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海外基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欧洲人的殖民主义方式是占领整个国家,并对那里实行统治。但是这种方式太过原始,而美国在成为全球帝国的过程中走了一条捷径。正如历史学家查默斯·约翰逊所指出的,美国所理解的殖民地就是海外基地,美国就是由众多海外基地组成的帝国。休·盖斯特森:《军事基地帝国》,《原子科学家公报》网站,2014年3月10日。

发展海外基地是国际关系中的普遍现象,它克服了水域、山脉和观念上的障碍,使大国实现全球和地区霸权成为可能。通过部署海外基地,大国从遥远的第三方变成了地区格局中的“利益攸关方”,得以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将冲突地带推进到潜在的敌国周围。美国国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美国共有海外基地865个左右,不过要是加上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新建基地,这一数字将超过1000个。Department of Defense, Basic Structure Report Fiscal Year 2009 Baseline,2009.这些海外基地占全球所有国家海外基地的95%。

一 海外基地的内涵

海外基地是军事战略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是大国参与全球事务的“桥头堡”,也是国内军事基地在地域和功能上的延伸。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人们对海外基地的理解不尽相同,本书讨论的海外基地是指“一国在海外公地、领地、属地、海外省、海外托管地以及在他国土地上驻扎一定数量的武装力量、进行特定军事行动、建有相应组织机构和设施的地区”《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第62页。。海外基地包含以下基本要素:第一,其主体是主权国家或地区政治、军事组织(如北约),而不是联合国;第二,海外基地的背后是基地使用国、东道国和潜在敌人的三角关系,没有这种零和博弈的三角关系,海外基地就不存在;第三,海外基地使用国通常享有基地的治外法权,换言之,海外基地具有独立管辖的特点,它将军事区和民事区分割开来,在执行军事任务时具有独立性;第四,海外基地处于主权管辖主体范围之外;第五,海外基地主要承担军事训练和作战任务,而不是民事任务。孙德刚、邓海鹏:《海外基地的理论解析》,《国际论坛》2012年第6期。

二 海外基地的功能

海外基地的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缘政治背景下差异较大。殖民时期,海外基地的功能主要是为商船和战舰在出海时提供补给,躲避各种自然和政治风险。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船舶航行依靠的主要动力由风力变为蒸汽机,为蒸汽动力船舶提供加煤站逐渐成为各个航海停靠基地的主要作用。欧洲殖民大国或是以提供援助的利诱方式,或是以武力威胁的方式,得到这些停泊据点,使本国人员和船舶得以安全停靠在这些港口基地。殖民大国以这些基地为前沿阵地,不断向内陆纵深地区扩展势力。出于战争的需要,欧洲殖民列强在国际航道沿途需要一些海军基地,这些海军基地的首要功能不是贸易,而是军事。典型的例子是英国在18世纪通过战争夺取了直布罗陀,从而打开了通往印度洋的战略要道,扼守了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咽喉,该基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战略作用。〔美〕阿尔弗雷德·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安常容等译,解放军出版社,2006,第271页。归纳起来,海外基地主要有军事作战、外交宣示、政治改造、关系塑造和军事训练五方面的功能。孙德刚、邓海鹏:《海外基地的理论解析》,《国际论坛》2012年第6期。

(一)军事作战功能

海外基地的首要功能是军事作战,其他都是其衍生功能。军事作战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前沿作战、情报收集、军火出售、军事维修和后勤供应等。1825年佛罗里达州的彭萨克拉是美国当时重要的海军维修与后勤供应基地。Paolo E. Coletta and K. Jack Baurer, United States Navy and Marine Corps Bases Overseas, Santa Barbara: Greenwood, 1998.随着军事和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战争方式的转变,海外基地不再局限于为船舶提供停靠港口、为飞机执行长距离飞行任务提供中转站、为发动空袭提供起降基地等,军事作战功能的内涵不断丰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西方大国海外海军和空军基地的数量减少,但只要制海权和制空权仍然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争夺对象,海外基地所具有的军事作战功能就无可替代。

(二)外交宣示功能

即通过海外基地维护外交政策利益,以向潜在敌对方展现对盟友或准盟友的支持。如伊朗核危机爆发后,美国在巴林、卡塔尔、阿联酋等部署了海外基地,实际上是一种外交宣示,即美国有保护盟友的义务。美国部署在日本和韩国的海外基地实际上也彰显了一种外交支持,美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盟国受到朝鲜、中国和俄罗斯的威胁。

