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华人家族企业:本土化与国际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家族资本、社会资本与代际创业

(一)纺织世家的确立:唐氏三代人的创业之路

唐景溪(1800~1873年)(唐翔千的太曾祖父)是唐氏家族纺织世家得以确立的第一代家族领导。唐景溪定居无锡后开始从农业转向商业,在城区开办唐时长布庄,为当时无锡四大布庄之一,经营中以诚待客获得良好信誉。1860年在无锡城区经商的唐景溪为躲避战乱,携二子举家迁至既有传统手工纺织基础,交通又方便的无锡东乡严家桥定居。唐景溪在此江南小镇先开办春源布庄经营土布、棉花、棉纱业务,生意兴隆。其后发展多种经营,买地修建唐氏仓库、唐家码头等,仅十余年即成为无锡东北乡首富。

唐景溪的第七个儿子唐福培(1841~1886)(唐翔千的曾祖父)继承父业,与其兄唐洪培一起在严家桥经营春源布庄。后又开设同济典当、德仁兴茧行、同兴木行、同济栈房等,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十余年即成为地区首富。唐福培后来更是与其子将经营扩大到无锡城区,在北大街先后开设九大布庄、唐瑞成夏布皮货行等。

唐福培的第四个儿子唐骧廷(1880~1960)(唐翔千的祖父)可以算是唐氏纺织世家的奠基人。唐骧廷在严家桥父辈经营的春源布庄长大。自小聪明伶俐,精于思考和计算,受家庭熏陶养成踏实、诚信、坚定、决断又谦虚的性格。1898年,年仅18岁的唐骧廷决心到无锡城内独自创业。与幼时好友一起,从调查市场行情入手,合资在无锡北大街开办九余绸布庄,兼营土布、绸缎和呢绒,以备货齐、花式新、尺码足、服务好著称;他们待客以诚,讲究信誉,服务周到,所以生意兴隆,业绩居同行各店之冠。1916年唐骧廷将累积的资金投入一家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的仅有30台木布机的冠华手工织布厂,加以扩建改造,并定名为“丽华织布厂”,一年即盈利。从此,唐骧廷开始兴办实业。1919年,唐骧廷在亲友中筹集资金扩大规模。以290台木布机,40台铁木布机建立了丽华第二织布厂,同样一年即获盈利。后来又在厂门旁设立门市部,直销产品,成为无锡织布厂自设门市部的创始。1933年唐骧廷又购进新式布机220台,增设了丽华第三织布厂。

先期创业的成功鼓舞了唐骧廷继续发展的勇气和激情,他深知织布比纺纱赚得更多,印染比织布赚得更多,利润能有几十倍的增长。于是,他先进行集资入股,再向银行、钱庄贷款,购置了铁机100台、铁木机100台、木机200台及染整设备,于1922年创办了丽新厂。从此,中国第一家全能纺织厂开始起步。面对日商利用强权垄断中国棉纺市场,唐骧廷意识到只有提高国货的质量,做到价廉物美才有竞争力。因此在1925年、1931年和1934年多次增资,引进技术,更新陈旧设备,增设了发电厂和印花机,并重金聘请专家及各种人才,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从此,唐氏家族进入了中国大实业家大企业家的行列。唐氏家族的发展过程表明,在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就不断在家族资本的基础上,去有效融合各种社会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并迅速拓展商业网络。

(二)传承与代际创业:唐氏第四代的创业之路

1.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创新

唐骧廷的二子,唐氏家族第四代领导人唐君远(1901~1992)(唐翔千的父亲)从小聪颖,读书刻苦,善于思索。唐骧廷在事业兴旺发达之际,为使事业更好发展,后续有人,及时在众子弟中选择了第二子唐君远来接替他。他认为唐君远颇有魅力,聪明能干,为人宽厚,善于合作,是合适的人选。当时唐君远正在求学,1922年奉父命离开学校协助父亲管理工厂。唐骧廷要求他从基层工作做起,经受锻炼,从考工员起,一直到1925年担任工厂厂长,负责全盘工作。

