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的365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25年3月21日
不相容原理的建立

微观粒子有着很奇异的性格,“不相容性”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有这种奇特的性质,在原子内,两个电子不可能处在相同的状态中。发现这件事的人就是德国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图1),他的这一发现是从研究玻尔的原子模型开始的。

图1

1922年6月,泡利来到哥廷根大学听取玻尔的讲座,玻尔介绍了他在建立原子模型时的一些思考,也介绍了索末菲对这个模型的修正。这次会后,泡利的导师索末菲提醒他:“要多留意2、10、18、36、50……这一组数,有可能从中发现点什么。”玻尔的讲座及索末菲的提醒对泡利的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玻尔-索末菲的原子理论遭遇到了瓶颈,尽管它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解决了紫外灾难,解释了塞曼效应,还预言了一些未知的元素,但它却不能解释“反常塞曼效应”。由于磁场的作用,原子的特征谱线会分成两条、三条或更多条,间隔彼此也不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当时困扰着许多人。泡利不喜欢玻尔的原子模型,也不同意电子的轨道跃迁解释,此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这个模型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它缺乏一个基本原理作为支撑,这就是使它不能继续向前发展的原因。在当时的物理学界,泡利看问题一向准确而尖锐,埃伦费斯特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他“上帝的鞭子”,果然,泡利对玻尔原子模型的看法再次切中了要害。

不少人在解释“反常塞曼效应”上遭到失败,泡利却想试试这潭水到底有多深,他试图给“反常塞曼效应”一个合理的解释,为此他整整奋斗了一年多,直到1923年6月,也没有得到结果,此时他还不到23岁。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一篇论文使他眼前一亮,这是卢瑟福手下的研究生斯托纳1924年10月发表在英国《哲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原子能级中电子的排布”。

斯托纳认为,就像惰性气体原子中的电子那样,碱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也有多种能态可以选择,例如,锂的价电子就可以选择8种之中的任何一种能态,而这个数值8正好就是周期表下一列氖原子闭合壳层的电子数。泡利立刻意识到,在这个说法里,可以找到玻尔原子壳层电子排布的量子数准则。

泡利耐心地思考了起来。在当时,原子的电子状态用3个量子数来表征,这就是nkm,对于电子的第一个壳层,也就是n=1、k=1、m=0时,对应的能量状态就是(1,1,0),这个壳层最多可以容纳2个电子;对于第二个壳层,即n=2,要么是k=1、m=0;要么就是k=2、m=-1、0、1,于是第二个壳层所可能选择的状态就是(2,1,0)、(2,2,-1)、(2,2,0)、(2,2,1),这个壳层最多可以容纳10个电子;依照同样的方法,对于第3个壳层,电子能态有9个可选的状态,最多可以容纳18个电子。

斯托纳的论文很枯燥,但是到了这里,他忽然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当原子中每个电子壳层都充满电子时,每个壳层可以容纳电子数是N=2n2。也就是当n=1、2、3、4和5时,满壳层的电子数是N=2、10、18、32和50,泡利见到这一系列数,立刻一惊,他忽然想起来索末菲的嘱咐,这不正是索末菲请他注意的那组数吗!

在这组数中,果然有些事情可以挖掘。面对这组数,他继续思考着,为什么每个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N会是n2的2倍呢?他下意识地认为,在自然规律中所显现的数字不可能没有道理,数字2绝不是偶然出现的,一定有更大的秘密蕴藏在其中。他忽然想到,数值2是否意味着还应该再加一个量子数来表征电子的排布呢?所加的这个新量子数一定与其他的量子数不同,它只可能取两个值,泡利把这个性质叫做“二值性”,它标志着电子的能态可以有双倍可取的机会。

看问题一贯犀利的泡利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新量子数的“二值性”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正是这个“二值性”造成了谱线的复杂分裂,由此揭开了“反常塞曼效应”的根源。更重要的是,电子的量子状态只能是“二取一”,由此使泡利发现了电子状态的一个重要规则,即“在给定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处于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状态之中。”这是泡利的一个重大的发现。1925年3月21日,泡利以“不相容原理”为题,把他的论文发表在德国物理杂志上,当时他年仅24岁。

在一开始,泡利的这一原理没有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事后的发展却证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物理学的进展,人们发现泡利原理适用于所有符合费米统计规律的粒子,即费米子。于是泡利原理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陈述是:“在由费米子组成的系统中,任何两个费米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和夸克等,都不可能处于同一个能态之中。”随着这一原理从电子扩展到所有费米子,这一原理在物理学中的影响也逐渐深远。在含有电子的体系中,在分子的化学键理论中,在固态金属、半导体和绝缘材料的相关理论中,泡利不相容原理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它成为量子理论中的重要原理之一,也是认识自然现象的基础理论之一。

1940年以后,泡利进一步证明,这个原理可以从相对论波动方程中推导出来。泡利原理在发表20年之后被人们重新提起,泡利因此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提名泡利的正是爱因斯坦。他认为不相容原理为发现自然新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是20世纪物理学中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图2是泡利发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致辞。

图2


关键词:沃尔夫冈·泡利,不相容原理,Wolfgang Pauli,exclusion principle

图1:https://en.wikipedia.org/?title=Wolfgang_Pauli

图2:http://www.dnaindia.com/world/report-with-nearly-3-nobel-prizes-per-million-switzerland-has-the-highest-number-of-nobel-laureates-per-capita-19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