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实行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整合的必要性
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实行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现行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是在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已经不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实行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整合,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12月,北京市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提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药品供应服务保障体系。2010年1月,郭金龙市长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新农合’、‘一老一小’、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完善医保惠民政策,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水平,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的目标任务。3月,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整合,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
(二)有利于实现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
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康,攸关每个人的健康权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基本医疗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快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制度整合,是实现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现实需要。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原则。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重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任务。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提出“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的总体要求。2009年6月,《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明确提出要“整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全市统筹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 2010年启动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工作,2011年初步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业居民医疗保险、 “一老一小”医疗保险等制度的整合。2010年11月,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
(三)有利于实现北京率先发展目标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是全国的首善之区,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北京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09年,北京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稳居第一,实现了产业结构从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的转变。1994年服务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1995年服务业比重超过50%, 1998年超过60%, 2006年超过70%, 2009年达到75.8%,第三产业比重继续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北京的城市化率较高,2009年城镇人口比重为85%,乡村人口只占15%。从农业户籍人口来看,2009年北京农业户籍人口273.9万人,同期北京常住人口1755万人。2009年,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出要重新认识首都“三农”问题,他说首都的农民是北京的市民,是推动郊区发展的动力,是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为此,必须打破传统户籍制度的束缚,将北京的农民当作市民对待。北京正致力于率先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以及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有条件、有责任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是实现北京率先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
(四)有利于降低医保制度运行成本
2010年,北京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有16个之多,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有3个、区县“新农合”政策有13个,加上有的区实行乡镇统筹,具体政策标准更多。各项制度独立运行,筹资标准、筹资方法、待遇标准、支付方法、基金运行、管理方式、经办方式、信息系统各不相同,导致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助等现象,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制度运行成本大。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可以大大节省制度运行的成本,提高医疗保险制度效率(见表25)。
表25 2010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