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的365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74年3月22日
世界智库——罗马俱乐部

2012年4月15日,号称世界最大智库的“罗马俱乐部”在罗马召开了一次大规模研讨会,会议以“改变航程”为主题,专门讨论了“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这一天,正是“泰坦尼克”号失事的一百周年,选择这一天召开会议,加上主题的宣示,更具有特别的意义,使会议自始至终笼罩在这个历史事件的暗喻之中。图1是当时会议的情况。

图1

号称“工业革命奇迹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了”,人类社会“这艘泰坦尼克号大船”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与会者一致认为,人类是该清醒的时候了。要知道,像“冰山”一样,横亘在人类面前的一些其他的力量,要比科学技术更强大得多。人类不能一味寄托在经济增长与科学技术发展上,因为在经济增长、科技发展的同时,有可能预示着随之而来的某种灾难发生。更具重要意义的是,这次“改变航程”的活动特别邀请了新一代的年轻人,以群策群力找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来。

罗马俱乐部是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又被称为“无形的学院”,其成员来自全球现任或已卸任的国家政要、联合国官员、政治家、政府官员、外交官、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这些人都是世界知识界精英以及各国政策的制定者与参与者,他们掌控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命脉,又是对社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知觉者和敏感者。自它成立至今的40余年,罗马俱乐部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智囊团,主要从事全球性问题的研究、预测及宣传活动。随着影响的扩大,罗马俱乐部又建立了另外两个同级组织——“布达佩斯俱乐部”和“马德里俱乐部”,以及33个国家的网络。

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主要创始人是意大利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欧莱利奥·佩切依(图2)(Aurelio Peccei)和苏格兰科学家亚历山大·金(图3)(Alexander King)。这两个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对事物缜密的审视、极强的判断力和远见卓识,因为共同关注人类的命运,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

图2

图3

1968年,世界工业强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大部分人陶醉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此时,却突现出一批带有异样眼光的“前瞻者”,佩切依和亚历山大·金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意识到,囿于各自的领域,思考和解决全球问题受到了限制,必须召集不同领域的有识之士,从世界全局角度,以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社会的未来。在他们的邀请下,来自欧洲10个国家的30多位企业家和学者聚集到了罗马,商讨关于全人类发展的前途,特别是事关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一系列根本性大事。与会者达成了共识,在意大利百乐宫(Bellago)的大卫·洛克菲勒房地产商的资助下,罗马俱乐部由此诞生。

参加罗马俱乐部的人自称是“共同探讨人类未来的一群世界公民”,第一次罗马大会的主题是“人类的困境”。在一开始,他们的想法并不被人们所注意,甚至被认为是牵强附会、夸大其词、虚张声势。但是没有几年的工夫,这些想法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罗马俱乐部活动也受到了世界各界的关注。很快地,他们在世界上刮起了一股势不可当的“绿色风暴”,风暴触及了世界的各个研究领域。世界范围的学会、社团、团体的组织者、国家政要和政策的制定者,都在关注着罗马俱乐部在说什么,罗马俱乐部成为世界的智囊团和舆论的风向标。

在2005年11月19日的一次会议上,罗马俱乐部提出了他们的活动计划,即罗马俱乐部的“绿色宣言书”,又称为“绿色计划”。宣言书的标题是《人类的公敌就是人类自己》,它的前言是这样写的:

“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威胁、水资源枯竭、饥荒等,这一切,全部是由于人类的介入所造成的。在对付这些新的“敌人”时,我们走到了一起,并团结了起来。只有改变人类的态度和行为,这些问题才能得到克服。真正的敌人,只有人类自己……我们正在面临着一场生态崩溃的灾难,人类只能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持有尊重和爱护,把全球建成相互依存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这才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所在。”

1972年罗马俱乐部向世界出版了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它以雷霆万钧之势,以触目惊心且不容置疑的结论,立刻引起了公众的注意。这份报告从人类生存的高度,把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联系了起来,通过量化,构建出一个社会发展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估算,社会照此发展下去,经济增长终将付出代价。报告还对未来几十年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影响和人类的命运做出了预测,结论令人触目惊心。依照当时的经济发展模式继续下去,由于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未来人类社会走向崩溃在所难免。这份报告在瑞士圣嘉兰大学第三次学术研究会上宣读,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从此“环境运动”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也最大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影响到了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也渗透到了文化与生活的各个层面(参见本书9月26日“1972年警世之作——增长的极限”)。

