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的金融大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1 香港交易所新年展望:我们是否过于专注中国内地市场?

2013年的香港正处于向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过去20多年,中国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抓住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商机并服务于中国经济整体需求,香港地区亦取得了骄人的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起,香港地区一直是内地企业走向国际的首要融资平台,帮助当时的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一步。

不过,中国发展的需求不断演变,我们亦必须相应地做出调整。香港交易所《战略规划2013—2015》阐述了我们对未来几年内地市场发展方向的判断,以及在其影响下香港地区发展的可能路径。在这一关键时期,市场上有些声音质疑我们似乎过于专注内地市场。有人曾问我:“我们为何如此重视内地市场?我们是否把太多的鸡蛋放在了同一个篮子里?我们为何不先走向国际化,然后再回头关注内地市场?”对于类似的问题与疑惑,我想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以希望得到更多市场人士的理解,并以此抛砖引玉,听取大家的意见反馈。

一、我们是否过于专注内地市场?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国际化的大都市之一。香港处在“一国两制”体制下,在过去,香港把这个独一无二的“双重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辉煌成绩;如果将来也能恰当运用,香港就能延续辉煌。内地虽然只是这个“双重特性”的其中一面,却是我们整体计划的关键一环。请允许我在下面打一比方说明。

设想你在筹办一个派对,而且你想把它办成一个全城瞩目的盛事,关键问题是怎样才能邀请到城中最重要、最多的客人。我们都知道,人们参加派对,通常是为了遇见那些在其他场合中不轻易碰到的人。作为派对的主人,你需要仔细考虑邀请的优先次序,分辨出那些对其他客人极具吸引力的“核心”人物,首先邀请并落实他们的参与。

在香港地区,我们所做的就是筹办一个资本市场的“派对”,让无论是来自中国内地还是海外的投资者能在这里相遇、相识,让这个“派对”成为全球必去的盛会之一;而中国内地便是这个“派对”的“核心”嘉宾。对于中国内地这位嘉宾而言,香港地区的“派对”提供了其试验金融与资本市场开放的平台,让它能够“摸着香港这块熟悉的石头”迈出踏出国门的第一步;对于我们这个“筹办方”而言,中国内地的到来是对其他海外客人的莫大吸引力。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我们的市场,独特的投资产品与机会吸引最多的投资者,而投资者又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流动性吸引更大的流动性。

香港交易所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验证了上述“派对”模式的成功性。20多年前,香港交易所从一个本土交易所起步,看准了内地企业来港上市的浪潮,不遗余力地吸引内地发行人来港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与上市;与此同时,被这些内地企业与香港这个国际平台所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国际投资者慕名而来,其数量前所未见。最终,香港交易所由一个本土交易所成功转型为在股票及其衍生产品方面领先的国际交易所。对我们的市场参与者和股东来说,香港交易所过去20多年的成功就是最好的“派对”。更重要的是,香港已经成为筹办这类中外结合“派对”的最有经验的能手;而香港过去20多年中累积的成功经验,将令我们在未来筹办更多、更大型中外结合“派对”时更有优势。我们若不能充分发挥、利用这项已经建立起来的独特优势,就等于将过去20多年的心血白白浪费掉。

二、为什么我们开始潜心发展定息产品、货币及商品市场,而不只专注于开发股票证券这个传统核心业务?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首个“派对”取得空前成功之后,责无旁贷地应该着手筹办下一个更大的盛会,邀请更多、不同的嘉宾。香港地区今天面对的最大机遇是中国资本、金融及商品市场开放的提速。随着中国开始由资本进口国转型为资本出口国,香港地区需要从中国离岸集资中心这个传统角色,加速转型成为一个能够提供全方位股本、定息、货币及商品产品的综合性国际金融中心。在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面前,我们不仅有责任而且有能力确保香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站。

在股票证券方面,除了进一步发展我们的IPO及二级市场增发业务以外,我们下一个“派对”的焦点将转为邀请内地投资者前赴香港,并以此吸引更多国际企业来港上市融资,而这恰恰是香港过去20多年股票市场故事的另一面。假以时日,中国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市场中的结构性增长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而对于那些已在香港的本地与国际投资者,我们会致力于降低他们参与内地资本市场的门槛。若我们能成功促成香港市场、内地市场、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香港将无愧于其东西汇合枢纽的称号。所以说,我们不仅没有忽略我们传统的股票核心业务,反而是在更积极地强化核心业务,同时推动市场结构转型,为日后资金跨境双向流动的大势做好准备。

在商品产品方面,港交所是一个新手,我们充分意识到由零开始筹办一个“派对”将何其艰巨。香港并没有很多筹办这类“派对”的经验,但历史的巨轮给我们呈现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我们知道,作为世界许多大宗商品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需要加速开放内地商品市场、促进内地与国际商品市场的互通,以获取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国际商品市场的参与者也能够通过香港为中介,基于国际最佳惯例和标准,以更公平、公开、可持续的方式来参与内地在岸商品市场的发展。

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是我们构建商品平台的重要一环。虽然它不能解决我们在发展商品交易与结算平台中的所有挑战,但此举是我们的第一枪。它告诉世界,香港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商品中心,能够为中国商品界宾客提供大胆迈向国际的第一站。

在定息与货币产品方面,我们知道,中国热切地希望并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内地与国际通过香港地区实现股票市场与商品市场上的互联互通,一定会以人民币产品为主旋律。这必将带来人民币大规模的增量出境,并以投资货币、交易货币等形式更长久地沉淀于离岸市场。这将为离岸人民币定息与货币产品的交易与结算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香港当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就是克服自己信心与经验的不足,抓住历史机遇,勇敢承办这个“奥运会”级的历史性“派对”,既能切合中国和国际投资者各自的战略目标和需求,又能使双方宾至如归、共同创造价值。借鉴历史,我们需要再次把目光聚焦内地,务求邀请内地成为我们的“核心”嘉宾。

那么回到面前的问题:为何要专注中国内地而不是国际?我们的目标是两者兼得,因为两者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成为纯粹的中国交易所、区域交易所或者只关注国际市场的国际交易所,如我们在三年战略规划中所说的,我们的愿景是要成为中国客户走向世界以及国际客户进入中国的首选全球交易所。

在推行各项规划之际,我热切期盼跟大家讨论分享更多话题,包括LME的整合、经纪业界的发展、市场互联互通,以及建设香港成为顶尖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

2013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