唐君远积极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全能棉纺织企业——丽新纺织印染整理厂,争取贷款,订购先进设备,聘用专业人才,如期完成企业改造。由于纺织印染一条龙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改变原来只生产自由布、格子布等单调品种,开发织造了提花布、丝光条格、泰西锻、泡泡纱、精纺高档府绸、鸳鸯府绸等新品种,并创出“九美”、“司马光”等名牌。产品走俏市场,远销东南亚。在丽新厂稳定发展后,唐君远注意到中国纺织业棉纺、丝纺、毛纺三业中,毛纺织业的发展缓慢,不具规模,全国只有几家生产粗呢的厂,细呢依靠进口,是一个空白点。在父亲的支持下,决心兴办全能毛纺织企业。由于投资巨大,便以丽新厂为主,联合当时无锡几大棉纺织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协新毛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及“协新毛纺厂”。唐君远任经理,堂弟唐熊源(美国罗宛尔大学纺织专业毕业)任助理兼厂长。1934年购置英国精梳毛纺机1800锭,粗梳毛纺机400锭,织呢机40台及全套染整设备,1935年底即投入生产。

开厂之初,唐君远运用创办丽新的经验,注重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从澳大利亚进口上等毛条,生产精纺花呢等品种;以国产羊毛生产粗纺女衣呢等品种。由于协新呢绒花色品种多,价格便宜,有些品种质量超过洋货,产品一经问世,便深受呢绒商和消费者的欢迎。上海呢绒批发商组织联益公司要求全部包销,引起英国毛纺织业厂商的惊愕。由此,唐君远被称为“呢绒大王”,成为中国民族毛纺织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2.家族企业中断经营与异地再创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无锡,丽华一厂、二厂先后均毁于战火。丽华三厂、丽新厂及协新厂均被日军占作军营而停产。1938年春,日军侵略者提出合作经营专门制作军毯及军用衣料。唐君远一口拒绝,宁愿坐牢也绝不与侵略者合作。日军见诱说无效遂采取高压手段,将唐君远关押,胁迫他答应。唐君远坐了两个星期的牢,仍不屈服,后经多方营救才获释,而工厂设备也遭破坏。唐君远出狱后,避居上海。巨大的损失并没有动摇他实业救国的决心,决定在上海公共租借地置地开办新厂,同时收留无锡厂停产后避难到上海的职工。于是,他向洋行购买设备,分别在西康路、江宁路开设信昌毛纺织厂。同时在江宁路、思南路、长寿路三处分别开设织布、印染、纺纱工厂,成立昌兴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两企业于1938年正式开工,唐君远任两个厂的厂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入租界,在日本军事统治及经济管制双重压制下,两个厂苦苦支撑到1944年,不得不停产。抗战胜利后,上海及无锡两地工厂均再恢复生产。上海企业正式改名为上海丽新一、二、三厂和上海协新毛纺织厂。1949年,无锡和上海先后解放。唐君远在两地所有工厂均保护完好,开工生产,为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作出贡献。这一期间,中国民族企业饱经战乱,各种资源也屡遭破坏,但优秀企业家的创业价值观、报效国家的信念依然不减,而且破损的资源往往以潜伏的形态保存下来。

1955年,唐君远积极带头,沪锡两地企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唐担任公私合营上海协新毛纺织厂、公私合营上海丽新纺织印染公司经理,并担任上海市毛纺织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其后,唐君远还积极参政议政,参加工商联等工作。由于社会制度的变迁,中国内地的民族私营企业自身的发展历程中断了。

(三)唐氏第五代的再创业之路

1.香港再创业

1945年,唐君远的长子唐翔千从上海大同大学商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企业银行。他扎扎实实地从基层办事员干起,不到两年,便因工作能干被提拔为出纳科副科长。1947年,唐翔千在父亲鼓励下外出“看世界”。他先赴英国工业基地曼彻斯特考察纺织业,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一年后,又转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1950年,唐翔千学成回到上海在中国实业银行任职,后因他熟悉外汇业务而被派往香港分行。唐翔千自带行李,只身来到香港,住集体宿舍、吃外卖餐,在银行任职三年,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形势逐渐有所了解。唐翔千是学经济出身,在银行又任职多年,自然结识相当的人脉资源,对金融也比较熟悉,但父辈们“实业兴国利民”的思想以及他们创业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唐翔千。他对搞房地产、投资股市都无兴趣,认为“创业,不应只考虑个人的经济利益,要有利于社会及民生,办实业才是正道”。于是,唐翔千决定继承祖业,从纺织业开始在香港创业,既可为香港创造就业机会,又能发展商业。

