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现状
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自开展以来,不断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提升的新要求,持续进行自我建设、发展与完善,在体制机制、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努力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段创新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现状
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机制、课程体系结构和师资人才队伍。
(一)建立了完备的培训体制
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基本建成了“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中央组织部负责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度建设、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中央和国家机关负责指导本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地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相应的党委领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对应的组织部门落实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国及各地干部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体制相适应,我国建成了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等多渠道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二)形成了配套的监管机制
党中央就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制度、规划、意见、规定和标准,保障、推进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2006年,党中央开始探索制定实施首部干部教育培训专项法规,2015年,正式颁布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旨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其中,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培训形式、教学队伍建设、学员管理考核、教学模式创新发展、基地建设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规定性要求。2016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党校工作条例》)、2010年施行的《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职责任务,推动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三)设置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随着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开放领域不断扩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党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领导干部培养目标。依照党中央干部教育工作任务部署,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基本构建了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为教育培训核心,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为教育培训重点,兼顾业务知识、科学人文素养等内容的课程体系架构。
(四)具备了优良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力量,其优劣势必决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培训质量,影响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高。目前,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等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基本建成了经多渠道人才引入培养,涵盖干部教育培训学科设置、专职兼职教师相结合、老中青三代教师优化配置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注重在建设本机构专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积极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知名教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以及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专职教师。在强调师资队伍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确保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理论政策研究水平,以及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
(五)配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
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不断改善教学培训环境,为接受培训的领导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或是翻修教室、研讨室、学员宿舍等基础设施,或是在新的校址新建校园,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创建优质教学环境。同时,为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配套建设了研讨、应急模拟演练、新闻发布模拟演练等特色教室,逐步深入挖掘信息化创新驱动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潜力,纷纷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提升教学培训工作中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我国干部教育培训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在培训规模、培训内容、师资建设等领域迎来了诸多挑战。
(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化应用,推动了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自动化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互联网产业成为蓬勃发展的新型业态,人们借助互联网社交消费出行,与此同时,政府机关也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传统公共管理体制机制,应对由此产生的新的管理领域引起的新的管理问题。下一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进应用,持续挑战着我国现行经济社会管理体系,挑战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挑战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步骤和新任务,在经济体系建设、社会民主建设、社会文化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建设和国防外交等领域提出了具体发展方略。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九大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明确要求。只有领导干部自身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才能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带领13亿多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基础资源不能有效满足培训需求
任何一家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规划用地都是相对固定的,进而决定了教育培训机构能够提供的教室数量、住宿规模、饮食供应能力、同一时期可承载的受训人员数量也是相对有限的。任何一家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员编制也都有规定,管理人员数量、教师队伍规模、服务人员配置都有一定额数,这决定了同一时期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教学和日常服务的最大能力。同时,随着小组研讨、行动学习等小班教学模式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普遍应用,再一次提出了需要更多教师参与、更多教室支持的内在要求。
此外,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师资资源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虽然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机构纷纷加大力度,通过制定一系列人才引进、师资培训、挂职锻炼、科研评定等制度,建设一支守规矩、懂政治、精业务、熟管理、善创新的干部教育培训专职教师队伍。然而,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中央地方分级管理,特别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已经形成了中央、省、市、县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和教学培训体系,这种体系架构不可避免造成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级别越高,师资编制数量越充足,师资队伍建设资源越丰富,青年教师成长支持力度越大,优秀师资引入吸引力越强,最终造成不同级别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均衡,优秀师资力量向高级别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集中聚拢的效应。
