面用实物投影展示课前收集的春的图片和资料;有同学有感情地朗诵了春画图。

(点评:教师重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喜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最大空间。学生对教师的鼓励和设计做出积极回应,产生自我学习和表现的浓厚兴趣,因此,能充分发挥个性和聪明才智,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汇报各自学习结果。)

·训练·

请参考以上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2.合作学习的组织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中个人竞争的学习现象,使学生强烈意识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理念。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不但要自我解读,而且要学会表述、倾听、赞扬、支持和说服他人等等,不仅满足学生学习和交往的需要,更有助于培养个体责任和交往技能,追求学生完整人格的全面形成。但纵观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很多停留在形式上,气氛热闹,各说各的,“合”而不“作”。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并非是几个学生的简单组合,它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

方法一,改变课堂的空间形式。课堂上,教师可随机把座位排列由原来固定的秧田型变为面对面会晤型、马蹄型或圆型,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方法二,选择恰当的合作类型。根据学习的层次和内容,合作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同桌、好友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研究性小组学习、兴趣小组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角色扮演等)。这三种形式可依据需要灵活选择。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合作氛围是制约个体合作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科学分组极其重要。小组规模不宜过大,以4~6人为好。小组构成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组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帮助和支持,不同小组的学习可以比较,形成竞争。分组后,要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保证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发挥优势。

(2)组织指导合作过程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局外人和旁观者,而是组织者和引导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若发现个别学生或小组不认真,要及时提出,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有新的感受、创新的想法,及时鼓励;学生遇到困难,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合作结束,教师要作富有创见的点评和总结。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理性调控课堂,是确保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3)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当学生有了合作意向,知道了合作的方式方法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一是良好的“倾听”习惯。这要求学生听别人发言时,要专心,边听边记边想,尊重他人,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二是良好的“表达”习惯。这要求学生先准备后发言,表述条理清晰,不能冲动、急躁,词不达意。三是良好的“支持”与“扩充”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相互鼓励和帮助,在对别人意见支持的基础上能加以复述和补充。四是良好的“建议”和“接纳”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鼓励独立思考,大胆而礼貌地向对方提出不同看法,并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断改进认识。

·示例·

《孙权劝学》教学片断选自《成都市棕北联合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① 自由朗读课文,读到流利、无错音为止,以一人为小组单位。

② 同桌两人合作,借助文言注释初步弄清课文大意,不懂的作上记号。

③ 前后四人合作,将刚才两人小组所产生的疑难汇总,互相解答。

④ 全班同学合作,解决上述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点评:在这一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合作形式灵活多样,分工负责,容易操作,学习逐渐推进,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互助沟通,从而达到成果共享。)

·训练·

请参考以上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一个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3.探究学习的组织

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又称研究性学习。语文探究学习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进行表达与交流,从而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一种学习活动。语文探究学习不是单纯从教师角度出发变换一下教法,或局限于课文,在课堂上用三五分钟走过场,也不是只让少数学生超出语文学科基础搞科学研究。它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在生疑和解疑的过程中积淀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和热情,逐渐形成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见、勇于探索的主体性人格。

在探究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应有相应的组织策略,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选择问题中的组织策略

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能保证学生探究的心理安全,激发探究欲望。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意义。不是所有问题和事情都需要探究,如对于初中生来说,某个字读什么音、怎么写是无需探究的。评判问题的质量标准,一是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二是是否具有思辨性或发散性,三是是否符合“跳起来摘果子”的原则。再次,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学习的问题来源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而学生自我提问更能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索意识,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2)实施探究中的组织策略

探究阶段,教师的任务不是代替学生去探究,而是以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首先,教师自己作为课堂一员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给学生做榜样;其次,提供必备的资源,包括开放图书馆、网络,争取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再次,讲解一些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还有,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做出反馈。反馈时,不是直接给予问题的答案,而是提供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或资料来源,激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当探究进程受阻,学生无法继续时,教师可以提供新信息或提出新问题,推动探究的进行。

