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存与边缘的选择: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论集(第6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边缘的历史
The History of the Frontier

朝鲜人是如何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

——对朝鲜咸镜道地区金海金氏族谱的考察

金光林

一 序言

笔者是第五代中国朝鲜族。笔者大体上知道祖先于1869年前后为了躲避朝鲜咸镜道六镇地区发生的大饥荒,从朝鲜会宁跨过图们江迁移到今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自那以后定居中国,但对祖先跨过图们江以前的在朝鲜的家族史却知之甚少。

为了了解祖先在朝鲜的家族史,笔者于2006年夏天在韩国首尔调查了1910年至1930年在咸镜道地区出版的多种金海金氏族谱。从那些族谱上可以找到很多当时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人的记录,而且可以确认他们和朝鲜的祖先在家族史上的关系。

1930年在朝鲜会宁出版的《金海金氏王山世家璿源世谱》,其中记录了居住在今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的金海金氏朝鲜人历经几代,从江原道通川,途经咸镜道甲山,或从京畿道杨州经咸镜道明川、镜城、茂山,迁移到和龙市的历程。

笔者调查1910~1930年代在朝鲜咸镜道会宁出版的金海金氏族谱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家族史。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族谱同咸镜道地区史以及中国东北地区史相互参照,可以确认1910~1930年代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人的情况及其同朝鲜的祖先的关系,这也是笔者撰写此论文的初衷。

当然,族谱毕竟是记录家族史或者氏族历史的私人文书,所以,对族谱的记录需要慎重地接近和解释。因族谱的重点放在族人的生卒年月日及坟墓的所在地上,因此,只靠族谱查明历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本文中,笔者关注上述问题,旨在通过金海金氏族谱,考察朝鲜人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过程。

二 金海金氏和咸镜道地区的金海金氏族谱

金海金氏是以伽倻国金首露王为始祖的姓氏,到了高丽时代开始分派,现有140多个分派。金海金氏是朝鲜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姓氏,仅在韩国就有400余万人。[1]

从1930年代的记录中可以看出,金海金氏在江原道、全罗南北道、庆尚南北道、平安南道、咸镜南北道形成了拥有200余户人家的聚居村,在咸镜南北道,主要居住在咸镜南道洪原郡、北青郡,咸镜北道罗津市、镜城郡、明川郡。这些事实说明,在咸镜道地区,很久以前就有金海金氏定居。

朝鲜大约每30年编纂一次族谱,步入近代社会后,于1910~1930年,编纂了大量各个氏族的族谱。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时期,在朝鲜发行的出版物中,族谱位列首位。[2]通过这一史实,我们可以了解朝鲜步入近代社会后,因废除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族谱的编纂变得较为自由,而且通过编纂族谱炫耀门第,期盼社会地位上升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由于异族的支配,较之普遍的社会问题,人们更加关注同族命运,从而形成了重视记录家事的风气。

1910~1930年咸镜道地区发行的族谱主要如下(以下的族谱收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按发行年代的顺序排列)。

1.《金海金氏家谱》(1卷),咸南洪原,1916年。

(内容较少,未记录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

2.《金海先后金氏世孙合编》(1卷),咸南洪原,1916年。

(总论性的内容,未记录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

3.《金海金氏世谱》(1卷),咸北城津,1922年。

(内容虽少,但记录了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

4.《金海金氏族谱》(1卷),咸北城津,1922年。

(未记录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

5.《金海金氏金海君派世谱》(8卷),咸北吉州,1924年。

(较多地记录了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

6.《金海金氏派谱》(2卷),咸北吉州,1927年。

(记录了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

7.《金海金氏王山世宗世谱》(2卷),咸南元山,1927年。

(与《金海金氏王山世家璿源世谱》的总论内容重复。总论中没有记录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

8.《金海金氏家谱》(2卷),咸北明川,1928年。

(较多地记录了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

9.《金海金氏王山世家璿源世谱》(18卷),咸北会宁,1930年。

(记录了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目前只收藏该族谱的总篇两卷、甲三卷共五卷。)

10.《金海金氏族谱》(6卷),咸北庆源,1934年。

(记录了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

11.《金海金氏世谱》(2卷),咸北镜城,1939年。

(记录了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

综上所述,1910~1930年发行于咸镜道地区的《金海金氏族谱》,除了内容极为简洁和总论性的以外,大体上记录了朝鲜人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事宜。从族谱的特点来看,其很好地体现了他们来自朝鲜何地及与祖先的关系。

下面通过对咸镜道地区的金海金氏族谱的具体分析来考察上述问题。

三 从城津的《金海金氏世谱》考察

1922年发行于咸镜北道城津的《金海金氏世谱》(1卷)里有一些关于朝鲜人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记录。在该族谱前面的凡例中记录了在城津的金海金氏门中,有30余户迁移到俄罗斯和间岛,表明当时已有不少朝鲜人迁移到俄罗斯和中国。

族谱《金海金氏世谱》的中祖为鹤龙,但对其生辰却没有详细的记录,还说明不知中祖鹤龙为金海金氏哪一派系的子孙。为此,该族谱推出了“金海金氏鹤龙公派”这一新派系。以鹤龙为第一代,一直到第三代,对他们的生辰没有记录,第四代英发生于1786年,其坟墓在咸镜北道吉州,其夫人的墓地在咸镜北道城津。

