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英雄:影响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从ERP开启数据之旅

1987年,钱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的一家大型纺织机械厂的电子信息中心工作。作为一家大型机械制造业企业,钱晖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了ERP系统。事实上,在那时,正式的ERP概念还未曾真正提出,MRP(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也刚刚诞生不久。国内对于这套系统的认知几乎为零,钱晖谈道,当时从中国台湾非正式地引入了一套ERP系统,需要通过磁带机读取,也没有说明文档,而且里边多用的语言都是一个叫作COBOL的古老的编程语言。

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忱,钱晖带着一群年轻人夜以继日地钻研、分析、编译,并通过反向操作画流程图,剖析ERP的性能,进行改造。“6个月内,大家改造了400多个程序,用八开的纸画的流程图堆砌起来大概有1米高,每天休息两个小时。”做汇编语言出身的钱晖在6个月的时间里,将ERP系统融会贯通,并做了全面的汉化,更因此获得了部级的科技进步奖。

钱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过去在信息化里,ERP实施程度不高,这实际上跟数据是息息相关的。”回顾30年前,中国的行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数据采集完全靠人工来完成,“我们大概有3万多种零件,每一种零件的工时定额,都是按秒表一个一个掐算出来的,人事部门和整个工艺部门一起干。当时对数据的敏感度比较高,如果你数据不做好的话,实际上系统是没有价值的。”钱晖谈道。这套极具价值的汉化版ERP系统也曾接受过市场的检验,钱晖做完一轮推广后,在一家矿务局落地了,但受制于体制,它没能走得更远,也没能给这群敢于拼搏的年轻人带来与付出等同的收益。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在ERP风生水起的那些年,作为第一批在国内做ERP的先行者,钱晖的个人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无论是离开“铁饭碗”,单枪匹马闯天下,还是加入曾辉煌一时的美国ERP巨头四班公司FourthShift,钱晖凭借对ERP系统的融会贯通创下一个又一个佳绩,在华南区从售前到实施、服务、培训,全都得自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