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法律、社会与管理(第4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比较的再认识

宁波作者简介:宁波(1972~),山东宁阳人,硕士,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文化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海洋世纪的兴起,使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的比较成为热门话题。普遍的观点认为海洋文化比较开放,大陆文化比较保守。海洋文化是以西方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蓝色文明,大陆文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农耕文化和黄色文明。因此,关于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的比较,其核心是东西方文化孰优孰劣的问题。然而,是保守还是开放,与是大陆文化还是海洋文化没有必然联系。大陆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主体内容,其主旋律是开放而进取的;海洋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不乏保守、落后的内容。事实上,保守的根源在于所形成的特权文化,而与是大陆文化还是海洋文化无关。当前,发展海洋经济,不应将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在比较中对立,而应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构建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关键词:海洋文化 大陆文化 保守 开放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强国的崛起,无论是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还是俄罗斯,都是依靠海洋,发展成为世界强国。”韩兴勇、郭飞:《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载《太平洋学报》2007年第6期。海洋世纪的兴起,使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特征的比较成为热门话题。

一 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含义

“大陆文化指‘以在内陆(通常为大河流域)谋生为主导方式而孕育或发展而来的文化’,中国即是典型的大陆文化主导型社会。海洋文化(或海上文明)是指‘以涉海活动为主导的谋生方式而孕育和发展而来的文化’,如地中海地区即是海洋文化主导型社会。”庄国土:《中国海洋意识发展反思》,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对于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特征比较,绝大多数观点认为:大陆文化具有稳定与保守的特征;海洋文化则代表进取和开放。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一书中曾指出,西方文明之所以先进是得益于海洋文明,东方文明之所以落后是由于农耕文化。他认为,中国位于平原流域。“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这种超越土地限制、渡过大海的活动,是亚细亚洲各国所没有的,就算他们有更多壮丽的政治建筑,就算他们自己也是以海为界——像中国便是一个例子。在他们看来,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83~84页。“大陆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海洋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两者代表人类文明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王学渊:《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载《中国海洋报》2003年4月8日第A4版。按照黑格尔的逻辑,中国的大陆文化是发端于平原流域的一种农业文化(基本等同于农耕文化、农牧文化),因此是保守和落后的。

“一般认为,中国属于农业文明,希腊属于海洋文明。相应于此,中西传统社会模式分别为农业社会和海洋社会。”曹树明:《比较哲学视野下的传统农业社会与海洋社会》,载《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1期。因此,由于中华文化被贴上大陆文化的标签,西方文化被贴上海洋文化的标签,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特征比较的本质其实是东西方文化孰优孰劣的问题。换句话说,海洋文化是以西方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蓝色文明,大陆文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农耕文化和黄色文明。西方社会对海洋文化的推崇,其核心是以欧洲为中心、以西方文明为坐标表达其文化优越性,从而为其全球资本、文化扩张提供理论依据。马克思甚至都受此影响,把长城说成“最反动和最保守”的象征。李毅嘉:《卡尔·马克思和西方文明优越论》,载《东岳论丛》2005年第2期。然而,由于黑格尔、马克思从未到过中国,因而他们的观点有失偏颇。

大陆文化不能被简单地等同于保守,海洋文化也并非开放的同义语。一种文化是否稳定或进取、保守或开放,与是大陆文化还是海洋文化没有必然关系。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大陆文化尽管有保守的成分,但主旋律是进取、开放的;海洋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尽管表现出开放、进取的特征,却也不乏保守、落后的内容。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保守、开放为标签将两者对立起来,如以孰优孰劣为出发点进行判断、分析则更不足取。文化优劣论从本质上讲是违反现今被广泛接受的人本主义精神的错误取向。

由此可见,关于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的特征比较,其背后暗含着东西方文化孰优孰劣的问题,所谓海洋文化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代名词,而大陆文化则成为东方文化的基本标签。

