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诞辰五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历史作用和价值

海瑞推行的改革,由于主持者有高尚的出发点、扎实的办事作风、正确的主政方向、恰当的实施措施和坚毅不屈的推行态度,因而获得了极大成功,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在改革的当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民众的负担因改革而得到减轻,“(淳安)里甲故用银每丁(每年)至(白银)四、五两,公只征二钱有奇,(县中)百凡用度,取足于是”。《海瑞集》,第583页。南京之人减轻了火甲夫差负担,“若弛重负出汤火”。《海瑞集》,第598页。其在任职各地丈量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之举,更使赋役负担有所均平,既有利于一般民众轻减负担,又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以缓解财政困难。贪官和豪强势力的不法行为得到了抑制,有利于政治之清明和社会矛盾的缓和。史载其在应天巡抚任上颁布《督抚条约》及《续行条约册式》后,“郡县官吏凛凛竞饬,贪污者望风解印绶而去。权豪势官,敛迹屏息,至移他省避之。有显者朱丹其门以居,闻公明日将至,一夜遂易而黝。监造中官某,素骄横侈纵,出入肩舆八人,驺从甚都。一日见公,即内愧贬损,不能自安,所用肩舆人遂减其半。其政治精明严厉成效如此”。《海瑞集》,第591页。负担得以减轻,忧患得以缓解的民众焕发了生产积极性,在海瑞修浚吴淞江时,这种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表现,海瑞写给工部尚书朱衡的信中描绘说:“今功夫已至七、八分,饥民云集,是以人皆以为直画成耳,自未有若此之速者。”《海瑞集》,第423页。此工程效益甚为明显,隆庆四年春进行此工程,当年及第二年“皆有大水”,却“不至病农”,原因“即开吴淞江之力也”。《四友斋丛说》卷一四。此后更“三十余年旱涝有赖”。《明神宗实录》卷五三三。以上效果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因而除去在这些改革中利益受到触犯而又心胸狭隘、不顾大局者外,从上到下皆对改革的主持人海瑞非常拥戴,当海瑞被罢免应天巡抚之职时,“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海瑞集》,第529页。其离开苏州后很久,“其老者叹息,言已成悲,至孺子妇人,亦能语其一、二事相嗟异。或官司有粃政,必相谓曰:‘海都堂在,乌得有此乎!’则又曰:‘安得海都堂复起,一惩若属乎!'”《海瑞集》,第569页。当其任职南京时,或“编公事为小说,咏唱通衢,取糊口钱”。或将之传为能镇妖压邪之人:“一日忽传京师解一木妖神来,就公讯,群趋江上观之。曰神在御园为祟,上历举诸大臣名,皆不惧,惟云送南京海某处则无声,今解来矣。”《海瑞集》,第573页。及其逝世,“南京诸缙绅相顾悼曰:‘天不佑善,俾正人气夺’。百姓奔相告,扶服悲号,若丧慈母”。“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酌而哭者,百里不绝。”《海瑞集》,第529页。“家家绘像祭之”。《海瑞集》,第600页。万历三十八年,因系大灾之后,“乡村人皆言海公为神,且至矣,则相率请道士、具芗帛、修醮祀以迎公云”。《海瑞集》,第577页。海瑞这种深受民众拥戴甚至深受缙绅拥戴的情形,反映了其主持的改革确实取得了成功,为当时的有关社会群体争到了各自希求的成果,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众所周知,在海瑞之前,自嘉靖初期桂萼等进行改革算起,进行改革的还有欧阳铎等人;与海瑞大体同时进行改革的还有潘季驯、庞尚鹏、温如璋、刘光济、高拱、王崇古、戚继光、张居正等人。上述各个人的改革,进行的时间前后不一,着重的领域也有不同,在地方推行或在中央推行更有差异,但都在针对时弊,努力从事改革之事。他们之分别努力,形成了长达半世纪日益发展的改革洪流,最终使改革在万历初年达到最高潮,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明朝建国后约二百年积累的社会、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解决,缓和了矛盾,使明朝得以继续存在,社会得以继续前进,影响了时代的面貌。因此,这一时期的每一个改革,都是长达半世纪、具有影响时代面貌意义的改革洪流的一部分,其历史地位不可低估。由此角度来评论海瑞改革,其历史作用就可看得更为清晰。

