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马约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的领路人

林伯榕林伯榕 清华大学教授,体操国家裁判,举重国家裁判,曾任全国举重协会委员。

我是1947年,由马约翰亲自批准,来清华大学体育部(当时的称呼)工作的。马老是我进入“体育”这门职业的直接领路人,又是我由衷敬重的体育老前辈。下面就让我谈谈马老是如何把我逐步培养成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的。我是怎样到清华来工作的。我从小就是一个爱跑、爱跳的孩子,经常与小伙伴赛跑,可以说从小就迷上了“田径”运动。记得我14岁那年(1936年),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我们中国田径队也准备参加,马老任总领队与总教练。田径队在清华集训期间,在马老的精心管理与训练下,运动员的成绩突飞猛进,缩小了与国际田径水平的差距,有不少运动员还打破了远东纪录。撑竿跳高运动员付保芦还成了在奥运会唯一有资格进入正式比赛的中国运动员。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应归功于马老的指导与训练,因而在当时我对马老产生了无限仰慕与崇敬心情,同时也萌生出一个念头,什么时候我也能接受马老的指导该多好!但当时我也认为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步入高中后,我又改练体操。上大学后,我仍继续练体操。在1946年,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旧中国的第一届运动会上,我们辅仁大学体育队应邀做体育表演。当我们表演完毕,马老从主席台上下来,与我们握手,并拍拍我的肩膀说表演得很好。从那时起,马老对我有了第一个印象,知道我是练体操的。1947年我从辅仁大学教育系毕业,当时的大学毕业生,都得自己找工作,我很自然的就想起了马老,于是鼓足了勇气,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清华来找马老。当时恰好清华从美国订了一批体操器材(包括单杠、鞍马等),马老知道我是练体操的,就吸收我进了清华体育部。我真是喜出望外,过去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初到清华时,由于我从未参加过体育教学工作,所以认为会有一个学习和观摩的过程。但却没有想到马老为了使我更快地成长,更快地适应教学,只经过较短时间地备课,就让我给学生上体育课了。马老的意图非常清楚,就是让我边教边学,当时的上课教材,包括准备活动的材料,都是马老亲自制订和编创。如准备活动的徒手体操不同于一般的徒手体操。它有独特的风格,操的节奏连贯流畅,一动连着一动,且每动不同,因而就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马老还每两周改换一套新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先掌握后再教给学生。又如课的基本内容中如跳木桩、跨木栏、爬木墙等,也都是我过去从未练过的项目,因而在课前,马老除了亲自指导我们外,还请老教师王英杰等同志为我们作示范。上课时,马老则亲自来看课,课后帮我们小结。这种细致入微的长者风度与关心,是我们终身难忘的。

在课堂纪律方面,马老也有很严格的规定。如学生在上课时,必须穿便于运动的服装,穿运动鞋,冬天也不得戴围巾及手套。他很注意教师的形象,要求我们必须穿运动衣裤,并经常理发、刮脸,使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以自身整齐的形象影响学生。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马老给大一学生讲课时的神态。他那时的表情与平时迥然不同,特别是他讲课时的眼神,绝非一般人所能比。马老的两眼产生一种极强的光,就像两道光束,有着极强的穿透力,真能刺到你的内心深处;再辅之以铿锵有力的话音,一字一句都能打动人心。

马老对大一学生的讲话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求新生一入学,就应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这是清华的优良传统。他还举例说过去清华的所有学生都天天上操场。一到课外锻炼时间,学生宿舍及图书馆全部都锁门,同学们必须到操场去锻炼。因而也希望新同学一入学,就应继承并保持这个优良传统,把身体练得强健有力,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马老这一贯倡导的经常动的思想,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星期只上一节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狠抓课内外结合,只有使同学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才能真正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因而在我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视课外,坚决遵循着马老的这一教导。

马老是体育运动的亲身实践者。他在年轻时,就喜爱并擅长中长跑。那时他参加运动会,从440码、880码到一英里等项目都参加并经常获奖。他经常形容自己跑得连身后的辫子都撅了起来,可见跑的速度有多快了。马老年事稍大,就改练网球,并在清华园里把网球开展了起来。

除打网球外,马老还经常和我们年轻教师打台球,进行比赛。马老的好胜心很强,赢球时,他的情绪就特别的好;偶尔输球,他就很不高兴,甚至一天都提不起兴来。凡此种种都曾在学生中广为流传,无怪有人说马老就是体育的活榜样形象。

马老不仅是一位热心的体育教育家,而且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来自旧社会,但却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转变自己的思想,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马老更加认识到只有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体育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这也是马老对新旧的对比,得出来的结论,因此就更激发了他对体育事业的事业心与信心,从而也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和国家,决心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奉献终身。马老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2年,为体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正如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杨家庆在首届马约翰大学体育科学报告会上讲话中说:“马约翰先生不愧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这个评价对马老来说,真是恰如其分,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