(三)政治改造功能

大国以海外基地为依托,以渐进的方式推动东道国国内改革,以和平演变的方式推动东道国的政治转型。冷战时期,美国在德国、日本的基地成为美国改造德国政治体制和日本政体的重要推手。冷战结束后,美国仍然希望以海外基地为依托,推动阿拉伯国家的新一轮政治改造。

(四)关系塑造功能

海外基地的使用一般具有排他性,基地建立后,使用国和东道国往往以基地为纽带,建立联盟或准联盟关系,使潜在敌国无法进入东道国建立基地,其为基地使用国地面部队的进驻、海军舰艇的安全访问和空运军事物资奠定了基础,也为基地使用国获得海外原材料、拓展海外贸易和投资提供了安全保障。从这种意义上说,海外基地等于在敌国与友国之间划了一道线,使这道线的两边出现了或明或暗的两个战争共同体。使用国以海外基地为纽带,将东道国绑在使用国的“战车”上,参与地区安全的零和博弈。美国在盟国土地上的海外基地,实际上迫使盟国在潜在敌国安全威胁面前更加依附于美国,甚至沦为大国军事冲突的“被劫持者”。

(五)军事训练功能

对基地使用国和东道国来说,海外基地还可以发挥军事训练功能。一方面,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一国的军事力量很难在自己国土范围内进行各种作战环境下的训练,如俄罗斯本土缺乏在热带雨林作战的训练条件,英国本土缺乏在戈壁沙漠作战的训练条件,法国本土缺乏在严寒冻土作战的训练条件,等等,海外基地则为使用国利用东道国特殊的自然环境,进行特殊军事训练提供了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基地东道国也可以从海外基地获得独特的军事训练条件,尤其是西方大国军事技术先进,其在东道国的军事基地常常成为这些国家进行军事训练的重要场地。美国在日本、韩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军事基地,都有力地推动了后者军事训练水平的提高。

除上述五类主要功能外,海外基地还具有其他衍生的经济、地缘、能源和政治功能,这些功能往往因东道国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政治制度属性等而得以强化。

三 美军海外基地分类

在过去两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美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海外基地,只有少量军队常驻海外。例如,19世纪的美国仅在全球分散部署海军分舰队以保护国家商业利益。随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大国地位的确立,美国开始走上全球扩张、广泛部署海外基地的道路,并编织了遍布全球的海外基地网络,以拓展军事力量、保护国家利益。

美军众多的海外基地一般分为永久性(战略目标的恒久性)军事基地与临时性(战略目标的临时性)军事基地,但按照具体性质可进行以下划分。孙德刚、邓海鹏:《海外基地的理论解析》,《国际论坛》2012年第6期。

第一,按照海外基地与主权的关系,可将其分为硬基地和软基地。前者指军事基地的使用国拥有该基地的主权,如波多黎各东部的美国罗斯福陆海军基地。后者指军事基地的所在国拥有该基地的主权,如美国在卡塔尔和巴林的军事基地只是美国租用的,主权在驻在国,是一种软基地。

第二,按照功能,海外基地可分为空军基地、海军基地、陆军基地、导弹基地环境监测站、后勤补给基地、军火储备基地、研究与实验基地等。

第三,按照规模大小,美国国防部将海外基地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类。樊高月、宫旭平:《美国全球军事基地览要》,解放军出版社,2014,第1页。大型海外基地是指资产总价值大于或等于16.16亿美元的军事基地。中型海外基地是指资产总价值小于16.16亿美元,大于或等于8.62亿美元的军事基地。小型军事基地是指资产总价值小于8.62亿美元的军事基地。此外,按照管理和使用单位,美国国防部将海外基地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基地。如表1所示,截至2010财年,美国在他国领土上有大型基地20处、中型基地9处、小型基地570处、其他基地60处,与1898年鼎盛时期的英帝国和117年的罗马帝国的海外基地数量基本持平。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e of the Deputy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Base Structure Report, Fiscal Year of 2010 Baseline,2010, pp.26-29.

