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
(一)
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这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总的角度,指明了一般民族的起源和形成的基本原理,科学地反映了民族起源和形成的客观规律。
人类最初并没有民族差别,是不分民族的。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的生活中,人类逐渐学会用火,制造石器工具,发明了弓箭和制陶术,懂得了饲养家畜与种植谷物,有了手工业和航海业。由于生产方面的这些进步,人类的婚姻关系也由“血缘家族”逐渐过渡到“群婚家族”(即“普那路亚”家族),也就是说,由最初兄弟姊妹之间可以通婚逐渐走向反面,即禁止兄弟姊妹之间通婚,最后,发展到连旁系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也禁止了。在这个基础上,人类开始形成了不同的氏族。氏族内部是绝对禁止通婚的(因为他们都是一个母系生下来的子女)。恩格斯认为,氏族的形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由于人口的自然繁殖,氏族又发生了分化,一两个氏族分化成为四个氏族,四个氏族分化成为八个氏族……这些氏族彼此之间称为胞族。许多胞族结合起来,便形成了部落。部落是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每一部落有自己的军事首领,由部落大会选举产生,部落大会也可罢免。各部落还有自己的部落议事会,由各氏族选出的酋长组成,处理全部落的重大事务。部落的形成,与那个时候的不同氏族之间经常发生掠夺性的战争有直接关系。恩格斯指出:“他们是野蛮人,掠夺,在他们看来,是比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以前他们进行战争,仅仅为的报复侵犯,或者为扩大已经感觉不够的领土,现在进行战争,则只是为的掠夺,战争成为经常性的职业了。”各氏族的人们既要经常出去掠夺别人,又要经常防御别的氏族的人前来掠夺,这就需要把近亲各氏族的人群联合起来,于是推动血缘亲近的氏族或胞族结成了部落。而掠夺本身也反映了人类的生产水平有了提高,劳动生产品日渐丰富,这才会引起邻人进行掠夺的欲望。如果生产出来的东西仅够糊口度日,那么,邻人想要掠夺也没有可掠夺的东西,因而也就不会产生掠夺的思想。
部落的进一步发展,就引导各部落的人群结合起来而形成为民族。摩尔根也指出:“‘部落’和 ‘民族’严格说来并不是等同的东西,在氏族制度下,只有当结合在一个政府之下的诸部落融合为一个整体时……这时民族方始产生。”摩尔根讲到希腊民族的形成时说:“氏族整个地加入胞族,胞族整个地加入部落,部落整个地加入民族。”摩尔根讲到印第安人的诸部落时又说:“部落联盟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东西。”这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的部落联盟是“形成民族的第一步”的论点是完全一致的。
是什么因素推动部落的人群结合起来而形成民族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比方在古代,所有民族原是许多不同部落由于物质关系和利益,例如对他族之敌视等等而结成的。由于生产力的缺乏,每个人必然不是做奴隶,便是拥有奴隶……因此,属于某一民族,乃是人人 ‘最自然的利益’。”由此可见,由若干部落的人群结合起来而形成为民族,其决定的因素是“物质关系和利益”,如“对他族之敌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所谓“对他族之敌视”,就是指亲近的各部落的人群为了防御其他部落的人群进行掠夺和报复,需要联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由于亲近部落的人群需要联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这就推动亲近部落联合起来而结成了部落联盟。结成部落联盟,就是迈开了“形成民族的第一步”。但是,正如摩尔根指出的,“部落联盟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东西”,但还不能说部落联盟就是民族。因为部落联盟基本上还是属于军事性质的组织,部落联盟也是自己的最高军事首领,还有自己的联盟议事会。部落联盟的主要职能是对外统一各部落的军事行动,对内处理各部落之间的纠纷。民族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有它自己的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等等。这种共同体的形成要经过一个相当长期的发展过程,一旦形成以后,就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发生一些暂时的原因即告消失。
民族的共同语言的形成和民族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共同语言的形成,首先是由于各部落结成联盟的军事需要,因为各部落的人们要在一起打仗,在战争中要采取共同的一致行动,自然需要沟通彼此的语言。但是,各部落不可能天天打仗,而参加打仗的人一般都是年轻力壮的男子,妇女、儿童和老人一般是不会去参加打仗的,所以仅仅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还不可能形成全民族的共同语言。全民族的共同语言的形成,主要在于“物质关系和利益”,即在于天天进行的、吸引男女老幼参加的、越来越频繁的产品交换行为。
产品交换就是一种很重要的“物质关系和利益”,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当人们生产出来的东西仅够自己糊口度日,没有什么剩余产品的时候,不可能产生产品交换行为。只有生产水平提高了,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自己消费之外,还有了剩余,把它拿出去,以交换自己缺少而又需要的东西,这时才会发生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换行为。恩格斯指出:“起初交换是在部落与部落之间由各氏族长来进行的。到了畜群转为各自的财产的时候,个人与个人间的交换,便逐渐占优势,乃至成为交换的唯一形式了。”
