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政府导向或市场导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中国主要领导人关于扶贫的思想及政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都基于当时所处的环境,对如何消除贫困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回顾这些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关于消除贫困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对我们今天深入思考如何消除贫困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 毛泽东关于扶贫的思想及政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一穷二白的局面,尤其是广大农村。当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扶贫概念,因此关于在农村消除贫困的问题,毛泽东主要还是从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着手。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表现为小农经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弱。1953年,毛泽东提出了农业合作化思想,认为农业合作化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

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共同富裕”理念,并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具体设想:“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集),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1957年,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即在几年内“使现在还存在的农村中一小部分缺粮户不再缺粮,除了专门经营经济作物的某些农户以外,统统变为余粮户或者自给户,使农村中没有了贫农,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和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由此可见,当时毛泽东所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是比较低的。

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最终演变成人民公社运动。然而实践证明,人民公社运动在当时没有促进农业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未获得明显的提高。中国最早的贫困率为基于1978年贫困线的贫困率,为30.7%,贫困人口为2.5亿。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二 邓小平关于扶贫的思想及政策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1978年邓小平成为继毛泽东之后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1978年与1949年相比,中国的经济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蓬勃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拉大。在农村,广大农民仍然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面对当时中国城乡普遍贫困,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摆在了邓小平的面前。

邓小平首先从打破平均主义入手,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调动民众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当时农民自发开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有悖于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但邓小平着眼这项改革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毅然给予其肯定和支持。虽然不能把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视为扶贫政策,但当时邓小平肯定和支持这一改革,应与这一改革在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城乡居民温饱问题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一改革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后就迅速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

在整个邓小平时代,邓小平一直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有效地发展了城乡经济,对中国普遍的减贫脱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86年中国引入了现代意义上的扶贫概念,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扶贫,中国的扶贫进入新纪元,这是在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实现的。

三 江泽民关于扶贫的思想及政策

1989年江泽民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农村改革就渐趋停滞,城市改革却不断向前推进,到90年代已初具成效,由此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江泽民面临的重要问题。

江泽民在1994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其扶贫攻坚思想:“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维护稳定的重要条件。各地发展不平衡,有的快一些,有的相对慢一些,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关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帮助这些地方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发展。实践说明,实行开发式扶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不仅能解决温饱,而且可以脱贫致富。这样,把国家的扶持同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立足当地实际搞开发性生产,效果很好。搞开发扶贫,是扶贫工作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是一个重大创造,这个方针必须长期坚持。”《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在江泽民的领导下,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1994年被正式提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大规模扶贫攻坚,力争用7年的时间,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到2000年基于1978年贫困线中国农村仍有3209万人口未脱贫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尽管笔者并不认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对中国贫困发起的一场重要冲锋,表达了政府要让农村贫困居民尽快摆脱贫困的坚定决心。

四 胡锦涛关于扶贫的思想及政策

2002年胡锦涛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收入差距仍然在拉大,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就当时的扶贫形势来说,基于1978年的贫困线已是一个相当低的贫困标准,2002年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仍有2820万,贫困率为3.0%。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胡锦涛上任后提出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就是建设和谐社会。显然,中国存在大量贫困人口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因此胡锦涛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胡锦涛在2011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03年推出的“雨露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中职(中技)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政策业务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目的,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雨露计划”的全面实施,标志着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由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阶段,发展到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举的新阶段。

2005年,中国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显然“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有着明确的在农村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指向。

此外,取消农业税、种粮直补等政策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些政策虽不是直接针对农村的贫困问题,不属于扶贫政策的范畴,但对缓解农村贫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五 习近平关于扶贫的思想及政策

2013年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这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力已明显增强,贫困率已大幅下降,但要彻底使农村贫困居民摆脱贫困,仍任重道远。习近平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但不畏艰难,承诺到2020年全面脱贫。

习近平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习近平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精准扶贫”: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 ‘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我们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17/c1024-27708352.html, 2015年10月16日。

根据习近平对2020年全面脱贫的承诺及其精准扶贫的思想,政府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派驻村干部联系帮扶,对驻村干部的扶贫绩效严格考核并加大奖惩力度。现在全国有不少扶贫干部因扶贫不力而遭免职,显示了中国政府兑现2020年全面脱贫承诺的坚定决心。

六 基本观察

综观中国主要领导人的扶贫思想及政策主张,笔者获得以下基本观察。

一是中国主要领导人的扶贫目标是一个从低到高、不断提高的过程。每位领导人都基于当时的形势提出当时的扶贫目标。毛泽东希望农民能吃饱饭就可,而到习近平则承诺2020年全面脱贫。

二是每位领导人都针对当时所处形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虽然有的政策并非直接针对扶贫,但同样有扶贫的效果。毛泽东强调通过农业集体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邓小平肯定并支持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江泽民提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强调开发式扶贫;胡锦涛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大对农业的补贴以及建设新农村;习近平明显加大对扶贫的投入,提出精准扶贫和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宏伟目标。

三是每一位领导人都特别强调政府在扶贫中的主导作用。在实行救济式扶贫阶段,扶贫救济款由政府发放。在开发式扶贫阶段,虽然强调贫困户在扶贫中的主动参与,但还是更强调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到精准扶贫阶段,政府派出大量驻村干部,并对其严考核、高奖惩,要求限期完成,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在扶贫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