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与传说在日本的传播与再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大唐盛世

近年来,我们常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复兴,意思就是再次兴盛;有再次,那就有第一次。那么第一次兴盛在什么时候,又是什么模样呢?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辉煌的朝代,都可以成为“复兴”的目标。虽然说众口不一,但我相信世界上大多数华人心仪的应该是唐朝。

世间对各个朝代有一些流行的说法,比如秦朝叫“暴秦”,汉朝叫“强汉”,唐朝叫“盛唐”,宋朝叫“弱宋”,等等。用一个字去概括一个朝代,当然不会很精准,却可以反映出我们对该朝该代一个最强烈的印象,一个有别于其他朝代的标志性特点。

比方说秦,始皇帝车同轨、书同文、巡行天下,对中华民族的统一贡献不小;但说到秦,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焚书坑儒”,秦朝仅存15年而灭,暴政差不多贯穿了整个朝代,这在其他朝代中是比较罕见的,所以有人将其概括为“暴秦”。再比如说汉朝,《汉书》里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朝的强悍与霸气,时至今日仍然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所以有“强汉”的说法。

那么“盛唐”的“盛”字要怎么解?“盛”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不用在这里赘言;但安到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头上,究竟怎样才配得上一个“盛”字呢?前面提到的秦朝、汉朝难道就不“盛”了吗?唐朝能够穿越千年,在我们心头重重地留下“盛”这个印记,自有她与众不同之处。下面我们来看看她的特殊之处究竟是什么。

大唐盛世的气势、气度、气象、气魄,可以说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政治上制度完备,经济上府库充盈,文化上“百花齐放”,等等。然而我认为最具标志性的,应该是大唐的首都长安。为什么说长安最能体现大唐盛世之“盛”呢?

唐朝时期,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都市全部集中在亚洲。从西往东看,最西边的是东罗马——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相当于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间的是波斯帝国首府泰西封,大致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最东面就是我们大唐帝都长安。也就是说,长安不仅是唐朝的都城、东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会。

根据史书记载,整个唐代,有超过70个国家的使节,或跨洋过海,或翻山越岭,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朝贡。许多外国人因为贪恋长安的繁华就不走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长安一个人口百万的城市,居住的外国人可能超过10万,其国际化程度之高,或许不亚于当今美国的纽约。

西方有句著名的谚语说“条条道路通罗马(All Roads Lead to Rome)”,我们可以说盛唐时期“条条道路通长安”。唐末诗人王贞白有一首诗叫《长安道》,就是这么说的:

晓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

梯航万国来,争先贡金帛。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通往长安的路上,从早到晚都是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节,一派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繁忙景象。

唐这个朝代,是一个政治开明、心态开放的时代,所以能够吸引东南西北的外国使节,也能接纳四面八方的外来文化。正因为如此,唐朝是中国威名远播四海的年代,是国家辐射力、民族影响力达到巅峰的年代。我们中华民族给全世界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唐”。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近的,日本自从全盘引进唐朝的法律制度,“唐风文化”迅速风靡全国,无论是人还是物,只要冠上个“唐”字,立刻身价百倍。去过中国学习的叫“唐学生”,中国的舶来品称“唐物”,即使到了宋代、元代、明代甚至清代,中国依然是“唐土”。最近,北京大学教授丁莉写了本备受关注的书,叫作《永远的“唐土”——日本平安朝物语文学的中国叙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讲述日本古代文学的永恒主题便是“唐土”“唐人”“唐物”,可见“唐”的意象已经化为日本人的精神故乡。

再说远的,纽约的“唐人街”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世界各地华人聚居的社区,会被称作“唐人街”呢?为什么不叫“汉人街”“华人街”,也不叫年代更早的“秦人街”,或者更为古老的“赛里斯人街”呢?这说明“唐”这个字是我们给世界印象最深的符号,所以说唐朝的“盛”,不是我们自我吹嘘的,而是外国人的由衷赞叹、无限憧憬,在当时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城邦可以做到这样万国来朝的地步,唐朝拥有那个时代最灿烂最耀眼的文明。

大约在10年前,那时我还在美国的大学任教,应邀出席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先生召集的高端文化论坛,其间接受日本国家电视台NHK采访,主持人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唐朝的魅力”,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蹦出“吞吐”二字。

“吞吐”这个词,日语读作“donto”,不是个常用词,这个主持人也没听明白,我接着稍作解释,大意是说:

评价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标准,原创了多少文化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看文化的活力。以海纳百川之势吸收周边国家的文化,这是“吞”;以天下无私之心输出文化,这是“吐”。唐朝在“吞吐”之间,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拓展了东亚文化的疆域,这就是唐朝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