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杜安世改写《蝶恋花》

传与晏殊同时代有个人叫杜安世,做官做到郎中,算是个有身份的人。这个人文采一般,但又把自己看得很高,而对别人呢,是这也看不起,那也瞧不上,挑剔得很。

有一天参加宴会,大家饮酒赏歌,十分快乐。席间主人家有一位美丽的歌女弹唱起晏殊的《蝶恋花》,缠绵婉转,声音也如同珠玉落在银盘上一样动听。听得席间的人如痴如醉,喝彩声一片。

唯独杜安世却一脸不屑的样子。

刚开始没人注意,他急了,直接发出“嗤”的一声嘲笑,果然惹人注目。

身边的人见到就好奇地问他:“大家都说词好唱得也妙,杜兄你不这样认为吗?”

杜安世大声道:“我觉得这首词写得不怎么样啊!”

众人都被他高声吸引,看他语气这么狂妄,顿时都来了兴趣,纷纷说道:“杜兄可以再多讲评一下。”

杜安世一看有了这么多听众,越发得意洋洋,他煞有介事地说:“其实这首词意思还算可以,就是用词太啰嗦。”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摇头,也有人忍不住掩口而笑。有人又问:“怎么说?”

杜安世自信地站了起来,走到人群中间,见众人都被他吸引,这才胸有成竹地说道:“第一句,说草木和人的感受相通,说菊花也好,兰花也好,选择一样就好了,为什么要画蛇添足说菊花带雾,又讲兰花如同哭泣呢?”

“‘罗幕轻寒’和‘燕子双飞去’,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又怎么会一直照着门户呢?”

“彩笺与尺素都指书信,何必又重复?书信无法寄,想必是不知道对方地址在哪里,不然就算山高水阔,又怎么会不知寄往何处呢?”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他说这些话,乍一听还有些道理,他说完后,倒也引得一些人的点头肯定。杜安世正得意,这时有人提议道:“既然杜兄如此高见,不如改写一首,也让我们大家开开眼界,知道什么叫做好词!”

杜安世听了略一沉吟,随即叫人备了笔墨,当场挥毫泼墨,将这一首《蝶恋花》改成《端正好》:

槛菊愁烟沾秋露。天微冷、双燕辞去。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夜来西风凋寒树,凭栏望,迢遥长路。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杜安世写完后,把笔一扔,摆出潇洒的姿态,等着大家夸赞,谁知道等来的却是哄堂大笑。有的人还顾及他几分面子,只是掩口而笑,而有些人就不那么客气,笑得前仰后合。

有一个精通诗词的文人,不客气地说道:“两首词一读就能分出高低好坏。一首晶光焕发,奇彩四射。一首干瘪粗陋,暗淡无光!”

杜安世顿时羞愧得红了脸,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诗词讲求用词、意境、格局,如果单是平铺直叙,就谈不上是一首好的诗词。

【诵读】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伤离怀远的词,境界高远。

【注释】

①愁烟:秋天早晨,菊花笼罩着一层薄雾,看上去好像在含愁。泣露:兰花上沾有露珠,像哭过了一样。

②罗幕:帘幕。

③谙:了解、知道。

④彩笺: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

【博闻馆】

王国维谈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三句都出自宋朝著名词作者的名词句。第一境即晏殊《蝶恋花》里的词句,第二境则来自柳永的《凤栖梧》,第三境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要博览;第二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说“学而不思则罔”。学和思结合,才能有所得,冥思苦想,外显出来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才能达到第三个阶段的顿悟、通透,也就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