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治”融合 深化依法治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教育领域是全面依法治国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造性地开展这项工作,而不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德阳市教育局通过建立健全法治、德治和自治“三治”融合的依法治教新模式,全面提升教育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德阳市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 “三治”的内容及功能
法治、德治和自治三者各自包含了哪些内容,承载了哪些功能呢?
(一)夯实法治基石,保障教育稳定
一是立足依法行政,护航健康发展。结合政务平台建设再次清理权力、责任清单,积极推进“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履职方式。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关注教育热点,加强乱收费、违规补课、学生资助、食堂管理领域的执法力度。
二是重视学校章程,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章程建设,逐步形成现代学校法人治理体系。成都师院德阳高中的“四会两制”、德阳七中的“三位一体”管理,都是学校以章程为核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成果体现。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一校一章程,一校一制度,一校一特色”局面。
三是整合立体资源,形成法治合力。实现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及法律顾问全覆盖。与法检等部门密切合作,以教育云平台推进“庭审直播进行时”活动开展。借助法治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形成政府、学校、社区的法治合力。
四是关注民生诉求,保证教育公平。加快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截至目前,已提供逾5000个公益性学前教育学位。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以“五统一两同等”原则公平提供教育服务。保障残疾儿童就学权,2017年新入学残疾儿童288名。
(二)树立德治理想,提升办学品质
一是德治融入理想教育。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我的中国梦”宣传教育。以家国情怀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用好《德阳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故事读本》,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拓展教育内容。
二是德治融入文化建设。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德治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助推学校特色发展。绵竹清道学校在年画创作指导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讲规则、重法治的内容。什邡实验小学在校园内“绘”说话的石头,开辟“开放式图书走廊”,将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浸润到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
三是德治融入队伍建设。借力北京师范大学等教育高地,率先抓好德育骨干教师培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育人方略;同时,积极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目前全市已有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30个,传递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激昂的教育情怀和高超的教育技能。
(三)追求自治境界,培养现代公民
一是小学阶段重养成。全市小学高度重视以“自律”为取向,以“自治”为体验的养成教育。罗江区略坪小学从岗位设置、班级事务、器物管理和校外设计等四大领域推进学生全面“自治”,让学生体验自律自觉、自由自主的状态,形成了诸如“人走地面净,桌椅一条线”的环境规范、“有序靠右,轻上缓下”的楼道礼仪等。
二是初中阶段重渗透。初中阶段,学校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环境、国防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不断打造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特色活动,渗透于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引导师生学法、知法、守法。
三是高中阶段重管理。高中阶段,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发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是重要的法治教育途径。绵竹南轩中学建立了以学生会和校团委为主体的学校学生自治、以年级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的年级学生自治以及以值周班级为主体的班级学生自治的三级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积极参与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二 “三治”融合推进教育治理
如何促进法治、德治和自治“三治”融合呢?我们通过“四强化、四突出”引领教育治理实践。
(一)强化普法教育,突出教育治理的基础
针对机关干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关键——落实领导干部学法。严格落实《德阳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施意见》,明确学法计划和具体要求。坚持党政联席会前学法、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等制度;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开展的法律知识水平测试,强化法治意识。
二是重中坚——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加大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力度,结合行政权力清理工作开展本部门执法人员专门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促进执法人员运用行政许可、行政给付等手段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权益,运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手段依法纠正学校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顾全面——普及全体职工学法。以讲座培训的形式提升全体职工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先后邀请省委党校、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专家教授以及一线法官检察官开展法治主题讲座,提升全体职工的法律素养。
针对各级各类学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升校长、办学者法律素养。市教育局党政联席会前学法及各种专题法律学习学校校长全部列席;凡新任校级干部,任职前市教育工委都要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治校理念的情况。
二是全面普及教职工法律知识。将法律知识纳入全体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以规定的课程(每学期5学时)统一要求;对专门从事法治教学的教师和法治辅导员,组织参加专门培训。同时,各校充分利用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职工法律培训,效果明显。
三是学生普法教育常抓不懈。根据大、中、小学校学生不同的法律需求,明确不同阶段学生普法教育的主要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大学生加强现代法学基础理论、民事刑事和市场经济法律知识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理念教育,使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
(二)强化依法行政,突出教育治理的关键
重点从三个方面转变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运用法律引导来保障教育改革发展。
一是规范行政权力。再次完善《德阳市教育局行政权力清单》,明确法定职权,纠正不作为、乱作为。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加强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对取消、下放的行政权力同步研究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在教育局门户网站开辟为民服务《阳光行动》政务公示公开专栏,公开权力事项和办事流程。
二是规范决策行为。健全决策机制,把行政合法性作为行政决策的基本要求,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和运行全程纪实制度。建立法律顾问、法规科、纪工委人员列席党政联席会制度,凡重大决策必做合法性审查;建立相关人参与制度,凡重大决策必向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征求意见,保证行政决策合理性。
三是预防教育腐败。组织全体干部参观阿坝监狱,组织机关干部到市法院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审判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提醒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法治精神。同时,在13所直属学校各确定了一名兼职纪检监察员,在全市学校逐步探索纪检监察员制度。
(三)强化依法治校,突出教育治理的重点
学校作为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需要按照法律至上、保障权利、制约权力的原则,实行依法治校。
一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各学校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为依法治校工作的核心抓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修订办学章程,树立“章程就是学校宪法”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和竞争力。
二是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根据学校特点和需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在规定的机构限额内,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自主设置各种职能部门,健全重要部门、岗位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制定权利义务平衡、目标任务明确、具有可执行性的聘任合同。
三是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编印出版《德阳市“法律陪伴我成长”中小学生法制漫画优秀作品集》,以轻松愉悦的法治文化产品对学生进行法治浸润。东汽小学学生扮演记者采访各行业执法者,开展“法律陪伴我成长”主题活动;德阳五中学生通过“进法庭、穿法袍、执法槌”参与法治体验;市一小与市法院联合开展模拟法庭,并通过云朵教室使肖家场小学共同参与。
四是持续开展法治示范创建。各级各类学校以“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申报工作。我们精心制订评估指标体系,重点从学校管理制度、校内运行机制、规范办学行为、民主决策机制等方面进行审查。截至目前,已有51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1所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四)强化教育创新,突出教育治理的亮点
一是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创新。绵竹兴隆学校“法律陪伴我成长”体验活动中心特色明显,该中心集法律知识宣传、法治文化推广和法治成果展示于一体,内设模拟法庭、法规飞行棋、法治谜语墙等,学生定期在中心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治小游戏。
二是法治教育平台建设创新。市一小与市法院联合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教育网站同步播出,旌阳区肖家场小学的学生在云朵教室同步观看。云朵课堂互动使得法治教育打破了地界限制,优质的法治教育成果得到了共享。
三是法治教育人力资源拓展。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做到法律援助全覆盖、法律顾问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人人都是法治辅导员”活动,加强本校各学科教师法治素养提升培训与“法律渗透”课程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