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学堂春意
省城内男女同校的学堂,静宇学堂是较早的一家。每到午休,教室内常有人不时来上一阵喧哗,或挑起一场争论,接下来便是没完没了的吵嚷,每日一到这个钟点,教室就成了言论挥洒的闹场。
尹玥无心掺和争执,她的心事,自打雨夜那场惊悚,感觉就没清爽过,更别说家中穷酸的窘境,爹失了工作,娘弃家不归,日子勉强支撑,她的读书,于是就成了家中负担。人说戏子的后代多离苦,她真正尝到了,以至于每日一顿午餐,若不能如期卖出一件“凌菊寒雀”,就得自带两块红薯干聊以止饥,如此她哪能不神情萎靡?上课走神,下课犯困也就成了常事儿,任凭大家吵翻天,她只管趴桌上犯起了困顿。
“咚”地一声,郭羽良起身时,不小心差点碰翻了桌子。
尹玥打个激凌,半梦半醒地责怪道:“郭子,你干啥!”
“嘿嘿。”郭羽良冲尹玥扮个鬼脸儿,扯开嘴笑了两下,算是致歉。
这一切都是无心,却惹动了叶曼的不快。
叶曼有张好看的娃娃脸,一双儿会说话的黑眸,她眼盯郭羽良,听尹玥口称“郭子”,又见俩人相视而笑,叶曼轻咬嘴唇,蹙眉沉思,心头涌出一丝酸楚,找了个借口,起身拿个本子,朝尹玥跑去。
“哎,姐们儿,先生批改作业,竟说我文不对题,你瞧瞧呗,我到底哪不对了?”叶曼假意讨教。
尹玥仰起脸儿,手攥半块红薯干,困顿地含糊其词道:“你……你问哪个?”
叶曼见尹玥有点傻里傻气,稍稍放心地翻开本,指给尹玥:“瞧,是这段啦。”
尹玥揉了两下眼,细看是“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
“叶曼,这是你作业?你显然是误读了,这一段,可不单单是‘与朋友相处之道’,这句子的要旨,怎么说呢?”尹玥一时想不出好的说辞,浅浅一笑道:“也难怪,这句子是很容易搞混!”
叶曼懵懂地摇着头道:“晕,你到底要说什么?”
尹玥细读原文,而后详解作答:“子曰,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关键在后面两句,实际是对前两句加注,说得是为政、理政之道,而不是交友之道。你理解是朋友相处之道,并不为错,但说好听点是以偏概全,说不好听点,那叫断章取义懂吗。”
“是这样!”叶曼脸一红,悄悄瞄一眼郭羽良,暗想:当初倒是先问了郭子,郭子也是这么说,只因那些为政、理政之词,我一个女子,哪有那兴趣?所以就忽略了。如今,本想难为一下尹玥,小小教训她一下,哪知她懂得比郭子还要多!教训不成,反让她在郭子面前长了脸,实在可恨!
叶曼心里后悔,却满脸是笑:“嘻嘻,我懂了,孔子夸子产,实际上是在传授治国理政的想法,并不只是交朋友那么简单,对吧?”
尹玥点头笑道:“你即以懂得,故意来考我是吗?得罚你当众重温一遍,让大家都听听,各位说好不好?”
叶曼正要在郭羽良面前露一手,被尹玥一激,顺水推舟道:“嗯好吧,孔子夸奖子产的深意,是在教人品行,说子产有君子的四种品质,先是‘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而后‘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前二者是因,后二者是果。”
郭羽良初听并未在意,叶曼一番有理有据的批讲,猛地吸引了他,赶紧也聚了过来,把尹玥、叶曼有关子产的话题,听了个心领神会。
叶曼仿佛身后长眼,头发朝耳后撩时,冲郭羽良莞尔一笑道:“郭子也来了?那正好,你不是对子产情有独钟吗?来一起讨论吧,很想听听你的高见。”
郭羽良见叶曼说得恳切,又见尹玥并众人都是期待的眼神,明知无可推托,也就不再客套,大方说道:“子产虽不是孔子弟子,极受孔子推崇,个中原因嘛,在于子产有做人的尊严,他与人相处,从不低声下气,更不妄自尊大,无论对君主权贵还是对黎民百姓,在他而言,均一视同仁。”
尹玥彻底醒了,忍不住赞道:“说得是,人有了自尊,才受人尊重。”
叶曼不甘于后,赶紧击掌道:“郭子说得太好了,大家鼓励一下子吧!”