据该记录来推算,中祖鹤龙于17世纪初扎根咸镜北道城津。此后,鹤龙的子子孙孙生活在咸镜北道城津和吉州。

该族谱记录鹤龙的七世孙洙铉的坟墓在间岛,洙铉的儿子河獜之墓在间岛。族谱对洙铉和河獜的出生年月日没有记录,但从洙铉的弟弟泗铉生于1833年卒于1906年来推测,洙铉应是于19世纪中叶从咸镜北道城津或吉州迁移到间岛。洙铉和河獜卒于间岛,河獜之子也生活在间岛。家谱只记录了他们的墓地在间岛,但具体是间岛何处却不确定。

该族谱记录鹤龙的八世孙河逞的墓地在间岛夹皮沟。九世孙明焕、胤焕的墓地也在间岛夹皮沟。从河逞生于1862年卒于1917年来看,河逞于19世纪后期迁移到间岛。河逞之兄河迾之子明焕生于1875年,卒于1918年;胤焕生于1893年,卒于1913年,二人的墓地均在间岛夹皮沟。从该族谱来推定,鹤龙的后代中,七世孙洙铉最先迁移到间岛,家人全部生活在间岛夹皮沟。

1922年发行于咸镜北道城津的《金海金氏世谱》没有记录迁移到夹皮沟的人们具体从事何种职业,为何迁移。从该族谱可以推定,他们是从咸镜北道城津地区迁移到间岛。

该谱记录了中祖卒于1544年,墓地在咸镜北道城津,由此可见,金海金氏这一派系在16世纪初就定居在城津地区。

四 从吉州的《金海金氏金海君派世谱》和《金海金氏派谱》考察

从1924年发行于咸镜北道吉州的《金海金氏金海君派世谱》来看,“金海金氏金海君派”的派祖为烨,族谱没有记录出生年月日、居住地,但记录了金烨的六世孙世珍作为将军到咸镜北道吉州赴任,从而定居在那里。世珍生于1434年,由此可以推定其约于15世纪中叶定居在吉州。以金烨为派祖的“金海金氏金海君派”是为金海金氏氏族内公认的派系,咸镜北道吉州是该派系的根据地。

《金海金氏金海君派世谱》(8卷)有很多有关族人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记录。以下就按顺序,对其记录进行分析。

1.烨的21世孙载宗生于1843年,其墓地在间岛局子街,由此可以推定,载宗于19世纪中后叶去了间岛。另外,世谱记录了烨的23世孙、载宗之兄载俊之孙禹海生于1902年,随祖父前往间岛局子街。

2.烨的20世孙应秀的墓地在咸镜北道镜城郡朱乙邑,其夫人全州柳氏卒于1856年,墓地在间岛作大坪。应秀的大儿子致宪的墓地在咸镜北道会宁,由于其小儿子和孙子们当时尚健在,因此不可能有关于坟墓的记录。应秀的夫人全州柳氏的墓地在间岛,为何与丈夫分开世谱却没有记录,大概是随应秀的小儿子或孙子们一起去的间岛。

3.烨的16世孙大旭的夫人全州李氏生于1795年,卒于1856年,其墓地在钟城间岛富瑞坪,而大旭的侄子辰哲的夫人公州金氏生于1832年,卒于1894年,其墓地在钟城间岛檀洞。大旭的两个儿子银浩(1822~1884)和银洪(1825~1887)的墓地也在钟城间岛富瑞坪,辰哲之孙洪允(1880年生)的墓地也在钟城间岛,辰哲之曾孙德铉(1901~1918)的墓地在钟城间岛岳砂坪。大旭叔叔之子尚德(1824~1884)及其夫人的墓地也在钟城间岛,尚德之子银哲(1857~1912)的墓地也在钟城间岛。

这里所说的钟城间岛,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朝鲜习惯性所称呼的地域名称。由于间岛在朝鲜钟城对面,因此叫钟城间岛。此外,还叫会宁间岛、茂山间岛。但这里的间岛富瑞坪、檀洞、岳砂坪等地名,却不知是哪里。当时,延吉县有富兴坪的地名,可能是误记。如果上述推断是事实,该户人家迁移到间岛应该是20世纪初。

4.烨的18世孙南燮的墓地在咸镜北道,夫人全州李氏(1854~1910)的墓地在会宁间岛水深社小阳洞。水深社是当时间岛地区所使用的行政地域名称,这里的会宁间岛是指间岛,但水深社小阳洞却不知是哪里。当时,和龙县靠近图们市的地方有水深浦的地名。

5.烨的18世孙胤声(1840~1905)的墓地在茂山间岛釜洞,到了其子的时候,迁移到了间岛。此外,烨的18世孙,胤声的堂兄应奎(1839~1914)的墓地也在茂山间岛,应奎之弟应范和堂妹应淑的墓地也在间岛。他们大概是在19世纪后期迁移到间岛。当时的和龙县有釜洞这一地名,由此可见,大概也指中国的延边地区。

6.烨的19世孙赫(1832~1900)的墓地在间岛平江明水洞,赫之弟钟律(1843~1908)的墓地则在北间岛西正里。赫的次子炳烙的夫人曹氏的墓地在间岛平江。由此可见,他们大概是在19世纪后叶迁移到间岛。

7.烨之孙允喆[3]的续弦水原崔氏(1824~1894)的墓地在茂山间岛子味内,允喆的堂弟允业之子尚淳(1840~1904)的墓地在钟城间岛三洞。尚淳之子秉铉的墓地同其父亲在同一个地方。允喆之子宗文的墓地也在间岛平江,允喆的堂弟允松之子最银的墓地也在间岛平江。这户人家大概是在19世纪后半叶迁移到间岛的。