(3)评价反思中的组织策略

评价反思阶段,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个体反思和小组交流。一方面,教师应提供问题的参考解释,使学生有一个评价和反思的依据和参照。另一方面,指导学生以宽容、辩证分析的态度来对待其他学生或小组的学习活动,形成一个融洽而富有批判意识的氛围。在评价时,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归纳,重视学生个体和小组在探究中的态度、方法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如让学生思考“通过探究,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发现的?”等问题,重在激励和引导,恰当地规定评价标准,不作过高要求,使学生在探究过程和归纳积累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示例·

湖北教师熊芳芳在教授《向沙漠进军》时,做了以下设计程一凡,叶红主编.新课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问题情境:进军沙漠

角色设置:进军组委会主席——老师

组委会下设四个小组:指导组;情报组;守备队;敢死队。

四个小组的任务分别是:

(1)进军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考证(有理论、有事实),做一份21世纪进一步征服沙漠的规划与草图。

(2)“敌人”进攻的两种主要方式及所用的武器,并探究:何处寻找我方所需武器——水?

(3)打算如何防守?如何培植防护林?

(4)怎样反守为攻?需要什么武器?

(点评:这一方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探究的问题既具有挑战性,更具有现实性。探究不是让学生盲目去做,教师作了细致安排,分组探究,师生责任明确,还设计了富有特色的队名,确保活动能积极有效地进行。)

·训练·

请参考以上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一个探究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4.综合性学习的组织

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组织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探索形成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它作为教学目标的五大板块之一加以定位:“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知识授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组合、主动探究,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综合性学习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合作性,但语文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同样非常重要,教师有效的组织指导是防止综合性学习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

具体的组织指导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在确定主题阶段,启发帮助学生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但教师有必要进行有效组织、指导,提供帮助。可以提出一些框架性的学习主题和建议,给学生选择余地,经过讨论、研究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提供相关背景以及探寻的路径和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寻找、提炼出课题;可以对学生的选题、设计进行审查和改进;可以指导学生对教科书提供的范例进行选择、修正和补充。

(2)在实施阶段,及时进行心理、方法、价值等方面的指导

在展开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调控和督查,其组织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心理疏导、方法指导和价值引导。

心理疏导主要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突破陈规,乐于另辟蹊径,善于发表新见,特别要鼓励那些羞于交际的同学多说多辩,培养他们会交际、善合作的心理品质。

方法指导主要指: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类和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调查、访谈、考察,如何写好活动记录和研究报告等。

价值引导主要指: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运作实施,尤其要引导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过程中培养在生活中、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成功”和“成果”,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

(3)在总结阶段,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有责任有权利对学生进行评价,但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主要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进行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的组织指导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所达成的目标和效果进行反思;二是让学生评价自己的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整理、总结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三是评价学生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情感态度、思维品质、知识素养、能力结构诸要素的生成、发展与进步。相互评价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着重对别人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多种形式的总结和反思,学会尊重和分享他人成果。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成果表达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只看到显性的、物化的成果,要树立“参与就是成果,认识也是成果”的思想,重视学生科学研究道德的培养。

·示例·

“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活动过程选自成都市温江区教研室编写的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节选)。

(一)布置活动要求

1.明确活动目的(略)。

2.活动指导。

请同学们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自己周围的成年人,采访前一要确定采访对象;二要清楚采访的内容,可事先设计好一些便于沟通的话题,例如:你在少年时曾有过哪些烦恼?当时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你是怎样对待的?现在重新审视,你怎样评价当时的那些烦恼?岁月是如何改变你的?等等。

(二)学生或分成小组展开采访活动,或自己独立活动

(三)组织交流(先小组内进行,然后全班交流)

用流畅的语言介绍采访的过程,并说出自己在采访中的感受。

用下列说话方式介绍自己采访到的烦恼:有过什么烦恼——如何对待这些烦恼——我的感受。

学生讨论:在采访到的烦恼和解决烦恼的方式中,哪一个处理得最好,如有不可取的,请为他献上一策。

(四)书面作文

或以采访的过程为内容作文,或以某一烦恼的解决过程为内容作文,但都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点评:这一设计将课堂的时空拓展延伸,既有课外的采访,又有课内的交流,把口语交际活动与写作体验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多样,自主、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教师的组织教学也随机灵活,教学达到了和谐统一。)

·训练·

请参考以上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一个综合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