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序二
杨惠根
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
在南极冰盖之巅——Dome A建立昆仑站是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最核心的任务,是人类在探索极端环境和自然征程上迈出的新一步,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政治意义,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落在南极内陆考察队28名队员的肩上。
内陆队员的选拔是我作为考察队领队最关心也最担心的事。把素昧平生、极富个性的一群人组建成一个团队去执行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本身就是一个极端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第一次见到内陆队随队医生毛一雷时心情是复杂的,一雷是北京协和医院具有高级职称的外科医生,有很好的医学学历和经历背景。但已届中年的他为什么要加入这样的队伍?医生的任务在这支队伍中是最不确定的。如整个行动顺利,队医就会“失业”;如有队员遭遇意外,他可能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工作压力。一雷虽然在网上报名、多次培训和选拔过程中均表现出色,但作为内陆队队医,除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年轻体壮,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在南极内陆特殊环境下,考察队员必须绝对服从命令。内陆队要在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里,在南极内陆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驾驶雪地车队,携带大量建筑材料和油料,穿越茫茫雪原到达南极冰盖的最高点,战胜那里高寒缺氧的严酷环境和极为有限的施工条件限制,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昆仑站建设施工任务。执行这样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任何环节的失败与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毛医生的专业素质无可挑剔,但他的资历有可能会成为“绝对服从”的障碍,说实话,行动之前我对一雷不无担心。
当我站在中山站迎接内陆队完成建站任务凯旋之时,再次见到了毛医生,他在内陆冰盖考察中的突出表现与传奇早已不断传到我耳中,所有内陆队员都说,毛医生真是太棒了!他在这支队伍和这次行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他作为先遣队成员参与了前期冰盖布油任务;在向Dome A挺进过程中,他全程独自驾驶雪地车运送物资和油料;他为恶劣环境下身体出现不适的队员提供及时的医治,整个行动没有出现一人因健康原因减员;在南极冰盖上他完成了两项医学科研的数据采集,为在极端环境下人体生理变化研究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主动请战承担了大量本应由厨师、机械师、建设施工队员完成的工作……在这次行动中,一雷不仅仅是“服从命令”,还主动承担了大量不属于自己的工作,为整个内陆队分忧,内陆队长李院生曾说“毛一雷是内陆队的主力队员”。我承认,一雷的表现的确出乎我的意料。
从艰苦的南极回到国内“文明生活”之后,一雷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最近,一雷突然把他的南极日记给我看,我才知道他居然这么有心,详尽地记录了内陆考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前,也曾有南极队员写日记,但没有过如此真实和生动的生活细节记录。这日记虽不是考察的科学笔记,但其详尽性和真实性足以成为今后南极内陆考察的重要参考。
一口气读完一雷的这部南极日记,很多场景似乎又重现在眼前,勾起了我对那段难忘岁月的记忆。书中的一些意见与感受,也许带有一定的个人情绪色彩,未必为全体南极考察亲历者所认同,但这恰恰证明了南极自然环境之残酷与内陆考察生活之艰难,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感激这些原汁原味的感受和文字,相信这部日记一定会引领读者,跟着我们考察队员共同喜爱的毛医生,深入南极内陆腹地,尽情地领略南极冰盖特有的太阳与风雪,真切地体会南极内陆考察旷世的严酷与豪情。
非常高兴为一雷写一段证明性的文字,以表达我对一雷参加我们这次考察的感激与欣喜!
杨惠根
于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