其次,海瑞改革的历史作用还表现在其本人死后直至20世纪后期约四百年中出现的与海瑞有关的历史现象上。作为一个为国家为民众做出许多好事并且具有清廉刚正、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等鲜明特色的改革家,他一直没有被人们忘记,他活在广大民众的心中。其事迹,包括被民众善意虚构出来、挂在他名下的事迹,传布在广大民众的口里。从明代小说《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到清代小说《海公大红袍全传》和《海公小红袍全传》,从清人朱素臣作传奇剧目《朝阳凤》到20世纪吴晗作京剧剧目《海瑞罢官》和上海京剧院作京剧剧目《海瑞上疏》,都在叙述或传唱关于海瑞的或真或假但无不表达尊敬心意或寄托美好愿望的种种故事。以上民众口传、小说或剧目的叙述与传唱,都在歌颂美德、提倡正义、宣扬正气,对社会风气之向上、一代代人士的教育成长起着正面的作用。与上述民众口传、小说或剧目的叙述与传唱相并行的,有被海瑞改革事迹感动了的严肃史家对海瑞改革活动和为人处世的如实探讨与分析,有关论著对宣传海瑞的高尚品德和巨大贡献,揭示其改革活动的意义和启示,从而延续和扩大海瑞改革活动的积极影响,做出重要的贡献。以上与海瑞改革有关的历史作用,虽事实上属于其派生的间接的作用,而非其本身的直接的作用,但其长期存在、影响不小,在论述海瑞改革的历史作用时不可忽视而略而不谈。

历史车轮行进到今天,海瑞改革仍有其价值,而且其价值非常重要,不可忽视。自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多年以来,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锐意改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有力保障。最近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握时代、实践人民的新要求,做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清晰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路线图,为推进伟大的改革事业吹响了进军号,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各族各界人士的参加和推进改革事业的热情。改革二字,是当代中国最响亮的字眼,改革事业轰轰烈烈是当代中国的最鲜明的特色。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四百多年以前发生的海瑞改革,应该被再次重视起来。因为历史上的改革与今天的改革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但毕竟都是兴利除弊的进步事业,其进行中遇到的问题、发展的规律等必有若干本质相通之处。以前事为师,对今天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会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之益,而海瑞改革在历史上是特色鲜明影响颇大的一次,以其为师之益当尤其不可掉以轻心。海瑞改革在当代改革中的价值起码有如下三项。

第一,海瑞改革成功的若干经验值得借鉴。前述“办事作风深入扎实”、“各项规定明晰公开”、“推行态度坚决彻底”、“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等几个亮点,即属于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第二,海瑞改革中对一些具体事件的处理难免存在不完美之处,影响了改革目标之顺利实现,此点可引以为训。这种事件,可举两例。

