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第三册):明代至近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〇、士大夫喜欢上戏曲

王爷也来写剧本

小说跟戏曲是亲姐妹,明代的戏曲舞台也很热闹。继承了元代的传统,明代依然有人写杂剧,作者中有一般文人,也有王爷、士大夫。

明太祖朱元璋文化不高,可是“老朱家”似乎很有艺术禀赋。明代皇族中出了好几位艺术家。例如有个朱载堉,首创音乐中的“十二平均律”,比欧洲还早上一百年!

朱元璋有个儿子叫朱权(1378—1448),被封宁献王。他撰写的《太和正音谱》,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重要著作。里面除了记录元代、明初的一些杂剧名目,还对作家、作品做出评价。研究元明北曲的人,没有不重视这部书的。

另一位朱有燉(1379—1439)是朱元璋的孙儿辈,封周宪王。他写过三十一种杂剧,收在《诚斋乐府》中。他的杂剧很有元人风格,内容也挺广泛,可人们更注意他的两部“水浒”戏:《黑旋风仗义疏财》和《豹子和尚自还俗》。

朱有燉的“水浒”戏跟小说《水浒传》似乎没有多大关系。《黑旋风仗义疏财》写李逵假扮新娘子,惩罚权豪势要赵都巡的故事。《豹子和尚自还俗》演的是鲁智深的故事。这个鲁智深跟大闹五台山的花和尚全然不同。他不守宋江将令,被打了四十军棍,赌气重回寺院。后来宋江又设计将他召回山寨。

朱有燉的“水浒”跟小说情节不同,这说明什么呢?有人说,朱有燉是位王爷,他编剧本可以随心所欲,不必有什么根据。也有人认为,朱有燉写这两个剧本时,小说《水浒传》还没问世呢。

畸人徐渭的《四声猿》

到了明代中期,杂剧发生了一些变化:规矩松了许多。过去一本杂剧只能是四折,这时却可以随意增减;曲调也不限于北曲,出现了南北合套,甚至干脆全用南曲,称作“南杂剧”。

就说说徐渭吧。徐渭(1521—1593)是明代文坛上一位“畸人”——人们常常这样来称呼一些特立独行、不同流俗的文人。徐渭二十岁考取秀才,后来却屡试不第;快四十岁时,去给浙闽总督当幕僚。他生性狂傲,蔑视礼法,常招人嫉恨。后来他心情抑郁,得了狂疾;用斧子劈自己的脑袋,竟然没有死;靠着卖诗卖画,度过穷困的余生。

徐渭草书墨迹

徐渭的《四声猿》是四部杂剧的总称。第一部叫《狂鼓史》,写三国名士祢衡死后,在阴间再度击鼓骂曹的故事。有人说,徐渭是借祢衡之口,痛骂当时的权奸严嵩呢!

第二部叫《翠乡梦》,写玉通和尚投胎转世的故事。第三部叫《雌木兰》,你一听就知道,这是写木兰从军的故事。第四部叫《女状元》,写女子黄崇嘏(gǔ)乔装男子考中状元。她跟木兰一文一武,胜过了一切男子,由此可见徐渭对妇女的尊重。

徐渭这四部杂剧长短不一,音乐上也有所创新,其中《女状元》全用南曲。——南杂剧的形式便是徐渭开创的。徐渭还撰有一部《南词叙录》。从宋代到清代,专门论述南戏的著作,这是唯一的一部。

不过总的说来,明杂剧的创作势头已远不如元代,倒是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异军突起,迅速替代了杂剧的显赫地位,那就是传奇。

嘉靖三传奇

传奇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体制和规矩跟南戏大致相同。不过传奇的音乐不再局限于南曲,而是普遍采用“南北合套”的音乐形式。角色分工也更细,南戏的七个角色,到传奇中发展为“江湖十二角色”。

明中期的传奇作品,有三部可以作为代表。头一部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李开先(1502—1568)中过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因揭露朝政的腐败,得罪了执政的夏言和严嵩,被罢了官。以后的二十多年,他一直在山东章丘老家过着吟诗作曲的闲居生活,还专爱搜集剧本和民间小唱什么的。他家收藏的剧本曲谱极多,一时号称“词山曲海”。

《宝剑记》写的是林冲的故事。可剧中的林冲不再是一介武夫,更像是位士大夫。他跟奸臣高俅、童贯做斗争,结果被充军发配。显然,这里面多少有着李开先自己的影子。

剧中“林冲夜奔”那一场最精彩:“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应当就是李开先内心悲愤的写照吧。——《宝剑记》早就不在舞台上演出了,可“夜奔”这一场,却作为折子戏,久演不衰。

另一部传奇《鸣凤记》,传说是王世贞的门人作的。王世贞是“后七子”的领袖人物,为人正直,跟奸相严嵩誓不两立。《鸣凤记》写的是当时震动朝野的反严嵩斗争。剧中一方是杨继盛、邹应龙等“八谏臣”;另一方呢,是严嵩父子及赵文华等奸佞。忠臣们宁死不屈、前仆后继的场面写得悲壮感人。——以往的戏曲总是写古人,《鸣凤记》却把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写进剧本里,这还是首创!

《鸣凤记》插图

第三部传奇是梁辰鱼的《浣纱记》。剧中搬演吴越兴亡的历史传奇。越国谋臣范蠡(lǐ)与美女西施的爱情像是一根线,贯串全剧。

原来,春秋时越国败于吴国,越王勾践带着大夫范蠡到吴国做了人质。其间勾践君臣为吴王夫差养马侍疾,受尽屈辱与辛劳。吴王惑于假象,认为勾践已彻底臣服,竟不听忠臣伍子胥的劝告,放虎归山。

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报仇雪耻不惜使用一切手段。范蠡本来与越溪浣纱女西施相爱定情,此刻为了“国家利益”,竟主动将西施献给吴王,以惑乱吴国。经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日益强大的越国终于打败了昔日的敌国,逼使吴王自杀身死。范蠡深知越王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乐”,于是与西施相携,泛舟太湖,飘然而去。

梁辰鱼尝试把儿女私情和国家兴亡两条线索交织起来,突破了历来才子佳人戏的旧模式。清代名剧《长生殿》《桃花扇》中,便都有着《浣纱记》的影响与痕迹。另外,这又是第一部用改良后的昆山腔谱曲的传奇剧本,日后昆曲独占舞台,追根溯源,不能不回到这里。

梁辰鱼(约1521—约1594)是位专攻音乐的艺术家。当时的著名文人,都跟他有来往。由于他名气大,歌儿舞女们都争着登门学艺,以致他家门前总是挤满捧着名贵礼物的艺人,一时盛况,不难想见!