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女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9章 决心让“非礼勿啥”,一边凉快去了

除去“非礼勿啥”之外,自己哪路货色,回答不了,可有一点,在心里,有才之人杜局秘还是十分明白。自己要老是这样活下去的话,会很累的。就拿眼前来说,他的“老板”,在那里人欢马叫,搞得昏天黑地,他的三哥,早已不知死哪儿去了,就他自己一个人,循规蹈矩,一板一眼,竭尽全力,还要去非礼可想着,如何与那个“演歌台”的“当家花旦”胡扯。

此刻,杜子华把自己即将要开始的活动,虽说打定主意,不再“非礼勿啥”,可还定位在“胡扯”上。即时,他真把自己恨死了。

要说在大学,讲究“非礼勿啥”,不恋爱不沾女人边,清心寡欲用功读书,冷眼向洋看世界,他将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学生,没错。不愧杜姓家人,名医、博导管得严,也对。但是,毕业已经多年,自己还一直不开窍,不光是别人不好理解,就自己也纳闷。碰着“小姐”,至于拘束到这副腔调吗?自己是个正常男人,既有生理需求,也具备生理功能,到了这种场合,至于胆小到“非礼勿动”,还吓到那种程度吗?做人,这未免也太虚伪一点了吧。按照孔子《论语·学而》里,吾日三省吾身的做法,对于“虚伪”这个话题,杜子华可是想了有些时日了。

跟三哥,曾经也讨论过这个话题。尽管他常常狗屁不通。

那天,究竟是来了灵感,神经搭错,还是吃饱了没事干?自己也搞不清,反正,杜子华一心想着与杜子中讨论“虚伪”。

具体的,他打算从“人之初”切入。

有才之人,毋庸多言,难得,戴了眼镜的杜子华,还打算长篇大论。

说了“性本善”之后,本来,接下来他要阐述善与虚伪,这两种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个人行为能够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的观点。可是,被杜子中打断,讲,快别跟我提什么“性本善”,明明“性本恶”,人一生下来,不但没皮没脸,自己光着,赤条条,不管别人看不看得见,难不难为情,又哭又闹,还一张嘴就先要奶吃,叫一家人上上下下都不得安生,还有——

打住,你这完全谬论!

圣人的话,岂容篡改。决不能“冷眼”下去,让信口雌黄的杜老三继续瞎三话四。“人之初,性本善”,出自《三字经》。《三字经》,从明朝开始,就已流传至中国以外的俄、韩、日、英、美、法等国家。它,取材典故的范围,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其核心思想包括了仁、义、诚、敬、孝;教人背诵《三字经》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生活常识、传统国学、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三字经》,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即便自己亲哥,也不能由着他性子,随意亵渎。不知道胡言乱语的杜老三,下面还会说出些什么乌七八糟的话来,糟蹋这部传统的启蒙教材。当机立断,杜子华将老三的话截断。而后,赶紧反驳,他说道:

又哭又闹,先要奶吃,人家在娘胎里十个月待着,这是因为肚子饿的关系,不可以算人家“恶”的。至于光着身子,从娘肚子里生下来,身体赤条条就这么露在外面,即便没皮没脸,也不能算人家“恶”。遗传,老祖宗原始时候,甚至,把生殖器崇拜到当作图腾的程度……尤其赤条条,但凡该露不该露的,大大方方,露在大众面前,挺好的,它可是早已被中外古人载入“书册”的。

因为从来未曾讲过如此多的话,上气不免有点接不上下气,下面要举例的内容还很多,美美地吸了一口气,而后,杜子华才继续:

《堂吉诃德》有讲,我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既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这是我同其他总督不同的地方;《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有讲,若还撞见唐三藏,将来剥得赤条条;《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有讲,将那女孩儿衣服脱得赤条条地;《水浒传》有讲,莫说哥哥不赢,我也输得赤条条地;《歧路灯》有讲,可怜小的们四五家,被这场火烧得赤条条的……

不间断,连着杜子华又讲了《红楼梦》“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薛宝钗、贾宝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亦各说了一次的话:

宝钗那句: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这句: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旁征博引,头头是道,有才之人“掉书袋”,杜老四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因为自己把“赤条条”讲得太多太快,太急叫大脑缺了氧,差一点晕死过去,而后,结论如下:

因此说,人一生下来,赤条条身体光着,没吵着让人穿衣服,人家脑子里,可是啥啥想法没有,白纸一张;退一万步来讲,即便算“恶”,也只是本能,并非人家主观想这么干的。

实在,哥俩讨论“虚伪”这个命题,就是由杜子华的结论,人需要穿衣,是否本能,才正式开始的。

冷眼看世界,杜子华的观点,吃喝是人生第一需要,作为本能,穿,就不一定了,相反,它跟人的“虚伪”,有密切关联。

人类始祖,由生至死,都光着的。光着的“猴”,后来,慢慢变成了穿衣服的人,只是发展、进化的结果。衣服,起初只是为了使露在外面的生殖器减少受伤,避免其被污染之后会得病,因此用树叶或者兽皮遮挡生殖器,后来,进化到衣服变成“遮羞布”,再后来,人类知道衣服保暖,穿了舒服,最终,哪怕天热、热得人都想扒层皮,哪怕人还在傻傻不懂的年龄,也会吵着要穿件衣服,甚至要穿件好看一点的衣服。

按《现代汉语词典》“虚伪”的释义:虚,为空虚,跟“实”相对;伪,为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跟“真”相对。用《现代汉语词典》这个释义,跟人穿衣服的实际需要,两者联系起来去讲,“虚伪”,即便不是本能,但是还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

于是,进而杜子华以为,人,到哪儿、办啥事,都得“虚”点、“伪”点。这年头,吃亏的不尽是老实人吗?心外科名医的老爸,还常常告诫他,逢人且说三分话,这可不是老爸首创,他说早在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里就写得有。后来,觉得有点玄乎,杜子华特意去查了,才知道,此话,老爸只说了前半句,逢人且说三分话的后半句是,未可全抛一片心。

杜子华那些话,究竟是否谬论、悖论,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这,在杜子中脑子里只一闪而过。即便没读几年书,杜老三一肚皮,也不全是狗屁。在老爸老妈这两个“臭老九”身上,耳濡目染,他,多少得着一点家传。只不过,谬论、悖论,是否偷换概念的疑问,他以为完全没必要去考究。因为,听来听去,老四的话,没错。向来,自己也认定“虚伪”,有它合理存在的必要,一直,他奉行“存在即合理”的哲学。只是与老四从“书袋”里掉出来的玩意,稍有不同:存在即合理,那可是人家黑格尔的经典论点。黑格尔,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19世纪末,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是黑格尔派;其思想体系,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主要源流。

哪儿去找三哥呢?

这样下去不行,会白白荒废掉,原本可以很快活的一个晚上。此时,杜子华一心想把杜子中找着。他要请他的三哥,推他一把,他要告诉杜老三,酒没喝醉,他要解放自己,决心让“非礼勿啥”,一边凉快去了!

北京之行,能上“演歌台”这样的地方,于他而言,也是难得机会;不用讲,还公款消费。“老板”原则性再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谁拿钱?三哥,显然不合适;钱再多他也不傻,这钱不该他付。要自己掏腰包,一个月,就这点工资,哪有多余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