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受益匪浅的极简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论

精神分析论的创立者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是著名的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

早期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被称为弗洛伊德主义,为了加以区别,在弗洛伊德之后的理论发展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或者新精神分析理论。

一、概述

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主要代表人物还有阿德勒和荣格。精神分析理论是以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为主,也被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他对于精神分析的理解是“研究和治疗”癔症的一种方法,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和理论,第二部分是对于人们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中蕴含着一个深不可测的奇妙世界,但是,最深层的神奇世界往往无法被人的意识捕捉到。所以,他将我们的心理世界列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奇妙领域。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有两点。

无意识学说

弗洛伊德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称为深层心理学,并将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即受到本能的驱动,不受客观现实的左右,这是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是人的生物本能的根源。第二个层次是前意识系统,该系统处于潜意识系统和意识系统之间,让人在保证本能选择的同时,也服从现实状况,在心理活动中起到检查监督的作用。第三个层次是意识系统,统治着整个精神世界,使之尽量与现实保持协调,这是心理活动的最外层部分。

图中是一座冰山,显示在水平面以上的部分为意识系统,水平面以下的为潜意识系统,一半显示一半隐藏的为前意识系统。

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将梦的内容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做出解答,他认为梦的内容能够表示出两个层次的意义,一个是表层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

表层意义是做梦的人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这是梦的“显意”。

深层意义是指做梦的人只能通过联想来知道的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这是梦的“隐意”。

二、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内容

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共有六大内容:

1.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无意识是个人的原始冲动、本能以及与本能相关的欲望。

2.释梦

梦是无意识状态下的迂回表现,分为“显意”和“隐意”,通过凝缩、换位、戏剧化、润饰来表现那些被人们压抑的欲望。

3.力比多

力比多,即性力。社会风俗、制度、宗教和精神病都与此有关。正常情况下,力比多可以经过正常性活动发泄,但失常时就会迂回到其他途径去活动,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升华表现。因为,快感间接或者直接都与性有关系,性总是驱使着人们去寻求快感。

4.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婴儿的快乐原则是初级的心理系统,他们顺从心理冲动去追求快乐。而现实原则更多地体现在成年人中,在人们生活的社会中,道德、法律等条件都会要求我们克制本能的冲动,在适应现实生活的条件下,才能感受到快乐。

5.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生的本能指的是生命的生成与增进,代表着爱与建设的力量,而死的本能与之相反,体现的是恨和破坏的力量。

6.人格结构

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的基本欲望组成,与肉体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从肉体中得到能量。自我处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范围内,依照外部世界的需求活动,有着自己的意识,所以会控制并且压抑本我。超我可以被称之为良心,是一种社会规范的内化。

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局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潜意识基础论、泛性论、本能论的宣扬。心理学界曾经十分尖锐地批评精神分析学派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一)弗洛伊德在理论上的局限

1.潜意识基础论

潜意识可以被理解为人们补充精神生活的形式与方面,但是弗洛伊德却将潜意识抬到了一个至高的层面上,甚至将其理解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基础与核心之一,并贬斥了意识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活动的调节与指导作用。

2.泛性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是基于对精神症病患的研究与结论,但他却将该理论扩大应用在婴幼儿的生理活动中,甚至在人文科学领域中也一应推广。这并不符合针对具体对象做具体分析的科学原则。

3.本能论

弗洛伊德对本能的力量十分推崇,不仅强调本能对心理产生的作用,还对本能归类得十分明确。但同时,他也对本能作用有些过度夸大。比如,以本能为主宰人类所有活动的决定者,将人与动物混为一谈,过高地突出人的自然属性。这等于是将人本能化、生物化,将本能绝对化,却忽略了人的社会性这一重要实质。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局限

1.研究主题与对象的局限

对于不健康心理的研究是否会只产生畸形心理学,其结论是可以商榷的。而弗洛伊德想要通过对病态心理的研究替代或者推论出正常人的心理,这类研究难免会有些以偏概全,很难有足够的支撑力度和外部效度。

2.研究方法的局限

实验心理学家们批评弗洛伊德在资料收集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认为他那些材料并未经过系统的收集与控制,心理学研究的条件并不充足。

弗洛伊德对每个病人的状况,并非客观地一字不差地进行记录,而是在对病人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才记录的。而他的理论依据,大多是从研究这些记录中获得。因此,弗洛伊德所搜集的资料,包含了他记忆中的一些数据。在进行抽象推论时,他的主观意识可能会引导着他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寻找那些能够支持他的假设的材料。

因此,有些批评者认为,弗洛伊德根本没有去确定他的病人做出的报告的准确性,哪怕是那些相关的情况描述,也没有依靠第三方的证实,比如询问病患的家属或者朋友。

所以,弗洛伊德对于收集数据这一建立理论的基本步骤,可能存在不完全、不完善和不正确的描述。但弗洛伊德却依照这些资料进行了抽象的推理与概括。在弗洛伊德的著作和一些对心理问题的结论中,既没有做结论时的数据支撑,也没有他分析数据时所用到的方式方法,连他的经验材料都没有系统的说明。

正是因为在弗洛伊德科学报告中,并没有遵照报告的惯例来介绍支持理论的材料,所以人们对精神分析的科学性存有很多的疑点。而且,弗洛伊德的资料并没有被数量化,虽然这是他的一贯主张,但是却也影响我们对他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意义的断定。

四、精神分析论的补充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德国心理学家C.G.荣格等人,针对弗洛伊德对生物本能理论的过度强调做出了修改和补充。

阿德勒认为,虽然人类的一切行为都会受到“向上意志”的支配,但是大多数人,或者说是所有人,却都存在着一种自卑感,为了达到优越的目标就会力图去克服缺陷。人们为了成功地对付困境,归纳和总结出了一套相对的方法和策略,并将其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特殊的行为方式,这就是“生活风格”。针对儿童在家庭环境中受到的影响,他认为儿童的出生次序和所处地位都会对其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小知识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而荣格则修正了弗洛伊德理论中关于“力比多”的观点,他将其视作一种普遍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生长和繁殖问题上,也涉及一些其他相关活动。荣格将个体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项,认为遗传的先天倾向便是以原型为内容的集体无意识,而人们的科学和艺术创造都是依赖于原型的作用。荣格将原型进行了具体划分,其中以人格面具、阿妮玛、阿妮姆斯、暗影为最突出的表现,被用来代表特定的人格系统。在荣格的理论中,人格还被分为了外倾和内倾两种类型。

五、新精神分析学派

20世纪30年代之后,有一批德国精神病学家到美国居住,其中较为著名的有H.S.沙利文、K.霍尼、E.弗洛姆、A.卡迪涅尔、E.H.埃里克森等。这些学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强调社会因素会对精神病因产生影响,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尽管这些代表人物在精神分析理论方面各有侧重,但他们毕竟继承、修正、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所以被统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