8.烨的20世孙秉珣(1858~1912)的墓地在间岛三道沟,秉珣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有孙子,子子孙孙很可能生活在间岛。当时的间岛有三道沟的地名,但这里的三道沟具体不知指哪里。

9.烨的21世孙日英(1828~1901)的墓地在间岛开运社首阳,开运社是当时和龙县的一行政名称,日英大概是在19世纪中后叶去的间岛。

10.烨的20世孙履英(1847~1879)的墓地在间岛小太平沟,履英有很多子孙,但这里的小太平沟不清楚是哪里。

11.烨的21世孙贵泽(1819~1908)的墓地在北间岛,贵泽的叔叔兴善的夫人全州李氏(1851~1911)的墓地也在间岛。贵泽和兴善均有子孙,其子孙有可能生活在间岛。

12.烨的21世孙奉银的夫人郭氏(1820~1903)的墓地在间岛夹皮沟,奉银之子大彦与孙子基天之墓地分别在间岛间峰和上石峰。大彦之弟大允之墓在咸镜北道镜城,但其夫人的墓地却在间岛夹皮沟。

13.烨的21世孙相寿(1831~1923)的墓地在北间岛,相寿的叔叔相渥的墓地在北间岛小佛洞。小佛洞是属于当时的行政区域延吉县东良下里社。

14.烨的16世孙应哲生于1843年,夫人全州金氏生于1840年,卒于1911年,二人之墓均在北间岛九水墟采岭。由此推断,他们是在19世纪中后叶去的间岛。应哲的小儿子尚善之子淳熙(1898~1918)的墓地也在间岛九水墟采岭。这里的九水墟采岭虽然不清楚具体是哪里,但当时延吉县有行政区九松墟社,也许是此名的误写。

15.烨的19世孙国信(1845~1917)的墓地在间岛芝他所,19世后孙龙瑞(1854~1911)的墓地在间岛太平巨,20世孙秀泽(1851~1921)的墓地在间岛龙井三峰前,秀泽的第三夫人崔氏的墓地也在北间岛。另外,秀泽之子基旭的墓地在间岛小佛洞。这里的小佛洞是当时延吉县的一地名。芝他所、太平巨、三峰前却不知道是哪里。秀泽生前官至朝鲜折冲行骧卫副护军兼五卫将。

16.烨的20世孙气烚(1860~1921)的墓地也在间岛小佛洞。

综上所述,笔者仔细查看了1924年发行于咸镜北道吉州的《金海金氏金海君派世谱》中金海金氏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部分,他们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以吉州和城津为中心的咸镜道地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迁移到以间岛为中心的中国东北地区,迁移的主要动机是为生活所迫。虽说没有全部记录迁移人的职业,但也有人在朝鲜做过官。族谱里所记录的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名,有很多难以核实,有可能是因为其地名本身是自然形成的小村屯,因此地图中没有标记,还有可能是族谱的地名本身就记错了。

1927年发行于咸镜北道吉州的《金海金氏派谱》(2卷)有关于金氏族人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记录。

该族谱将朝鲜王朝世祖时期生活的“延”作为“金海金氏入北派”的派祖,“延”是“金海金氏金宁君派”的后代,世祖时任吏曹判书,后率家人流亡到吉州,并在那儿定居,其后代世世代代生活在以吉州为中心的咸镜道地区。下面分析该家谱记录的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过程。

1.延的14世孙日弘(1805~1889)和夫人全州李氏(1825~1901)的墓地在北间岛依兰沟源水洞,其长子兴梧(1848~1891)的墓地在北间岛依兰沟古城子。这里北间岛是指当时延吉县依兰沟。从日弘的年龄来看,估计是在19世纪中叶或后期迁移到间岛的。

2.延的14世孙重吕的夫人延州玄氏(1833~1898)的墓地在会宁间岛盘谷中村,其子孙的墓地在间岛。重吕的长子铸铉(1847~1916)的墓地在间岛,铸铉之弟禹铉(1861~1915)的墓地在北间岛延吉县尚义社大母鹿沟岩村也可以佐证。这里的盘谷中村有可能是当时延吉县的一村名。尚义社是当时延吉县的一个行政区。重吕宗亲兄万永之子时铉(1853~1919)的墓地也在延吉县小母鹿沟。从他们的墓地在间岛这一事实来看,他们大概是在19世纪后期迁移到间岛的。

3.延的13世孙齐铉(1814~1896)生前迁移到间岛,其墓地在间岛和龙县四光社光昭屯南气蒙洞。四光社是当时和龙县的一个行政区。

上述三个迁移到间岛的事例说明,他们是19世纪中叶或后半叶从咸镜道吉州地区迁移到间岛的,虽然族谱没有记录迁移的理由,但估计是为生活所迫。

五 从明川的《金海金氏家谱》考察

1927年发行于明川的《金海金氏家谱》分上下两卷,有多处记录了族人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内容。