1953年,唐翔千与友人合伙租赁建立有104台织布机的香港五洲布厂,任董事、经理。在父亲朋友的支持下,亲力亲为毫不放松,第一年即获利,迈开创业的第一步。1955年,因已有了五洲布厂的班底和初步经验,唐翔千便合伙投标购进有200台布机的香港华侨布厂,任董事、经理,亲自精心管理,第二年即扭亏为盈。1957年,香港华侨布厂拓展为香港华侨纺织品公司。1959年,唐翔千合资创办中南纱厂任董事长、总经理。1964年又合资创办香港中南针织有限公司、中南针织厂、毛纺厂,任董事长。唐翔千从50年代初租赁一个小布厂起步,历经15年的奋斗与拼搏,到60年代中期在香港已经创立了覆盖棉纺、毛纺及针织成衣业的一系列企业。

这一时期的创业表明,后继者个人创业能力与家族的创业精神及价值观衔接起来,同时又特别善于融合“友朋”这一社会人力资本,从而成功实现快速创业。

2.从香港到异国创业

20世纪60年代末香港纺织品出口受配额限制,而许多欧美大公司在香港均设办事处直接订货促进了香港成衣业的蓬勃发展。唐翔千抓住机遇,1969年独资成立了香港半岛针织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生产羊毛衫成衣,创立自己的品牌,不断开拓市场。同年,唐翔千与人共同开设纺织品公司,历经多次风浪,公司发展壮大,并收购及吸纳其他有关企业参加,组成了集纺纱、漂染、织布、针织、制衣、贸易一条龙的拥有几十个企业的香港最大的纺织集团——南联实业有限公司。唐翔千任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公司股票于1969年末在香港上市。1967年时值内地开展文化大革命,直接影响到香港的稳定。应唐鹤年、唐乘千之邀,共同在台湾台北市创办协星针织厂。1974年,因在香港受配额限制,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唐翔千遂向海外寻找不受配额限制而又适宜发展的地区创办纺织厂。经考察,唐翔千在南印度洋的一个岛国毛里求斯创办亚非毛纺织有限公司及亚非毛纺织厂,成为当地最大的毛纺企业。

这一创业过程突出表明,华人家族企业既注重利用自身的资源,同时又不局限于家族资本,而是不断突破家族局限,扩大企业规模,表明华人企业家有很强的拓展信任合作的能力。

3.内地再创业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大陆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补偿贸易开始。出于对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响应和热心支持,唐翔千第一个来到深圳开展补偿贸易,开办了一个几百人的中型针织厂。1985年唐翔千又在东莞合资创建广东联发毛纺织有限公司。之后联发公司逐渐扩大,从两条生产线发展到十几条线,成为毛纺织齐全的全能企业,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毛纺织企业之一。另外,还在新疆倾注了大量心血,投资建设了新疆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是新疆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并于1997年上市。

上海是唐翔千的第二故乡,也是父辈们创业的地方。他牢记父亲的嘱托:“要带头到大陆投资办点企业,为国家作贡献,为家乡做点事情。”遂于1979年率香港工商界代表团访问上海时,提出合资建立毛纺织厂,生产高档兔毛衫。1981年7月,中外合资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成立,成了第一家沪港合资经营、第一家落户浦东开发区的合资企业,并发展成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集团性公司、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上市股份公司,是上海改革开放的先驱。

4.与时俱进,进军电子产业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作为新兴、技术密集型的电子业发展加快,成为第二大出口行业。1985年唐翔千审时度势,决定购进设在大埔工业村的三个制作电子设备主要配套产品印制线路板及其基材的生产厂,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美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进入电子业吴乐晋:《唐翔千:纺织大亨晚年触电》, 2007年11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电子业是一个新兴而又发展迅速的行业,唐翔千在进入该行业初期既缺乏运作的经验,又缺少懂行的人才。所以,集团对这三个生产厂先是注入资金,更新设备,加以改造后成为集团发展电子业的重要基础及基地。“要做就要做好的,做成一流的”,唐翔千把“中国最好,世界一流”作为集团的目标。根据电子业科技含量高,发展迅速的特点,唐翔千把“客户至上,以人为本,品质第一,科技领先”定为集团的经营理念,以指导集团的快速发展。

