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的陌生人:中国移民美国纪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黑”画家的实用哲学

2013年12月2日,在上海待了一周之后,姜学炳从上海回到了芝加哥。回上海一是为了探亲访友,二是为了筹办画展。上海展览馆在圈内比较出名,姜学炳希望能在上海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

“现在回国办画展,没有人脉,很难,即使你画得再好也没用。在当年,(办画展)我都不怕,市长我都认识,现在他们都去世了。有些人(画得)很糟糕,都能在里面办展览,真是很气人。怎么能这么搞?”说起现在中国国内举办的一些画展,姜学炳频频摇头,满脸无奈。

“画家,靠人捧。”

好长一段时间,姜学炳都在忙着筹备回上海办画展的事,希望能把《红楼梦——十二金钗》和《银雾》(狼)等作品带回上海展览馆展览,但“难度比较大,(办画展)不是单凭你作品好坏,要凭关系。跟展览馆认识也没用,我已经联系上展览馆主管部门的一个领导,领导直接给我交办给宣传部的办公室主任,但办公室主任的级别还不够,要交代给宣传部长,然后部长再跟他们展览馆馆长打个招呼,这样就能管用了。”

“现在,具体怎么操办我还不知道,因为我太太身体不太好,我就马上赶了回来(芝加哥)。这次回来的时候,本想等主管部门的领导抽出时间见个面,后来他的秘书给我发短信,说领导这几天还很忙,让我下次回上海的时候再去拜访他。”

媒体打造明星,引导大众口味。在艺术圈混,参加展览,借力媒体,是艺术家提高知名度和作品价值的“潜规则”。在美国,艺术家们非常注重借助媒体宣传和市场化运作。很多报纸拿出整版介绍艺术家和作品。每天,姜学炳都会拿出固定时间,浏览当地报纸,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内,寻找有关艺术方面的信息,因为年过七旬的他对互联网有些犯怵。

不过,在美国当地的大多数英文报纸上,刊载华裔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报道不多,这成为横亘在华裔艺术家打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一堵墙。因此,不少画家寻求回国办画展,开拓中国国内市场。在业内人士徐丹江看来,这可能是因为一些中国画家的作品在美国的市场效果不好,倒逼出来的一条回头路。

徐丹江,1969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父母给他取名丹江。丹江的父亲是一位老革命,14岁便参军入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丹江的父亲进入沈阳军区空军部队。

1969年,受珍宝岛事件影响,中国与苏联关系紧张。丹江父亲所属的部队奉命前往黑龙江牡丹江市驻扎。丹江因此生于牡丹江,后来又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转到吉林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6354部队服役。

丹江的父亲祖籍山东,本来有机会转业回青岛,但因为习惯了东北的生活,喜欢上了松花江畔美丽的风光,最终决定全家留在吉林。

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丹江深受中国革命思想和传统教育的熏陶,尤其是父亲的言传身教。1992年,丹江决定出国时,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丹江说,“那个年代,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当年舍命打美国鬼子,你们现在要去美国生活,没有道理。”

尽管父亲不太支持,但早在1986年,丹江的姐姐就先来到了芝加哥。后来,丹江的父亲因心脏病病逝。过了几个月,芝加哥的一家画店邀请丹江来芝加哥参加画展。丹江告别母亲,来到了芝加哥,怀里揣着画水彩画和云南重彩攒下的近3000美金。画展结束后,丹江就再也没有回国,一直“黑”在芝加哥。此后一直从事绘画创作,直至2005年。

从1989年开始,丹江在中国国内一直画水彩画和云南重彩。由于“中国画在美国市场的销路不好”,他逐渐改变了创作风格,从事西洋画创作,依靠画商、画店和艺术品经纪人销售作品。

刚到美国那几年,因为在美国绘画市场上根本谈不上知名度,画商每卖出一幅画,丹江拿三成,画商得七成。有时候,为了拓展知名度,丹江干脆把自己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画免费送给画商。

丹江说,“我画画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给钱,我就卖(画),我碰到过一些中国画家,很多人画得比我好,但他们卖不出去,好多人创作了一幅画,就把它当成无价之宝,只有给高价才卖。我的画,有的几百块(美金)或是几千块(美金),只要能卖出去就行。”