一为上《治安疏》之事。此事的主旨是上疏批评嘉靖皇帝崇尚道教,也批评朝臣对之不仅不予劝谏,反而从私心出发顺从其事。由于此等皆败坏朝政,因而要求改正。从主要方面讲,其在于请求革新朝政,因而属于改革活动之列。其所要革去的弊病亦确实存在。此疏用语激烈、敢言直谏,更表现出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但细读其疏,可以发现其在对嘉靖皇帝的评价上有失偏颇。嘉靖皇帝在其在位的中后期并非完全不理朝政,辅臣代其所拟奏疏批示,他“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全当其心者,“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誏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揽乾纲如帝者,几何人哉?国朝中亦惟高、文及帝数君耳。以故大张弛、大封拜、大诛赏,皆出独断,至不可测度……不以摄生而废化裁”。《国榷》卷六四“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辛丑”载《肃皇外史》作者范守己语。当时北有鞑靼入犯,南有倭寇骚扰,解决这些战事都有嘉靖皇帝在统筹。如上所述,这时各地还发生了不少改革之事,按照当时的体制,这些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应当无不经过嘉靖皇帝的批准,至少得到其默认,否则不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会令其存在下去。例如刘光济之在江西推行一条鞭法,据万恭《洞阳子续集》卷四《仁政祠记》,即是徐阶“承上(嘉靖皇帝)意旨”而进行的。由此看来,嘉靖皇帝在这一时期不仅没有完全丢下政事不管,还做了很多好事。然而海瑞此疏对嘉靖皇帝在嘉靖中后期的从政情况只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一句话加以概括。这显然是不妥帖、不合乎实际的。此外,其疏中不加分析地引用“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之语,来形容当时的局势,亦有偏激过甚的弊病,如此等等,不能不使嘉靖皇帝有所不满。另外,海瑞之上此疏,时在嘉靖四十四年十月,这时嘉靖皇帝生病已长达十个月,正是这场久而不愈之病,再过十五个月,最终导致嘉靖皇帝之逝世。在身患重病时被人不太恰当地指责不勤政,不能不使嘉靖皇帝更加不能接受。史称:“帝得疏,大怒,抵之地……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君……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这一改革事件就此以失败告终。其失败主要原因诚然在于嘉靖皇帝之胸怀有些狭窄,但海瑞之疏中用语在把握分寸以免激怒嘉靖皇帝上有所欠缺,也有一定责任。这一事件提示当代的改革者,在改革中,对于与改革对象有关的人员,不可态度偏激、言语过分,应当用诚恳交心、实事求是甚至体谅其某种实际困难或心结的亲切态度,耐心地加以说服,如此当有利于互相间的思想交流和沟通,有利于阻力向动力的转化,有利于促进改革事业的前进。

二为督令苏松等府势豪退还侵夺及受献民田之事。此改革事件涉及生产资料占有形式问题,触及的问题最敏感,是海瑞改革中程度最深刻的一件,也是整个嘉隆万改革洪流中改革程度最深刻的一件,因而极值得称道。但由于其改革程度最深刻、问题最敏感,因而难度也自然大起来。另外,这一改革所要面对的阻力人物和其占有的土地数量皆非常之多,海瑞自己称:当地乡官“厉民致富者,诚不为少”,其中华亭县“乡官田宅之多,奴仆之众,小民詈怨而恨,两京十二省无有也”,“告乡官夺产者几万人”;这一改革中所遇到的阻力代表人物又是退休不久、在朝中仍有人脉的原首辅徐阶,势力极大。这些更增大了改革的难度。如此程度的难度,要求这件改革必须比其他件改革做更加认真的准备。然而原本扎实认真的海瑞却恰恰在这一改革上犯了急躁病,“更革太骤”。《四友斋丛说》卷一三。他若根据其时的法律规定具有土地买卖契约且时过五年者不问的条文,以五年为界,首先处理五年以内的案件,超过五年者留作第二步的任务,则会减轻开始阶段的工作量,以使有关案件得以仔细处理,提高处理质量,也使改革的阻力得到分化,减少起步时的困难。但他没有这样办,为解决退田一案,在写给现任首辅李春芳的信中,只能笼统称徐阶“产业之多,令人骇异”,“若不退之过半”,便不能得到民众的谅解。《海瑞集》,第431页。至于多到具体什么数字,令之退出一半的法律和事实根据如何,却未叙及,表现出底数不清的重大缺陷。这便大大削弱了其信件的说服力。加之,其在朝廷中为此事求援的对象,只选用了李春芳一人,而其人不仅能力不高,且为政务以“安静”为指针,不可能支持激烈的改革之事;参见《明史》卷一九三。对出于巩固本家族政权的需要有可能从大局出发切实支持这件改革,且具有最高权威的现任皇帝明穆宗,他却未向之求助;这便给了徐阶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最终的结果是海瑞到应天巡抚之任刚过半年,便因徐阶派人到朝廷活动而被撤去了官职,其进行的这一改革从而失败,其在应天巡抚任上进行的全部改革活动也随之被迫结束。这一事件启示当代的改革者,在改革中对于重大的难度高的任务,必须特别给予认真对待,要切切实实地搞清其方方面面的具体状况,要利用分期处理等办法,将困难由集中变分散,而后有步骤地逐个解决,要千方百计调动、扩大改革阵营的力量,以形成对阻力方面的绝对优势,保证战而能胜。