随着叶曼的掌声和“号令”,骤然间掌声四起,郭羽良羞了个脸红,心里却有一丝美美的受用。
叶曼心有得意,回想刚才的一番较量,低头露出笑来。
同样是铁杆儿闺蜜,刘贞儿对叶曼的作为近乎麻木,一直独坐前排座位,神情木然,沉默不语,耳边的喧嚣,她只当是风吹而过,子产呀治国呀的争论,更未引起她丝毫的兴趣,直到大家散了,她仍旧正襟危坐。
尹玥逗说:“贞儿,你咋了,看上去仿佛愁肠百结,像个病西施,嘻嘻,你没事吧?”
贞儿淡淡一笑,把眼横道:“谁是病西施?你才有病呢!”
尹玥用手背靠了靠贞儿的额头,松了口气说:“没事就好。”
刘贞儿轻挡下尹玥的手,好奇问道:“哎,你手里是啥?”
尹玥松开手,是半块红薯干。
刘贞儿笑着:“嘿嘿,还以为是啥宝贝呢。”
尹玥将红薯干朝衣襟上蹭了蹭,小心装入书兜,若无其事地:“刚犯困,掉地上了,虽不是啥宝贝,这可是我的午餐。”
“这,这就当午餐啦?”刘贞儿有点意外。
“是啊,没了它,那我吃土、喝西北风了,咯咯。”
刘贞儿以免尴尬,不便多问,急忙把话题扯开:“快结业了,大家都在热炒上豫府公学的事儿,你可打算上豫府公学?”
尹玥不假思索地说:“我当然想上!”忽又无所谓地笑了笑:“还是算了,到时候再说!”
尹玥仿佛是苦难言,“也是穷到家了!”她呆呆地想,就连这顿红薯干,也是绣了一晚上的“凌菊寒雀”换来的,平常的书费、杂费,更是靠她不停地绣“凌菊寒雀”才能勉强交上,这真是没钱度日的节奏!她想考豫府公学,但家里穷成这副这样子,那学还能上学吗?豫府公学是省内一流学府,要么有钱,要么有人,否则,那就别想进去读书。
不过,身为紫玉的魂魄,尹玥并无丝毫怨气,相反,抛却前生公主身份,来到平民家做一枚小家碧玉,这正是紫玉的夙愿,为此,她把尹玥生前所有的生活细节做了揣摩、考察,两人性情趋同,仿佛是一种天缘,这一点,就连与女儿朝夕相处的父亲也未能察觉。经过筛选,她还发现了尹玥有个刺绣的爱好,这种兴起于宋宫的刺绣,成为当地女红的主要技能。刺绣的小生活,让尹玥变得越发沉稳、安静,让她懂得了什么叫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尹玥每绣上一件“凌菊寒雀”,能换到一两毛钱,这钱用来买口粮,够她和父亲吃上一两天。她的绣工算不得好,虽不华丽,但很细致。
有天,尹玥去刘青霞夫人宅上借书,见堂上有幅郎世宁的“凌菊寒雀”,她很喜欢那幅画,忍不住驻足,观赏良久,把那画看了个里外透彻,越看越觉得那画中的雀儿很像自己,在百鸟群中,雀儿无疑是最不起眼的,但那画上一对儿寒雀的妙姿,逼真又灵气。回到家里,她凭记忆绣开了,一有空就走上几针,绣好之后让刘夫人鉴赏,两相比对,刘夫人喜不自胜,夸尹玥悟性超好,绣工与画作有九分神似。从此,绣“凌菊寒雀”渐成“神技”和糊口的本领。
刘夫人出身显贵,家中不乏名人字画,尹玥偏就喜上了这幅看似不起眼的“凌菊寒雀”。她天生不喜尊贵摆阔的所谓大气,对画也是,诸如仙鹤、牡丹、鹰虎之类,她或敬而远之,或看过就忘,若是让她动手去绣,那一定极不情愿,别的不说,单是画中那种尊贵与霸气,就让她透不过气来。她从小跟父母学戏,啥苦都吃过,从不知娇骄二气为何物,她自诩自己的命运,酷似草房屋檐下的一只雀儿,这才是她对“凌菊寒雀”一见倾心的根由。
想到痴迷处,尹玥又有些昏昏沉沉。
刘贞儿忽然忙碌起来,又是笔又是本地翻腾着。
尹玥问了句:“喂,刚你还像坐禅,这会儿折腾什么?”
