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互联网管理学重新定义管理
|新战略:宜演化,忌计划|
【案例】9个月,10年战略规划
2017年3月,我受邀到兰州为某国企进行内训,讲授互联网方面的课程。台下300多名学员里,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各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共计20多人就坐在第一排,他们听得很投入,其中总经理提到了互联网时代的战略制定问题。
课后餐叙,包括董事长在内的十几个高管都表达了要进行互联网战略转型、期待与老虎微运营进行深度合作的意愿。本来以为双方能尽快达成合作,然而,接下来发生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个并不很大的单子竟然谈了9个多月!对于一般中小企业,这种级别的单子,可能一周时间就会确定。问其原因,竟然是该企业内部进行战略调整,正在做未来10年的战略规划,战略确定前,所有对外合作一概停止。
一个企业,9个月,用来做未来10年的战略规划,你觉得有必要吗?
宜演化,忌计划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战略制定最大的敌人是不确定性。
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想要对未来5年甚至10年做出一个详尽的战略规划,已经变得不切实际。不是某一块土地,而是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在晃动。
传统的战略制定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基于工业时代的长周期小波动;今天,在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短周期大波动。
过去一款TCL的彩电、一台海尔的冰箱能卖几年,而2017年小米、网易、腾讯的“吃鸡”游戏,几周时间就被玩腻了。产品更迭速度在加快,经营环境的动荡性在加剧,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难于把握。因此,新时代,新一代企业家需要树立全新的战略思维:
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战略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演化出来的。
新战略:建立自我迭代机制
互联网不需要战略,我曾经在不同的场景下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现在依然坚持这样的看法。但是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这里说的战略,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5年、10年企业发展规划。如今,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对战略进行全新的定义。剧烈动荡、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战略的定义应该是:
建立一套高效的自我迭代机制,通过这套机制不断演化升级。
2017年7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的参谋长,也是湖畔大学的教务长曾鸣教授,在【得到】APP“曾鸣智能商业20讲”的专栏里,提出了“新战略”观点。他认为,战略的效能,在如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应该是建立“高效的反馈闭环”。
过去,带领一群人打井,老大说,那棵歪脖大柳树下有水,走!于是大家跟着老大走,到了树下开始挖井。然而,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水源都在地下很深的地方,你根本无法判断什么地方有水、什么地方没水。因此,老大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建立一套试错纠偏机制,不断地试,在最短时间内测试出那些没水的地方,提升下一次打出水的概率。
因此,如今战略的要义不再是你看得有多远、计划做得多详尽,而是你能否为自己的企业建立一套自生长系统,一套能够快速入场、快速试错、快速纠偏的自我迭代机制。通过这样一套机制,不断地修订方向,调整动作,重新瞄准,重新扣动扳机。
回到开篇提到的那个案例,有必要花9个月时间做一个未来10年的战略规划吗?
把5年、10年战略规划扔进废纸篓吧,互联网时代充满不确定性,短周期大波动的时代,任何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全面刷新对战略的认知,建立新战略思维,即围绕打造公司的自我迭代系统来制定战略,制定公司的自生长机制,快速入场,在实战中不断演化,不断趋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