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理论前沿(8)(中国经济科学前沿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参考文献

[1] 鲍晓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评估》,《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2] 李钢:《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若干问题研究》,《国际贸易》2013年第3期。

[3] 陈文敬:《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贸易》2008年第2期、第3期。

[4] 蔡洁、宋英杰:《从合作博弈角度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当代财经》2007年第12期。

[5] 李安方:《互利共赢与开放的战略创新》,《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6] 李安方:《探索对外开放的战略创新——“新开放观”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内涵》,《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7] 李猛、于津平:《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

[8] 胡艺、陈继勇:《迈向互利共赢的开放之路》,《亚太经济》2008年第6期。

[9] 魏磊、张汉林:《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基础剖析》,《亚太经济》2011年第2期。

[10] 刘光溪:《入世后中国参与区域和多边合作的战略选择》,《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3年第9期。

[11]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合作的进化》,吴坚忠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12] 大卫·A.鲍德温:《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肖欢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13] 吴志成、袁婷:《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论析》,《外交评论》2014年第3期。

[14] 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宋新宁、杜建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5] 隆国强:《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之思》,国际商报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进行的专访内容,中国评论新闻网,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年1月20日。

[16] 于立新、陈万灵:《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理论与政策——中国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7] 张幼文:《合作共赢——新时期政经外总体战略》,《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5期。

[18] 李伟建:《“一带一路”视角下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体系》,《西亚非洲》2016年第5期。

[19] 张永胜:《互利共赢的博弈论分析》,《理论月刊》2008年第12期。

[20] 魏磊、张汉林:《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基础剖析》,《亚太经济》2011年第2期。

[21] 罗伯特·基欧汉:《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2] 陈继勇、胡艺:《中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3] 戴翔、张二震:《互利共赢新内涵与我国应对贸易摩擦新思路》,《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24] 陈继勇、胡艺:《迈向互利共赢的开放之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5] 张松涛:《关于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若干问题》,《国际贸易》2007年第2期。

[26] 余丽:《实现人类社会共同福祉的基本路径——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27] 贺文萍:《中非合作互利共赢的实证分析》,《亚非纵横》2009年第6期。

[28] 韩燕:《发展互利共赢的中非农业合作》,《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5期。

[29] 何帆:《互利共赢:中美经济合作的本质》,《求是》2013年第12期。

[30] 胡剑波、汤伟、安丹:《合作博弈架构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互利共赢条件分析》,《经济问题》2014年第10期。

[31] 林江、黄瑞新、赵仁平、李顺明:《推进中国与东盟合作互利共赢的财税政策探索》,《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第11期。

[32] 徐洪峰:《中俄对外能源政策及两国能源合作互利分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年第5期。

[33] 刘振民:《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东亚伙伴关系》,《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2期。

[34] 丁志杰、田园:《构建互利共赢的货币合作模式》,《中国金融》2016年第2期。

[35] 杜受祜、杜珩:《中美气候变化战略比较及其合作共赢关系的构建》,《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4期。

[36] 唐海燕:《全球化与中国开放战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7] 胡鞍钢:《中国崛起与对外开放:从世界性开放大国到世界性开放强国》,《学术月刊》2007年第9期。

[38] 张幼文:《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实力——以“新开放观”看开放效益的评估方法》,《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9~10期。

[39] 闫克远、王爽、张曙宵:《中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研究》,《经济学家》2011年第10期。

[40] 张雨、戴翔:《出口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能够缓解我国贸易摩擦吗?》,《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6期。

[41] 柳江、范俊、程锐:《“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互利、共赢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42] 李伟建:《“一带一路”视角下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体系》,《西亚非洲》2016年第5期。

[43] 郑永年:《“一带一路”与中国大外交》,环球网,http://finance.huanqiu.com/br/column/bj/2016-02/8603005.html, 2016年7月25日。

[44] 帕拉格·康纳:《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地缘政治》,《环球时报》2016年7月20日。

[45] 张艺博、周琪:《中国互利共赢的金融开放新战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46] 肖光恩、周淙:《互利共赢条件下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开放战略的调整——基于生产国际分割的理论视角》,《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47] 何奥龙、乌兰图娅:《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机制建设及基本动因》,《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48] 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9] 俞正樑:《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0] 宋勇超、朱延福:《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以FDI区位选择的第三方效应为视角》,《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第5期。

[51] 王立:《以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化解TPP挑战》,《国际经济合作》2016年第4期。

[52] 王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3期。

[5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5] 赵英奎:《论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理论学刊》2006年第2期。

[56] Alice D. Ba. “China and ASEAN: Renavigating Relations for a 21st-century Asia”, Asian Survey, Vol.43, No.4, July/August 2003, pp.622-647.

[57] Fink, C. , Molinuevo M. “East Asian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in Services:Liberalization Content and WTO Rules”, World Trade Review, Vol.7, No.4, 2008, pp.641-673.

[58] Robert L. Thompson. “Globalization and the Benefit of Trade”, 2012-06-25. http://www.chicagofed.org/digital_assets/publications/chicago_fed_letter/2007/cflmarch2007_23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