各部落之间的交换行为的大量发生,提出了沟通各部落之间的方言的需求,特别是结成联盟的各部落之间,由于血缘关系比较亲近,各部落虽有自己的“独有的方言”,但他们所操的方言“尚能互相了解”,因此,沟通亲近部落之间的语言并不十分困难。那时各部落之间进行交换,是在一个指定的地方,“日中为市”,“以物易物”,在这种市场上,各部落的男女老幼成员都有资格参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生产品日益丰富,交换的品种、数量、次数就越来越多,这就是沟通彼此语言的一座大熔炉,人们天天见面,天天打交道,势必产生一种共同使用的语言。在这种语言中,当然要吸收各部落方言中的有用的语汇,但是它并不是各部落方言的拼凑,而是融合了各部落方言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语言。这种新的共同语言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结成联盟的亲近各部落的人群形成为民族的过程。
当然,氏族和部落也有自己的共同方言、共同住地和共同的风俗习惯,从这一点上讲,氏族、部落和民族也有其相似之处。但是,氏族和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民族则是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氏族、部落和民族在本质上的区别。
由部落发展成为民族,这是世界上一般民族形成的规律,也是一切古代民族形成的规律。恩格斯在讲到古代民族的形成问题时,以希腊、罗马、日耳曼三个民族作为典型的例证,加以叙述。
雅典人在其发展中,比美洲土著民族中之任何一种都更前进了一步,相邻的各部落的单纯的联盟已经合并而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了。
古代的罗马民族是由三个部落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属于罗马民族的人,一定必须是氏族成员,并且通过自己的氏族而为 ‘库里亚’(胞族——引者注)及部落的成员的人。”
德意志人在恺撒时代已结成部落联盟。“一般说来,在联合而为民族的德意志诸部落中,有过这样一种组织……即人民大会,氏族首长议事会及企图获得真正国王权力的军事首领。”
根据我国史料来看,汉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古代的希腊民族、罗马民族及日耳曼民族的形成经过同样的过程,即先由部落结成部落联盟,然后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为汉民族的。我国史学界的许多同志认为:所谓“尧舜禅让”,就是许多部落结成的联盟共同选举一人当最高军事首领,主要任务是对苗黎的防御及主持祭祀。这个论点如果能够成立,那就说明尧舜时代,我国正处在部落联盟阶段,是正在走“形成民族的第一步”。夏代以后,由于部落联盟的最高军事首领的地位和职权被夏禹的子孙们霸占了,变成了世袭性质,从此一方面是部落联盟逐渐演变成了国家,另一方面是在原来的部落联盟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即现在的汉族。
我国夏代是否已进入奴隶社会,史学界尚无定论,但是蓄养奴隶的现象肯定已经有了,因为在原始社会的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已经有了奴隶。摩尔根指出,奴隶制的产生与民族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在这个阶段(即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引者注)产生了奴隶制,它和财富的生产有直接联系。……由于这种情况,特别是由于有了农业而扩大起来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民族便开始发展起来,开始在共同管理之下有上万计的人而不是以前的几千人了。”如果我国的夏代尚未进入奴隶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的话,那时也完全有条件形成一个人口以上万计的强大民族。
秦汉以前,我国史书中一般都把汉民族叫作“诸夏之族”,简称“夏”。有时也称“华”“诸华”“华夏”。说明在秦汉以前,民族名称还没有固定下来。但是“诸夏之族”这一称呼是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还在使用。从汉朝开始,“汉人”这一名称才逐渐普遍使用起来,据说最初是由匈奴等北方民族先叫起来的。而且,最初的“汉人”还不是民族名称,而是泛指汉朝中央政府统治下的人们。但是自汉以后,我国史书中很少再用“诸夏之族”这一称呼,自己也承认是“汉人”,并把“汉人”用的语言称为“汉语”,“汉人”用的文字称为“汉文”,于是“汉人”才逐渐地变成了固定的民族名称。唐朝时候,外国人一度把“汉人”称为“唐人”(现在还有些国家把华侨聚居区叫“唐人街”),但因为“汉人”这一名称已经使用习惯了,变成了汉族广大人民自己的称呼,所以就相沿固定下来了。从秦汉以前汉族自称“诸夏之族”这一名称推断,汉族这个民族可能是在夏代就已形成的一个古老民族。汉民族的形成时代如果从夏代算起,到现在已有了四千余年的历史。
对于汉民族形成问题,我国史学界有过长期而激烈的争论。争论的一方认为:汉族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形成为民族的。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这里不拟多谈。争论的另一方认为:汉族是在秦汉时代形成为民族的,是在“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我也不太同意这种观点。理由有以下两点。第一,认为汉族是在秦汉才形成为民族,这显然是割断了汉族的发展历史。因为现在存在下来的殷代甲骨文、周代金文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大量史料证明,秦汉以前的“诸夏之族”和秦汉以后的“汉人”,并不是两个民族,而是一个民族。第二,认为汉族是在“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民族”,这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问题理论里面,找不到任何理论根据。
在我们中国,不仅汉族是一个古老民族,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也是很古老的民族。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我们中国……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不拟在此一一论述。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起源和形成的规律,和汉民族有许多相同之处。