后来,丹江的作品逐渐拓开了美国市场,画商也愿意代理他的画,跟画商也就顺其自然五五分成。另外,一些大的画商也会把他的画再“分包”给其他小的画商出售,按协商好的比例分成。

有时,丹江也把画卖给一些画店。按照行内规矩,画店的绘画作品零售价一般是进价的三倍。丹江说,“如果我100块卖给画店,画店的售价一般是300块。在美国画画,有时候你白送给画店,人家都不要”。

芝加哥市内公共交通发达,宾馆林立,拥有良好的会议和展览设施。北美地区最大的会展场所麦考密克会展中心便坐落于此,会展行业对于芝加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每年也会举办一些较高级别的画展,举办地点通常是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位于芝加哥市中心,建于1891年,收藏了近30万件艺术品,是全球第二大印象派作品收藏地,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馆藏凡·高、莫奈和毕加索等印象派大师的多件真迹,每年吸引大量的艺术爱好者驻足欣赏。

丹江说,他本人参加的画展通常有几位画家的作品“拼成”。画展由艺术品经纪人组织,画家参展不用出费用,但如果绘画作品通过画展卖了出去,要按照画家与经纪人事先的约定分成。因此,办画展的时候,丹江既帮自己卖画,也帮别人卖画。

图为美国著名油画《美国哥特式》,存放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最具标志性和诙谐性的绘画艺术品之一。《美国哥特式》与自由女神、芭比娃娃、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并称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美国哥特式》的作者是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1891年2月13日——1942年2月12日),这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办画展的时候我就是卖画的,不办画展的时候我是画画的。”

“有时候,一些画家把画免费送给画商,但由于一幅也没有销售出去,画商就会考虑以后收不收你的画了。在美国,到处是画家,画商如果能拿着(你的作品),你就算是幸运的了。”

“有的时候,人家办画展,你把画白给人家,人家都不一定要。”

“我是完全跟着市场走。”

刚到美国的那一年,丹江23岁,在圈子里完全没有根基,更不用说自己是一名华裔没有合法身份的“黑”画家。“绘画圈子也有种族歧视,第一你没名,第二你是中国人。如果是中国画,用我的名字没问题。但后来我改画西洋画了。你一个中国人,画西洋画,没有人认同。所以,我当时就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像是笔名,画一些西洋画,后来画卖得特别好。”

从1994年开始,由于创作的中国画市场越来越不景气,丹江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改画抽象画,“参加那么多画展,多看,多学,改画西洋画,后来一些客户慢慢地喜欢我的作品了,美国人、韩国人,也有中国台湾人,但中国大陆的客户比较少。”

通俗讲,抽象画比较朦胧,主要靠形状和色彩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当你欣赏一幅抽象画的时候,能有所领悟,百看不厌,每次欣赏都能发现一些新东西。不同的人,思想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但如果是写实风格,如风景画,可能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按照丹江的理解,艺术要给人带来价值,有所用途。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艺术色彩更浓,比如说华裔画家周氏兄弟的作品,比较适合艺术展;另外一种是类似他自己的作品,有点像装饰画,实用性很强,而这对于奉行“实用”主义的美国人来说便有市场。

“在美国,好多人都自诩画家,都是为了生存,能卖就可以。我认识的好多美国艺术家也都是,在这一时间段内,他的作品有人欣赏,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过气了,艺术家和作品也有保鲜期。”

当我问他是否认识涂志伟时,丹江说:“他是画什么画的?我还真不太知道。”在芝加哥,每年都会举办几次街头的艺术家画展。丹江也参加过类似画展,认识一些圈子里的华裔朋友,但他们的作品都是中国画,“他们都不是拿画画维生,都是依靠别的手段谋生”。

丹江说,他曾经在一个街头艺术家画展上认识一位中国画家。这位画家在美国没有市场,作品根本卖不出去。但他回中国却很能“忽悠”,“称在美国某某地方举办过画展”,一些“缺乏辨识力”的艺术学院便邀请这位画家担任类似顾问的头衔,依靠从中国赚钱在美国过活。