二 大陆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主体内容

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史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人类文明史,可以说主要是一部无比生动、辉煌的大陆文化演进史。人类从混沌初开创造象形文字,到今天遨游太空、深入海底,始终是以陆地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大陆文化不仅构成人类文明的主旋律,而且从中衍生并创造了海洋文化。这是由人类是陆生高级动物这一基本生物性决定的。当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人们习惯上称领海和有管理与经济开发权限的专属经济区为“蓝色国土”。不称“海域”而称“国土”,正反映了大陆文化的深刻烙印。因此,如果简单地将大陆文化定性为稳定、保守,显然与人类文明史不断发展进步的总体趋势不相符。

中国几千年来的大陆文化以农业文化为主,从中衍生出海洋文化。“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中原文化是农耕文化(农业文化),农业文化是强势、主流,吸纳、融合游牧、海洋等弱势文化,游牧、海洋文化在局部地区是强势、主流,农业文化在局部地区被掺杂糅合成带有海洋文化的特质。农业文化、游牧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组成中国文化一个大的系统,海洋文化自组成一个小的系统。”李德元:《质疑主流:对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反思》,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顾准认为,大陆文化通常产生专制政体。古中国、古波斯、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以及西欧的高卢、塔尔苏斯、日耳曼等,都奉行这种政体。《顾准文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122页。专制政体下一般会产生两种力量——一种是驯服,另一种则是抗争,而抗争可以引入开放、进取与创新精神。这就是为何明清实施海禁以后民间海商活动依然悄然进行的根本原因。

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其他国家的海洋文化也都从属于大陆文化。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是在东方文化繁荣成果的刺激下勃发的。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激起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热烈向往,对以后开辟新航路产生了巨大影响。著名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航海探险的根本目的正是要寻找向往已久的“东方大陆”。他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抵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他先后4次出海远航,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即巴勒比海的巴哈马群岛)。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麦哲伦,其航海目的地也是大陆。他从西班牙起航,绕过南美洲,发现了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麦哲伦在航行探险中不幸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队继续向西航行,最后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因此,在西方探险家心里,海洋不过是一种媒介,其最终目的地仍是大陆。所谓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是以寻找“东方大陆”为出发点的,也是以发现新大陆为最高成就的。

由此可见,人类文明的主要依托和归宿是大陆,至少截至目前仍是大陆。人类所创造的各种辉煌灿烂的文明,基本上都是立足于大陆而发展的。因此,人类文明史首先是一部浩浩荡荡、洋洋洒洒的大陆文化发展史。

三 大陆文化的主流是进取、开放的

纵览人类文明史,其总体趋势无可辩驳地是不断进取、开放的,是一部生动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史。作为人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大陆文化的主旋律无疑也是进取、开放的。

古老的中华文化是农业文化、大陆文化,在五千年发展历程中谱写了一段辉煌、进取、开放的发展史。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大陆文化典型代表的唐朝,其开放与包容举世公认。唐朝都城长安尽管是典型的内陆城市,而非沿海城市,然而却是一个荟萃异域文化的国际文化中心。其开放程度要远远超过罗马。张国刚指出:“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西方学者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一个时代,被外国人称为‘天可汗的世界’。开放与兴盛,是唐代留给世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载《河北学刊》2008年第3期。“英国著名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有唐一代,‘盛唐气象’的恢弘、博大与开放,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象征。”宁欣:《唐代对外开放与经济繁荣》,载《河北学刊》2008年第3期。宋朝秉承了唐朝的开放与包容,文化、科学、教育等同样得到飞速发展。

唐朝(618~907年)的大气开放,与其几乎处于同时代的西方中世纪(476~1453年)的社会氛围形成鲜明反差。如果将海洋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同义词,那么在西方文化史上出现的“黑暗中世纪”又该如何解释?日本学者日下公人在《新文化产业论》一书中指出,中世纪的黑暗对今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欧洲历史中经常出现‘黑暗时代’一词,而中世纪究竟黑暗到何种程度却鲜为人知……或许欧洲人认为黑暗时代是一种耻辱,所以很少在教科书中提及。”〔日〕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范作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中世纪长达一千年的黑暗时期,无疑也是黑格尔所谓先进的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长时间跨度的保守与黑暗无论如何都难以与开放、包容相关联。

