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已经陆续出版的中华水文化书系主要由三套丛书构成,即《水文化教育读本丛书》《图说中华水文化丛书》和《中华水文化专题丛书》。《中华水文化专题丛书》在最初策划阶段,曾准备称为“中华水文化理论丛书”。但是,考虑到水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其理论研究的深度比较有限,所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是特别丰富,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能否将一些零散的研究上升到理论层次并编撰出版一套理论丛书,这不管是对于丛书编委会来说,还是对于每一本书的具体编撰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后来,经丛书编委会专家反复斟酌并开会讨论,决定将该套丛书的名称改为“中华水文化专题丛书”。这样,一则可以淡化该套丛书的理论特色,二则可以为该套丛书的编撰提供较为合理可行的学术空间。
《水与哲学思想》即是该套丛书中的一本,力求从逻辑思维和哲学表达的方式出发,重点阐述、研究和分析中国古代以水为特质、以水为对象、以水为媒介的自然哲学思想与人文哲学思想。
本书开篇以绪论的形式,辩别了哲学与哲学思想的不同,介绍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简要论述了中外关于水的哲学思想的传承久远性和内容丰富性。
第一章通过对神话传说、河图洛书、水为万物之本源、水几于道、太一生水、易经之水和阴阳五行等六个方面内容的介绍和分析,印证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以水为源的自然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哲人对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起源、发展及变化的认识与理解,其中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水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起源因素,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和倾向。
第二章通过清与浊、刚与柔、动与静、利与害这四对与水直接相关的矛盾范畴的阐述,重点说明从辩证的角度思考和认识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以水为象的辩证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明显地从水中来,其观念论点系观水、思水之所得,同时又广泛而深刻地回到水中去,即将辩证思想又运用于治水、用水等活动中。
第三章通过对治国理政之水、军事战略之水、民事日用之水、农业生产之水及工事应用之水等方面的阐述分析,综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以水为枢的治事观,即水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国之要事,同时也关系到百姓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是世俗社会治事的枢纽之所在。
第四章以“以水为鉴的历史观”为题,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先贤以水为意象、以水为隐喻以及以水为镜鉴的历史观,表达了古代先贤关于历史发展变化的时空易逝、运动不息、济民爱民、诚信向善、君民关系如舟水等哲学思想和理念,并分别对儒家、道家、佛家以及科学与文艺中的水历史进行了一些介绍。
第五章主要是对中国古代以水比德的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论述,分别就上善若水、每临大水必观焉、盈科而后进、源清则流清、中而正、淡泊明志、海纳百川等价值主张的来历、其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以及相关历史故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说明流传至今的很多价值观念与自然之水紧密相关。
第六章分六节阐述了中国古代以水为乐的审美哲学及艺术观念,智者乐水一节主要是介绍儒家的审美思想和审美主张,相忘于江湖一节主要是介绍道家的审美思想和审美主张,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节重点论述中国古代经典诗歌——唐诗中关于水的审美意象和审美意蕴,画船听雨眠一节着重分析中国古代经典词曲——宋词中关于水的审美意境和审美情感,高山流水曲一节主要是介绍中国古典音乐中关于水的曲目精华,清明上河图一节主要是介绍中国古典绘画中关于水题材的名家名画。
六章内容涵盖了哲学领域中的多个论题,如关于世界的起源与发展、关于事物的对立与统一、关于世俗事务之治理以及不同表现形式的历史发展观、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艺术观等。
本书能够完成编撰出版任务,要感谢南昌工程学院张朝霞等老师在撰稿方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其所带领的团队完成了本书第三章到第六章内容的撰写与修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朱海风书记在审稿方面所给予的精心帮助,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李亮、周媛、刘佳宜等同事在组稿、编辑和出版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李宗新、董文虎、沈卫星、童怀、廖路明、王家新、袁建军、侯全亮、靳怀堾、汤鑫华、胡昌支、陈东明、周金辉、王厚军、汤英牛、洪大用、刘精明、王以亮等许多良师益友对本书的写作出版亦十分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和出版时间都十分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界读者批评指正!
李中锋
2015年9月于北京玉渊潭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