1992年,丹江跟随着那家邀请他的画店在美国各地巡展。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丹江说,那时候很兴奋,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画卖得也挺好,这促使他决定留在芝加哥,画画,卖画,赚钱,生活。

在芝加哥“黑”下来以后,丹江找了一家学校学习英文,兼职画画维生,读书期间与太太相识相爱、结婚生子。从1992年来芝加哥,直至2002年,等待了整整10年,丹江终于拿到了美国绿卡。

“因为在美国只需要你不犯罪,办绿卡的时候移民局也没怎么查我,因为我也一直聘请律师帮我申请合法身份。”

有一次,丹江出差,把护照放在了朋友的画店里。画店的保险柜被小偷撬了,护照也被小偷顺走了。丹江找到了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按照要求在芝加哥当地报纸刊登了护照遗失声明,重新补办了护照。“我有其他证件能证明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但护照上的入境卡被偷走了,后来请律师帮忙,因为入境卡丢失,移民局怀疑我非法入境。”

后来,丹江找了一位很专业的律师想办法,普通人当时只需800美元就能轻松搞定绿卡,而丹江补办护照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大约2800美元。丹江说,他90%的画都卖给了犹太裔美国人,而代理律师就是他的犹太客户帮他找的,“因此没有出现要被遣返的问题”。

“姜学炳,我不知道,来美国这么多年,不怎么接触中国人,主要是跟外国人打交道,除了周氏兄弟之外,我还真不认识多少同行。因为,周氏兄弟的创作风格有点抽象,我也搞过一段时间抽象画。”当我向他求证姜学炳时,丹江操着一口东北腔如是说,而他的抽象派绘画圈子以美国艺术工作者居多。

丹江的画,12×12英寸(1英寸合2.54厘米),售价一般在300美元左右,如果是客户定制,最大的尺寸有48×60英寸,能卖到5000多美元。但他的绘画作品大多是36×24英寸,售价在1500美元左右,年收入10万美元,到2005年,丹江已经画了上千幅画,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丹江说,参加画展就是要吸收别人的灵感,然后思考创作,包括绘画使用的材料。画西洋画,丹江属于“半路出家”。每次参加画展,他都会认真揣摩,然后力求出新,“我用的绘画材料尽量是别人不用的,这样的作品看起来会比较新颖,才会有市场”。

“别人经常问我,这幅作品你是怎么画的,我不能告诉他。画家之间也是互相临摹,互相竞争。绘画要使用好多种染料,不同染料会发生化学反应,这样绘画时才能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之前我使用普通染料,出不来这种效果,这需要自己一点点琢磨积累。”

为了扩展知名度,丹江早些年还专门设计了一个网站,因为担心新的作品被人临摹,所以只将早些年创作的作品公布在互联网上。“中国人临摹的太多了,以前是韩国人临摹,后来中国人也跟着干。”

“因为我现在不画画了,但是画店还要,因此也有人临摹我的画,但他们临摹不出那种效果。完成一幅画可能只需要一个星期,但实际上每一幅作品都蕴含了我十几年的积累。”

“并不是你创作的时间越长,画就越值钱。有的画家画几个小时,但构思需要很长时间。之前我画画的时候,半夜灵感突然来了,担心第二天早晨忘记,平时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枕头旁边永远放一张纸和笔,灵感来了,就拿纸和笔记下来。第二天接着创作,就这样一点点积累。”

从在老家读中学开始,丹江就酷爱画画,后来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的一个艺术院校,专心学习绘画。当时,丹江比较喜欢云南重彩,开始的时候一般临摹丁绍光和蒋铁峰的画,或者自己创作。

上世纪80年代,云南重彩由丁绍光和蒋铁峰等一批云南画家研创而成。

云南重彩画以中国画的线条造型,应用西方现代绘画的斑斓色彩,使画面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画的内容多反映云南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东西方的绘画语言,古今技法熔为一炉,使画面具有很强的透视感,给人一种梦幻神奇、似懂非懂的感觉,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装饰性。

