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永远的怀念
时间过得真快,从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成为三分之一个清华人,转眼已逾半个世纪。每每回忆当年的大学生活,首先总是怀念对我的人生道路起过导向作用的两位老师。
马约翰教授将我引进大学之门。1938年秋,我离开已经沦陷一年的天津,前往大后方抗日救亡大本营的武汉。那时陆路不通,便乘海轮取道香港,打算经广州转达目的地。在船上遇到马约翰先生的夫人和几位子女,一路同行。马夫人对我们那些四等舱里的流亡学生十分关顾,我因而得以与他们一家熟识。到香港后正逢日本侵略军狂轰滥炸,切断了粤汉交通,我和两位同行的同学既找不到广州的关系,又失去了与武汉的联络,滞留香港,一半靠当地爱国同胞救济生活。当时马约翰教授完成了向云南转送长沙临时大学教职员家属和全体女生的公务,留在香港接家眷,他知道了我们的情况后,几次亲到我们的住地,给我们分析战局,说明流落香港的危险性,主动替我们办理了途经安南(当年为法国殖民地,相当今天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的过境签证,说服了我们跟随他乘海轮经琼州海峡,过北部湾,取道海防、河内,转滇越铁路到昆明。到昆明后,我因为没有念完高中,不敢奢望考得上联大,在升学问题上犹豫不决;又在马先生和几位学长的鼓励和帮助下,大胆报考了对高中数理要求较低的文学院。念大学期间,马先生教过我的体育课,担任过我们女生篮排球校队的主教练。令我受益最深的是,他经常鼓励我们坚持锻炼,要我们记住,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没有学习的好成绩和事业的成就。每次打比赛,他总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和坚持好风格,而不要只计较胜负。几十年我无论遇到成功的喜悦,还是受挫折的沮丧,都会记起马先生时常教导我们的:运动员要有大将风度,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够进步。我一直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