《金海金氏家谱》序文中确认自己是金海金氏,但不能确信自己是伽倻国金首露王的后孙还是新罗敬顺王的后孙,[4]1927年编纂《金海金氏家谱》时,由于没有关于十世以上祖先的记录,因此将十世祖先明福看成北迁始祖。该族谱没有记录明福的出生年月日,因此不清楚具体是哪一时代的人,族谱也没有记录明福1世孙、2世孙、3世孙的出生年月日。从明福的4世孙开始记录了出生年月日,声彻生于1659年,其弟弟声亮生于1661年,由此可见,明福大约生活在16世纪中叶。

1.明福的8世孙尚敏的墓地在咸镜道明川先茔,夫人密阳孙氏(1809~1889)的墓地在间岛朴达洞,长子基源(1838~1875)的墓地在石建坪朴达洞,三子基连的墓地在石建坪厚地洞。这里的石建坪是当时和龙县的一地名。估计这户人家是在丈夫尚敏过世后,夫人于19世纪中后叶率儿子迁移到间岛石建坪的。

2.明福的9世孙英喆(1850~1926)的墓地在间岛和龙县清下社厚地洞,同基连的墓地在同一个村子。当时,和龙县没有清下社这一行政区域,很可能是晴霞社的误记。

3.明福的九世孙升铉(1839~1864)的墓地在间岛三道沟元化洞,夫人大邱金氏的墓地在明川先茔,其弟璜铉及其第一夫人密阳朴氏的墓地在明川,第二夫人全州金氏(1841~1925)的墓地在间岛三道沟元化洞。元化洞是当时实有的地名,由此可见,这里的三道沟指当时和龙县的三道沟。

4.明福的9世孙禹铉(1837~1895)的墓地在咸镜道,第一夫人全州李氏(1832~1917)的墓地在四道沟守信社龙头山。按照族谱,禹铉生前历任咸镜南北道高原郡守、富宁府使、庆兴府使等,是高官,在庆兴府使任上过世,其夫人估计是在丈夫死后迁移到间岛的。

5.明福的9世孙善铉(1850~1879)的墓地在咸镜道,夫人全州金氏(1849~1923)的墓地在三道沟元化洞。

6.明福的9世孙基镐(1831~1905)生前任伍卫将、剑知官吏,墓地在间岛小阳沟獐项山,其夫人全州李氏的墓地也在同一个地方。这里的小阳沟具体指哪儿不很清楚。

7.明福的9世孙元用(1836~1919)的墓地在间岛小头沟,其弟元龟(1841~1922)的墓地在间岛细鳞河。细鳞河确实是当时延吉县的地名,小头沟也可能是延边的地名。

8.明福的11世孙元常的死亡年月日和墓地没有记录在族谱,夫人密阳朴氏(1856~1916)的墓地在四道沟明新洞。元常的次子炯泉(1882~1925)的墓地也在四道沟明新洞。编纂族谱时,元常的长子炯纯尚健在,因此族谱中没有关于其墓的记录。这里的四道沟是当时延吉县、和龙县和汪清县都存在的地名,至于明新洞,却不清楚是哪里。

9.编纂族谱时,明福的12世孙炯穆(1853~?)尚健在,炯穆的第一夫人密阳朴氏(1885~1926)的墓地在四道沟小东沟。

10.明福的11世孙采松的夫人平海黄氏(1856~1922)的墓地在间岛细鳞河梨花洞。这里的细鳞河,无疑是延吉县的细鳞河。采松的弟弟炳松的墓地在咸镜道明川,长子炯基的夫人汉阳赵氏(1835~1926)的墓地在细鳞河大会洞。采松和炳松均有子女,估计生活在间岛。

11.明福的10世孙河明(1843~1916)的墓地在间岛细鳞河靑龙洞土城村,儿子们当时还活着,河明的孙子炯八(1887~1915)的墓地也在细鳞河青龙洞土城村。河明的大弟河龙的墓地在咸镜道明川,河明的二弟河星(1856~1912)的墓地也在细鳞河土城村。河星的二子壬松当时还活着,其夫人广州金氏的墓地也在土城村。河明的三弟河云的墓地在咸镜道,他们兄弟中,有一部分迁移到间岛,另一部分留在了咸镜道。

12.明福的10世孙河彦(1850~1924)的墓地在三道沟鹤山洞,河彦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由于当时他们都活着,因此没有关于其墓地的记录。估计他们是住在三道沟。这里的三道沟具体指哪儿不清楚。

13.明福的11世孙法松(1883~1924)的墓地在细鳞河福佛洞,法松的夫人、儿子、女儿当时还活着,因此家谱中没有关于其墓地的记录。

14.明福的10世孙河极(1856~1922)的墓地在四道沟东兴洞,夫人延州玄氏的墓地在咸镜道,他们的儿子仲松当时还活着,仲松的夫人全州李氏的墓地在间岛大佛洞。河极的其他儿子和孙子当时还活着,因此族谱中没有关于其墓地的记录,估计生活在间岛。这里的间岛大佛洞具体指哪儿不清楚。

15.明福的10世孙河珑(1850~1925)的墓地在老头沟天宝山,河珑之弟河银(1853~1916)的墓地也在老头沟。河银的第一夫人的墓地在咸镜道,但第二夫人全州李氏的墓地同样在老头沟。

16.明福的10世孙在龙的夫人善山金氏(1860~1923)的墓地在间岛石建坪,儿子奉万的墓地也在石建坪,孙子炯凯的墓地在厚池洞。这里的石建坪是当时和龙县的一地名,厚池洞是隶属于石建坪的地名。

