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闽台历史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我十分感兴趣的领域,令人高兴的是,我在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所带的女博士生庄林丽也踏入了这个领域,成为一名勤勉的台湾地方史研究者。她以清代台湾道及道台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这篇颇有“分量”的博士论文。
初见林丽,是2010年开学伊始,第一次授课结束,根据她的学术基础与学术兴趣,我提出“台湾道”可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第二次授课过程中又与她进行了交流,到第三次授课时,她已经着手搜集整理了不少相关资料,并正式确定以“清代台湾道制研究”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
林丽在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前面已经有台湾学者张舜华的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官制中“道”的研究》对台湾道制进行了颇为深入的研究。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这是关键。可喜的是,林丽不仅很好地将张舜华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而且能够跳出已有的研究视角,多维度切入,纵横交错、经纬交织,多学科交叉研究。另外,林丽对资料的把握和运用也是很值得肯定的。她除了尽其所能搜集各种资料之外,更下功夫的是将这些纷繁复杂的资料进行了精细的分类整理和归纳分析,制作了大量的图表,一目了然,将多达百余人的台湾道台群体生动形象地还原出来。
还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林丽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为了考察台厦道在厦门的衙署这一重要问题,她多次与我讨论、交流,并向厦门地方史研究者们虚心求教。特别是对梁文煊在朱一贵事件中的功过是非的考辨,更是体现了她脚踏实地认真爬梳史料的能力与可贵的质疑精神。在她的努力之下,论文中不仅对台厦道在厦门的衙署、清代台湾道的性质及台湾道台的人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辨,还对台湾道台在三大民变中的表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界研究的不足。
台湾政治制度的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十分关注但又不容易做好的课题,因其牵涉面十分广泛,需要有大量的学术积累才能将复杂的政治问题研究清楚。林丽的博士学位论文在收集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将清代台湾特殊的政治风貌清晰地展现出来。
首先,基于清代台湾的特殊情况,台湾道在地方行政体制中的地位、台湾道台在地方官僚系统中的作用也都是十分特殊的。林丽的博士学位论文透过复杂的表象,理清了台湾道在闽台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及与福建其他各道的关系,梳理了台湾道台与上级之督抚藩臬、中央特派之巡台御史,与台湾总兵及下级之府州县长官的关系,从而给台湾道及道台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台湾道是闽台行政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级,台湾道台是一个庞大复杂而重要的群体,具有承上转下的重要作用。
其次,清代台湾道及台湾道台的研究是一个看似精小却包含相当丰富内容的课题,不仅仅是政治职官制度的研究。林丽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能够以台湾道及道台以中心,以小见大,对清代台湾开发、地方治安、文化教育、闽台关系、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清代台湾道的设置及其变迁情况、台湾道台的基本情况及其管理制度、台湾道台与台湾地区社会秩序的维护等诸多问题,细致地勾勒出了清代台湾行政体制结构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一些颇具建设性的见解与观点,如通过对台湾道及道台的深入分析论证清代闽台地区的一体化问题等。
总之,林丽的博士学位论文是一篇很有学术意义和价值的论文,对我们今天了解台湾历史,认识台湾社会,解决台湾问题亦有借鉴意义。林丽博士生毕业之后,继续从事闽台历史文化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版对她来讲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看着林丽一步一步地成长,作为她的导师,我感到高兴,希望林丽今后继续保持谦虚、踏实、好学的精神,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祝愿她今后的学术道路越走越宽!
是为序。
汪毅夫
乙未初夏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