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的金融大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2 翻新加固“大房子”,支撑香港市场的长远发展

香港交易所在过去几年投资、收购、改革与求变,动作频频,引起不少关注。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为什么要现在做?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不做是不是不行,做了是不是一定有成效?成效何时来?我想借这篇文章“温故而知新”。

在我看来,我们过去几年的努力就像是翻新巩固一栋“大房子”。我们的第一要务便是加固房子的根基。为此,我们投资于核心基础设施,建成了将军澳新数据中心(其中包括设备托管服务)、提升了交易平台(AMS/3.8),并且还将继续投资于领航星系统工程等。这些措施可能投入大,回报较慢。但香港市场在巨大的发展机会面前,必须加固与更新其业务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在此,香港交易所并无其他选择。这些措施将垒实香港市场的根基,支撑香港市场的长远发展。

我们做的第二件事便是搭建新平台,这相当于为房子加盖新的楼层,不仅是适应今天的需求,更加是为马上到来的明天做准备。我们的措施远的如金砖五国交易所联盟,近的如中华交易服务公司(与内地两大交易所的合资公司)、自建的场外结算所以及收购而来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这些新的业务、地区与资产发展平台能使香港交易所跨越传统股票业务,让它在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大潮中获得更加广阔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一所牢固的“房子”不仅要有坚实的根基、广阔与多层次的平台,而且要有一道安全的防火墙。我们从2011年开始花了大力气改革香港交易所的清算风险管理体系,大大提高了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健水平和抗压能力,相当于为香港交易所加固了防火墙。虽然这并不是让人激动的增长点,却使市场的长远发展少了后顾之忧。

有了前面的基础、平台、防火墙,香港交易所这栋“大房子”就能基本屹立不倒,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所以在2013年我们开始仔细审视“房子”的微结构,并做必要的“装修”与改造,使其运营得更加合理和有效。例如,刚刚推出的股票期权市场改革,从交易费、庄家服务、合约设计等几个方面,审视一些采用多年但未必再适应市场发展的微结构。这些微结构如果改造好了,就能与世界上通用的“房子”标准更一致,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以更大。当然,还有不少市场微结构的改革在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与质疑,比如收市竞价、隐名交易等,我们会多倾听市场的意见与声音再考虑改革措施的方式和最佳时机。

光把自己房子修整得焕然一新还是不够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各方宾客齐集香港,客似云来,所以我们要搭建与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连通。这方面,我们从人民币功能与交易时间入手。一方面,我们推出了人证港币交易通、人民币港币双柜台交易、人民币期货等,为的就是迎接不断加速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日后内地资金来港而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修改交易时间、加开期货夜市,为的就是与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易时间接轨,为互联互通的加快实现提供条件。

这些措施对我们的财务又有什么影响呢?这些举措有着不同的特征。数据中心投入大,属于成本中心;建成后,折旧成本将会在收入增长来临之前对利润率产生压力。相反,金砖联盟和沪港深合资公司的投资很小,但品牌影响和战略意义重大。至于LME,它是香港交易所目前最大的一笔战略投资。中长期来看,它会是香港交易所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发动机之一。但由于LME收费还未充分商业化,加上LME正经历最重要的建设投资阶段,LME对香港交易所财务贡献还很有限。它对香港交易所的最有形贡献,应会体现在促进香港交易所与内地市场大幅提前实现互联互通。

以上措施,如果每个单独来看,可能不全是惊天动地的创举,甚至可能给人繁多、杂乱的感觉。但事实上,许多的举措是一环扣一环的,放在一起,在市场机会来临时便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例如,当初修改交易时间、让香港开市时间与内地市场同步,因为交易量并未同步增加,市场反响很大。现在回过头看,近两年与A股相连产品、特别如人民币A股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的涌现,相当大程度归功于开市时间的同步。若未来A股期权期货产品相继推出,互联互通逐渐形成,两地市场若仍要承受开市时间错位的风险,情况实在难以想象。

无疑,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集中推出如此多的措施,也对市场特别是我们的中小经纪带来相当的影响与困惑。对于业界的难处,我们深深理解,我们也在决策、执行与实际选择上尽量减少可能的负面影响。我深信,有一些成果可能来得比大家想象中的更快、更多。

过去几年里,大家给了香港交易所许多耐心和莫大帮助,我深表谢意。我的目标是,把香港交易所这栋“房子”建得更好、更大、更稳固、实用率更高、吸引四方宾客,最终给市场和投资者创造巨大的商机。

2013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