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晋江市是福建省发展最快、实力最强、最具发展活力的县域,已连续11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十强县。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5.6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734.8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36.06亿元,人均GDP 8467美元。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晋江在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和重要经验。

我国县域幅员广大,发展很不平衡,大多数县市都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像晋江这样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县级市还是极少数。县域现代化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是我国未来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晋江市是探索县域现代化道路的先行者,在探索县域现代化道路进程中,总是率先遇到别人没有遇到的问题,并率先解决。因此,晋江经验具有先导性。晋江的成功发展实践证明:薄弱的县域也可以实现赶超式发展,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县域发展并不主要取决于原有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状况,而是取决于体制能否继续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提高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条。因此,研究、总结晋江这样的先行者的经验和模式,对于加快广大正在谋求发展和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县域发展步伐,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晋江模式、晋江经验是我国县域农村探索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全面推进区域现代化的典型,得到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的高度评价,习近平明确要求要学习晋江经验。2011年召开的中共福建省委第九届党代会将“学习晋江经验”写入了党代会报告。晋江模式、晋江经验也是理论界众多学者长期关注的一个典型,有很多学者到晋江调查研究,写出了很多总结晋江模式和经验的论著。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部分学者对晋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晋江卷》的调查研究。1995年,在晋江建市三周年之际,与晋江合作成功举办了“晋江模式—农村现代化道路”理论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2000年编撰出版了《晋江的现代化之路:从贫穷到富裕》一书。2007年,在晋江建市15周年之际,受中共晋江市委的邀请,我们在晋江调查历时半年,又编撰出版了《晋江模式新发展——中国县域现代化道路探索》。

最近,我很高兴地看到又一本研究晋江的新作《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将要出版。该书以创业创新为主线,突出2006年以来晋江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晋江的经验,反映了晋江模式在新的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新阶段,也为关于晋江的研究增添了一个新的视角。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从县域经济发展看,依靠大量要素资源投入支撑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面临严峻挑战,积极推动自主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是实现县域现代化的关键。晋江市于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晋江”的战略目标,成为我国第一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县级市。围绕创新型晋江建设,晋江推动了“二次创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创新的扶持政策,形成了日趋健全、完善的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创新文化氛围。创新型晋江建设为县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新鲜经验。当然,晋江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有其特定的基础和条件,比如,足以支持创新型晋江建设的县域经济实力、企业能力、产业基础、城市平台等。他们这些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广大正在谋求发展、处于差异化发展条件下的县域是不可简单复制的。晋江在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家群体和人才队伍,积极建设锐意改革创新的服务型政府,积极培养充满干事创业激情的干部队伍,积极构建服务企业引导创新发展的“政企互动”机制等方面所创造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晋江模式、晋江经验是与时俱进的。它总是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在2007年出版的《晋江模式新发展——中国县域现代化道路探索》一书中,我们曾经以晋江撤县建市为标志,将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之前的14年,概括为晋江成功探索晋江实现乡村工业化道路阶段,即“晋江模式”阶段(这一阶段的晋江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并称为我国乡村工业化道路的四大模式),而将1992年之后的15年概括为晋江模式新发展阶段,即在解决乡村工业化问题基础上,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推动晋江模式的新发展。目前,晋江总体上仍然处于这一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转折时期。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另一方面,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面临各种挑战,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反映,是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的表现。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新阶段、新时期要“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而且还必须要实现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在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中,经济现代化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但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仅仅实现经济现代化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加强社会现代化建设,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社会建设方面晚了一些,以致出现了“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的尴尬局面,这是当前诸多社会矛盾、社会冲突频发的结构性原因,实际也是当前经济发展受到阻滞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就是指经过30年的经济建设,我们解决了短缺经济的问题,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大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基本实现了经济现代化。这个伟大的成就,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但是,目前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凸显,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任务,就是要按照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设想,在继续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社会现代化。这既是“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需要,也是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可说是“一举托两头”的大战略。

进入21世纪以来,晋江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内涵,把晋江模式、晋江经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对晋江的新发展满怀希望,充满信心。从20世纪80年代创造晋江模式,到90年代中期创造晋江模式新发展的经验,再到现在正在创造新型晋江,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晋江县域现代化之路,必将越来越宽广,创新型晋江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创造更多的新经验!

陆学艺

2012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