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后以“退避三舍”表示退让,不敢与争。(《汉大成语大词典》)
“退避三舍”这则成语,是晋国和楚国风云往事的记录,也是晋文公人格的写真,还是后世对信守诺言的美好追忆。
要说渊源,应追溯到晋献公。晋献公是个有作为的国君,开疆拓土,壮大了晋国。曾经率兵打到黄河对面的骊国,眼看国家要灭亡,国君慌忙将女儿骊姬、少姬许配给晋献公。这便种下了内乱的祸根。后来骊姬生下儿子奚齐,为了让他继位,骊姬将世子申生迫害致死。为了清除障碍,骊姬又将重耳和夷吾污蔑为申生同党。晋献公派人追杀,重耳慌忙逃到狄人群居的翟国。
过了不久,晋献公去世,国内发生变乱,大夫里克杀了继位的奚齐,又杀了少姬的儿子卓子。这时,不少大夫要迎接重耳归国继位。重耳和他的随从考虑到国内尚不安定,便没有归国。和他同时外逃的夷吾却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的晋惠公。晋惠公当了国君,本应照顾和他一同落难的兄弟重耳,可他心胸狭小,把重耳看作他的政治对手,便派人前去刺杀。重耳闻讯,匆忙逃离翟国。讨吃要喝,忍饥挨饿,重耳一行来到齐国。齐桓公贤能豁达,供给他们衣食、车马,听说重耳没带夫人,还将国中宗室的美女送给他为妻。从此,重耳衣食无虑,出入有车,日子过得清闲安逸,不觉已过去了七年。这么下去岂不耗损了归国成就事业的志向?随从一合计,把重耳灌醉,拉上车,重新踏上流浪路。
途经曹国、郑国时,重耳不受欢迎。到了宋国,宋襄公以礼相待,可惜刚和楚国交战大败,受伤未愈。他们小住数日,自行离开。临别,宋襄公还赠送给重耳骏马20匹。抵达楚国,重耳受到流亡以来最高的礼遇,楚成王以国君之礼厚待重耳,收留他们安心居住。
住了一段时间,秦穆公派使臣来见重耳。原来在秦国当人质的公子圉偷偷逃回了晋国,这令秦穆公十分恼火。公子圉是晋惠公留给秦国的人质,闻知父亲晋惠公病重,赶忙回国继承父位。秦穆公大为恼火,认为晋惠公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公子圉不辞而别,何谈信誉?要是他继位还会把秦国放在眼中?因而,秦穆公计划护送重耳回国为君。重耳向楚成王话别,楚王问他:“公子若是返晋,如何报答楚国?”
后世对信守诺言的美好追忆
重耳回答:“俊男、美女、宝玉、丝帛,这些您都有了,珍贵的鸟羽、皮毛、象牙、犀牛革,这些都是楚国特产,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回报您?”
楚成王见重耳这么诚恳,又说:“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听听您怎么答谢我。”
重耳想想说:“如果我真能回国,如果我们两国会在中原交兵,那么我就避君三舍。”
避君三舍,后来演变为成语退避三舍,当时一舍为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没想到重耳真的兑现了诺言。
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回国,杀死逃回去的公子圉,也就是晋怀公。重耳登上国君的位置,史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安定民心,施惠百姓,既重视农业耕种,也重视商业流通;既重视发展经济,也重视勤俭节约;既重视百姓生活,也重视弱势人群。晋国很快出现了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盛景。
这时,历史把提高晋国声望的最好机会送上门来。天子周襄王的异母兄弟大叔带发动叛乱,将周襄王赶到了郑国。晋文公抓住这个机遇,派出两支大军声援天子,一路围攻大叔带,将其击败,俘杀,平息了内乱;继而一路前往郑国,护送周襄王归都。经过一个多月的征战,安定了周朝王室。周襄王大为感动,赏封了不少土地,晋国的领地从此扩展到太行山以东的地区。更重要的是,晋国以一国之军迅速平息叛乱,威望大为提高。这为晋国称霸奠定了基础。然而,当时实力最强的是楚国,要称霸,必须打败楚国。
晋文公没有忘恩负义向楚国挑衅,但是,晋国和楚国还是斗起来了,争斗的起因是宋国。宋国原先归顺楚国,晋国强大后宋国亲晋疏楚,这便引起楚国的不满,立即发兵进攻。宋国因亲晋惹起了祸事,晋国不能袖手旁观,理应出兵救宋,可是,晋文公仍然不愿意和楚国兵戎相见,便派兵攻打流亡时慢待过自己的曹国和卫国。这两个国家都是楚国大旗下的盟国,晋兵攻击,楚军理应还击,如此一来便解除了宋国之围。偏偏楚国围定宋国,誓不撤兵,眼看着晋国灭了曹国和卫国也见死不救,这不是逼着晋国和楚国交战吗?
晋文公还是不愿意和楚国弄翻。他让宋国贿赂齐国和秦国,请他们劝楚国撤兵。如果楚国不听,这两个国家会举戈反楚,那么,晋国和楚国反目也就成为义举。楚成王真有些为难,他也不想与晋国交战,就命令撤退围宋的军队。如果真这么撤军,晋国也不足以展示它强大的实力。偏偏楚国大将子玉自恃兵力强大,誓与晋军决一雌雄,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就这么打响了。
两军对峙,晋文公履行诺言。当初他在楚国时曾对楚庄王说,如果两军在中原相遇,当避君三舍。如今真的相遇了,晋文公下令军队后撤三十里,再后撤三十里,一连撤退九十里,正好为三舍。晋军本是礼貌的后撤,楚军却以为是害怕他们,更为骄横,大举进攻。自古骄兵多败,这一回楚军是不是能幸免战败呢?没能!
晋军后撤既是出于信诺,又是避其锋芒。在撤退中,晋军做好了破敌的准备。接着,大举进军,分路攻击楚兵,将之一路一路歼灭。楚国大败,将军子玉狼狈逃窜。晋文公本来可以乘胜追击,将之俘杀,但是他仍施仁义,命令停止前进。只是,晋文公饶恕了他,楚成王却不饶恕他,子玉无奈地自杀了。
势力强大的楚国败于晋国,自然晋国要称雄列国了。晋军胜利归来,周襄王亲自迎接。晋军向周襄王献上大量战利品,周襄王也赏赐晋文公大量礼器,而且,授命晋国可以用王命讨伐诸侯,诸侯哪里还敢违背晋国的命令呢?
公元前632年,也就是城濮大战胜利后的当年冬天,晋文公召开盟主大会,齐、宋、鲁、蔡、郑、陈、营、邾、秦等国的国君都如约前来,会议专门讨论制裁不顺服的卫国和许国,还把周襄王也请来同各国诸侯会面。从此,晋文公成为名正言顺的盟主,称霸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