17.明福的10世孙河玉(1870~1902)的墓地在石建坪厚池洞,明福的10世孙河炳(1879~1925)的墓地及夫人全州李氏的墓地均在石建坪。

18.明福的10世孙河珏(1864~1926)的墓地在三道沟元化洞,明福的11世孙曦松的第一夫人全州金氏(1900~1918)的墓地也在元化洞。这里的三道沟是当时和龙县的三道沟。

19.明福的10世孙河翊(1861~1923)的墓地在间岛长仁江獐项里,编纂族谱时,河翊的儿子茵松和孙子炯周还活着,炯周的第一夫人三陟金氏的墓地也在上述同一地点。由此可见,从河翊到其孙子三代生活在间岛长仁江獐项里。这里的长仁江是当时靠近延吉县细鳞河的地名,獐项里可能是长仁江的一村名。

20.明福的10世孙河道(1833~1914)的墓地在小头道沟,当时间岛的珲春县和延吉县都有头道沟的地名,小头道沟究竟是哪里不清楚。

21.明福的8世孙尚敏的墓地在咸镜道明川先茔,夫人密阳孙氏(1809~1889)的墓地在间岛石建坪朴达洞,儿子基源(1838~1899)的墓地在朴达洞。这里的石建坪朴达洞估计是当时和龙县的地名。

22.明福的10世孙河业的第一夫人全州李氏(?~1903)的墓地在石建坪朴达洞,第二夫人原州石氏(?~1909)的墓地在厚池洞。估计编纂族谱时,她们的丈夫河业尚健在。这里的石建坪和厚池洞无疑是当时和龙县的地名。

23.明福的10世孙河允的墓地在咸镜道明川,夫人密阳朴氏(1845~1916)的墓地在三道沟元化洞,河允的同门河瓒(明福的10世孙)的孙子炯龟的夫人颍阳千氏的墓地也在三道沟元化洞。

24.明福的11世孙铁松的夫人谷山延氏(1857~1921)的墓地在间岛,铁松之子万福的墓地在中领,即中国领土。也许1927年在编纂族谱时,他们的居住地不很清楚,只标为间岛或中领。

25.明福的13世孙丙基的妻子阳川许氏(1845~1926)的墓地在汪清新兴坪,这无疑是当时的汪清县新兴坪。

26.明福的11世孙熙商(1855~1927)的墓地在二道沟龙水坪,其子炯钟的墓地在同一地点。这里的二道沟龙水坪是当时延吉县所在的二道沟龙水坪。

27.明福的11世孙熙鍊(1853~1922)的墓地在和龙县马牌间坪洞,夫人南原太氏(1858~1898)的墓地也在同一地点。马牌间坪洞无疑是当时和龙县的地名。

综上所述,1927年发行于明川的《金海金氏家谱》有许多关于金海金氏朝鲜人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记录。综合这些记录可以确认的是,从朝鲜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一代大体是在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迁移的,一些是在20世纪初迁移的,他们大多居住在今中国延边的和龙市、龙井市、延吉市,一些迁移到汪清县。他们迁移到中国之前,大体生活在咸镜道明川地区,迁移到中国基本靠着父母兄弟等宗亲的血缘关系。许多事例表明,在丈夫去世后,夫人率子女寻找宗亲或者靠着宗亲迁移到中国的也为数不少。他们迁移到中国的动机大体上是经济原因。

六 从会宁的《金海金氏王山世家璿源世谱》考察

1930年发行于会宁的《金海金氏王山世家璿源世谱》由总编(2卷)、甲编(3卷)、乙编(4卷)、丙编(4卷)、丁编(4卷)、终编(1卷)共18卷组成,目前,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仅收藏有前5卷。

从发行于会宁的《金海金氏王山世家璿源世谱》的序文和凡例来看,为了编纂该族谱,金海金氏的族长,曾任过教官的显哲翁从京城来到咸镜道会宁常住一年,动员金海金氏的宗亲编纂了该族谱,该族谱包括了所有当时居住在会宁及其周边地区的金海金氏派系。但是,除了总编以外,记录具体内容的只有甲编(3卷),因此只能了解记录在甲卷的金海金氏京派。

从参与该族谱编纂的负责人的构成来看,他们是京城和咸镜道会宁、茂山,江原道原州、杨口的人们,而通过被视为咸镜道地区金海金氏杰出祖先的墓地介绍来看,包括北青、会宁、镜城、富宁、钟城、明川等地。与其说该族谱是为了记录咸镜道地区特定的金海金氏派系,不如说是包括咸镜道地区金海金氏各派系的族谱。该族谱参考了1924年和1926年发行于当时京城的《金海金氏石藏大同谱》和《金海金氏王山世谱》。

该族谱由3卷组成的甲卷,记录了当时从咸镜道迁移到间岛的金海金氏朝鲜人,还有除了咸镜道以外,从江原道和京畿道经咸镜道迁移到间岛的路径。

1.金海金氏京派以新罗将军金庾信的直系后孙为人所知,朝鲜王朝初期,该派系分为参判公派、横城公派、安敬公派、石城公派。参判公派派祖永坚的12代孙仁植(1743~1814)离开祖先世世代代生活的京畿道杨州,来到咸镜道明川,并卒于那里。根据族谱,仁植生前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成均馆进士,任行户曹参议,后被贬到咸镜道明川。其夫人温阳方氏的墓地也在明川。仁植之子显傿(1822~1865)的墓地没有明确记录,但显傿的夫人安东金氏墓地在咸镜道镜城郡,因此其丈夫显傿的墓地很可能也在镜城郡。

