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综述
对于经济结构的理解,在不同语境下是不同的。例如,当我们谈论结构改革的时候,我们所说的结构往往是指经济体制和经济机制方面的内容,属于制度经济学或规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而当我们谈论经济调整或结构变化的时候,我们所指的结构一般就是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或经济特征,属于实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本书对经济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以后一种定义为基础展开的,最终落脚到在不同经济结构下,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治理评价和设计等规范问题上。具体来说,我们将首先研究以生产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构和金融结构为代表的经济结构,然后再研究这些结构问题是如何决定和影响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治理措施和有效性的。
经济结构影响宏观治理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分析思路在于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关系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这也是本书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 经济结构影响宏观治理的理论综述
不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最初外生的政策变量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中间目标达到最终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无疑会因为经济结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外生的政策变量要平滑经济增长,一定要通过引导居民的消费行为及公司的投资和生产行为产生变化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分配结构和金融结构又会影响居民消费行为及公司投资和生产决策对外生政策变量的反应。
(一)经济结构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直接影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影响投资、实际产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等中介变量的方式影响传导过程,是分析和说明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之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诱发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一整套机制的理论,就是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过程和渠道。而不论哪一种传导机制,都会受到以生产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构及金融结构为代表的经济结构的影响。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归纳为四种渠道:①与货币机制相关的货币供给或利率或直接利率的直接渠道;②与信贷机制相关的狭义信贷渠道、广义信贷渠道(又称为资产负债表渠道)、银行资本金渠道;③与初级政权机制相关的股票价格渠道,包括关于投资的q渠道、关于消费的财富效应渠道、关于居民资产组合的流动性渠道等;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汇率渠道等。
1.实际利率渠道
利率传导机制理论是最早出现,被不少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最重要和最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首先在货币市场上引起利率的变动,而利率的变动又在商品市场上引起投资规模的变化,而投资规模变化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投资规模的变动随之引起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化。即货币供给(M)-利率(i)-投资(I)-总产出(Y)。
其具体传导过程如下:
2.信用传导渠道
信用传导渠道包括两个传导途径:银行贷款途径和资产负债途径。
(1)银行贷款途径主要是基于银行贷款仍然是现代社会主要融资渠道的现实而提出的。当货币当局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银行体系的储备金减少,活期存款(D)也相应减少,在银行资产结构既定的条件下,银行可贷资金(L)减少,贷款规模随之下降,使得那些依赖银行存款的借款者不得不减少投资支出,最终使产出下降。其具体传导过程可以表示为:
M↓⇒D↓⇒L↓⇒I↓⇒Y↓
(2)资产负债表途径是指货币政策可以从两方面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以紧缩性货币政策为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直接增加了借款者的利息支出,减少了企业的净现金流(CF)进而使企业的资产状况恶化;利率的上升也意味着企业风险上升和担保品价值(Pe)下降,企业净值下降,财务状况恶化,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可能产生的损失相应提高,贷款无法归还的可能性加大,必然使银行净值下降,贷款(L)萎缩,从而企业投资(I)下降,产出(Y)减少。其传导过程从现金流和资本价值两个角度可以分别表示为:
M↓⇒i↑⇒CF↓⇒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L↓⇒I↓⇒Y↓
M↓⇒Pe↓⇒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L↓⇒I↓⇒Y↓
3.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价格渠道
有两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得到货币学派的格外强调:托宾q理论和财富效应,而两种渠道实际上都是通过股票价值来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的。
在托宾q理论中,托宾q定义为企业的市值除以资本的重置成本。因此,当货币供给下降时(M↓),公众因缺少货币而减少支出,从而减少对股票需求,引起股票价格下跌(Pe↓),进而是q的下降(q↓),这又会引起投资支出下降(I↓),最终使总产出下降(Y↓)。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
M↓→Pe↓→q↓→I↓→Y↓
财富效应是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他的财富,其中包括人力资本、实际资本和金融财富,而股票是金融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股价下降时(Pe↓),消费者财富会减少,进而导致消费的下降(C↓)和总产出的下降(Y↓)。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
M↓→Pe↓→财富↓→C↓→Y↓
4.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汇率渠道
货币当局紧缩货币时,货币政策首先通过实际利率上升造成资本流入和汇率(E)升值,汇率升值又造成国内物价水平(P)的下降,最后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其传导过程可以表示为:
显然,不论从上面哪一种传导机制看,其作用都会受到以生产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构及金融结构为代表的经济结构的直接影响。
