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疯狂的石头
日前在潘家园书肆淘得一本《新疆和田地区首届玉石旅游文化节》的纪念册,有多幅介绍玉石开采、加工、销售的照片,也有不少精美玉器的写真。这大概是2005年和田举办玉石旅游文化节时特地印制的,虽然不算正式出版物,然而对于了解和田的风土人情与遐迩闻名的和田玉,对我而言,多少也可窥豹一斑了。
和田古称于阗,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古国之一,雄踞古代“玉石之路”、“丝绸之路”南道要冲,附近有著名的尼雅文明遗址以及景色优美的乌鲁瓦提河谷。享誉中外的和田玉,开采历史已有7000年,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是古代著名的玉河,居住在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两岸的居民祖祖辈辈在河谷地带挖玉采玉,随着历史的变迁,采玉范围、规模越来越大……纪念册上如此说。
我没有去过和田,没有去过玉龙喀什河,但我一闭上眼睛,立马就会出现巍峨的雪山,融化的雪水在山谷河道中奔流,水流湍急,那水呈乳白色,像稀释的牛奶,冒着寒气,这是所有高山冰雪融化的河水的特征。当年我在前往天山天池的途中,在云南香格里拉的山谷,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在阿根廷安第斯山麓的门多萨,我都见过奔腾的急流,在山谷中,在沟渠中,那是高山冰雪融化的河水,寒气逼人。
不过在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当夏季骄阳的热力,加快高山冰雪融化,湍急的洪流夹带着大小石块沙砾冲出山谷流向山麓,这时,河水中就会有雪山送来的美丽的玉石。冬季水枯时,人们骑着马,或是赤脚趟着冰冷的河水,在河床上来回翻腾,寻找乱石中夹带的玉石……
这样的印象并非凭空臆造,而是早些年看过一些新疆史藉留下的记忆。和田玉因为稀罕,清代以降,采玉季节官府多派有官员带着兵丁监督采玉,发现珍贵稀有的上品玉石都须上交官府,说明古代的玉石开采管制甚严。
如今的情形我就不得而知。这些年,收藏热的升温,也带动了玉石的收藏,进而刺激了玉石开采和经销的规模,和田玉的价格据业内人士说已飙升到天文数字。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和田玉的开采也进入了非常的时期。《北京科技报》今年(2007年)11月出版的49期有一篇报道很值得一看,标题是《百万人狂挖最后的和田玉》,报道说:“近几年,随着玉价的上涨,挖玉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在玉龙喀什河,二十几公里的河岸上,一共有3000台挖掘机同时轰鸣着。挖玉的人已经达到了上百万,他们在河坝上重复着一个动作,在挖掘机刚挖出的石头中翻拣着。”“在玉龙喀什河上游近100公里的河床上,布满了大型挖掘机留下的纵横交错的坑道。每一施工地段,掘进深度都直达河床底,把历经千万年积累起来的厚达3~10米左右的卵石层翻了一遍,再经过仔细筛选,不但小如花生米大小的籽料不会放过,连稍有特色的奇石也被收起,整个河床就像一个广阔的基建施工工地。”
看了这篇报道,我的眼前浮现出玉龙喀什河上百万人采玉的壮观场面,真可以用“竭泽而渔”四个字来形容。如今人们在玉龙喀什河滥采乱挖,不仅造成玉龙喀什河千疮百孔,亿万年沉积河床的和田玉将被淘尽,而且生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采玉变成施工,和田玉走了,风沙来了。”报道也以无奈的笔调写道。
我这里无意臧否和田玉的价格飙升和收藏玉石的狂热,不想对此说三道四,因为闹不清是疯狂的石头还是疯狂的人们,正在卷入一场耗尽资源的拼杀之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拼杀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当疯狂的石头被疯狂的人们掠走掏光之后,那里将会演变成荒凉的沙漠,而玉石旅游文化节也就很快变成美好的回忆,这并不需要等待多长时间。
我不知道玉石的开采是否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玉石再美,这样的代价也过于昂贵了;而且,像和田玉这类的宝石资源是否应属于国有财产,倘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如此规模的滥采乱挖,就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了。这当然是题外之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