显傿之子丙培(1840~1918)的墓地在茂山间岛釜洞,丙培的第一夫人的墓地在江原道浪川郡,第二夫人庆州崔氏的墓地在茂山间岛釜洞。这里的釜洞在丙培儿子那一代的记录里也出现过,无疑是当时间岛和龙县德化社的釜洞。丙培之子钟杞(1869~?)在编纂族谱时尚健在,钟杞的第一夫人江陵金氏的墓地在茂山间岛和龙县德化社釜洞。钟杞有几名子女,很可能居住在和龙县。

通过上述的记录来看,参判公派的后代世世代代居住在以京畿道杨州为中心的地区,后来仁植被贬,来到咸镜道明川,到了其儿子那一辈,从明川迁移到咸镜道镜城,到了其孙子那一辈,又迁移到间岛。估计是在19世纪中叶迁移到间岛的。

2.横城公派派祖永瑞的10代孙内铉(1744~1804)祖先的墓地在江原道杨口一带,而内铉的墓地却在咸镜道镜城郡。估计是到了内铉一代,离开祖先的土地来到咸镜道镜城郡。内铉的夫人庆州李氏的墓地也在镜城郡。内铉之子济益和妻子庆州金氏的墓地也在镜城郡,内铉之孙圣植和台植夫妇的墓地也在镜城郡。

内铉的曾孙显郁(台植之子,1834~1862)的墓地在间岛和龙县德化社釜洞榆岩谷,夫人庆州崔氏的墓地在镜城郡。显郁生前任军官折忠将军。但是,显郁之子硕培(1862~1915)的墓地在咸镜道镜城。硕培的夫人和子女当时都活着,但生活在咸镜道镜城还是间岛不确切。显郁到间岛,有可能是生前惹了什么麻烦,或者为战乱所连累,躲到了宗亲居住的间岛和龙县德化社釜洞,并且卒于此,夫人和子女则生活在咸镜道镜城。

3.石城公派派祖永纯的14代孙纯培(1859~?)离开祖先世世代代生活的江原道通川,到了咸镜道甲山滋德,其墓地也在此。纯培生前任武官宣传官,估计是惹了麻烦,从通川迁到奥地甲山滋德,然后卒于此。纯培之子钟德(1865~?)的墓地在间岛和龙县善化社厚豊洞,其夫人的墓地在咸镜道茂山郡。钟德之弟钟禄的墓地也在间岛和龙县善化社厚豊洞,钟禄夫人的墓地在甲山郡。从上述事实来看,估计钟德和钟禄兄弟一家是经甲山、茂山一带,迁移到间岛的。钟德之子京洙的墓地也在厚豊洞,京洙的儿子当时还活着,估计也生活在和龙县。

1930年发行于会宁的《金海金氏王山世家璿源世谱》甲卷大致上有上述三个迁移到间岛的事例,从族谱的特点来看,很好地体现了他们何时迁移到间岛,他们的祖先生活在哪里。对族谱进行追溯,上述三个事例中的金海金氏的祖先生活在京畿道杨州一带,后迁到江原道通川,或者从杨州经咸镜道明川、镜城,来到间岛,还有从江原道通川经甲山,迁到间岛的事实。

估计他们是朝鲜没落的两班,或者是惹了麻烦或者是受连累,迁移到间岛,大概是在19世纪中叶到后期迁移到间岛的。

七 从庆源的《金海金氏族谱》考察

根据1934年发行于庆源的《金海金氏族谱》(6卷),咸镜道庆源金海金氏中祖为乙贤,乙贤在中世纪时从朝鲜半岛南部迁到京畿道南杨州并在此定居,这户家门子孙们被称为德山府君的乙贤的后孙(族谱也记录不知其名)于1584年迁移到咸镜道庆源,并在咸镜道定居。此后,乙贤的后孙在咸镜道地区形成了11派,人口不断增加。

1934年发行于庆源的《金海金氏族谱》为6卷,规模浩大,但记录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人却很少。当然,这与笔者没有缜密调查由6卷组成的《金海金氏族谱》不无关系。

该族谱的水汀公派9世孙光汉(1833~1881)的墓地在秋豊三岔口,根据族谱中的说明,光汉于1866年迁移到秋豊三岔口,子孙也生活在那里。这里的秋豊是哪里不确切,但三岔口是当时延吉县实有的地名。中国东北地区,有多处叫三岔口的地名,但从咸镜道庆源的地理位置来看,无疑是当时延吉县的三岔口。族谱还明确标明了光汉的迁移时期,即光汉于19世纪中叶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

虽然从发行于庆源的《金海金氏族谱》中找不到太多的迁移记录,但考虑到庆源在地理上同中国东北地区邻接,估计该地区的金海金氏中,多数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

八 从镜城的《金海金氏世谱》考察

1939年发行于咸镜道镜城的《金海金氏世谱》(2卷)记录了定居于咸镜道镜城的两派金海金氏。

第1卷以国连为派祖。国连从咸镜道富宁迁移到镜城,估计国连是金海金氏各派系中的“都事公璘派”,或者是迁到富宁的益和君仁赞的4世孙世忠的后孙。关于这一点族谱里没有明确的说明,只是记录其后孙迁移到镜城。