“下一节课是洋文课,你忘了吗?小心牧师老头上来就叫你领读!”刘贞儿一边低头收拾,一边道。
“洋文?牧师?”尹玥一脸懵懂,一想不对,赶紧又打起了哈哈:“哦哦,我懂了,就是洋文课?还有,还有牧师老头?”
尹玥显然对洋文课毫无心理准备,只好赶紧调适自己。
刘贞儿笑道:“你洋文是顶尖儿,又不怕牧师,你犯困,就先趴睡一会儿也不耽搁,省得你课堂上犯困,小心牧师老头用粉笔头砸你脑袋!”
“咯咯,”尹玥笑靥如花,原来自己还是学洋文的尖子生?一丝担心烟消云散,睡意也随之全无,“被你一闹,就是有一群瞌睡虫,也不剩一只了。”
开设洋文,男女同校,是静宇学堂的两大创举。洋文之于静宇学堂,得益于省城洋务运动的遗风,因省府所在,外国人来往频繁,洋文的热度也就逐步升温。光绪二十七年,澳洲传教士包崇德来静宇学堂,设立开封首个洋文夜校,至民国三年,静宇学堂学过英文的弟子至少已有两三茬儿之多。民国初年,又有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省府官僚们虽然守旧,毕竟潮流所至,无可回避,于是,陆续有了更多的牧师前来教习洋文,静宇学堂的洋文预习班随之越办越火。
这一年发生了好多大事,欧洲大战爆发,最终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事虽未央及内陆腹地,因袁世凯称帝而导致的内战满地狼烟,战事汹涌,到处是血雨腥风。
好在,这一年,开封城内无战事。
课前,郭羽良时不时会瞟一眼尹玥,好奇地听着她与刘贞儿的每一句对话。
开始学洋文时,正赶上男生们剪辫子,郭羽良不想剪辫子,就把怨气迁怒于洋文,因而他对洋文很腻烦甚至是抵触,男生们都在剪辫子,他偏不剪。
后因尹玥在班上的一次洋文领读,让郭羽良大开眼界,这直接导致他决定剪掉辫子,于是,他真的班上最后一名剪掉了辫子,并且也堂而皇之地学起了洋文。在他心里,这一切源于尹玥,这一切也开启了他一个朦胧,当然,他并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一种恋情的萌发。
直到豫府公学开设了洋文必修课,打算报考豫府公学的人猛然醒悟,原来学洋文,竟是一种先见之明。
郭羽良学起了洋文,他仍旧最喜欢论语,也喜欢“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之类的新文化,有次他捧着老子《道德经》六十四章,请澳洲来的牧师翻译成洋文,牧师一看傻眼了,场面很是尴尬。
郭羽良私下讥讽:“我呸,澳洲人不能教英语,下次最好有个英国人来,看他翻不翻得出来《道德经》。”
不久,还真换了牧师,却是个意大利循理会的牧师,郭羽良有点泄气,“怎么不是英国牧师?”
