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主报告

创业乐园·创新晋江本文作者:福建江夏学院课题组组长黄陵东;执笔:黄陵东(福建江夏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唐赤华、林凯、陈晓煌、朱婧、李羿琼、黄翠萍等参与了调研、讨论、资料研究和部分初稿的写作。

引言:从创造“晋江经验”到建设“创新型晋江”

晋江市(县级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海岸线长达110公里,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现辖6个街道、13个镇,共389个行政村、居(社区);常住人口201.25万人,其中当地户籍人口106.97万人;外来人口总量常年保持在110万人左右;旅居境外、海外的晋江籍同胞达200多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在创造社会财富、创造民生幸福、创造发展经验、创造、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等方面,始终走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县域前列。

2002年,习近平同志深入研究并高度评价晋江经验。习近平:《研究借鉴晋江经验》,《福建日报》2002年10月4日。晋江经验成为县域发展的典范。从此,晋江开始了更高起点的又好又快的发展。2002年,在福建省率先实现宽裕型小康。城市化建设大踏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规模效益不断提升,品牌影响日益扩大,资本运营成效显著。目前,晋江已形成较完整的地方生产系统和产业链,“国字号”品牌和上市公司数量均在全国县域中位居前列。在行政改革、市场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以及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等方面,晋江都在不断地创造新成就、新经验。晋江经验是与时俱进的,它总是不断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愈益彰显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生机和活力。这种生机与活力来自于它的独具特色的创业创新生态,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动态的亲和力,来自于它符合中国特色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条件和发展规律。发展到今天的晋江经验内在地统一着几个要素: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集群发展为方式,以品牌经济为内涵,以资本内聚运作为手段,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政企互动为保障。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自主经营、反应敏捷、风险自担,以及强大的创新动力等优势。同时,企业和企业家是本土的,品牌和技术是本土的,利润和税收是本土的,企业决策、经营、创新是自主的。这种“内发外向”型的发展,既能充分释放本土的强大内能,又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国内外市场促进发展;既有助于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自主创新,也有助于创富于民、创富于政、创富于本土。而实体经济、集群发展、品牌经营、资本运作、自主创新等内涵要素,都是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晋江将这些内涵要素以一定的方式和运行机制集成为一体,可谓是集成创新。比较而言,温州模式同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也擅长资本运作,但它的去实体化的输出型的资本商业运作,既掏空了实体经济,也分流了地方财政收入;东莞模式、苏南模式也重视实体经济,但它们“两头在外”的典型的外源型经济特征,使其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外部,缺乏发展的自主性,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而高密度的外资“挤出效应”也严重制约着民族工业、本土品牌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因此,从长远看,晋江经验对于中国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政企互动”是晋江经验的内在组成部分。政府本来就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引导和市场发起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双引擎。政府作为战略引导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因此,地方党委和政府与企业建立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如何运用非市场化的方式,构建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体制机制,以及公共服务体系,高效率地引导、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提高企业家素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回应企业发展诉求,激活企业创业创新激情,而又绝不干预企业自主决策和自主经营,是企业乃至区域发展创新至关重要的因素。晋江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政企互动”方式不仅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推进了政府创新,更值得重视的是它创新了地方党委领导地方经济工作、联系群众、推动发展的长效机制。

晋江经验本质上是政府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创业创新的经验。从开创“晋江模式”、创造“晋江经验”,再到2006年以来推动创新型晋江建设,晋江模式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创新不息,创业不止,永不满足,永不言败。晋江经验说到底就是晋江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同心同德地创业创新的经验,是逐步迈向创新型城市的引领经验。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与思考,我们拟以创业创新为主线解读晋江模式和晋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