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朗诵美文赏析
一 《立论》
【原文】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唷!哈哈!He he!he,he he he he!’”
(本文征引自《鲁迅作品》(名家名作精华本),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赏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篇短文,通过一对师生的对话,揭露了当时社会中“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的荒诞现象,批判了“既不谎人,也不遭打”的“哈哈主义”。鲁迅先生固然厌恶左右逢源的阿谀奉承之人,更憎恨那些明哲保身的骑墙者。他曾说过:“我们中国人是聪明的,有些人早已发明了一种万应灵药,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二)》)
作者对巧言令色、圆滑世故的处世方式的讽刺、抨击的态度,是这篇作品诵读的难点。用声上可以实声为主,加以气声与笑语;语调上多用曲折调,把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音节拖长并拉出不同弧度,以表现文句中隐晦的嘲弄。
如“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一句,“老师”二字可稍拖长,表明其身份,为下文他“精辟”的“传道授业解惑”埋下伏笔;“从眼镜圈外”语调升高,“斜射”二字咬住并略微拖长,语势开始向下走。通过这一句的描写,老师的阴暗、市侩之气立刻显现出来。
对话是本文的主体,处理好其中的形象和态度是关键。三个贺喜之人要读出音色、年龄、性格的不同。前两人应是讨好巴结、言之凿凿,后一人可略带迟疑后坦白平实地说出。末尾一段是最精彩的部分,可作恰当夸张,突出语调的曲折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深处的油滑与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