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周作人与韩愈兼及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评价问题
一
2004年5月,我就林辰先生的《鲁迅与韩愈——就教于郭沫若先生》一文写了一篇读后感,介绍了因郭沫若将鲁迅同韩愈比较而引发的一场争论。郭沫若在《写在菜油灯下》一文开头写道:
考虑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那简练、有力、极尽了曲折变化之能事的文体,我感觉着鲁迅有点像“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但鲁迅的革命精神,他对于民族的贡献和今后的影响,似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像英国将其杰出的文学家安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角,从而象征性地给以文学史定评一样,鲁迅逝世后被尊为空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新文化的旗手。其地位不仅仅被列入“诗人角”而已。在汗牛充栋的鲁迅研究论著中,已颇多将鲁迅同中国古代作家进行比较,探讨其接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字。鲁迅同中国文学史上哪一(几)位作家有可比性?他受哪一(几)位作家的影响更深?唐代文学家韩愈对鲁迅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可比性以往几乎不大被注意。冯雪峰谈及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时,指出鲁迅和屈原、陶潜、杜甫等“连成一个精神上的系统”, “鲁迅是继承了他们的一脉的”,就没有提到韩愈的影响。郭沫若尝试提起二者之间的可比性,立刻引来林辰的不同意见。具体情况,我在那篇读后感中已略做介绍。郭沫若1941年11月23日就林辰的批评写给后者一信,解释了自己做那种比较的意图,申明他只感到二人的相同之处在“文体的千锤百炼”一点上。林辰在1986年出版的《鲁迅述林》后记中引述了郭沫若信中辩解说明的一段话:“余之比拟仅侧重其文体千锤百炼之一点,非有意对鲁迅贬价。有人曾因此骂余为‘猫式恭维’者,余亦并不以此介意也。鹪鸟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余对鲁迅之认识,并不深广,特一枝之巢,满腹之饮,想鲁迅如在,亦当不致以此为侮耳。”但林辰略去了其后一段话:“在余之意,似宜视鲁迅为让大众共巢共饮之深林与大河,不必圣之神之,令其不可侵犯也。”郭沫若表明了反对神化鲁迅的态度,他的话隐含着对林辰不准比较、“坚决捍卫鲁迅”态度的不满。林辰在编辑文集的时候也意识到自己对韩愈及其领导的古文运动的看法有偏颇之处。总之,郭沫若的文章只有一点笼统的感想,缺乏详细论述,难怪引起林辰的不满。林辰的文章在纠正错误的同时,也不免偏颇和专断。
文章发表后,又看了一些材料,我觉得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既然题目是“鲁迅与韩愈”,那么,鲁迅本人对韩愈的看法如何?林辰与郭沫若的争论中并没有涉及这个问题。
第二,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像屈原、杜甫,他所遭到的批判要多得多;直到现在,仍时时成为批判对象。从人品上看,韩愈有可非议之处;而“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占据主流时期,文学界存在着过于贬低韩愈的倾向,这是不争的事实。说到对韩愈的批评,有必要提起另一位现代作家: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他的文学主张与鲁迅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在文学革命中的理论家地位,一部分建立在他对古代文学特别是被新文学视为敌对的古代传统持激烈批判的态度上。他对韩愈不遗余力的批判在这方面很有代表性。因此,周作人的看法可作为鲁迅与韩愈比较研究的补充和参照,对认识韩愈在现代文化史上的影响或能有所启发。当然,这反过来对我们研究鲁迅和周作人的文化地位有参考价值。
第三,可以因此注意作家之间的可比性问题。应该说,鲁迅、周作人与韩愈之间都有可比性。
鲁迅、周作人反对古文,反对桐城派,但也不免受着这些强有力的文学流派和风气的影响,正如韩愈反对六朝文却也不能完全摆脱其影响一样——有时候反对也是一种继承。文学史上各种思潮起伏消长的信息,从这些杰出人物身上显露出来。现在颇有人批评鲁迅,不满于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有人将周作人奉为一代文宗,有人则竭力反对,如果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看,就都司空见惯,不足为怪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作家的比较,能使我们获得新颖别致的时空感,认识文学传承、关联关系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