郭羽良本想再难为一下新来的意大利牧师,被尹玥阻止道:“郭子,你省点心,少折腾吧,洋文翻译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午间,郭羽良负责出黑板报,一边写着“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一边写着“福音”英文单词,突发奇想,冷不丁问道:“喂,我要提问,面对未来和现实,英语和论语,哪个更管用?”
尹玥以为是在问自己,随口道:“你这啥命题?英语和论语,当然是各有各的用!”
叶曼见他俩有问有答,仿佛触了玻璃心,忍不住呛道:“郭子,洋文从你嘴里说出来,听着都别扭,你不如说说,你那辫子剪掉之后是啥感觉?说出来,大家也好分享?”
话音很轻,不少人还是听见了,“轰”地一声,有人差点儿笑喷。
尹玥听出叶曼的话音,似有所指,脸微微一红,不再出声。
刘贞儿见不得叶曼酸,仗义而言:“说正经的,学而不用,那就啥都没用,全看你自己。不过,我以为尹玥说得对,论语和英语,就如儒家与道家,并不是有我没他,更不是你死我活,是可以相融相通。”
叶曼冷冷地低垂双眸,闷声不语。她不愿扯远,也不想听这些文绉绉的东西。
旁边一男生揶揄道:“啥有用没用的?这年头大洋最管用,国文先生、意大利牧师,哪个不是奔钱而来?哪个不是用钱砸出来的?”
叶曼没好气儿地白了那人一眼:“钱钱钱,你好迂腐啊!”
那男生早看穿叶曼的习性,明知她无心国文也无心英文,满脑子都是早享清福,羡慕外面的红轿绿裳,整日琢磨找个富贵人家把自己给嫁了,这会儿可就怪了,整天想钱的人,反倒说别人迂腐?
那男生朝叶曼睃一眼,摆出一副傲慢的学究脸:“嘿嘿,好呀咱不说钱,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行了吧?”
叶曼白眼珠一翻:“去,懒得理你!”
那男生皮着脸道:“嘿嘿,跟我学呀,我能把你打造出一等一的淑女范儿,再嫁个有钱人家,你就有数不完的钱,那时你得好好谢我呢。”
尹玥听二人互呛,强忍着没笑出声来。
叶曼哪里是瓤茬儿,怒斥道:“呸,你数钱去,离我远点!”
众人又一阵哄笑。
叶曼并非不喜欢上学,内心来讲,她不愿离开这一群同窗闺蜜,更别说她心里一直装着郭羽良。可是,乡里的父母不支持她继续读书,也就是说,上豫府公学,对她来说已近泡影。她也明白,自己不是个安心读书的料,可要是不上豫府公学,那就等于跟郭羽良说了“再见”,上学成泡影她不心疼,失去了郭羽良,她绝不心甘!她喜欢郭羽良胜过世上的所有,可是,郭羽良的心思,仿佛又在尹玥身上,这让叶曼无法接受!
尹玥半晌无语。郭羽良常跟自己套近乎,她却并不反感,有时还小有期待,有件小事为证:上个礼拜天,学堂办了个咏诗会,班里去人不够,挨了批,让负责活动的尹玥写检查,郭羽良主动说,是我带了几人离开,导致人去晚了,这个检查我来写。郭羽良说到做到,洋洋洒洒写了两页纸的检查。尹玥心里感激,嘴上并不领情,说郭子,你傻呀,那检查本不该写,你这等于是要我主动认错,冤不冤?我才不情愿!郭羽好心被“误解”,但他并不生气,总算多了次接近尹玥的机会,心里反倒美滋滋地。但她从不看好他的这份好,因为有叶曼,好歹叶曼是自己的铁杆闺蜜,她才不愿趁火打劫。叶曼的心全在郭子身上,说实话,尹玥也并不看好他俩,原因她说不清,只是直觉吧,郭羽良的爹,是文县银号的郭掌柜,单单这一层,郭羽良铁定要上豫府公学,考上考不上,他都要上。自己虽然家贫比不上郭羽良,但上学的想法,两人很合拍。郭子所谓“英语论语哪个管用”的话题,或是有感而发,或是编造议题另有图谋,想引起谁人的关注,难道那人是我尹玥?而自己随口对了一句,就直接引起了叶曼的警觉、甚或是忌恨,实在是无心对有心!