唐翔千认为,在广东发展纺织业,既无原料产地,且工人及工业基础又较差,并无优势,而新兴的电子业在香港正在崛起,并且随着内地的开放,开始把生产基地向内地转移,建议东莞市发展电子业。1987年,唐翔千合资参与由东莞市电子公司创办的生益覆铜板有限公司,改进企业,扩大产能。1987~2007年20年间仅东莞总公司的生产规模扩大了56倍,1996年开始连续12年获“中国电子组件百强企业”的称号。另外,唐翔千在东莞还以合资、独资方式创办了生益电子有限公司、美维电路有限公司、美加伟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极大地促进了东莞电子产业的发展。不仅如此,在东莞的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困难重重开始进入良性发展时期以后,唐翔千决定回家乡发展电子业。他说:“我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建厂,一是因为我是上海人,上海是我的家乡;二是因为我看好上海,上海的科技力量雄厚,技术人员多且水平高;三是中国建设需要高科技,不然赶不上先进国家,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也是我七十多高龄重新创业的支持点。”于是,唐翔千先后在上海独资创办了美维电子有限公司、美维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美维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凯思尔电子有限公司等。

1991年,唐翔千将31岁的二儿子唐庆年从美国调返香港壮大美维,为家族生意分家,长子英年负责纺织,庆年掌管电子。为了令美维成功转型,唐庆年亲力亲为,每月到国内每间厂房视察一次,更亲自出马拜访客户,了解其发展方向,对印刷线路板的需求,再亲身制订产能拓展计划,磨剑五年后,美维终于在1998年在上海建成新厂房,生产中国首批手机用途的高密度印刷线路板,而2001年更在东莞兴建了全国首家应用于芯片的高密度印刷线路板,进入了业内科技领先行列《出身纺织世家 唐英年胞弟建电子王国》, http://www.FIVIP.com, 2008年8月23日。。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2010年香港富豪榜,美维荣誉创办主席唐翔千身家8.5亿美元,列第40位《40富豪身家大升至1350亿美元,唐翔千、黄子欣入榜》, http://www.ETNET.com.cn, 2010年2月4日。

(四)价值观的传承

唐氏家族历来重视对子孙的教育,各代家族领导人的言传身教也影响了唐氏家族一代代的子孙。从唐景溪开始,唐氏家族就积极投身慈善行为,关心地方公益事业,修桥铺路,投资办学,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在无锡严家桥,唐氏祖辈投资或捐资兴建的项目有十二处之多。

唐翔千的父亲唐君远自奉节俭,提倡家用宜紧。不注重个人积蓄,一生租住公房。积善行善的家风,深深地影响了唐君远的财富观。“财富取之有道,财富为社会所用”,是他的处世之道。修桥铺路,捐资赈灾,扶弱助残、奖教助学、关心文化事业等方面的善事,屡见于唐君远一生。“爱国重教”是唐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唐君远87岁寿辰时恳切地对子女说:“我个人什么都不需要,只要一笔钱办一个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遵照唐君远的意愿,1987年在上海大同中学创设“奖学金”。后又把教师列为奖励对象,奖励范围也逐步扩展到其他学校。唐君远不顾年事已高多次热忱到学校看望师生,并亲自为获奖师生颁奖。

“实业救国、实业兴国”也是唐氏家族历来重视的价值观。1979年,唐君远在赴港期间对长子唐翔千说:“你要带头到内地投资,办点企业,引进点先进设备,为国家作点贡献,为家乡做点事业。如果蚀了本,就算对我的孝敬”。遵从父亲意愿,唐翔千在深圳做成特区第一批补偿贸易,在新疆建成第一家合资企业,在上海办起第一家合资企业。在唐翔千所述的《唐氏家训》中提到了“持家、兴业与为人”,在“兴业”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创业以办实业为主”,由此可见其父辈们办实业的理念对其影响之深。而在“持家”方面,唐翔千提到,勤俭定能兴家,奢侈足以败业,自奉必须俭约,家用宜紧,切不可铺张浪费。这位严谨治家、孜孜不倦的实业家,有一次很感慨地对人说:从小到大,我没有过过富家公子的生活,倒是经常被教育“一个铜板掰成两个用”。其对子女采取传统儒家教育方式,以致唐英年在香港竞选第二任议员时,竞选广告词是:妈妈跟我说做人要脚踏实地《出身纺织世家 唐英年胞弟建电子王国》, http://www.FIVIP.com, 2008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