(三)干部教育培训时效性不能及时满足领导干部知识能力提升需求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速。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显示,进入21世纪后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至2~3年,知识更新迭代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与此同时,知识也在不断通过教育培训、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变为社会生产力,融入人类生产生活,促生了繁多的政府治理新领域。为顺应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分类分级实施全员培训,组织开展党性专题培训、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等。然而,目前我国领导干部人数众多,干部层级较深,管理岗位种类繁多,加之培训机构体量受限,运用传统培训模式完成全员轮训任务可能需要数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领导干部执政素质提升速度,进而可能会对党和国家任务的贯彻落实产生迟滞、误读。
近年来,党中央进一步推进领导队伍向年轻化转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考试录用公务员97.4万人,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5万多人,公开遴选公务员2.1万人,其中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基层公务员1300余人。这些数据充分显示,领导干部队伍更加趋于年轻化、高学历化,领导干部任用更加注重基层经验。较之过去,现在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更高,学习能力更强,信息化基础素养更好,管理经验更丰富,学习意愿更迫切,对培训的有效性与时效性要求也更为强烈。
三、“互联网+”为干部教育培训注入新动力
从技术层面看,“互联网+”涉及多媒体、网络、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这些技术的特性构成了“互联网+”对教育培训的驱动性,进而影响着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互联网+”的互联性为教学培训扩展了实施空间
互联网遍布全球,消融了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感。身处不同国家的人可以随时接入互联网,“零距离”通过即时通信应用,进行实时的文字、语音或视频交流,仿佛对方就在自己身边。运用互联网的这一特性,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在某一时间期限内,将身处不同地区的学习者通过网络连通在一起组织开展教学培训。虽然学习者参与了培训过程,但是并没有真正来到教育培训机构驻地,因而不会实质占用教室、食宿等基础资源,减轻了教育培训机构资源压力,无形中扩大了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体量。
(二)“互联网+”的共享性为教学培训提供了丰富资源
随着通信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发展进化为互联网,并逐步形成了从设备、信息到人员、物品的网络连接。因广域的连接而引发的广泛共享成为当今互联网应用的核心特色。“互联网+”的共享性,可以为教育培训中教师备课、学习者学习、教师科研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类型、涵盖社会经济众多领域的数字资源;可以为教师之间、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数字化桥梁;而由共享衍生出的复用性,也允许教学资料、教学内容乃至教师资源进行重复性使用,进而有益于扩大优质教学培训的影响范围。
(三)“互联网+”的融媒体性为教学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
进入21世纪后,多媒体压缩编码技术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大幅度降低了音视频数字存储空间和传输占用的带宽,多媒体成为网络常见的信息展示形式和资源交换格式。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显示,声音的记忆保持时间长于图像的记忆保持时间。20世纪90年代开始,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各种教学培训之中。200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多媒体认知理论,进一步认可了多媒体应用对教学培训的有效地位和现实意义。
(四)“互联网+”的数据性为教学培训提供了个性化教学的可能
“互联网+”的数据化,允许人们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快速捡索定位感兴趣的内容;允许人们利用网络和各类终端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录入筛选、加工处理、统计分析,快速揭示信息体现的本质意义;允许收集人们在使用网络和计算机时的行为信息,分析掌握人们使用网络、计算机的习惯和学习偏好,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这些数字化的实践应用,为学习者便捷定位知识、为教师快速熟悉学习情况、为培训管理者迅速掌握培训效果提供了技术途径,进而为组织开展针对性强、个性化水平高的教学培训活动带来了可能。
(五)“互联网+”的即时性为教学培训提供了效率提升的可能
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91.2%的宽带用户使用的带宽超过20M。这意味着,网站上文字信息、图像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瞬间传输到位,而让人们感觉不到明显的延迟现象。普通视频乃至高清视频,也可以通过流媒体、视频切片和内容分发等新技术,在人们可接受的传输延迟内,在网络环境中顺畅播放。网络的准即时性,可以缩短教学培训内容制作时间,提高教学内容传播速度,扩大教学培训内容传播影响,进而为提高教学培训的总体实施效率提供了技术可能。
四、“互联网+”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党中央顺势推进了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我国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也在21世纪初期迈进了信息化发展时代,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的深入应用,基本形成了覆盖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测评等环节,软硬件相结合的应用环境。
(一)“互联网+”校园环境已初步建成
目前,作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党校(行政学院)基本完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覆盖校园主要办公教学区的计算机网络,相应配备了网络核心机房。副省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都建设了校(院)门户网站,并配有较为完备的教室多媒体设备。部分发展较好的副省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积极开展网络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在日常办公、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评估、教学模式创新、科研项目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建有OA办公系统、财务管理平台、人事管理系统、教学评估系统、网络学习平台、科研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个别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已经将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管理中,通过“刷脸”签到记录学习者考勤;同时,积极筹备建设大数据中心,为本机构数字信息的统一存储、查询、分析与应用做好底层基础准备。
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信息化应用环境基本完善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被教师广泛应用在日常教学培训中,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常规手段。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查询和下载备课需要的素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机或显示屏,把课程要点展示给学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计算机中存储或网站上提供的视频,向学员展示讲解分析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评估系统查看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从而适应学员需求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过程。
(二)“互联网+”教学模式创新稳步推进
进入21世纪,中央和部分副省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逐渐意识到网络在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运用潜力,尝试建设网络学习平台,采购开发适用于干部教育培训的网络课程,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推广使用网络培训。目前,我国副省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均通过自建或共建,建有基于卫星网络的远程学习系统和在互联网上运行的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免费获取、对外采购、实体班次课程录制和开发定制等多种形式积累课程资源;通过吸引实体班次学员自学、组织线上培训等形式,不断推广网络培训。部分党校(行政学院)配置了负责网络培训的专职机构,制定了相关制度标准。个别党校(行政学院)已经将网络培训作为本校(院)的常规培训渠道之一,网络培训已趋常态化、规模化。