(二)
从部落发展成为民族的规律,是一般民族的形成规律,它并没有包括所有民族的形成规律,特别是近数百年新产生的、历史比较短的民族的形成规律。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又不断形成了许多新的民族,这些新的民族并不是由部落发展成的,而是由古老民族中分化出若干人口,发展成了新的国家和新的民族。例如英吉利民族就是由古代的罗马民族和日耳曼民族分化出来的人口组成的。恩格斯指出:“英吉利民族是由德意志人和罗马人构成的。其形成的时候正值这两个民族刚开始彼此分离,刚刚开始向对立的两极发展,德意志因素和罗马因素并列地发展,最后形成一种具有不调和的两极的民族性。”英国的历史证明,在公元1世纪至2世纪时,罗马帝国曾征服过不列颠岛,并把它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民族有一部分人口就移居到不列颠岛。后来,在5世纪至7世纪,日耳曼民族的两部分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又侵入了不列颠岛,长期占领了这个岛。从此以后,就以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为主体,逐渐同化了原先进入不列颠岛的罗马人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克勒特人,以及后来移入的若干丹麦人和诺曼人而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就是现在的英吉利民族,也叫“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英吉利民族形成的时间,如果从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侵占不列颠岛的那个时候算起,到现在有1300年至1500年的历史。
在近几百年期间,全世界又形成了许多新的民族,这些新民族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各国向殖民地大量移民的直接结果。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在的美利坚民族,是以英国移民为主体,吸收和同化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大量移民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17世纪初期,英国开始向北美洲移民,到18世纪初期,英国在北美洲的移民已有100万人。“七年战争”结束时(1763年),英国在北美洲的移民增加到200万人。从“七年战争”结束到现在,只经过了短短200多年时间,美利坚民族已发展成为拥有2亿以上人口的大民族。
美利坚民族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民族同化史。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指出:“在现代先进的资本主义条件下,民族同化的过程的规模一般究竟有多大,从北美合众国的移民材料中就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概念。1891~1900年这十年内,从欧洲去的移民有三百七十万人,而1901~1909年这九年,就已经有七百二十万了。根据1900年的人口调查,美利坚合众国有一千多万外国移民。根据同一年的人口调查,纽约州好象是一个碾碎民族差别的大磨房,这里有七万八千多奥地利人,十三万六千英国人,二万法国人,四十八万德国人,三万七千匈牙利人,四十二万五千爱尔兰人,十八万二千意大利人,七万波兰人,十六万六千俄国移民(大部分是犹太人),四万三千瑞典人,等等。在纽约州以巨大的国际规模发生的那种过程,现在在每个大城市和工厂区也发生着。”这些事实无可争辩地说明,今天的美利坚民族,是由欧洲各民族中分化出来的人口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可说是现在世界上历史很短的一个民族,如果从17世纪英国开始向北美洲大量移民的那个时候算起,到现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美国宣布独立(1776年)算起,到现在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在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西班牙等国也曾向拉丁美洲大量移民。这些移民和当地居住的印第安人结合,并吸收和同化欧洲其他国家和非洲的若干移民,也形成了许多新的民族,就是现在的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西班牙人向拉丁美洲移民,大约是在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开始的,但大规模的移民,则是16世纪到18世纪的事。所以,拉丁美洲各民族的形成历史也是比较短的,历史最长的也不到500年。
由于这些新民族都是由其他民族分化出来结合而形成的,因此这些新民族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总要继承原有民族的若干传统特点,特别是原有民族的语言。这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有民族的语言,例如美利坚民族就是如此。现在美国人的语言和英国人的语言基本相同,但是美国人和英国人已经发展成为两个民族。拉丁美洲各民族基本上也保存了原有民族的语言,大部分拉美国家都用西班牙语,只有巴西使用葡萄牙语,海地使用法语。但是拉丁美洲各国现已发展成为许多独立的民族。
另一种情况是,既保留了原有民族的一部分语汇,又吸收了当地的其他民族的一部分语汇,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语言。英吉利民族的语言就是如此。现在的英语和德语是一个语族,因为英语中保留了古代日耳曼语的若干特点,但是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移居到不列颠岛以后,又吸收了当地其他民族的若干语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语言,即现在的英语。英语和德语现在是不同的两种民族语言。
