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深化工资收入分配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注意处理好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工资增长高于或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从长远看都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协调增长,二者才能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该执行不同的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投资资金不足,企业规模小,效益低,这时候执行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措施,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切实保障职工的长远利益,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趋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时候就需要执行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同步的措施,提高职工收入,扩大内需,改变内需不足的困境,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提出“两低于”原则,“企业必须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两低于”原则在我国执行了20年,在促进我国国有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方面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但是,长期实行“两低于”原则,劳动者实际获得的工资收入长期低于其价值创造与价值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劳动者收入偏低,内需不足的矛盾凸显出来。为此,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同步”原则,“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取代“两低于”后,劳动要素获得的收益会有较大提高,将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者收入偏低问题,收入提高扩大内需,形成经济发展与工资增长的良性循环。

二是注意处理好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与降低企业成本的关系。直观上看,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与企业成本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职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企业成本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低,企业成本低。但是,实际情况不尽如此。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水平过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难度将大大增加,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士气不振,企业运行效率将大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也会不断提高。长此以往,将会形成职工工资低、企业成本高、企业效益不好、进一步降低职工工资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水平过高,企业成本过高,没有经济效益,也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就单方面降低职工工资或执行降低职工工资的政策,也不能不考虑企业成本单方面提高职工工资或执行提高职工工资的政策。而是要辩证处理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与降低企业成本关系,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政策置顶过程中,通过深入调研和细化研究,保持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处于一个合理水平,既要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又要能够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职工士气,促进企业与员工双赢良性发展。

三是注意处理好最低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一方面,最低工资增长,可以保障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调动低收入群体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最低工资增长可能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负担,间接影响就业。因此,要正确处理最低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低工资增长既要满足低收入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也要加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与人均GDP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协调,不影响甚至促进经济发展。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要结合经济新常态时期的特点来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建立最低工资评估机制。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兜底线、差别化、可持续”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最低工资调整的基本原则,尤其需要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频率和幅度进行更审慎的判断,科学处理最低工资增长和经济增长关系,实现最低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相促进。


参考文献


[1] 贾理奇、廖辉:《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2] 刘俊茹、吴海云:《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探索》,《中国劳动》2005年第11期。

[3] 王红茹:《央企工资将被“双控”助长垄断行业高收入、加剧行业收入差的“工效挂钩制”将寿终正寝》,《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42期。

[4] 田园、林玳玳、高毅蓉:《对垄断性国有企业进行工资调控的几个视角》,《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7期。

[5] 邱健:《关于在煤炭企业内部实行工效挂钩的研究》,《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第9卷第3期。

[6] 李汝萍:《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改革路在何方》,《现代商业》2009年第4期。

[7] 朱琪、陈乐优:《垄断企业工资分配的规制合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1期。

[8] 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调研组、李东明:《北京市部分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9] 亓长东:《大型企业集团分配控制和激励改革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17期。

[10] 曹秋丽:《构建具有激励约束机制的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模式研究》,《科技促进发展》2009年6月。

[11] 唐伶:《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特区经济》2010年第6期。

[12] 王星丽:《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5年第4期。

[13] 杨美成:《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变迁及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8期。

[14] 聂淼:《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3期。

[15] 孙文斌:《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和解决方法》,《企业导报》2010年第5期。

[16] 丁志强:《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04年第7期。

[17] 丁志强:《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当代经济》2004年第7期。

[18] 黄跃明:《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探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0卷第5期。

[19] 四川省国资委课题组、彭渝、梁志仓、骆筱虹:《深化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基于四川省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调查与思考》2009年第4期。

[20] 周连婷:《谈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第3期。

[21] 宋晶、刘明、任冰:《完善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几点思考》,《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0期。

[22] 宋宝福、曹健、徐龙臣:《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7期。

[23] 朱石磊:《河南能化集团调整优化薪酬结构》,《中国煤炭报》2017年第2期。

[24] 吴向军:《浅谈国资委监管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企业研究》2012年第22期。

[25] 王一农:《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深化和拓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第14期。

[26] 刘颖:《论央企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及对策》,《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第6期。

[27] 马小丽:《企业如何对工资总额进行有效管理》,《中国劳动》2016年第2期。

[28] 左宏:《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确定方法的改革思路》,《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70期。

[29] 宋晶、孟德芳:《企业工资决定:因素、机制及完善对策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第5期。

[30] 邢春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考察》,《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

[31] 刘俊茹、吴海云:《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探索》,《中国劳动》2005年第11期。

[32] 卢锋:《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4)》,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 C2006004), 2006。

[33] 卢锋:《我国工资与劳动力成本变动及国际比较(1978~2004)》,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 C2006008), 2006。

[34] 都阳、曲玥:《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

[35] 曲玥、都阳:《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研究》,《改革与战略》2014年第10期。

[36] 曲玥、蔡昉、张晓波:《“飞雁模式”发生了吗?——对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分析》,《经济学》(季刊)2013年第3期。

[37] 曲玥:《制造业产业结构变迁的路径分析——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第6期。

[38] 魏浩、郭也:《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国际比较研究》,《统计研究》2013年第8期。

[39] 魏浩、李翀:《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基本态势与应对策略》,《国际贸易》2014年第3期。

[40] 王燕武、李文博、李晓静:《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统计研究》2011年第10期。

[41] 姚先国、曾国华:《劳动力成本对地区劳动力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42] 罗来军、史蕊、陈衍泰、罗雨泽:《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与我国产业升级》,《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43] 金三林、朱贤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开放导报》2013年第1期。

[44] 曾国华、王跃梅:《劳动力成本与工业竞争力——理论模型及实证检验》,《财经论丛》2011年第3期。

[45] 王万珺、沈坤荣、叶林祥:《工资、生产效率与企业出口——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分析》,《财经研究》2015年第7期。

[46] 张国庆、林玳玳:《劳动报酬的提高必然降低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吗——基于200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数据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