(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与货币政策一样,财政政策的实施也存在着如何从政策工具变量到政策目标变量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特定的传导机制使政策工具变量对相关名义和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并最终把政策工具变量转化为政策目标变量(即实现期望值)。在这个传导过程中,经济结构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传导与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构
财政政策工具变量的调整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实得货币收入。这主要是通过对居民个人征税,使其税后收入减少或通过某种形式的补贴使居民个人的实得收入增加。居民个人收入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其储蓄与消费的行为,而且也会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可能导致劳动者在工作与闲暇中重新做出选择,从而对总产出产生一定影响。
财政政策工具变量调整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上。税后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最终影响经济增长。
2.利率和货币供给传导与金融结构
在正常情况下,也就是在货币发行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的增长相当于在资本市场上增加了对资金的需求,从而将导致利率水平的上升。这样,在财政支出扩张的同时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出效应。因此,财政政策能否最终实现扩张,就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而这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下结果是不同的,因为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下居民和企业的行为将决定财政乘数的大小。
3.财政乘数的传导
对于财政乘数来说,尽管它同样决定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但是更直接地反映了经济结构(主要是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分配结构和金融结构)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从支出方面来看,一个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为:
其中,
Ca代表自主消费,Yd代表可支配收入,即总收入扣除税收(T)后的收入,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对(3)式求解可得:
根据(5)式,我们就可以得到简单的财政支出乘数:
它表明的是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这种影响程度就是所谓的购买性支出乘数。第一,支出乘数是正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方向相同。第二,政府增支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量为支出增量的1/(1-b)(1-t)倍,也就是说,政府支出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税收倾向,并且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成反比。第三,同税收乘数相比,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这说明,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作用大于税收政策。
求(5)式对T的导数,又可以得到税收乘数:
它表明的是税收的变动(包括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这种影响程度就是所谓的税收乘数。第一,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相反。第二,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减少量为税收增量的b/ [1-b(1-t)] 倍。可见,若政府采取减税政策,将会成倍刺激有效需求,有利于经济增长。
最后,政府在增加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购买支出,这些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增加是什么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平衡预算乘数:
从理论上讲,Kb应该等于1,但是,在存在转移支付的情况下:
这就是说,即使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若同时等额地增加支出,国民收入也会等额地增加。换言之,即使政府实行平衡预算财政政策,由于b<1,所以财政政策仍具有一定的扩张效应。
从财政政策的几个传导机制看,收入与财富分配结构和需求结构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且间接影响生产结构和金融结构的传导。
二 经济结构影响宏观治理的实证综述
经济结构对宏观经济治理的影响的实证研究一般具体为经济结构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一)经济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Poole以产出的方差作为目标函数,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随机冲击变量,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展开研究。他指出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参考经济体所受冲击的主要类型以及IS和LM模型的斜率,当经济体所受冲击主要来自需求层面、LM曲线较为陡峭而IS曲线较为平坦时,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可以降低产出的波动水平,而当经济体所受冲击主要来自供给层面、LM曲线较为平坦而IS曲线较为陡峭时,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可以降低产出的波动水平。
Krause、Cecchetti等以实现了宏观经济稳定(社会福利损失最小)的货币政策作为最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实际操作对最优操作的偏离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部分,被描述为货币政策“非有效”的程度,“非有效”程度的减小意味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增强,并进一步导致宏观经济稳定性的提高(社会福利改善),以分离出由于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带来的贡献,进而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社会福利改进中所起到的作用。
(二)经济结构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随着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困境,印尼、韩国和泰国经济因亚洲金融危机而严重衰退,以及最近美国和欧洲经济萎靡不振,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主要转向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发挥的经济刺激作用方面了,其目的在于判断在何种条件下财政扩张对经济的刺激会更为有效,在何种条件下无效。一般是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个方面来解释财政乘数大小和符号的决定因素的。