第2卷是关于以烨为派祖的“金海金氏金海君派”的8世孙重石的后孙的记录。咸镜道“金海金氏金海君派”的派祖为烨,烨的6世孙世珍为将军,到咸镜北道吉州赴任,并定居在那儿,世珍的第二孙子为重石。重石的后孙长期居住在明川地区,后来一部分迁移到镜城。

该金海金氏族谱,也有关于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人们的记录。下面,就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

1.国连的8世孙时宪(1840~?)的墓地在延吉县石麻洞,夫人密阳朴氏的墓地在咸镜道,时宪之子升勋及其夫人顺兴安氏的墓地在石麻洞。虽说这里的石麻洞具体是延吉县哪里并不确切,但无疑隶属于当时的延吉县。夫人过世后,时宪率子女迁移到间岛。

2.国连的9世孙丙汗(1856~)的墓地在延吉县石门村茶条沟王林洞,丙学的表弟丙鍊(1864~1922)的墓地在间岛四道沟大东沟上村,夫人坡平尹氏(1863~1921)的墓地在大东沟仲村。丙鍊之子彦俊的墓地在镜城,夫人顺兴安氏的墓地在间岛和龙县福谷长在村。这里的四道沟在当时的延吉县、和龙县、汪清县均有,大东沟具体是哪儿不确切,从丙鍊的夫人顺兴安氏的墓地在间岛和龙县来看,估计是在和龙县。

3.国连的8世孙重明(1835~?)的墓地在间岛崇善社厚豊洞,夫人蔚珍张氏的墓地在镜城朱乙邑,重明之子春学当时尚活着,但春学的夫人庆州崔氏的墓地也在厚豊洞。由此可见,重明是在夫人过世后迁移到中国的。崇善社是当时和龙县的行政区域名称,今和龙市也有崇善的地名。

4.“金海金氏金海君派”派祖烨的19世孙秉淳(1830~1874)的墓地在咸镜道镜城,夫人庆州崔氏(1832~?)的墓地在间岛双寄亭。双寄亭是哪儿不确切。

5.烨的20世孙学奎的夫人公州李氏(1862~1932)的墓地在间岛月晴社山域洞,这里的月晴社是当时和龙县的行政区域名称,是今图们市月晴镇。

6.烨的19世后孙南极(1845~?)的墓地在间岛延吉县四道沟,夫人骊州朴氏的墓地在间岛南大洞,南极之子东国夫人清州韩氏的墓地在间岛延吉县四道沟,东国之子柄官的墓地也在四道沟。这里的四道沟,当时延吉县和和龙县、汪清县均有,因此具体指哪儿不确切,南大洞也同样如此。但是因为有咸镜道镜城的金海金氏迁移到和龙县四道沟的先例来看,很可能是当时的和龙县。

7.烨的22世孙河龙在1939年编纂族谱时还活着,夫人清州韩氏(1904~1935)的墓地在间岛和龙县德信村。

8.烨的19世孙万寿的第三夫人安东金氏(1839~1915)的墓地在间岛延吉县石门洞镜城屯。这里的镜城屯估计源自由咸镜道镜城人形成的村屯之意。

9.烨的20世孙宪述(1861~1925)的墓地在间岛延吉县西城村,宪述之弟应述(1862~1930)的墓地在延吉县西城村,另一弟弟昌述(1868~1932)的墓地也在延吉县西城村。估计他们兄弟是一起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他们兄弟的叔叔斗烚之子衡述的墓地在延吉县明月沟侧木沟鹤浦洞。根据当时的地图,明月沟附近有倒木沟的地名,侧木沟很可能是误写。

10.烨的18世孙万兴(1849~1913)的墓地在间岛延吉县小阳沟。当时万兴有多名子女,编纂族谱时还活着,因此没有关于其墓地的记录。然而,他们很可能当时生活在间岛。

11.烨的18世孙南燮同父亲一样,墓地也在咸镜道,夫人全州李氏(1854~1910)的墓地在会宁间岛水深社小阳洞。这里的水深社小阳洞是哪儿不确切。当时,和龙县靠近图们的地方有水深浦的地名,很可能是那里。

12.烨的17世孙奎星(1840~?)的墓地在和龙县大站洞,奎星的四子秀泽的妻子庆州金氏的墓地在间岛三道沟大站洞。这里的大站洞估计是当时和龙县三道沟的村名。

综合上述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事例来看,金氏族人大致上是在19世纪中后期迁到中国,一些是在20世纪初迁移的。虽然族谱没有明确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理由,但通常是丈夫或夫人死亡及家族没落或者经济困难。

九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1910~1930年发行于朝鲜咸镜道地区的金海金氏族谱的考察理清了朝鲜人何时从哪儿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他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居住情况及其同朝鲜祖先的关系。在下结论前,笔者谈到了用于分析对象的1910~1930年发行于咸镜道地区的金海金氏家谱的可信性。

从高丽时代开始,作为特权阶层的两班社会开始编纂族谱。族谱原来的宗旨是记录家族史、祭祀祖先,但是很多时候族谱成为炫耀家门或保障特权身份的手段。近世后期开始出现伪造族谱的现象,尤其是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封建身份制度的废除,族谱的编纂变得较为自由,伪造族谱的现象因此多起来。笔者认为,将族谱作为学术研究对象时,要谨慎接近与解释。

