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系统配置情况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节目制作、节目播出、节目信号传输、节目信号覆盖、节目信号接收、节目信号监测等部分。做好技术系统配置是保障安全播出的基础。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从设备的可靠性、系统安全的科学性、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容灾备份的有效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配置技术系统。
一、技术系统配置的理解
技术系统,指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发射系统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光电缆所在杆路、管道,天线所在桅塔等)。
从定义上我们认识到技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个子系统或设备设施等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整体,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1.整体性
技术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内的任何一个子系统、设备设施出现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与其相关的子系统、设备设施或整个技术系统的功能发挥。我们根据“木桶理论”认为,在管理技术系统时,应管理好最差的子系统、设备设施,以避免因最差的组成部分来影响整体功能的实现。我们应充分理解一个技术系统包括哪些子系统、设备设施,要了解这些子系统、设备设施可能存在的隐患或风险,更要识别出关键子系统或设备并进行重点管理。
2.相关性
组成技术系统的各子系统、设备设施之间或技术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在管理技术系统时,应考虑子系统、设备设施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特别是发生故障、紧急情况时的相互影响。
3.目的性
技术系统的目的是发挥其特定功能,为实现预期目标应做好技术系统的平衡管理,从整体上发挥最佳效果。
4.动态性
技术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技术系统及其子系统、设备设施从投入使用时起,会随着使用环境、使用条件而发生变化。在分析技术系统时,不仅要看到它的现在,还要看到它的未来,掌握技术系统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其将来,应做好技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5.环境适应性
技术系统与其所处的运行环境之间一般是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技术系统功能和技术系统内各子系统、设备设施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这也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规律,技术系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其应有的特性。
图1-3 广播电视系统示意图
不同专业技术系统范围及其要求有所不同。
1.电视中心技术系统
电视中心技术系统是指电视中心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播出系统、新闻及直转播系统、总控系统、卫星新闻采集系统、节目集成平台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应急照明等)。
图1-4 电视中心技术系统示意图
2.广播中心技术系统
广播中心技术系统是指广播中心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制播网络系统、直播室系统、总控系统、现场直播系统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应急照明等)。
图1-5 广播中心技术系统示意图
3.无线发射转播台技术系统
无线发射转播台技术系统是指发射台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信号源系统、发射系统,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天线所在塔桅、应急照明等)。
图1-6 无线发射转播台技术系统示意图
4.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技术系统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技术系统是指地球站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信号源系统、上行系统、天馈线系统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应急照明等)。
图1-7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技术系统示意图
5.光缆传输干线网技术系统
光缆传输干线网技术系统是指光缆传输干线网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基础网络系统、广播电视业务系统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应急照明、光电缆所在杆路、管道等)。
光缆干线网指以光纤为介质,跨区域传输广播电视信号的网络系统,由基础网络系统、广播电视业务系统构成。其中,基础网络系统包括光缆线路、基础传输系统以及供配电系统、配线架等附属设施,广播电视业务系统包括节目信号接入系统和节目信号处理系统以及供配电系统、配线架等附属设施。
图1-8 光缆传输干线网技术系统示意图
6.有线广播电视网技术系统
有线广播电视网技术系统是指有线广播电视网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前端、有线分配网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应急照明、光电缆所在杆路、管道等)。
有线广播电视网指用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为终端用户提供广播电视服务的信息系统。有线广播电视网由前端和有线分配网组成,其中,有线分配网包括分前端、光电缆传输系统等。
图1-9 有线广播电视网技术系统示意图
7.微波传输电路技术系统
微波传输电路技术系统是指微波站与安全传输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微波传输网络系统、信号源系统及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应急照明、天线所在桅塔等)。
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分为两类:省际干线、省内干线的微波传输电路为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其他微波传输电路为支线微波传输电路。
图1-10 微波传输电路技术系统示意图
8.IPTV集成播控平台
IPTV集成播控平台是指对IPTV节目从播出端到用户端实行管理的播控系统。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行两级架构(以下简称“总、分平台”),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节目内容统一集成和播出控制、电子节目指南(EPG)、用户端、计费、版权以及增值服务、安全管理等技术子系统。
图1-11 IPTV集成播控平台业务流程图
9.网络广播电视台
网络广播电视台是指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电台、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台主要由信源采集、内容生产、内容发布、增值服务、传输分发网络、业务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监控辅助等子系统构成。
图1-12 网络广播电视台业务流程图
二、技术系统分级配置管理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第六条规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行分类分级保障制度。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符合本规定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关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有关要求;不符合的,不得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活动。第十一条规定: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配置应当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规定的分级配置要求。
依据专业实施细则的规定和广播电视业务所覆盖的范围,一般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至三级,一级为最高保障等级。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维护、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
表1-1 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划分表
电视中心、广播中心、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等专业实施细则明确了分级原则,对不同级别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确定不同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实施细则中的系统配置要求章节细化了技术系统配置的最低要求。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按照专业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技术系统的配置工作,遵循:1.统一设计原则。对技术系统应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2.先进性原则。技术系统的搭建应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架构,依照国内外规范和标准建设,选用国内外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以保证技术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考虑技术系统先进性的同时,应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
3.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技术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技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4.标准化原则。技术系统应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其相关规范进行配置。
5.适用适度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播出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所投入的成本。
6.可扩展性原则。应考虑到业务发展的需要,降低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度,充分考虑其兼容性。
对于技术系统配置达不到要求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落实整改,同时,在安全播出保障方面完善其措施,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来弥补技术系统硬件配置的不足。
三、技术系统配置现状
近年来,我国广电行业充分利用高科技,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全国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安全播出硬件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了更新换代,开展了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升级改造,安全播出薄弱环节得到整改,广播电视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由于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重装备的行业,设备维修、更新,技术系统升级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各级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支持的力度也有所不同,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配置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单位安全播出设备存在陈旧老化、超负荷运转而得不到及时更新。维护、维修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些都给安全播出带来了很大隐患,严重影响了安全播出的正常进行。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广播技术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逐步向全媒体、全业务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业务、新业态,广播电视系统架构和流程不断变化,呈现出多手段、多渠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但技术发展在推动广播电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安全播出带来了新的挑战。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不断对技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也产生了新的安全播出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