表1 2010财年美国的军事基地统计

第四,按照基地管理方式,美军还将海外的军事基地分为主要行动基地(MOB)、前沿行动场所(FOS)和合作安全基地(CSL)。美国国防部2004年出版的《加强美国全球防务态势》中将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划分为上述三类。Department of Defense, Strengthening U. S. Global Defense Posture,2004, p.10.主要行动基地拥有永久驻扎的战斗部队、健全的基础设施、典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维持军人及家属生活的基本设施、强化军事力量的保护设施,如美军在德国拉姆斯坦的空军基地、在日本嘉手纳的空军基地等都是主要行动基地。前沿行动场所是得到美国有限军事支持的,有预先部署设备的设施。前沿行动场所寻求预防危机的爆发而不是永久驻扎部队,主要针对双边或地区训练,如美国在泰国、菲律宾、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的军事基地。1990年11月,美国与新加坡达成临时使用前沿军事基地的协定。新加坡的三巴旺港口设施、洪都拉斯的索托卡诺空军基地、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在阿曼的军事基地等,都属于前沿行动场所。合作安全基地指的是具有构成军事基地的基本“骨架”结构,且只在发生危机时才会被征用的基地。美军并不在这一类设施部署永久性驻守人员,设施主要由军事承包商和所在国人员维护。2003年,美国与塞内加尔政府举行谈判,就美国成立非洲司令部后,在塞内加尔成立合作安全基地,美国空军支持利比里亚和平行动并利用塞内加尔军事基地起降战斗机,提供后勤与燃料支持等问题进行磋商。Alexander Cooley, Base Politics: Demacratic Change and the U. S. Military Oversea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8), p.238.

四 美军海外基地命名方式

美军绝大多数海外基地名称,都是用本军种的传统术语。美国陆军海外基地一般都称堡(fort)、兵营(barracks)、兵工厂(arsenal)、军械库(depot)、靶场(range)、陆军机场(army airfield)等,如欧文堡、华纳兵营、罗克岛兵工厂、相模总军械库、沃特金斯靶场等。一般而言,称为“堡”的基地是大、中型陆军基地,称为“兵营”的次之,其他的则更小。樊高月、宫旭平:《美国全球军事基地览要》,解放军出版社,2014,第4~5页。

美国海军海外基地一般称综合基地(complex)、基地(base)、站(station)、设施(facility)等,如珍珠港海军综合基地、镇海海军基地、圣迭戈海军站、锡戈内拉海军航空站等。一般而言,“综合基地”是大型基地,“基地”、“海军站”和“航空站”是中型基地,其他的则为小型基地。

美国空军海外基地一般称空军基地(Air Force base)、航空站,如横田空军基地、大邱空军基地、原州航空站等。90%的美国空军海外基地都叫“某某空军基地”,只有少数几个空军基地叫“某某航空站”。

美国海军陆战队海外基地则称为兵营、基地、航空站,如巴特勒兵营、普天间陆战队航空站等。一般而言,“兵营”规模大于“基地”和“航空站”。

小结

海外基地的历史可上溯到古希腊城邦军事斗争时期,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才真正拥有了具有全球投送能力的海外基地网络。如今,设立海外基地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普遍现象,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效手段,不再具有任何的意识形态意义。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许多关键地区设立了海外军事基地,这些海外基地成为维护美国霸权及实行美国战略的重要支撑点。美国全球性海外军事基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它萌芽于19世纪前半期的领土扩张,发轫于美国内战结束后经济迅猛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的年代,奠定于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外基地网络全面铺开,并于“9·11”后开启了智慧型布局。

美军海外基地网络建立、发展和调整,既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地缘战略家、政治家们的战略思想,又体现了美国军事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研究美军海外基地的发展历程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与国家战略制定之间关系的理解,进而促进对地缘政治理论发展和美军战略演变的认识和把握;美军海外基地的发展是美国历史演变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深刻的历史时代印记,研究美国海外基地的发展进程可以深化对美国历史的整体认识,为新时期美国史研究、冷战史研究以及外国军事学术研究提供新视角。

纵观美军海外基地体系调整与演变的历史就会发现,每一次基地体系的调整都与美国战略重心的调整存在关联。对美国海外基地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仔细梳理,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它的综合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维持领导地位及维护国家利益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厘清美国海外基地及驻军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