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狮子王与头马
保罗·索尔曼曾形象地把当前企业的竞争比喻为商业战场上的交战。跟大多数其他战场一样,这个战场上,也会烟雾弥漫,枪炮声不绝于耳,参战的公司以及冷眼旁观的大众,全都搞不清方向,在战场上,公司往往很难抓住要点与方向,何时出击、如何出击,甚至出击谁,这些都是不易回答的。
(一)狮子王的“王者风范”
领导者正是由于上述理由而产生与存在的。首先,他要维持仪式上的“统率”地位。在电影《狮子王》中,尊贵的王者雄踞于阳光照耀的山巅之上,接受着百兽的朝拜与爱戴。这至高无上的王者所讲的每句话都代表着威严与哲理,他以自己稳健的步履度量着所驾驭的领地,他以震撼人心的长啸向臣民与敌人们宣告着神圣不可侵犯的雄风。
这是领导所具有的仪式上统率性的夸张比喻。
而事实上,领导者的确是必须具备这种威望的,他们与普通员工在地位上具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工作条件、头衔、衣饰、独享设施权等方面。这种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也是必须存在的,这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来源。
领导者自身也必须注重维持这种威望,与员工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所谓距离产生美,这对于领导者的威望也是适用的,因为距离确实是产生威望和钦佩之情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当权者的领导也必须避免下属对他们的冷落、背后议论、刁难等行为,否则即使布鲁斯王也没有办法干下去。下属们很快了解了一切,并不再支持他。如果想让自己的管理工作卓有威望,就必须首先树立起自身的成效。哈利·杜鲁门(Harry S.Truman)曾将“伟人”理论归纳如下:“我不知摩西(圣经中领导希伯来人摆脱埃及人奴役的领袖)如果在埃及进行民意测验以后会怎么做?耶稣在以色列进行民意测验后又会怎样说教?如果马丁·路德进行民意测验后信义教派又会怎样做?当时的民意测验结果及公众舆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是大非和领导——那些坚韧不拔、诚实、主持正义的人们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二)头马的“远见卓识”
上述狮子王比拟了领导者在仪式上的地位,其实在行动中的领导者也应是具有其统率性的。
匹兹堡大学教授、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站在历史的角度讲了一段关于打破领袖神话的见解,他说有五种关于领袖的神话,一是领袖是一种难得、稀有的技巧;二是领袖是天生的;三是领袖有特殊的能力或特殊的非凡能力;四是领袖只在一个团体的最高阶层里;五是领袖是控制、指挥、管理的人。他认为往前看,往未来看,这些话都需相应修正。前三点是说领袖有一些“天生英明的地方”,实际上没有一个人会一天到晚“英”而又“明”。任何人都有老的时候,糊涂的时候,都有睡觉睡不够发晕的时候。后两点则指领袖即居上位者。实际上领袖在任何层次都可以涌现,你若把自己培养好,教育到一定水平,能把自己领好,也是一种领袖。那么到底领袖是什么?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社会的变化趋势,其基本特性复杂多变,这种环境下的领袖不只是要“创业”和“守业”,更重要的是要有守业中的创业精神。在波澜壮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我们的领袖应像马群中的头马一般,知道水源,知道风向。他带头走,其任务是“领”,而不只是“控”(制)和“管”(理)。也就是说,他的远见卓识可以判断出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下步应走什么方向,然后预先作内部的调整或预先准备改变外在的环境。除了对未来的透视和远见,领袖还要将自己的见识告诉给同仁,像头马传递信号给马群一样,说服他们该怎么做。要做到以上两点,领袖自然还应具备许多优秀的品质,如善于学习,有坚忍不拔的精神等。正如许先生讲的,“真正的领导人是别人能熬九十分钟,他能熬一百分钟”, “领导人必须是最后一个叹气的人”。
(三)大人物与大事情
这种具有统率性的领导是人人向往的,然而并非人人皆能为之。要十分完美地描绘出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领导或领导的全部特性是不可能的。除非世界上没有领导,因为不同的领导各有各的特征,不同的时代对领导也有不同的要求。但其最显著的特性似乎差不多,头马的比喻能大体反映。
研究企业家传记的人不难发现,企业家的行为特征颇似领袖的特性,实际上企业家也就是一个企业的领袖。他们重在发现机会和领路,从而开创更大的事业。当然一个企业的上层管理人员若均为企业家式的人物,即具有领袖特色,大家各自在“领”,而无强有力的后盾在“控”和“管”,该企业则多有动荡,甚至相互牵制。如一个马群只能有一个头马一样,其他人可辅助“头马”“控”和“管”好马群,若真有另一个“头马”,稳定的结局是又分出一个马群。
可以说,几乎没有人不想成为领导这类大人物,但遗憾的是社会上的大人物总是极有限的少数,绝大多数人只能成为一般人或凡人。所谓大人物也是相对而言,不同范围有不同类型的大人物,如有世界级的政治家,也有国家级和地域级的政治家;科学家、知名人士也一样,有不同的级别,如有的虽暂时还不是世界知名学者,但可在一个研究院或大学里成为知名教授。大凡人做了大事,自然就会成为大人物,但可能只有少数人是为了成为大人物才做大事,而很多人做大事的原本目的并不是成为大人物,甚至一开始心中并无大事的轮廓或做大事的计划,而是兢兢业业做具体的事,结果水到渠成,小事逐步发展成大事。大事与大人物一样,也是相对而言,有范围或领域之分,有的人认为自己在做大事,但可能会被别人嗤之以鼻,大事总是在其被称做大事的范围内有重大影响或后果。话说回来,为什么有些人能做大事,并成为大人物,而有些人似乎命中注定默默无闻地做小事,为大事添砖加瓦?有机遇问题,可能也有能力或性格问题。如科学研究,有些大科学家除了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外,还有过人的洞察力,其研究常显示出大家手笔,通俗地讲,就是经常树篱笆桩子,而很多人却只能跟在其后,修补篱笆。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各有所长,原则上讲,应各尽所长,各就其位,而不要盲目地做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即使是大事。但如上文所说,没有人不想成就大事,成为大人物。人若无理想,就失去了动力,何况一开始并无法准确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就大事,也不十分清楚是否有大事可供自己成就。所以,以我们的观点,人生自始至终都应有成就伟业的愿望,并为之而努力,然后在奋斗的过程,即在兢兢业业做大量小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探寻何者可成就大业,怎样成就大业,逐步弄清自己是否有承担此任的能力,这样就会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子上,尽量做到不会为失去机会而痛苦,也不会为无法承担重任而难受。一般来讲,成就大业的大人物首先要有成就大事的理想;其次要有成就大业的人品,聪明而人品不好的人只能成为聪明的小人,人品好即使能力稍差也会吸引和团结大批能人于周围完成伟业,当然,既聪明,又有人品,就更易成就大业;再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完成大事的胆量、意志及能力,既然是大事,可能别人从来没做过或做好过,要敢于运用智慧勇闯陌生领域,第一个大学教师必定未上过大学;最后,一个有志成就大事业的人,还应知道限制自己,这是黑格尔说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