还有一种情况是,放弃了原有民族语言,而采用了当地的大多数人口所使用的另一种民族语言。我国的回族就是如此。元时“回回人”大量移入我国时,也是保存原有民族语言的,元朝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传授回回语文的“回回学”。后来,“回回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为了适应我国的生活环境,就逐渐采用了汉语。但是回族和汉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从以上的情况看,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起源和形成的理论,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从部落发展成为民族”的理论,它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的角度来说的,它指的是一般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这一理论既适用于古代社会的所有民族,也适用于今天还存在的若干古老民族;另一个方面是从原有民族中分化出一部分人口而形成新的民族的理论,这一理论适用于阶级社会形成的新的民族,特别是适用于近几百年期间形成的新的民族。这两个方面的理论构成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的完整的学说。因此,对于每一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应根据每一民族的不同的历史进行具体分析,不能拿任何公式向每一民族的形成问题上去套。
(三)
由于各民族形成的时间、情况不同,历史长短不同,因而各民族所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也就不同。有的民族由于形成的历史很长,它的发展过程和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基本上是一致的;有的民族则因为形成的历史较短,这些民族就不一定经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美利坚民族就是一个由于形成的历史很短,因而它所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很少的典型例子。美利坚民族一开始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作为民族来说,它就没有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几个历史阶段。但并不是说这几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对美利坚民族没有一点影响,大家都知道,美国历史上曾经大量的贩卖奴隶、使用奴隶,因此,奴隶制的一些特征(残余)就要在美国社会形态上有所反映。
拉丁美洲的各民族因为形成时间比美利坚民族早几百年,这些民族所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美国有所不同。拉丁美洲各民族形成时,西班牙等国虽已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封建经济还占统治地位。因此,西班牙等国移民就把他们本国的封建制度带到拉丁美洲,在那里建立了野蛮的地主庄园,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剥削。现在,虽然资本主义在这里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拉丁美洲的许多民族还处在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由于后来又增加了帝国主义的剥削,因而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半殖民地的性质。
英吉利民族由于形成的时间更早一些,它所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又与美利坚民族和拉丁美洲各民族不同。英吉利民族开始形成的那个时期,欧洲大陆已进入农奴制的封建社会,所以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就把欧洲大陆的农奴制带到了不列颠岛,在那里建立了农奴制的封建社会。后来,随着产业革命的发生,英吉利民族又是较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民族。
我国的汉族是一个具有4000余年历史的古老民族,汉族的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果夏代还未进入奴隶社会的话,那就还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即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殷周时代肯定已进入了奴隶社会,秦汉以后,又转化为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在,我国各民族在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胜利地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向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迈进。
由于各民族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这个问题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列宁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党纲的报告》中说:“我们说,必须考虑到这个民族是处在从中世纪制度到资产阶级民主制或从资产阶级民主制到无产阶级民主制的道路上的那一个阶段。这是绝对正确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弄清楚了每个民族所处的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才能正确地制定适合于每个民族的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和不同的革命性质、任务、动力、前途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牙含章:《民族形成问题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