1.财政政策的总需求效应:消费结构的影响
(1)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凯恩斯主义者财政政策效应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利率和汇率机制产生的引致挤出效应与IS-LM框架的具体特征有关。
首先,它取决于私人投资的决定因素。私人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则挤出效应越大。其次是货币需求和货币政策。货币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对收入越是敏感,则挤出效应越大。第三是开放程度和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条件下,因利率上升吸引资本流入会提升汇率;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会出现完全挤出使财政政策无效;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扩张导致利率上升的程度比封闭经济条件下要小,当资本完全流动时,由于货币供给会增加,就能确保国内利率根本不上升,因而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2)预期和李嘉图等价。
完全意义上的李嘉图等价意味着减税造成的政府储蓄的下降完全被私人储蓄的上升所抵消,而总需求不变,因而财政乘数为零。需要指出的是,李嘉图等价基于一些严格假定。如果人们缺乏完全预见性,流动性会受一定程度约束;资本市场不完善以及如果人们有将当前财政负担传递给未来几代人的非利他主义愿望等都可能使财政政策对消费产生某种强有力的影响。这样,李嘉图等价究竟有多少实际意义就值得怀疑,至少就完整意义上的李嘉图等价来说是如此。
2.财政政策的总供给效应:生产结构的影响
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大多集中在需求方,而实际上从长期看供给效应更重要。如果经济已经无闲置生产能力,短期内无法增大产量,则财政扩张必定要发生挤出。只有能促进供给的政策才能解决生产能力约束问题,且其影响主要为长期影响。
支出变化如何影响劳动力和资本生产力是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公共品及其他物品的政府支出会产生正的外部性,而削减那些浪费性的支出则可以促进经济更快增长。这一点在政府进行有形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分析模型中得以证实。其他模型也表明这类投资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很大影响,这意味着财政乘数很大。
3.财政政策效应的制度约束
制度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时滞、政治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
一般来说,较长的政策时滞会降低短期财政乘数值;持续大规模的赤字可能意味着某种对赤字的偏好,而对赤字的偏好可由几个政治经济方面因素加以解释;发展中国家具体制度方面的一些特点也会影响财政乘数的大小。例如,能否进行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以及融资成本的高低往往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制约因素。高负债的发展中国家无法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或者只能以苛刻条件融资),融资可能性决定了财政赤字的规模。但与此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又可能会提高乘数。
三 经济结构影响宏观治理的实证综述:国内的研究
通过对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经济结构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潜在影响。
(一)经济结构与货币政策
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减弱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货币当局应该采取必要措施防范经济开放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
(二)经济结构与财政政策
1.积极财政政策有挤出效应
一方面,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大规模的财政货币资金投资于基础建设,必然排挤经济主体进入部分竞争性的基础建设项目,抑制投资需求的有效增长;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配套,客观上减少了商业银行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的供应量。
如果政府的支出是靠税收增加的,那么,私人部门的投资将会减少;如果政府支出不靠增加税收来提高,那么意味着政府借款增加,这样同样会减少私人部门可借贷资金,从而减少私人部门的投资。因此政府增加支出会挤出私人部门的投资。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私人部门市场失败的情况,二是政府支出资金的来源情况。如果政府是从国外借款的话,那么对私人部门的排挤会减少一些。
2.积极财政政策不存在挤出效应
可以从增发国债对利率、借贷资金及居民消费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证积极财政政策没有产生挤出效应。第一,增发国债对利率的影响。由于我国尚未实行名义利率的市场化,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影响名义利率的升降。实际利率的上升主要是由物价水平下降,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随物价变动调整名义利率所致。第二,民间投资主要受到民间资本的边际产出和公共投资的影响,民间资本边际产出上升会提高民间投资。如果公共资本投向竞争领域,即与民间资本的生产相互代替,增加公共投资就会挤出民间投资。事实上,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领域主要是高速公路、供水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属于社会公共支出领域,对民间投资不会形成挤出效应。第三,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总体上是互补关系,扩大政府支出对需求总体具有扩张效应。
四 经济结构影响宏观治理的结论
通过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梳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内涵由于各个国家不同时期各自的目标取向的不一,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最终目标则在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所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高低最终体现在中央银行运用的政策手段能否借助中介目标影响到最终目标的实现上。②理解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需要紧跟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可以看出随着对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学派是一个逐步继承发展并且不断融合的趋势。如一般的共识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时期内影响价格而对真实产出却没有影响,但是在短期内对经济具有持续的影响。③对货币政策实施有效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和模型检验的方式。研究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具有显著效果。大量的模型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不一,与模型的假设和模型本身的适应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