思前想后,尹玥心里有点乱,郭羽良你不是得瑟吧?以为家里开着银号,有个当掌柜的爹,你就可以吃一看二,随便跟女生搭讪,哼!本姑娘虽然家贫,又是平民戏子的女儿,可我不会失掉自己,更不会跟别人去争风吃醋!
闺蜜还是闺蜜,放学后,尹玥跟叶曼走在一起,笑问:“你就不能对邻座男生好点儿呀,整日坐一块儿,出言那么狠?”
叶曼挽起尹玥的手,笑吟吟地:“这年头,对男生不能只讲温柔,该横就得横,不行就来个怒发冲冠,再不长脸,那就大棒、锅铲、扫把一起上!”
“咯咯,”尹玥捂嘴笑道:“你呀,气也出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放学回家,尹玥丢下书兜,拉过马扎一坐,就开始飞针走线,绣起了“凌菊寒雀”。她绣得很上心,针针线线都有讲究,在书店街一带的绣摊上,她的绣件小有名气,款式不同的“凌菊寒雀”渐成了她的招牌。她也绣些别的,有绣女需要帮忙或定制,派送一些花鸟鱼虫、松竹仙鹤、名家字画,为了生计,她也会来者不拒,多挣一个是一个。不过,“凌菊寒雀”是她最爱,令她百绣不厌。
不过,灾荒战乱,年景不好,书店街绣摊虽多,少有人问津,常常站上半天也卖不出一件,但她坚信“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买不买是人家的事,她只要踏实做好每一天就是了。
尹玥家的三间旧屋位于“相府院”内,一个拥挤的大杂院,斑驳的旧门楼,青灰色高矮错落的旧屋,“相府院”的称谓,是街坊口口相传的叫法,源于这个院子是早年宋朝宰相赵普家的旧址,“半部论语”的说法即出于此。不过,尹玥很少考究,每日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功夫操古人的心?
赵普真正的旧宅,早被黄河泥沙埋于地下,千百年来黄河数度决口的印证,就是一次次抹平这座千年城,而这座城又一次次在原地重建。现有屋宇多为明清时的宅子,固然找不到宋朝相府的模样。这样说来,“相府”其实只是个旧称。院子里挤住了多户人家,院里七曲八拐,如巷中巷。至于传说中那个不爱读书却做了十年宰相的赵相爷,留下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把子,任由后人说去。胡同街坊对这位宋朝相爷的印象仅此而已。
尹玥正专心刺绣,门外传来脚步声,刘贞儿跑了进来,笑吟吟地说:“让我猜对了,你一回家,准干这个。”
尹玥用下巴指了指另一只马扎:“坐吧。”
客套了两句,刘贞儿直陈来意:“我娘吩咐我来,跟你讨教几处针法。”
尹玥笑道:“你那双巧手,用得着来讨教?”
贞儿取出随身带来的绣片,问了“滚针”、“盘金”,又问如何“叠彩”,多是比较讲究的针法。
尹玥忍不住打趣说:“哇,到底是将要嫁人的新娘子,你这全是富贵人家的上等绣法!”
贞儿脸一红,骂道:“死妮子,你再瞎扯,看我不打你!”
尹玥躲着笑着:“我哪里是瞎扯,你嫁了永城孙大户,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换了别人,家里都要到处显摆,秀给人看,你用得着遮掩?”
贞儿立马脸黑,怒道:“尹姑娘!你也个俗不可耐的,咱俩这情谊就此断了吧,以后再不来你这院子!”说完,起身就要赌气走掉。
尹玥换了副笑脸,扯住贞儿的手,嘟嘴卖萌地:“瞧你,还真恼了?说实话,那不都是早晚的事?我逗你两句,也不至于坏了咱俩的交情呀?”