有趣的是,海洋文化并非沿海人的专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巡海皇帝秦始皇是土生土长的内地人,未曾从小耳濡目染海洋文化,然而在他一生5次的巡游中居然有4次巡海。除公元前220年第一次巡游陇西外,公元前219年、218年、215年和210年的4次巡游均是巡海。生于长安的汉武帝刘彻也是地地道道的内地人,一生曾7次巡海。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东起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的著名的“丝绸之路”,使中国首次成为世界大国,为隋、唐发展为世界中心奠定了基础,因而在西方史学界有“西罗马,东长安”之称。如果不以西方文化为中心,而是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坐标,这句话应该改成“东长安,西罗马”。不仅如此,汉武帝还先后开辟了3条海上航线:一是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的南北沿海航线;二是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的航线;三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黑格尔草率地将有如此开放胸襟的中华文化定性为保守实难自圆其说。

遗憾的是,随着封建特权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秦皇汉武之后的中国皇帝再未曾巡海,文化取向渐渐变为保守,至晚清达到极致。

四 海洋文化中不乏稳定、保守的内容

海洋文化并非开放的代名词,海洋禁忌文化中就不乏保守的内容。比如,忌讳妇女横跨渔船和渔网,认为“女人跨船船会翻,女人跨网网要破”;胶东一带的渔民和航海者禁忌七男一女在同一条船上,据说因为八仙的性别是七男一女,他们曾为过海而大闹龙宫,因而龙王忌讳一条船上有七男一女。一旦发现,会进行报复。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5页。连云港渔民“上船后第一次吃鱼,必须把生鱼先拿到船头祭龙王海神;做鱼不准去鳞,不准破肚,要整鱼下锅”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3~54页。。这些海洋禁忌文化是渔民受历史局限所创造的产物,其中虽然有不少有利于渔业生产的积极因素,可以规范人们的渔业行为和海上活动,但不少禁忌陋习在今天看来无不有保守、落后之嫌,限制了渔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著名的郑和下西洋耗费巨资、气势恢宏、成果显著。然而,尽管其表面是开放的,而且也的确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但其根本出发点却是为了维护皇家特权、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具有典型的保守特征。郑和航海活动结束后,明朝实施海禁,所谓“开放”的结果反而引来变本加厉的禁锢(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开海与禁海的斗争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与民争利、缚民于土、防范倭寇,以及对商人阶层力量的壮大感到不安的思想。在郑和航海的声势浩大的景象之下,却是民间造船和航海业的凋敝和民间海洋活动的委顿,一反历来以民间航海为主的海洋活动格局,实际上是一种畸形的繁荣。郑和航海正是在双方的斗争中进行的,并且禁海派逐步占据了主动,所以郑和航海更多反映了一种封建主义和集权思想的胜利。”徐凌:《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哲思》,载《中国民族》2005年第5期。可见,海洋文化当中由于利益取舍不同同样会出现严重的保守倾向。

类似例子不胜枚举。海洋文化不仅具有稳定、保守的内容,而且有时甚至比大陆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海洋文化不能被简单地与开放、包容画等号。而且,海洋文化的核心出发点是趋利,为了趋利可以不择手段,不惜掠夺他人财富、侵略其他国家、杀戮他国人民。因此,西方在缔造大航海时代的同时,也纵容了数量众多、臭名昭著的海盗。当印第安人用玉米和蜂蜜欢迎西方人踏上美洲大陆以后,结果却遭到西方人毫不留情的驱赶与屠杀。这其实不是某些学者所谓的敢于走出去就是“开放”,而是卑劣和野蛮,是与文明背道而驰的极为落后的行为。

