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活动的影响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跨越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攻坚战也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如何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中国产业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为此,中国近年来陆续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系列规划,用于培育和推动那些“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吸收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格局,对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但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创新行为究竟表现如何?如何营造更好的资本市场环境为产业发展服务?基于这些问题,本书重点研究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环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活动的影响机制。

本书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化发展情况、研发活动及其主要特征等进行考察,进而基于研发投入产出函数指出研发活动的两种投入要素——资金要素和人才要素;随后重点分析资本市场对研发活动的影响机制,建立理论分析模型“要素作用模型”及其引申模型。模型建立之后,本书设计了三部分实证分析内容:特定行业的案例分析、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分析以及国际情况对比研究。最后,本书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议。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

(1)基于研发投入产出函数理论和研发投入要素分析,提出了资本市场对企业研发活动的作用机制模型——要素作用模型。在模型中,本书详细探讨了资本市场通过融资促进和人才激励两种作用机制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情况,分别在资金约束和股权激励约束条件下分析了企业的最优研发决策问题。

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本书还采用实证研究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验证。基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显示,企业的研发投资对融资渠道和现金流水平的依赖关系表明企业的研发投资的确具有融资约束现象,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设立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状况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研发投资与股权激励的经验数据分析表明,有高管股权激励的企业的确有更高的研发投资,从而说明资本市场上的股权激励机制的确是有效的,对研发投资具有促进作用。

(2)本书在研发投资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对多研发主体的研发决策问题进行了引申,采用合作博弈分析方法,解释了研发网络的形成机制和利益分配问题,为企业研发网络理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

在研发网络的形成机制方面,本书构建了一个网络嵌入博弈模型来刻画新成员参与原研发网络过程的博弈关系,引入新成员的研发效率、信息不对称性、对新成员的事前信念三个影响因素,通过博弈求解分析他们对网络嵌入程度、交易成本两方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发网络的形成过程中,新成员的研发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都将有损网络嵌入程度,并同时提高了新研发网络的交易成本,对新成员的事前信念则由于误信(misplaced-trust)的存在而对网络嵌入程度、交易成本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研发网络的利益分配机制方面,本书基于研发网络节点企业的相对研发效率定义了研发效率系数,进而建立了一个利益分配的研发效率补偿模型,通过模型求解了该网络博弈的核配置要求条件,并基于博弈的平衡性理论讨论了效率补偿机制的存在性问题。

(3)本书对主要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特别是资本市场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结论分析了中国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机会与不足,进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在产业发展方面,建议在政策制定中充分重视企业的研发活动,重视企业研发网络的成长环境的构建。可以在政策制定中考虑鼓励和支持境外投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以带动国内的技术创新,支持建立完善的合作研发机制,鼓励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研发合作,同时加快研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环境建设方面,应该加快构建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环境,以适应不同层次企业的发展需要;应注重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人才激励功能,创新各种金融工具,完善股权激励监管政策;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信息功能,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望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