“好吧,没事了!”贞儿长出一口气,怒气稍平:“我没恼你,只是不愿想起那件事,更不愿提起那个人!”
刘贞儿“不愿提起的那个人”,乃永城大户,豫东第一牛人孙殿英。
永城县孙家上门提亲时,刘贞儿不满十五岁,闻听是为孙殿英做二房,贞儿娘杨秀艾死活不肯,刘贞儿更是断然拒绝。偏偏贞儿父亲刘北山早年从军,贞儿出生长大时,他随张之洞部转战两湖,多年未有音讯,生死不明,家中实际当家的人,是贞儿的奶奶。刘奶奶此时正病重缠身,但因她是一家之主,儿孙婚姻大事,奶奶收了人家的提亲大礼,那就等于应下了这门亲事,即使家人有不同意见,难有更改的可能。
张之洞业已作古,然张之洞旧部几经易帜,仍征战不休,刘北山戎装在身,身不由己,家中连他的生死都不知情,提亲之事怎能等得起他?于是,就由刘奶奶作主,答应了这门亲事,将贞儿许配孙家。
这桩婚事只所以匆忙撮成,一来贞儿奶奶年事已高,多病缠身,遇有提亲,巴不得孙女早早落个人家,那样即便是病重不治、撒手人寰,贞儿姻缘撮成,了却一桩心事,老人家也死而瞑目了;二来时值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看不见太平光景何时才能到来,若要苦等儿子刘北山回来作主,不知要到猴年马月,贞儿奶奶虽不满贞儿做二房,见孙家是豫东豪门,又怕错过了这门姻亲,把孙女的终身大事给耽搁了,她这当奶奶的,那可真要死不瞑目了。有了这几层因由,是奶奶急把贞儿的婚事早早定下,只等她再长大一些,孙家就可接过门去成亲。
一年后,贞儿奶奶去世,留下个半拉子姻缘,让贞儿苦不堪言。等父亲刘北山从队伍上归来时,奶奶早已入土,闻听女儿婚事已定,又是给人做二房,他这兵汉子悲忧交加,欲哭无泪。
刘贞儿见父亲归来,以为有了靠头,整日哭闹,不愿去做二房。刘北山有意悔掉这门亲事,找亲朋商议,怎奈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全都是世故之人,姑家劝:“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普天之下,二房多得是,哪见过女儿家悔婚的?”姨家说:“孙家势大,如日中天,豫东豪门这门亲别人攀还攀不上,长辈尸骨未寒,就要商议退婚,没有道理!”就连邻居街坊也唠叨:“虽说是民国了,共和了,祖上定下的亲还是得算数!”
众说纷纭,阻力太大,刘北山只得暂时作罢。贞儿小小年纪,被人说得云里雾里,也早已分不清东南西北。
这边厢刘家商议悔婚,那边厢孙殿英更没闲着,孙家上下全都看好刘贞儿,说贞儿容貌出众,品行又端,学识又好,这样才貌双全的省城闺秀,天底下哪里去找?闻听刘贞儿父亲归家,孙家托人连番走动,对贞儿百般讨好,一来二去,刘北山也没了主意。
贞儿以为木已成舟,只得暂且认命。此事让她烦心不快,也难怪身在学堂,任由别人吵翻天,她楞是闷声独坐,了无兴致。
尹玥见贞儿一边盯着自己飞针走线,一边却又蹙眉愣神儿,停下手中绣针,伸出一只手去她眼前晃了两下:“哎,少奶奶,想啥呢?”
“啊?哼!”贞儿一回神儿,扭住尹玥的手:“非要我跟你急!谁是少奶奶?我不说你跟郭子的事,就算便宜你了,你倒一个劲儿来惹我!”
“郭子?你!”尹玥抽出手来,把脸一沉:“你少提他,我跟他没关系!”
