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的365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0年1月22日
66只天空之眼——阿塔卡玛天线阵

在智利北部,有一片绵延近千里的阿塔卡玛大沙漠,这里号称世界的“干极”,平均降水量每年不足0.1毫米,曾有着91年全年不下一滴雨的纪录。高温少雨使这里寸草不生、人烟荒芜,没有任何生气。然而这些诸多不利生活的条件却恰恰适合观天:海拔高、氧气稀薄,利于观星;强烈的阳光可使太阳能电池有充足的能源;少雨干燥,没有水蒸气干扰,可以捕获清晰的信息;人烟稀少,少有电磁信号的干扰;平坦的大片土地,有利于巨大天线阵列的摆放。在世界上,能把这些“优点”集合在一起的地方还真的不多,于是阿塔卡玛大沙漠就成为天文学观测者们的首选。

在20世纪末,这块自古以来一向贫瘠、荒凉的大平地突然热闹了起来。从1998年5月开始,以欧洲南天文台为主,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地区合作,在这里开始兴建世界最大型的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The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 ALMA),以下简称“阿尔玛”。阿尔玛由66台口径为12米的巨大天线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恶劣的环境使施工异常艰难,人们像是来到了一片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星球。没有人、没有动物、没有植物,空气里更没有一丝水汽;海拔5000多米的缺氧高原使人眩晕、乏力;时而袭来的时速达到每小时上百千米的沙漠干风,裹挟着干沙扑向人脸,使人透不过气来;最热的时候,烈日像是要把身体内一切水分吸干;最冷的时候,夜间可降至零下25摄氏度,巨大的温差使人备受煎熬;为了长时间坚持工作,人们只能背着氧气罐来解决疲劳和头疼,而平时则住在地下的洞里。

2010年1月22日,天线阵工程终于如期完成了第一步进展,在仅安装好两台天线的情况下,居然获得了天体的高清晰像,达到了设计的要求,成为整个工程关键的一步,工程的调试也正式同步开始。全部工程于2012年3月12日完工,总投资为10亿美元。图2是施工情况,图3是正在调试中的天线阵。

图2

图3

阿尔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它拥有两个重要的特征:首先,与一般光学望远镜不同,它捕捉的是从外太空发来的毫米波和亚毫米波。以这个波段观星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穿透宇宙尘埃,使人能看到被尘埃和星际尘遮蔽的太空星球,还能窥见原来被覆盖的、更年轻的恒星和行星,获得它们的原始形象。

阿尔玛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巨大阵列,阵列相当于加大了望远镜的口径,使观察的分辨率大大提高。阿尔玛天线的观测精确度要比哈勃望远镜提高10倍以上,然而要想达到同样分辨率的效果,一台天线的口径必须伸展到15平方千米那样大,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当众多天线组成阵列,以60只眼睛一起盯住宇宙天穹时,不仅可以达到高分辨率,每台天线还可以根据观测需要,随时排列、组合,移动位置,形成所需要的阵列形式。此外,利用毫米和亚毫米波段,阿尔玛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工作。

阿尔玛天线阵所具有的上述优势,使它所提供的资料涉及了人们所关心的课题,从大爆炸能量的来源、宇宙的起源,到星系如何从最冷的宇宙气和宇宙尘中形成、恒星的起源、行星的起源,检测气体云中的氢和构成其他生命必需的原始物质,还可以研究生命的起源等。对于其他天文望远系统来说,所观测到的宇宙冷气和冷尘像一片墨迹,这个阵列由于它的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中详细的结构。

现在,全世界已经有900个天文学研究组在利用这个阵列发回来的数据工作。利用阿尔玛提供的数据资料,已经获得了惊人的研究结果,例如,首先看到了围绕着御夫座的螺旋结构,它提供了这颗正在走向死亡的红巨星的内爆情况,也提供了通过向外辐射物质形成其他星体的过程。在阿尔玛的数据还有更惊人的发现,在400光年之遥的一颗星的周围物质里,存在着“糖分子”,由此提供了那里可能有生命过程的证据。

阿尔玛工程的重要意义可以与人类登上火星相比。工程的总指挥沃尔夫冈·怀尔德说:“它的出现,就像用肉眼观星时代突然有了望远镜一样,是人类观测能力的巨大飞跃。”阿尔玛将为我们揭开通向宇宙和众星的新纪元。


关键词: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阿尔玛,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ALMA

图1:https://jarphys.wordpress.com/2013/09/30/syzygy-radio-telescopes-alma-nazca

图2:http://www.eso.org/public/news/eso0935/

图3:http://faculty.orangecoastcollege.edu/sgilbert/book/10-1-PrimitiveArrays-B/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