自从1972年《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公诸于世,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出现以后,罗马俱乐部的活动开始引起了公众的注意。1974年3月22日罗马俱乐部又出版另一份研究报告《人类处在转折点》。这份报告是米哈伊罗·米萨诺维克和爱德华·帕斯托尔多年研究的成果,它引用了大量的技术数据,说明了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能源、原料、生态环境等方面一系列问题的严重后果,同时更着重提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很多是人为的,是在经济发展中本可以控制的,因此环境和经济的崩溃也是可以改善和避免的,正如文章题目所说,是可以“拐”过来的,人类应当从盲目经济增长转到绿色经济的轨道上来。

1991年,俱乐部又发表了另一份重要报告《第一次全球革命》。这份报告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了“相关问题群”(problematique)的概念。报告认为,解决全球问题,首先要注意到,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破坏、通货膨胀、城市衰落等问题是成群、交互出现的。当这一大堆问题交织在一起时,单独抽出哪一个问题,既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也不能从根本上获得解决。此外,无论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全球性的一致行动。这一报告指出,从历史上看,全社会从政治上统一起来,常常是出于共同的“敌人”,这个“共同的敌人”已经被发现,它们是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的威胁、水资源的匮乏、饥饿等,但是最大的敌人则来源于人类自己。

除了上述3份报告外,罗马俱乐部相继推出了《重建国际秩序》(1976)、《超越浪费时代》(1978)、《人类的目标》(1978)、《学无止境》(1979)和《微电子学和社会》(1982)等。这些报告与《增长的极限》、《人类处在转折点》与《第一次全球革命》一起,既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敲起了警钟,也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

为加强宣传与推广,加强国际的协作与交流,罗马俱乐部建立了33个国家协会网络,俱乐部的成员经过了精心挑选,这些人既要能参与研究活动,也要能撰写报告,更要能在一些主要领域内有号召能力和影响力,其中不乏世界级人物,例如一直致力于气候变化的前美国副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戈尔(Al Gore)(图4)。1992年,在他的推动下,召开了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Rio Earth Summit),在这个峰会上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他还一直协助联合国争取能在京都气候会议决议到期的2012年前,达到一项新的气候协定。1997年,戈尔在华盛顿特区召开的罗马俱乐部会议上担任全职主席。罗马俱乐部的成员里还有一位全球知名的思想领袖和活动家,他就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任执行董事莫里斯·斯特朗(Maurice Strong)(图5)。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致力于促进更有效、更可持续、更包容的全球经济发展。除此以外,成员里也不乏联合国资深官员、当前和过去的领导人、具有影响力的环境组织的创建人等。他们所参与撰写的报告不仅资料丰富,阐述详尽、说理透彻,还因视点新颖令人震撼。

图4

图5

2012年10月1日至2日,在《增长的极限》出版40周年之际,罗马俱乐部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了第40届年度会议,与会者有来自30个国家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工商业巨头、著名公务员、前国家领导人和其他著名受邀嘉宾。在这次会议上,《增长的极限》的作者,丹尼斯·麦多思和约尔根·兰德斯做了长时间的报告,他们分析了40年来的社会经济增长形势,以数字和图表说明了经济增长给我们这个星球带来的各种变化。他们的结论令人感到忧虑,特别强调“人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过度开发的危险境地并将由此失去对于跌入未来境遇的选择”。他们认为,如果照着目前这样的“过度消费”和“短期主义行为”的路线滑下去,人类将进入到了一个愈发危险的境地,这就是“不可避免地失去了选择未来的机会,也就是不可能再能拯救我们这个地球”。在这次会议上,其他研究组也报告了他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研究报告,结论同样不容乐观。会议展开了两天的热烈讨论,应对未来提出了各种可行性方案,图6是这次会议参会者的照片。

图6

自1968年罗马俱乐部建立,近半个世纪以来,它从名不见经传的几十人聚会,发展成拥有上千名成员、举世闻名的全球性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对现实人类活动考察中所表现出的视野前瞻性与社会责任感,它通过对全球变化的种种问题的考察,提出了对世界未来的预测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的科学精神,它分析和批判现实世界中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对人们生存意义与价值认识的提升,这一切,都充满了以人为核心,追求美好,关注人生,弘扬人性的现代人文精神。这些成果不仅震撼了世界,也使它成为享誉世界的“超级智库”。


关键词: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Limits to Growth,the club of Rome

图1:http://www.sustainablelifestyles.ac.uk/news/tj-club-of-rome

图2:http://www.clubofrome.org/?p=2406

图3:http://www.dr-king.de/dr-med-alexander-king-2/?lang=en

图4: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_Gore

图5:http://www.iisd.ca/crs/interlinkages/interlink3/3sept.html

图6:http://arcor.clubofrome.ro/The-40th-Annual-Conference-Of-The-Club-Of-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