第三,将海瑞改革中的若干内容和特色与当代改革的相关部分进行对比,有利于加深对当代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关于此,亦可举出两例以作说明。

其一为两者都以“为民”为宗旨和旗号。海瑞改革的此种表现上文已经叙及。当代改革之此种表现亦很突出,如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中共中央《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表明两者都是胸怀宽广、道德高尚的伟大事业。但是通过深入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存在很大差别。海瑞改革中强调“为民”的理论根据是传统儒家学说中的理气为万物本源之类说法,这种理论根据有其优长的因素,也有其落后的成分,唯心主义的本质即其落后成分的重要表现之一。当代改革高揭为民大旗的理论根据,乃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有大作为。”《光明日报》2013年12月5日,第1版,新华社12月4日电。这种理论根据显然极为客观深刻,令人信服。另外,海瑞改革中的“为民”包括有为民谋求经济利益及伸张正义等内容,除了经济方面外,也涉及政治方面,进步性极为明显,但也存在很大的时代局限性。如海瑞在处理疑狱之时,有一条原则是:“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对于这一原则,海瑞自己还作过如下解释:“乡宦小民有贵贱之别,故曰存体。”《海瑞集》,第117页。这里表现得很清楚,海瑞的改革虽涉及了政治方面,但并未将官、民放在平等地位,而是承认其身份上的贵贱之别。从这个角度观察当代改革,就会发现其情形具有根本的不同:中共中央《决定》所给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除了在经济上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之外,在政治上要求“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改革:让活力迸发,让成果惠民》,《今晚报》2013年11月1日,第1版。在这里“人民”是主人,再也不是卑者、贱者,海瑞改革在这方面表现出的历史局限性被铲除得无影无踪。

其二为两者都涉及广泛的领域。海瑞改革的此种表现上文亦已叙及。当代改革的此种表现同样明显,其涉及领域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党的建设制度,其领域不可谓不广。这表明两者都是眼界开阔、气魄宏伟的伟大事业。但是通过深入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在这一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区别。海瑞改革涉及的这些领域,在改革者的头脑中大体是各自独立的,没有特意分别主次和先后,其改革将在多少领域进行,预先也无设计。上文提及的三个主攻方向,是由于海瑞在改革中在不同地方先后较多地遇到了这三类问题,因而随机较多地进行了这三类改革,从而自然形成了三个主攻方向;其在改革实际中涉及的领域之广,也是由于进行中在不同地区先后客观上遇到了这么多的问题,因而随机进行了这么广的改革,从而自然形成了这么广的改革领域;各领域改革实际进行的次序,更完全是根据在不同地区所遇到的先后而决定,有的在不同地区多次遇到,就形成此领域多次进行并与其他领域交替进行的局面。反观当代改革,其改革领域的选择,先后、主次的改排,乃是按照国情状况,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经过精深的思考而形成的。鉴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具有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解决其矛盾不能仅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这形成了当代改革涉及众多领域的局面,或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协调问题,或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协调问题。鉴于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由此而形成了当代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决策,目的在于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这里看到的是改革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把握,改革进程中正确理论的有力指导、高瞻远瞩的合理安排,与海瑞改革的随着机缘凭临时感觉行事大有不同。

以上两例之比较,充分显示出当代改革水平之高,从而可以大大增强改革参加者对当代改革的热爱,坚定其必胜信心,使之鼓起更大的勇气,更加自觉热情地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之中,也可使之深感必须更加深入地学习党的有关当代改革的规定和方针政策,以不断提高认识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海瑞改革在当代的价值当远非以上三项,然而只以以上三项计,若能使之充分发挥,必将对当代的改革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也使海瑞改革在新条件下再一次为推动中国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为增进中华民族的安康幸福做出巨大的新贡献。这一历史作用对于海瑞改革来说,尽管仍属派生与间接之列,而以一心为民、一心为国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目标并见之于行动的海瑞,肯定深盼其圆满实现。在其诞辰五百周年之际,九泉之下的海瑞当在向世人拱手拜托助其如愿。“发挥海瑞精神,不负先贤热望,搞好当代改革”,应是当今世人祭奠这位顶天立地先贤之时共同的誓言。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