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经济增长
为了保持研究的一致性,对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核心概念,本研究沿用拙作《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际比较》所下的定义。详见拙作第7~9页。
一般地说,经济增长被定义为物品和劳务实际产量的增加。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产出水平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或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表示。这种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体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反映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变化情况的指标是GNP的增长率。若用Yt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Yt-1表示(t-1)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式(1.1):
④转引自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46.
尽管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仅仅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层出不穷,高潮迭起。“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尽管学术界关于经济增长的概念分歧不是太大,但出于研究目的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的理解仍然存在着一些偏差和歧义。舒元(1993)较好地概括了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定义存在不同的观点,认为存在“两种最常见的互相联系的定义。第一种定义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实际总产出GNP的持续增加。”“第二种定义认为,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GNP即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人均实际产出是测量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的最好标准。”他进而把这两种定义的区别比做于马歇尔·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对两种经济增长的区分。“内含的经济增长”相当于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外延的经济增长”则相当于“经济单位的扩大,而人均实际收入没有提高,也没有实现外部经济(舒元,1993)”。
正因为人们研究目的存在着差异,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来选择上述两种定义:“如果要研究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那么实际总产出的增长就有重要性。如果要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那么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就具有决定意义(舒元,1993)。”在本书中,根据研究目的是出于比较教育对各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小,我们把经济增长定义为“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总产出的增长或者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忽略人口增长的影响”。
当把经济增长理解为上述实际总产出的增长或人均实际总产出增长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明确这个“实际总产出”或“人均总产出”的衡量标准。既然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定时期一个经济体生产的实际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我们就可以将这个“实际总产出”的衡量标准理解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物品和劳务价值总额的变动率。
本书有关经济增长的定义存在着两种混用情况:在进行逻辑理论分析的时候,可能不加区分地使用潜在国民生产总值(GNP)概念,而在进行回归实证的时候则一般使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概念。这种对类似概念的不精确使用并不构成对本研究的误解。由于各国统计常常是公布国内生产总值,因此在实证过程中使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来替代G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