1982年,丁绍光移居美国。在经纪人的商业包装和市场运作下,丁绍光和云南重彩走向了世界。有媒体报道,80年代,在西方权贵的客厅里能有一幅中国元素的绘画是一种时尚,所以云南重彩画很快进入了西方人的视线,当时的上流社会也以收藏丁绍光的画为荣。

后来,商业化运作,高仿真印刷,使云南重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受经济利益驱使,云南不少艺术专业的人拿起画笔,开始临摹云南重彩,画商见画就收,价格压得非常低。大量仿品充斥市场,云南重彩慢慢衰落。谈起云南重彩的衰落之路,丹江有些感伤。

在中国深圳,有个以临摹画而出名的村子叫大芬村,也被称为“中国油画第一村”。大芬村面积其实不大,占地约0.4平方公里,原住居民只有300多人,地处深圳郊区,但大芬村在油画界可以说是无人不晓。

2005年,丹江去深圳大芬村参观,当时也是参加一个画展,“那里临摹画特厉害,我的好多画被他们临摹了。家家户户临摹画,他们卖画就跟卖布料似的。”

谈起临摹,丹江说,1995年,他们办画展时很正规,参展的都是原作,等到1998年和1999年的时候,韩国人开始临摹画并在市场上出售,“我们的原作卖到1000美元,他们的临摹画才卖到19美元。后来,中国人也跟着临摹。好多画家提出这个问题,不能让他们搅乱了市场。”

“美国这边一出来原作了,中国那边就有临摹的了,中国那边一有临摹的了,原作在美国就失去市场了。所以,我从来不把新画放在网站上,就是怕他们临摹,尽管他们临摹得不会完全一样。这也是我不愿意画山水风景的原因,抽象画他们怎么临摹也出不来那种效果。”

回忆起在美国20多年的打拼经历,丹江说,“来美国这几年,我觉得特值,现在回国,反倒感觉有些不习惯了。在芝加哥这么久了,已经习惯这边的气候了,因为是北方人,喜欢芝加哥的四季分明,这边的冬天对我来说,也不太冷。不喜欢纽约,人太多,太嘈杂。”

1992年至2002年,丹江住在芝加哥市区偏北的林肯公园附近,与美国人打交道比较多。2003年,丹江在芝加哥中国城又买了一栋房子,接触的中国人慢慢多了起来。

一个偶然机会,丹江在晨练时遇到一位北京老太太,在中国城打太极拳,后来拜她为师,学习太极拳。丹江喜欢钓鱼,经常在密歇根湖畔钓鱼,也因此与我结识,成了朋友。

2012年12月,丹江在芝加哥市区北边又买了一栋房子。“中国城那边,学区、环境等各方面都不是很好,后来为了孩子,决定搬走。正好美国前几年金融危机,房价相对较低,而现在住在市中心以北的湖景(Lake view)社区,学区好,主要是为孩子上学考虑。”

湖景社区房子的原房东当时打算搬到佛罗里达去,便把这栋房子挂牌出售,售价49万美金。后来,因为卖不出去,这对老两口把房价降到39万美元。“后来,我说我给你30万现金,一开始,老两口答应了。”

“我朋友说,干嘛要给现金,贷款多合算,我就决定贷款,但人家老两口有些不高兴了。我说,你要不愿意卖,我就再等等。大概过了半个月时间,老两口同意把房子卖给了我。”

“买完才两个月,因为芝加哥市政府计划在那边扩建娱乐一条街,我的房子现在最少值50万美元,唯一不好的一点是房产税太高,一年要1.2万美元,地方好,税也高。在中国城,我那栋3层的房子,税才6000多美元。”

2005年,由于常年绘画,丹江的皮肤频繁出现过敏症状,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医生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绘画使用的染料导致。在医生建议下,他只好暂停绘画,尤其是不再使用含重金属成分的油彩材料作画。后来,丹江和太太有了孩子。为了家人的身体健康,丹江听从医生的建议,就此封笔。

经过多年学习和创作积累,用他的话说,“我参加过很多画展,只要别人给钱就卖”。丹江用卖画赚来的钱在芝加哥买了3套房子,划成了10个单元,仅靠租金生活也没有后顾之忧,更何况妻子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收入可观。

就靠一支画笔,丹江一家如今在芝加哥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