笔者主要将发行于咸镜道地区的金海金氏族谱中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事例作为分析对象。因为经济的原因,迁移到中国的人们没有必要耗费经费和时间伪造族谱。即上述作为分析对象的咸镜道金海金氏家谱中,可以将关于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人们的记录看成事实。而且通过上述族谱,可以知道金海金氏的人们何时开始定居咸镜道地区,他们具体生活在哪里。通过1910~1930年发行于咸镜道地区的族谱,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各个地区各个派系族谱中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事例来看,咸镜道人大量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时期为19世纪中后期。这一事实,与中国朝鲜族从朝鲜大量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时期为19世纪中叶以后的学说一致。当然,咸镜道地区的金海金氏中,也有一些人在19世纪中叶以前,违抗清朝的封禁政策与朝鲜的越江禁令,迁移到当时的间岛。但是违反国法、越江的行为很难记录在族谱里,即使有这样的人,也很容易为族人所遗忘。进入20世纪后,从咸镜道地区迁移到当时的间岛或者中国东北地区的事例增加,但由于发行于咸镜道地区的族谱编纂于1910~1930年,因此对他们的迁移很难被记录在族谱中。因为族谱的基本功能在于记录生卒年月日及墓地。

2.咸镜道地区的金海金氏人集中在咸镜道城津、吉州、明川、会宁、庆源、镜城,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也多集中在当时间岛的和龙县、延吉县。由于是宗族的统合意识和相互扶助精神仍很强,因此咸镜道地区维持了诸如金海金氏集成村之类的共同体,并且在迁移到中国的过程中,也多是依靠兄弟或亲戚、宗亲。

3.迁移到中国后,从他们的墓地所在的地名来看,有很多××洞和××坪等在中国东北地区很少见的朝鲜式地名。今延边的和龙市、龙井市、延吉市、图们市仍有很多这样的朝鲜式地名。而且,他们生活的许多村名对了解中国朝鲜族移民史、延边地区地名的变迁史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4.咸镜道地区的金海金氏族谱提供了金海金氏人从何时开始定居咸镜道地区的线索,并且与朝鲜王朝开拓咸镜道地区的历史一致。

从1922年发行于咸镜北道城津的《金海金氏世谱》,可以了解派祖学龙于17世纪初定居咸镜道城津地区。

通过1922年发行于咸镜道城津的《金海金氏族谱》,可以发现该族谱的派祖于16世纪初定居城津地区。

从1924年发行于咸镜北道吉州的《金海金氏金海君派世谱》来看,“金海金氏金海君派”的派祖为烨,族谱没有记录出生年月日和居住地,只表明金烨的6世孙世珍为将军,到咸镜道吉州赴任,并定居在那里。世珍生于1434年,估计是在15世纪中叶定居吉州。以烨为派祖的“金海金氏金海君派”是金海金氏内公认的派系,以咸镜北道吉州为本居地。

通过1927年发行于咸镜北道吉州的《金海金氏派谱》,可以了解该族谱的派祖延在世祖时任过吏曹判书,率家人流亡到吉州,其子孙世代定居在以吉州为中心的咸镜北道。世祖时期指15世纪。

通过1927年发行于明川的《金海金氏家谱》,知道派祖明福大约于16世纪中叶去往咸镜北道。

通过1934年发行于庆源的《金海金氏族谱》,可以知道咸镜道庆源金海金氏中祖乙贤于1584年迁移到咸镜道庆源,并在咸镜道定居。

综上所述,咸镜道地区金海金氏各派派祖迁移和定居时期为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叶,基本上与朝鲜王朝积极开拓咸镜道地区的时期一致。

5.笔者关注的还有通过发行于咸镜道地区的族谱,可知19世纪中后期迁移到间岛的朝鲜人的后裔,即今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如果能够灵活运用族谱,可以确认迁移到中国的祖先与朝鲜的祖先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家族史。

很多中国朝鲜族人与笔者一样,作为19世纪中后期迁移到延边的朝鲜族的后裔,不清楚其祖先在朝鲜的家族史。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族谱了解自己的家族史,确认祖先的历史,也是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韩国人的族谱编辑委员会编写《韩国人的族谱》,日新阁,1977。

[2]《韩国姓氏大百科》,《姓氏的故乡》,中央日报社,1989。

[3]咸镜北道志编辑委员会编写《咸镜北道志》(增补版)2001。

[4]咸镜南道志增补编辑委员会编写《咸镜南道志》(增补版)1988。

[5]玄奎焕:《韩国流移民史》,语文阁,1967。

[6]越智、唯七编辑《新旧对照朝鲜全道府郡面里洞名称一览》,中央市场,1927。

[7]满铁铁道总局编写《满洲地名索引》,满铁铁道总局,1936。

[8]间岛教育会编写《间岛》,粟原书店,1935。

[9]东洋拓植会社京城支店编写《间岛事情》,1918。

[10]鹤嶋雪:《中國朝鮮族の硏究》,关西大学出版部,1997。


[1] 据韩国2000年进行的人口调查,当时韩国姓金海金氏的有412.4934万人。

[2] 《韩国人族谱》(韩国人族谱编纂委员会编纂,日新阁,1977)第88页。

[3] 笔者在复印《金海金氏金海君派世谱》必要内容的过程中,发现缺少允喆为烨的几世孙的部分,因此在本论文中,省略了这一部分。

[4] 由于金海金氏氏族中,将伽倻的始祖金首露王的后孙称为先金,而由于新罗敬顺王后孙始兴任过金海府使的缘故,将始兴的后孙也看作金海金氏,称为后金。如今,后金已从金海金氏中分离出来,形成了金宁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