近两年,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教学任务愈加繁重与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教学培训管理者将视线投向了混合式学习,以提高知名专家学者面授课程使用率,充实教学培训内容,扩大面授培训交流互动环节占比,进而提升教学培训效率和质量。目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混合学习尝试存在两种常见的实施路径。一是在教学培训前,要求学员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完成若干门先导性网络课程,在培训中,组织学员围绕先导性课程进行研讨交流。二是要求参加面授培训的学员在校院学习期间,利用自习时间或休息时间,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完成指定课程学习,而后在专项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
(三)“互联网+”教学资源融合逐步深入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响应,及时调整信息素养课程设置。一方面,由于日常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操作的简易化,削弱了计算机操作类课程,融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管理、经济、法律等课程内容中融合了信息化领域的政策讲解、案例分析等内容。同时,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还根据干部队伍建设发展需要,组织开展“互联网+”专题培训。
此外,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图书馆在21世纪初纷纷启动了数字化建设工作。目前,副省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基本建有一定数量的数字馆藏。购置了学术期刊、普通刊物、报纸、论文、图书等丰富的中文数字资源和适量的英文数字资源;通过自主开发建设了教学案例库等数字资源;通过网站链接将国内外公益组织的公开数字资源接入数字图书馆中。部分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大数据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有效运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既可以成为专职教师备课科研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也可以成为学习者的辅助学习资源。
五、实施“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的缺位因素
虽然,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不同形式、不同水平上使用了“互联网+”涵盖的信息化技术,但是普遍停留在技术基本应用阶段,由于思维、知识、手段等因素的缺位,“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距离信息技术与教学培训深度融合还有相当差距。
(一)认知缺位
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对信息技术在教学培训工作的创新引领作用认识不足。通常仅仅采用工具论来定位信息技术在教学培训中的作用和地位,认为网络环境和多媒体设施只是教学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如同教室的桌椅黑板,保证它们可以正常使用即可,认为网络培训平台只要能够提供视频课程点播功能即可。缺少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巨大影响潜力的正确认识。
(二)内容缺位
“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引发了人类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公共治理提出了新挑战,也为创新公共治理提供了新机遇。领导干部亟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学习“互联网+”思维方式,了解“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而引导监督“互联网+”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和创新发展。目前,虽然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教学培训过程中陆续加入了“互联网+”教学内容,但是偏重于就事论事,重在政策宣讲和案例分析,缺少“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理论等切实改变领导干部思维、提升领导干部认知水平的课程内容,进而无法从本质上增强“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三)手段缺位
近几年,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互联网+”的应用热点,并逐步渗入党政机关,为政府治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持。然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互联网+”应用还处在传统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初级应用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融合还有待加快,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强大的信息收集、挖掘、分析功能,提高教学培训的科学水平;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的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服务的特性,提升教与学的便捷性;发挥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提高教学的个性化水平;利用物联网提供的资源管理的技术性,提升基础设施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四)标准缺位
“互联网+”的精神主旨是实现数据的共享,通过数据的共享提高经济社会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通过数据的共享实现优质资源的传播和信息的复用。在这种共享趋势下,应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制定一系列促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之间信息共享的业务和技术标准,打破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隐形信息化围墙,促使这些机构遵循一定的功能、流程、数据、交换、安全等标准,在干部教育培训系统内形成教学培训、学员信息、科研成果、网络课程等数据信息的良性循环。同时,面向社会有范围地开放和共享科研成果、网络课程等数据信息,从而为干部教育培训与党中央选人用人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有限度的公共服务。
(五)研究缺位
信息化应用历来不仅仅是工具的简单使用,而应当秉承科学研究的态度,在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下,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形成范式并科学合理使用,进而实现技术对教育培训改善的最终目标。然而,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中信息化应用可以说是较为原始的工具型使用,缺乏在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和规律的指导下,对信息技术与教学培训工作的融合型、促进型和创新型的研究,缺乏适用于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应用的规律性总结和科学化指导。
(六)体制机制缺位
根据党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机构设置情况,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普遍设置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协调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大部署。当前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机构比较侧重关注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技术手段的推广使用,对于“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融合、管理融合、科研融合的管理体制机制研究的比较少。主要表现在:网络课程开发时,工作规划不够,课程体系性不强,内容把关缺位;数字资源建设时,需求了解不到位,机构特色不强,针对性较弱。同时,与“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也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相关的信息化建设规范、信息安全制度体系、应用平台的管理使用规定,以及相关业务的管理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七)人才缺位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中的信息化人才队伍,通常由管理型或应用型人才构成,主要集中在信息管理部门。而“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是互联网相关技术与机构管理、教学培训、科学研究等全业务的深层次融合。“互联网+”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也驱动着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提升全员“互联网+”素养,认清形势,提高能力,主动迎上,快速适应,迅速转变。在信息化专业型人才提供基础应用支持的同时,还要培育机构人员“互联网+”意识,鼓励教师立足“互联网+”更新教学内容,支持科研人员积极开展“互联网+”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