五 保守的根源在特权文化

无论是海洋文化,还是大陆文化,其实都不是保守的根源。保守的根源在于特权阶层所缔造的特权文化。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由开放走向保守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华文化是大陆文化而非海洋文化,而在于既得利益集团所推崇、维护的特权文化。一个社会一旦产生特权阶层就会产生既得利益,为维护既得利益、巩固特权、满足奢侈淫靡的物质享受,特权阶层势必会想方设法构建并不断巩固特权文化,竭力构建、完善一系列所谓祖传家法的“规章制度”。然而,就在特权阶层不断巩固和维持特权的同时,整个社会系统却开始日趋保守,并最终由于特权阶层膨胀到超出经济承载力而导致系统崩溃。这就是为何封建王朝在诞生之初一般都比较开明,汉、唐、宋、元、明、清等莫不如此,可随着特权文化的日益强化,封建王朝也就迅速走向保守与没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维护特权而形成的特权文化,最终会扮演特权阶层的掘墓人角色。

因此,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特权文化发展史。历朝历代的特权阶层为维护特权而制定、实施、完善的所谓王朝律典,最终成为促进封建王朝走向保守、腐朽、没落乃至灭亡的根源。比如清王朝具有典型特权等级特征的八旗制度,培养、纵容了大批八旗纨绔子弟,不仅使清王朝日趋保守,而且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并最终为清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再如英国作为历史上的海洋强国,曾创造出“日不落帝国”的神话,然而也正是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日益强化了特权文化,甚至王室为谋取利益而不惜丧失原则与海盗合作,这最终使英国重新回归为一个岛国。

仔细探究保守的根源,可以发现保守与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没有必然关联,而是特权文化的产物。无论大陆文化还是海洋文化,只要其内部产生了特权文化,就会使整个社会系统趋于保守。西方社会经过资本主义大发展之后形成了资本主义特权阶层,因此开始在诸多方面显露出越来越多的保守特征。

六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应协同发展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孙志辉:《提高海洋意识 繁荣海洋文化》,载《求是》2008年第5期。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陆文化、海洋文化,彼此之间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人为地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对立起来,并贴上保守或开放的标签,不仅无助于分析、理解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而且不利于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共同发展。被认为具有海纳百川特征的海洋文化应积极吸纳、包容其他文化,而非人为地去设置一些藩篱,以在人为设置的与大陆文化的对立中彰显自身的优越性。凡先入为主认为某种文化优越的观点,其背后无不隐藏着陈腐、保守与落后的思想。

“历史表明,一个临海国家如果只限于陆地发展,而忽视海洋的优势,就必然发展缓慢甚至导致衰退;只有注重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陆地与海洋的一体化发展,才能繁荣和壮大国家经济。”韩兴勇、郭飞:《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载《太平洋学报》2007年第6期。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都有开放、进取的内容,也都有保守、消极的成分。不加深入思考而草率地认为大陆文化保守、海洋文化开放,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对此,马丁·波纳尔(Martin Bernal)在其《黑色的雅典——古典文明的亚非源泉》中已经明确指出,“‘言必称希腊’的西方文明发展史,实际上是18世纪以来的欧洲学者,尤其是德国和法国的语文学家编出来的一个欧洲中心主义的故事”参见刘禾:《黑色的雅典——最近关于西方文明起源的论争》,载《读书》1992年第10期。。因此,在当前海洋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过程中,应有效地整合大陆文化、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促进二者协调有序地发展,同时要采取措施避免特权文化滋生蔓延,从而保障大陆文化、海洋文化始终作为开放的文化系统而存在。

目前,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而非海洋强国。为顺利推进中国海洋发展战略,尽早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应该始终坚持“海陆统筹”或“海陆一体化”原则,妥善处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关系,积极构建二者协调发展、互惠共荣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