“没关系?怎么可能,”贞儿把马扎朝尹玥跟前拉了拉:“哎,你没见郭子那眼神?别看叶曼追得紧,她怕是一头热呢,要我看呢,郭子对她没啥感觉,他心思呀,根本全在你身上!”
“在我身上?”尹玥脸颊绯红地:“边儿去!跟你说了,少提他!”眸子一转,急忙转移话题说:“你呢?听说孙大户家送你彩礼,孙殿英想要见你一面,你把他给一口回绝了,你也太狠心了吧?”
“还说我?你又来了!”贞儿瞋目切齿。
尹玥俏皮地一笑:“嘻嘻,谁叫你跟我提郭羽良!”
贞儿认输道:“好吧,咱都不说那啥了。”
尹玥咬文嚼字地逗她:“那啥,是指啥?你这待嫁的小女子,倒是好好说说呀?咯咯!”
贞儿挥拳朝尹玥肩头擂着:“你懂太多了吧,变着法使坏!”
尹玥也不躲她,一边理着丝线,一边享受了她几记香拳。
贞儿小拳头擂酸了,这才停下手,“哎,说正经的,你学习成绩那么好,跟你住这相府院有关吧?论语你行,洋文你更行,还叫别人学吗?人都嫉妒死了!”
尹玥不动声色地笑了笑,暗想,九百年前《论语》长啥样我都见过了,赵普家这院子,也是本公主常来玩耍之地,岂是你刘贞儿能比的?嘴上却说:“或许吧,风水好,这院子才出个赵普当宰相呀?”
贞儿越发好奇了:“赵普靠半部论语当宰相,治理天下那么久,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么。”
尹玥回应道:“其实,懂太多的人,或许他成不了大事,赵普从不死读书,懂得或许也不比别人多,所以说嘛,半部论语就够用了。”
贞儿似懂非懂:“这都野史上的呢,还是确有其事?”
“啊?哦,小时候听我爹说的,真假谁知?”尹玥打着哈哈。她已绣好了雀儿的一只羽翼,一边给贞儿鉴赏,一边娓娓道来:“祖辈传下来的,信则有,不信则无。不过,据说赵普过世之后,赵家后人整理宰相遗物,还真找到了一本《论语》,你猜咋着?”
“咋着?”贞儿被尹玥吊起了胃口。
“那部《论语》书,压根儿没被人翻过,所以嘛,人说赵普那‘半部论语’全是偷来的,咯咯!”
贞儿掩口笑着:“不看书就能懂半部论语,那定是骨灰级人精,不是吗?”
尹玥慢条斯理,仿佛诉说着自己经历过的事:“传言不必当真啦。据说呢,赵普不喜看书,不过是他官场示弱的障眼法,这就好比糊涂的人反而更高明,赵普一向以弱示人,最后却总能以弱胜强,他治国理政雄心勃勃,但从不空谈国事。太祖皇帝是个喜欢拿人取乐的人,甚至于朝堂之上,兴致一来,也会忽然哪壶不开提哪壶,专出某人的洋相,那一日,太祖皇帝忽问赵普,‘你看过论语,当着众臣的面,给朕批讲一段?’赵普明知只要张口作答,太祖问得越多,出丑也就越多,干脆装糊涂说:‘臣读论语,只是一知半解,批讲不得!’这本是赵普的托辞,竟被别有用心者传到了宫外,‘一知半解’被人传成了‘半部论语’,朝堂上下,就有了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笑谈。”
贞儿听了好奇,脱口问道:“你知道这么多,不是打宋朝穿越来的吧?”
尹玥一愣,方知贞儿只是笑谈,随之笑道:“嘻嘻,你说呢?”
贞儿全没拿刚才那话当回事,随心又发感慨:“这么说,赵普还真是个大智若愚的人,难怪他能当上宰相。”
尹玥接口道:“不只是当上宰相,他可是一生当中,三次拜相。”
“哇!三次拜相?天!他是不倒翁?”
“不倒翁”三字刚出口,门外闯进一人,被门槛绊了一下,“扑通”一声,倒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